根据这个发现,本发明提供了针对疟疾的疫苗(特别是用于人类),
该疫苗包括具有疟原虫属的种环子孢子蛋白C端部分的氨基酸序列的
多肽,该多肽至少包含4个末端半胱氨酸,其中至少一对被氧化,该
疫苗任选的还包括合适载体和/或佐剂和/或生物可降解微囊。生物可降
解微囊是大约1-10μm的球体,和用于本发明疫苗的非常合适的载体
和/或佐剂。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疫苗是基于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环子孢子蛋白,更具体而言,是恶性疟原虫NF54株。
优选疫苗中的多肽由衍生自环子孢子蛋白C端部分的至少42个
连续氨基酸组成。更特别的,本发明所涉及疫苗中的多肽至少包含恶
性疟原虫的第342-383位氨基酸,甚至更特别的,至少包含恶性疟原
虫NF54株的第342-383位氨基酸。
优选由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端部分衍生的多肽中存在的所
有4个半胱氨酸都被氧化。
发现当佐剂是MontanideTM时本发明的疫苗特别有用。MontanidTM
ISA佐剂(Seppic,巴黎,法国;ISA=不完全Seppic佐剂)是一组
基于油/表面活性剂的佐剂,其中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不可代谢矿物油
和可代谢矿物油之一或二者混和物组合。将它们与水性抗原溶液制备
成乳剂以供使用。各种Montanide ISA佐剂组以油包水乳剂、水包油
乳剂、或水包油包水乳剂使用。由于表面活性剂与油组合的多样性,
不同的佐剂采用不同的水相/油相比率。这些佐剂的性能据说与用于抗
体生成的不完全弗氏佐剂(IFA)相似;然而炎症应答通常较小。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疟原虫属的种环子孢子蛋白C端部分的氨基酸
序列的多肽,该多肽包含至少42个连续C端氨基酸,其中一对或多
对半胱氨酸被氧化。
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中,多肽包含恶性疟原虫NF54株的第
342-383位氨基酸。
优选多肽中存在的所有半胱氨酸残基都被氧化。
此外,本发明涉及在针对疟疾的疫苗中使用的这种多肽,以及这
种多肽用于制备针对疟疾的疫苗的用途。
实施例
实施例1
鼠模型中针对环子孢子衍生多肽的免疫应答的升高
材料和方法
1.肽的合成和分析
此实施例中所用的所有肽,如Atherton等人所述(肽的合成,第
2部分,生物有机化学(Bioorg.Chem.)8:350-351,1979),使用
固相F-moc化学法化学合成。用于合成的化学药品和溶剂购自Bachem
Feinchemikallien(Buddendorf,瑞士)、Novabiochem(Lufelfingen,
瑞士)、和Fluka(Buchs,瑞士)。
9-mer肽PbCS 245-253对应于经鉴定的CTL表位(Romero
等人,自然(Nature)341:323-326,1989)。覆盖伯格氏鼠疟原虫
ANKA株(Lanar,分子和生化寄生虫学(Mol.Bioch.Paras.)39:151
-153,1990)环子孢子蛋白C端区域的多肽PbCS 242-310如先前
关于恶性疟原虫类似物的详细描述(Roggero等人,分子免疫学(Mol.
Immunol.)32:1301-1309,1995)获得。简而言之,在对-烷氧基苯
甲醇树脂(Wang树脂)上制备多肽,取代程度为0.4mmol/g。使用
10倍过量的F-moc氨基酸衍生物和30分钟的偶联时间。通过大小排
阻层析(交联葡聚糖Sephadex 025,Pharmacia,瑞典)与RP-HPLC
(W-Porex 5 C4,250×10mm,Phenomenex,Rancho Palos Verdes,
美国;使用溶于0.1%TFA/H2O的10-50%CH3CN梯度,40min,
流速3ml/min)的组合,纯化粗制多肽。
通过大小排阻层析纯化重叠10个残基且包含序列PbCS 233-312
的20-mer肽B11-B17(表1)。通过RP-HPLC(C18分析柱)分
析所有肽的纯度。根据Knecht和Chang(分析化学(Anal.Chem.)
58:2375-2379,1986)的方法测定经纯化肽的氨基酸组成,通过质
谱法在LDI 1700 Mass Monitor(Linear Scientific Inc.,Reno,NV,
美国)或Voyager-DE(PerSeptive Byosystem,Framingham,MA,
美国)上确定分子量。
2.PbCS 242-310的还原和氧化
通过用100mol过量DTT于37℃温育36小时处理经HPLC纯化的
多肽,获得PbCS 242-310的还原形式。通过大小排阻层析除去过量
DTT后,将一部分材料溶解于0.1M CH3COONH4(pH8.0),并置于
空气中氧化10天。通过Ellman反应和通过向一份肽溶液中加入1000mol
过量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确定肽的完全还原或氧化。在后一
种情况中,于4℃温育1小时后,氧化形式的质谱没有检测到多肽MW
的增加,而还原形式展示相当于加入4个NEM分子的MW增加。
3.免疫
4-5周龄雌性BALB/c小鼠购自HarIan(Zeist,NL)。用50μg
还原态或氧化态多肽(溶于PBS并在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中乳化)对
小鼠进行尾基皮下注射。对于短肽PbCS 245-253,与100μg通用辅
助肽P30(Renggli等人,免疫学通讯(Immunol.Let.)46:199-205,
1995)一起注射了4μg。2-3周后,动物接受了加强免疫剂量的免疫
原。肽加强免疫后7-10天,对小鼠采血,以评价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随后,处死动物用于增殖、CTL、或ELISPOT测定,或者暴露于携
带子孢子的蚊子。
4.寄生虫攻击
通过循环式传播至实验室饲养的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
或斯氏按蚊(A.stephensi)产生伯格氏鼠疟原虫(ANKA品系;克隆
1,Dr.Walliker,爱丁堡,或克隆Dr.P.H.Lambert,WHO,日内瓦)
子孢子。麻醉小鼠并暴露于受感染的蚊子。将小鼠单独暴露至预先确
定的首次用于实验的、年龄符合的BALB/c小鼠获得完全感染所需被
咬次数。寄生虫攻击后,由第5天至第14天通过吉姆萨(Giemsa)
染色血涂片定期检查寄生虫血症。如果受到攻击后14天没有检测到寄
生虫,则认为小鼠受到保护。
5.体内T细胞耗贫
使用杂交瘤H35(CD8特异性大鼠IgG2b)(Golstein等人,免
疫学综述(Immunol.Rev.)68:5-42,1982)和GK1.5(CD4特异
性大鼠IgG2b)(Dialynae等人,免疫学杂志(J.Immunol.)131:2445
-2451,1983)作为抗体来源。在第0天进行攻击。第-3、-2、和-1
天注射1mg CD4特异性抗体(相同方案用于对照大鼠Ig)。第-2和
+2天注射0.5mg CD9特异性抗体。
在伯格氏鼠疟原虫肝阶段完全发展所需时间内,耗贫>95%(Meis
等人,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杂志(Am.J.Trop.Med.Hyg.)37:506
-510,1987)。使用CD4特异性FITC标记的(ref.1300 024,Boehinger
Mannheim,德国)和CD8特异性PE标记的(ref.1271 237,Boehringer
Mannheim,德国)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或脾细胞的FACS(Becton
Dickinson)分析来检验耗贫。
6.ELISPOT测定法
将硝酸纤维素ELISPOT平板在湿润室中于4℃用含100μg/ml
IFN-γ特异性抗体OIE703B2(Slade和Langhorne,免疫生物学
(Immunobiology)179:353,1989)的PBS溶液包被过夜。通过加
入含10%FCS的DMEM于37℃温育2小时进行饱和步骤。然后将
由经免疫小鼠引流淋巴结分离得到的免疫细胞在平板中与100,000个/
孔进行或未进行短肽PbCS 245-253脉冲的经照射P815细胞于37℃
共培养24小时。然后除去细胞,并加入以1μg/ml浓度溶于含1%BSA
的PBS的生物素化IFN-γ特异性二抗(ANI)(Slade和Langhorne,
免疫生物学(Immunobiology)179:353,1989),于37℃温育2小
时。清洗后,加入在含5%FCS的PBS中稀释的链霉亲和素-碱性
磷酸酶缀合物,于37℃温育1小时,通过加入BCIP/NBT底物揭示免
疫复合物的存在。
结果
1.针对完全还原的PbCS 242-310 C端肽的免疫学应答
用溶于IFA的肽PbCS 242-310免疫BALB/c小鼠2次。第二次注
射后7-10天评价肽特异性抗体的存在。通过ELISA检测到高滴度的
肽特异性抗体(1∶300,000),并通过IFAT测定法对空气干燥的伯格
氏鼠疟原虫子孢子证明了与天然CS蛋白的交叉反应性(1∶25,000)。
既然识别受到加入的竞争剂PbCS 242-310肽的抑制,则其是特异性的。
为了评价CTL应答,在体外用众所周知的CTL表位PbCS 245
-253、肽PbCS 242-310、和覆盖完整C端序列的重叠肽B11-B17
再刺激脾和LN免疫细胞。在用肽245-253和243-262再刺激的经
免疫小鼠的脾和淋巴结中检测到高水平的细胞毒性,而肽233-252和
242-310诱导的水平较低(图1,表1)。
表1
研究中所用的肽
编码
序列
B11
233-252
B12
243-262
B13
253-272
B14
263-282
B15
273-292
B16
283-302
B17
293-312
PbCS 245-253
245-253
PbCS 242-310
242-310
正如通过形成IFN-γ斑点的细胞数目测定的,细胞毒活性相当于
在用最佳9肽PbCS 245-253免疫的小鼠中获得的(图1A)。使用表
达Kd、Dd、或Ld MHCI型分子的经转染L细胞,确定了CTL应答
的Kd限制性(图2)。
2.用PbCS 242-310肽(溶于IFA)免疫赋予暴露于携带寄生虫
的蚊子的BALB/c小鼠以依赖CD8+的保护作用
肽加强免疫后7-10天,将用50μgPbCS 242-310肽(溶于IFA)
尾基皮下免疫2次的BALB/c小鼠进行寄生虫攻击。在PbCS 242-310
肽免疫小鼠中获得特异性保护的重要水平(表2,实验A)。
表2
实验
免疫
治疗
保护/暴露
%保护
A
IFA
抗CD4
2/9
22
还原的PbCS 242-310
抗CD8
12/20
60
还原的PbCS 242-310
3/20
15
还原的PbCS 242-310
12/20
60
B
IFA
1/7
14
氧化的PbCS 242-310
6/7
84
C
IFA
2/8
25
还原的PbCS 242-310
4/8
50
氧化的PbCS 242-310
8/8
100
为了表征保护作用的机制,在体内进行T细胞耗贫。显然,CD4+
T细胞耗贫不显著改变观察到的保护作用。相反,通过同种型匹配的
CD8特异性抗体的CD8+T细胞耗贫阻止肽诱导的体内保护作用,因
为观察到保护作用的基线水平(表2,实验A)。
3.氧化的PbCS 242-310 C端肽的免疫学特性
通过将水溶液(pH8.0)于室温暴露于空气10天,将完全还原的
C端肽进行完全氧化。然后将该制剂的免疫学特性与完全还原的材料
就CTL应答和保护能力的方面进行比较。当在抗体滴度和T细胞增
殖中没有性质上的差异时,用氧化的材料在3次不同实验中获得的
IFN-γELISPOT数目一致高于完全还原的肽的观察结果(图3B)。
相似的,用氧化的材料获得的保护程度一致高于还原的分子的观察结
果(表2,实验B、C)。
在此实施例中,注射覆盖CS蛋白C端区域的长的合成多肽赋予
针对伯格氏鼠疟原虫的依赖CD8+的保护作用。有趣的是,在两种情况
中在经免疫小鼠中都引发了相似程度的针对肽PbCS 245-253的CTL
应答。事实上,在用短的PbCS 245-253 CTL肽或长的PbCS 242-
310肽免疫的小鼠中,通过ELISPOT测定的CTL频率是相似的。既
然已知注射CTL表位后没有观察到保护作用,本实验指出寄生虫特异
性T辅助细胞及肽PbCS 242-310和天然CS蛋白特异性抗体在抗寄
生虫免疫中同样发挥作用。
已知T辅助细胞和抗体能够独立提供针对疟疾红细胞外阶段的保
护作用。此实验显示肽特异性抗体同样具有识别伯格氏鼠疟原虫子孢
子上的天然蛋白质的能力,由此假设它们能够在体内中和子孢子。这
导致受感染肝细胞数目的减少和保护作用,由CD8+T细胞介导作为肝
阶段间平衡改变的结果,CD8+T细胞支持后者。
除了产生抗体,注射肽PbCS 242-310同样诱导Th1细胞增殖(数
据未显示),但是保护作用似乎不依赖CD4+T细胞。此处,通过为特
异性CTL或B细胞提供帮助,CD4+T细胞可能在肽特异性免疫应答
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些结果证明,当在IFA中注射时,长的多肽是有效的免疫原。
此处,肽PbCS 242-310免疫不仅产生广泛的免疫应答,而且提供针
对子孢子诱导的感染的依赖CD8+的保护作用。特别且出乎意料的是,
氧化的材料诱导较大数目的CTL前体,并导致较好程度的针对子孢子
攻击的保护作用。
该实验的数据是在进行中的I期人试验中使用恶性疟原虫氧化的
CS末端片段的基础。获得的结果显示,在人体内同样获得了相似抗体、
T细胞增殖、和CTL应答(参照实施例2)。
实施例2
人体内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端氧化的片段的免疫应答
1.序言
评价对应于恶性疟原虫NF54株环子孢子蛋白C末端的合成肽Pf
CS 282-383作为潜在的疟疾疫苗;该研究随指示其能够在多种动物
模型中引发抗体、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以及保护免受疟疾感染的临床前研究而启动。当在存在佐剂的条件下
注射时,将评估设计成开放式的、非随机的、以确定肽的安全性为目
的之I期临床试验。
2.肽的表征
合成、纯化、并将肽无菌分装于适于每次测试剂量的玻璃瓶中。
制剂的品质达到了用于人的GLP产品的标准。
3.结果
如图4和5所示,用溶于MontanideTM ISA-720的100μg抗原免
疫首次进行实验的志愿者后,获得了抗体应答和T细胞增殖。相似的,
免疫后观察到依赖CD8的IFN-γ生成(表3)。
表3概括了实验结果,其中在免疫前、第二次免疫后2或3个月、
和第三次免疫后3个月,评价了PfCS NF54(334-342)的HLA-A*
0201表位的特异性CD8应答。具体而言,通过ELISPOT,使用斑点
计数的不同方法,平行的、在视觉上、在2台不同的ELISPOT读数
器(AID 1.2和BioSys)中,计算产生IFN-γ的细胞。取决于计数方
法,获得了不同的结果。
表3
第二次和第三次免疫前后HLA-A*0201志愿者体内的CD8特异性应
答
PfCS 334-342
免疫前***
第二次免疫后
第三次免疫后
CD8频率*
平均应答±sd
134±165
845±974
2046±2433
阳性应答范围
-
[1017;1542]
[967;7567]
应答者**
好的应答者
0/8
2/8
5/8
中等应答者
4/8
5/8
2/8
不应答者
4/8
1/8
1/8
*特异性CD8细胞/106个CD8;8名HLA-A*0201志愿者的平均
值和好的应答者体内的应答范围
**当计数方法分别给出所有阳性或阴性应答时,8名志愿者确定
为好的应答者或不应答者;当不一致时,确定为中等应答者
***冷冻细胞的分析;在其它时间点,用新鲜细胞进行分析
总之,该实施例提供了证据证明,长的合成多肽代表了产生能够
刺激免疫系统多个方面的疫苗的有价值的替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