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类成虫引诱剂.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6508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9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0395.X

申请日:

2004.07.08

公开号:

CN1593131A

公开日:

2005.03.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N 43/16申请日:20040708授权公告日:20061108终止日期:2013070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16

主分类号:

A01N43/16

申请人:

河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原国辉; 郭线茹; 马继盛; 罗梅浩; 蒋金炜; 李为争; 徐永伟

地址:

450002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卫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对夜蛾类成虫进行引诱以利于杀灭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由至少两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醇、苯乙醇与助剂混合而成,其配制体积份数为:苯甲醇0.5-20份、苯乙醇0.5-20份、物质X0-60份、助剂60-1000份,物质X可以为苯乙醛0.5-20份或苯甲醛0.5-20份或乙酸苯甲酯0.5-20份或苯甲醛0.1-20份和乙酸苯甲酯0.1-2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香豆素0.1-10份的混合物,具有经济实用、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醇、苯乙醇与助剂混合而成,其配制的体积份数为:
苯甲醇            0.5-20份
苯乙醇            0.5-20份
物质X             0-60份
助剂              60-100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物质X为:苯乙醛0.5-2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物质X也可以为:苯甲醛0.5-2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物质X也可以为:乙酸苯甲酯0.5-20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物质X也可以为:苯甲醛0.1-20份与乙酸苯甲酯0.1-20份的混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物质X也可以为: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的混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物质X也可以为: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香豆素0.1-10份的混合物。。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助剂可为5-20%的琼脂水溶液60-1000份。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助剂还可为液体石蜡60-1000份。

说明书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对夜蛾类成虫进行引诱以利于杀灭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背景技术
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的统称,其中的棉铃虫、烟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是常见的重要农业害虫,我国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种植抗虫棉防治棉田棉铃虫。
2、个别地区采用雌性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如诱杀棉铃虫、烟夜蛾、甜菜夜蛾等。
3、喷施杀虫剂。这是主要的防治措施。杀虫剂有2类,一类的常规的化学杀虫剂,如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另一类为Bt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其中第一类占杀虫剂使用量的70%以上。
4、个别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灯光诱杀成虫的方法。
以上防治措施对夜蛾类害虫的危害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种植抗虫棉后,虽然棉铃虫危害棉花减轻,但一些刺吸类害虫如棉盲蝽、棉蚜等对棉花的危害日益严重,迫使棉田使用化学杀虫剂增加。同时,棉铃虫寄主广泛,种植抗虫棉后,棉铃虫危害其他作物更严重。因此仍然不能解决棉铃虫的危害问题。(2)田间多种害虫往往重叠发生,但雌性引诱剂只能诱杀同一种害虫的雄虫,而夜蛾类雄虫具有多次交尾习性,因此诱杀雄虫起不到应用的防治效果,故该技术目前仅局限于各地害虫测报部门使用。(3)由于多数化学杀虫剂具有广谱、速效等作用,因此不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探索棉铃虫等夜蛾类害虫高效、无公害的防治新途径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夜蛾类成虫对灯光、蜜源植物等具有很强的趋性,特别是1956年河北省南宫县群众发现萎蔫杨树枝把能够诱集棉铃虫等成虫后,许多植保工作者围绕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不同树种萎蔫枝把的诱蛾效果、杨树枝把的制作及使用方法、诱蛾机制等多个方面。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杨树枝把对棉铃虫危害的控制作用,并明确了其释放的气味物质在杨树枝把诱蛾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如果探明杨树枝把的诱虫范围,分离和鉴定其挥发性诱虫物质,就有望研制出对多种夜蛾有效的广谱引诱剂。萎蔫杨树枝把具有十分广泛的诱虫范围,特别是对夜蛾类害虫的诱集效果最好,而且兼诱雌、雄成虫。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采用现代化学生态学分析方法和试验技术,在广泛筛选植物源挥发性诱虫气味物质和虫源引诱物质的基础上,可进行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的配方筛选和应用剂型的研究,可以把常规的诱虫技术变成简单、易用的产品,并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适应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资料支持体系提供支撑,为控制棉铃虫等夜蛾类害虫危害提供无公害的技术保障。
在害虫引诱剂研究方面,目前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是只能引诱雄虫的性引诱剂,而能够引诱雌虫的引诱剂极少。国内应用非性引诱剂作为诱集剂防治害虫的报道主要见于林间害虫松墨天牛、松褐天牛等,国外已经成功应用的有诱杀日本弧丽金龟、松根颈象、松墨天牛等鞘翅目害虫的引诱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采用现代化学生态学分析方法和试验技术,在广泛筛选植物源挥发性诱虫气味物质和虫源引诱物质的基础上,筛选出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的配方,使其达到经济实用、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至少两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醇、苯乙醇与助剂混合而成,其配制的体积份数为:苯甲醇0.5-20份、苯乙醇0.5-20份、物质X 0-60份、助剂60-1000份,物质X可以为苯乙醛0.5-20份,或者苯甲醛0.5-20份,或者乙酸苯甲酯0.5-20份,或者苯甲醛0.1-20份和乙酸苯甲酯0.1-2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份、乙酸苯甲酯0.1-20份、十六酸0.1-10份、香豆素0.1-10份的混合物。
助剂可为5-20%的琼脂水溶液60-1000份,或者液体石蜡60-1000份。
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从我国防治棉铃虫的杨树枝把诱蛾这一现象出发,首次探明了黑杨萎蔫枝把在农区的诱虫范围,肯定了化学气味物质在黑杨萎蔫枝把诱蛾中的作用,明确了昆虫与这种特殊的非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2)夜蛾类成虫引诱剂是基于成虫对气味物质的嗅觉识别机制研制的仿生行为调控剂,用于诱杀多种夜蛾类害虫的雌、雄成虫,将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变传统的防治幼虫为控制成虫,达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由于引诱剂不直接接触昆虫和作物,因此不会引起昆虫产生抗性,也不污染环境,而且研制的引诱剂具有低毒无害、微量高效、使用简便、安全等特点,与环境相容性好,顺应绿色农产品生产地要求。
(3)本发明是一种可同时引诱多种夜蛾类雌、雄成虫的广谱引诱剂产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既汲取了化学杀虫剂物化程度高、田间使用技术简单的优点,又克服了化学杀虫剂毒性大、不容易在环境中分解等缺点,且用量少,贮存、运输方便,因此实现了害虫诱杀技术的产品化。引诱剂使用经济、安全、高效,使用方便。
(4)本发明研制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既能诱集夜蛾科多种害虫的雄成虫,又能诱集雌成虫。
(5)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夜蛾类害虫如棉铃虫、烟夜蛾、甜菜夜蛾等的性引诱剂相比,一种性引诱剂只能诱杀同一种的雄虫,其作用效果是通过影响昆虫的交配率减少其产卵量,但由于夜蛾科雄虫具有多次交配的习性,因而仅靠诱杀雄虫达不到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的效果。而本发明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可以同时诱杀多种夜蛾的雌、雄成虫,而且兼诱玉米螟、桃蛀螟等其它鳞翅目雌、雄成虫,其作用效果是通过直接减少雌虫数量而有效地降低田间落卵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引诱剂的制作方法:先将各物质按体积份数混合均匀,然后再与已经配好的5-20%的琼脂水溶液(冷却至70℃时使用)混合后分装备用;或直接将各物质按体积份数与石蜡油混合均匀后备用。
(二)、
试验时间:2003年8月26日~9月7日。
试验地点: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棉花田。
诱捕器:直径30cm的水盆,水中加少量洗衣粉,诱芯悬挂在水盆中上方距水面1~2cm处,每亩3个引诱剂诱芯。
试验设计: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调查方法:每天早上调查杨树枝把和各诱捕器中的蛾子种类及其数量。
引诱剂:每个诱芯含有的引诱剂按以下体积比配制。将配制好的引诱剂分装于5-6mL的盘尼西林小瓶中或其它类似容器,使用时打开瓶盖,即为诱芯。
(三)、实施例1:
引诱剂A: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B: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C: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D: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十六酸5份共计25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引诱剂E:苯甲醇3份共计150μL
         苯乙醇3份共计150μL
         苯甲醛1.4份共计70μL
         乙酸苯甲酯8份共计400μL
         十六酸5份共计250μL
         香豆素2份共计1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份共计5000μL
表6种夜蛾成虫引诱剂对夜蛾类成虫的累计(12天)诱集效果

    引诱剂    平均每盆诱集成虫数量(头/盆)    蛾类    夜蛾类    夜蛾雌/雄    A    235.3a    198a    1.03    B    112.7c    63.6c    1.27    C    210.3b    160.3b    1.15    D    225.7ab    175.3b    1.5    E    210.7b    166b    1.36    杨树枝把    224.3ab    16.3d    1.06    对照    2.3d    0.7d    1.33

由表可以看出,5种引诱剂对蛾类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引诱剂A和D的诱蛾效果最好,其与杨树枝把无显著差异,引诱剂C、D、E与杨树枝把的诱蛾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但5种引诱剂对夜蛾类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其中引诱剂A的效果最好。可见,夜蛾成虫引诱剂不仅能诱集大量夜蛾类成虫,而且还能引诱其它多种蛾类,且诱到的夜蛾类多为雌性,这对降低田间落卵量,把害虫控制在幼虫为害之前具有主要作用。
(四)实施例2:
引诱剂A: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B: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醛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C: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D: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乙酸苯甲酯0.5份共计25μL,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E: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1份计5μL与乙酸苯甲酯0.1份计5μL的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F: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1份计5μL、乙酸苯甲酯0.1份计5μL、
         十六酸0.1份计5μL的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引诱剂G:苯甲醇0.5份共计25μL,
         苯乙醇0.5份共计25μL,
         苯甲醛0.1份计5μL、乙酸苯甲酯0.1份计5μL、
         十六酸0.1份计5μL、香豆素0.1份计5μL的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60份共计300μL。
(五)实施例3:
引诱剂A: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B: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醛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C: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D: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E: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与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的
         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F: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十六酸10份共计500μL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引诱剂G:苯甲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乙醇20份共计1000μL,
         苯甲醛20份共计1000μL、乙酸苯甲酯20份共计1000μL、十六酸10份共计500μL、香豆素10份共计500μL混合物,
         7%的琼脂水溶液1000份共计50000μL。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蛾类成虫引诱剂.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杨树枝把的诱蛾机理和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对夜蛾类成虫进行引诱以利于杀灭的夜蛾类成虫引诱剂,由至少两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醇、苯乙醇与助剂混合而成,其配制体积份数为:苯甲醇0.520份、苯乙醇0.520份、物质X060份、助剂601000份,物质X可以为苯乙醛0.520份或苯甲醛0.520份或乙酸苯甲酯0.520份或苯甲醛0.120份和乙酸苯甲酯0.120份的混合物或者苯甲醛0.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