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气囊.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164870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7713.1

申请日:

2010.11.17

公开号:

CN101985297A

公开日:

2011.03.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21/205申请日:201011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1/205; B60R21/215

主分类号:

B60R21/205

申请人: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傅志婷; 殷军; 秦学文

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代理人:

郭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副气囊,由盖板(1)和副气囊模块(2)组装而成,所述副气囊模块(2)装在所述盖板(1)内,所述盖板(1)四周面设置有卡扣(1b),所述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2a),所述挂钩(2a)的勾头朝下,所述盖板(1)前后两侧在对应所述挂钩(2a)位置处设置有矩形孔(1a),所述挂钩(2a)从所述矩形孔(1a)中伸出,所述矩形孔(1a)下边缘与所述挂钩(2a)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副气囊模块的挂钩活动地挂接在盖板的矩形孔内,安装方便快捷,当通过螺栓将副气囊模块拧紧到仪表管梁时,避免了盖板下沉而影响盖板与仪表面板的配合美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副气囊, 由盖板 (1) 和副气囊模块 (2) 组装而成, 所述副气囊模块 (2) 装在 所述盖板 (1) 内, 所述盖板 (1) 四周面设置有卡扣 (1b)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副气囊模块 (2) 前 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 (2a) , 所述挂钩 (2a) 的勾头朝下, 所述盖板 (1) 前后两侧在对应所 述挂钩 (2a) 位置处设置有矩形孔 (1a) , 所述挂钩 (2a) 从所述矩形孔 (1a) 中伸出, 所述矩 形孔 (1a) 下边缘与所述挂钩 (2a) 在纵向上留有间隙 L。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汽车副气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盖板 (1) 的前后两侧设置 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 (1c) 。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汽车副气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矩形孔 (1a) 下边缘与所 述挂钩 (2a) 在纵向上所留的间隙 L 为 3 ~ 5mm。
4: 按照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一种汽车副气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副气囊模块 (2) 前后 两侧设置的挂钩 (2a) 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 所述盖板 (1) 前后两侧对应设置的矩形孔 (1a) 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

说明书


一种汽车副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上的配件 -—副气囊, 具体地讲, 是组成副气囊的副气囊模块 和盖板之间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力帆 LF7162 车型的副气囊, 由副气囊模块和盖板组装而成, 再将副气囊安装到仪 表面板上。 在装配过程中, 现场装配人员反应 : 副气囊安装后, 盖板与仪表面板配合不好, 间 隙及面差无法保证。
     图 7 所示为盖板 (11) , 其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三个铆钉孔 (11a) , 四周设置有卡扣 (11b) ; 图 8 为副气囊模块 (12) , 其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三个铆钉孔 (12a) 与盖板 (11) 上的铆 钉孔 (11a) 位置相对应。如图 9、 图 10 所示, 副气囊模块 (12) 装在盖板 (11) 内, 通过对应设 置的铆钉孔将两者铆接在一起, 组装成副气囊 ; 副气囊首先通过盖板 (11) 上的卡扣 (11b) 与仪表面板 (3) 扣合, 副气囊模块 (12) 再通过螺栓 (5) 连接在仪表管梁 (4) 上。当螺栓 (5) 拧紧后, 副气囊模块 (12) 下沉, 连带盖板 (11) 一同下沉或移动, 导致与仪表面板 (3) 配合不 好, 影响整车车内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与仪表面板配合较好的汽 车副气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副气囊, 由盖板 (1) 和副气囊模块 (2) 组装而成, 所述副气囊模块 (2) 装在所述盖板 (1) 内, 所述盖板 (1) 四周面设置有卡扣 (1b)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副气囊模块 (2) 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 (2a) , 所述挂钩 (2a) 的勾头朝 下, 所述盖板 (1) 前后两侧在对应所述挂钩 (2a) 位置处设置有矩形孔 (1a) , 所述挂钩 (2a) 从所述矩形孔 (1a) 中伸出, 所述矩形孔 (1a) 下边缘与所述挂钩 (2a) 在纵向上留有间隙 L。
     盖板与副气囊模块之间通过挂钩与矩形孔卡接组装成副气囊, 组装起来非常方 便。 当通过螺栓将副气囊模块拧紧到仪表管梁时, 副气囊模块会下沉, 但由于挂钩与矩形孔 边缘之间在纵向上留有间隙 L, 挂钩能在矩形孔内下沉而不会引起盖板下沉, 不会影响盖板 与仪表面板的配合美观。
     所述盖板 (1) 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 (1c) 。由于气囊起爆过程中, 对盖板有较大的向上冲击力, 在盖板上加孔后强度必然降低, 通过增加加强筋来增加盖板 强度。
     为进一步优化该发明, 所述矩形孔 (1a) 下边缘与所述挂钩 (2a) 在纵向上所留的 间隙 L 为 3 ~ 5mm。
     所述副气囊模块 (2) 前后两侧设置的挂钩 (2a) 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 所述盖板 (1) 前后两侧对应设置的矩形孔 (1a) 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盖板与副气囊模块之间通过挂接安装, 只需将气囊模块的挂钩挂入盖板的矩形孔即 可, 方便快捷 ; 2) 能较好地保证副气囊与仪表面板之间配合, 使车内美观大方 ; 3) 盖板采用矩形孔 + 加强筋的方式, 既保证了功能, 又加大了强度, 节约了成本, 减轻 了重量。 附图说明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是本发明的盖板示意图。 是本发明的副气囊模块示意图。 是本发明与仪表管梁、 仪表面板的组装示意图。 是图 3 中 A 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是图 4 的 B— B 剖面图。 是图 3 的左视图。 是背景技术中的盖板示意图。 是背景技术中的副气囊模块示意图。图 9 是背景技术中的汽车副气囊与仪表管梁、 仪表面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 10 是图 9 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图 1 所示为组成一种汽车副气囊的盖板 1, 盖板 1 为空心腔体, 上部为光滑板面, 下部为 空, 四周面设置有若干卡扣 1b, 其结构与现有盖板 1 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 : 盖板 1 前后两 侧设置有矩形孔 1a。
     图 2 所示为组成一种汽车副气囊的副气囊模块 2, 副气囊模块 2 的外形与盖板 1 腔 体形状对应, 以使副气囊模块 2 能从盖板 1 的底部装入盖板 1 内, 其结构与现有副气囊模块 2 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 : 副气囊模块 2 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 2a, 为防止副气囊模块 2 从盖板 1 的下部窜出, 挂钩 2a 的勾头方向朝下。
     如图 3 所示, 由盖板 1 与副气囊模块 2 组装成一种汽车副气囊, 副气囊模块 2 装在 盖板 1 内。盖板 1 前后两侧设置的矩形孔 1a 与副气囊模块 2 上的挂钩 2a 位置对应, 数量 相等。
     如图 3、 图 4、 图 5 所示, 安装时, 挂钩 2a 从矩形孔 1a 中伸出, 将副气囊模块 2 挂接 在盖板 1 内。如图 5 所示, 矩形孔 1a 的长度大于挂钩 2a 的厚度, 挂钩 2a 的下边缘与挂钩 2a 在纵向上留有间隙 L, 副气囊模块 2 通过挂钩 2a 活动地挂接在盖板 1 内。
     如图 3、 图 6 所示, 一种汽车副气囊通过盖板 1 上的卡扣 1b 与仪表面板 3 扣合, 通 过副气囊模块 2 与仪表管梁 5 连接。首先, 盖板 1 扣接在仪表面板 3 上, 再通过螺栓 5 将副 气囊模块 2 连接到仪表管梁 4 上。当螺栓 5 拧紧后, 副气囊模块 2 下沉, 由于挂钩 2a 的下 边缘与挂钩 2a 在纵向上留有间隙 L, 不会连带盖板 1 一同下沉或移动, 也不会影响到盖板 1 与仪表面板 3 的配合。
     为更好地保证盖板 1 的强度, 如图 3、 图 4 所示, 在盖板 1 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 1c, 盖板 1 的每个矩形孔 1a 两侧均设置加强筋 1c。
     为进一步优化该发明, 如图 5 所示, 矩形孔 1a 下边缘与挂钩 2a 在纵向上所留的间 隙 L 设置为 3 ~ 5mm, 既能满足使用要求, 又能保证两者安装后的美观。副气囊模块 2 前后 两侧设置的挂钩 2a 数量不限, 可以是如图 2 所示的七个, 盖板 1 前后两侧的矩形孔 1a 对应 设置 ; 前后两侧的挂钩 2a 及矩形孔 1a 均为同排设置,更方便安装。

一种汽车副气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汽车副气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汽车副气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副气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副气囊.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85297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3.16CN101985297A*CN101985297A*(21)申请号 201010547713.1(22)申请日 2010.11.17B60R 21/205(2006.01)B60R 21/215(2006.01)(71)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60号(72)发明人傅志婷 殷军 秦学文(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代理人郭云(54) 发明名称一种汽车副气囊(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副气囊,由盖板(1)和副气囊模块(2)组装而成。

2、,所述副气囊模块(2)装在所述盖板(1)内,所述盖板(1)四周面设置有卡扣(1b),所述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2a),所述挂钩(2a)的勾头朝下,所述盖板(1)前后两侧在对应所述挂钩(2a)位置处设置有矩形孔(1a),所述挂钩(2a)从所述矩形孔(1a)中伸出,所述矩形孔(1a)下边缘与所述挂钩(2a)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副气囊模块的挂钩活动地挂接在盖板的矩形孔内,安装方便快捷,当通过螺栓将副气囊模块拧紧到仪表管梁时,避免了盖板下沉而影响盖板与仪表面板的配合美观。(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

3、附图 8 页CN 101985297 A 1/1页21.一种汽车副气囊,由盖板(1)和副气囊模块(2)组装而成,所述副气囊模块(2)装在所述盖板(1)内,所述盖板(1)四周面设置有卡扣(1b),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2a), 所述挂钩(2a)的勾头朝下,所述盖板(1)前后两侧在对应所述挂钩(2a)位置处设置有矩形孔(1a),所述挂钩(2a)从所述矩形孔(1a)中伸出,所述矩形孔(1a)下边缘与所述挂钩(2a)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副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1c)。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4、种汽车副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1a)下边缘与所述挂钩(2a)在纵向上所留的间隙L为35mm。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副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的挂钩(2a)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所述盖板(1)前后两侧对应设置的矩形孔(1a)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5297 A 1/3页3一种汽车副气囊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上的配件-副气囊,具体地讲,是组成副气囊的副气囊模块和盖板之间的组装结构。背景技术0002 力帆LF7162车型的副气囊,由副气囊模块和盖板组装而成,再将副气囊安装到仪表面板上。在装配过程中,现场装配人员。

5、反应:副气囊安装后,盖板与仪表面板配合不好,间隙及面差无法保证。0003 图7所示为盖板(11),其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三个铆钉孔(11a),四周设置有卡扣(11b);图8为副气囊模块(12),其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三个铆钉孔(12a)与盖板(11)上的铆钉孔(11a)位置相对应。如图9、图10所示,副气囊模块(12)装在盖板(11)内,通过对应设置的铆钉孔将两者铆接在一起,组装成副气囊;副气囊首先通过盖板(11)上的卡扣(11b)与仪表面板(3)扣合,副气囊模块(12)再通过螺栓(5)连接在仪表管梁(4)上。当螺栓(5)拧紧后,副气囊模块(12)下沉,连带盖板(11)一同下沉或移动,导致与仪表面板(。

6、3)配合不好,影响整车车内美观。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与仪表面板配合较好的汽车副气囊。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副气囊,由盖板(1)和副气囊模块(2)组装而成,所述副气囊模块(2)装在所述盖板(1)内,所述盖板(1)四周面设置有卡扣(1b),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2a), 所述挂钩(2a)的勾头朝下,所述盖板(1)前后两侧在对应所述挂钩(2a)位置处设置有矩形孔(1a),所述挂钩(2a)从所述矩形孔(1a)中伸出,所述矩形孔(1a)下边缘与所述挂钩(2a)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0006 盖板与副气囊。

7、模块之间通过挂钩与矩形孔卡接组装成副气囊,组装起来非常方便。当通过螺栓将副气囊模块拧紧到仪表管梁时,副气囊模块会下沉,但由于挂钩与矩形孔边缘之间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挂钩能在矩形孔内下沉而不会引起盖板下沉,不会影响盖板与仪表面板的配合美观。0007 所述盖板(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1c)。由于气囊起爆过程中,对盖板有较大的向上冲击力,在盖板上加孔后强度必然降低,通过增加加强筋来增加盖板强度。0008 为进一步优化该发明,所述矩形孔(1a)下边缘与所述挂钩(2a)在纵向上所留的间隙L为35mm。0009 所述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的挂钩(2a)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所述盖板(1。

8、)前后两侧对应设置的矩形孔(1a)各为七个且同排设置。0010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说 明 书CN 101985297 A 2/3页41)盖板与副气囊模块之间通过挂接安装,只需将气囊模块的挂钩挂入盖板的矩形孔即可,方便快捷; 2)能较好地保证副气囊与仪表面板之间配合,使车内美观大方;3)盖板采用矩形孔+加强筋的方式,既保证了功能,又加大了强度,节约了成本,减轻了重量。附图说明0011 图1 是本发明的盖板示意图。0012 图2 是本发明的副气囊模块示意图。0013 图3 是本发明与仪表管梁、仪表面板的组装示意图。0014 图4 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15 图5 是图4的BB剖面图。0。

9、016 图6 是图3的左视图。0017 图7 是背景技术中的盖板示意图。0018 图8 是背景技术中的副气囊模块示意图。0019 图9 是背景技术中的汽车副气囊与仪表管梁、仪表面板的组装示意图。0020 图10 是图9的轴测图。具体实施 方式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为组成一种汽车副气囊的盖板1,盖板1为空心腔体,上部为光滑板面,下部为空,四周面设置有若干卡扣1b,其结构与现有盖板1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盖板1前后两侧设置有矩形孔1a。0022 图2所示为组成一种汽车副气囊的副气囊模块2,副气囊模块2的外形与盖板1腔体形状对应,以使副气囊模块2能从盖板1的底部。

10、装入盖板1内,其结构与现有副气囊模块2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挂钩2a,为防止副气囊模块2从盖板1的下部窜出,挂钩2a的勾头方向朝下。0023 如图3所示,由盖板1与副气囊模块2组装成一种汽车副气囊,副气囊模块2装在盖板1内。盖板1前后两侧设置的矩形孔1a与副气囊模块2上的挂钩2a位置对应,数量相等。0024 如图3、图4、图5所示,安装时,挂钩2a从矩形孔1a中伸出,将副气囊模块2挂接在盖板1内。如图5所示,矩形孔1a的长度大于挂钩2a的厚度,挂钩2a的下边缘与挂钩2a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副气囊模块2通过挂钩2a活动地挂接在盖板1内。0025 如图3、图6所示,一。

11、种汽车副气囊通过盖板1上的卡扣1b与仪表面板3扣合,通过副气囊模块2与仪表管梁5连接。首先,盖板1扣接在仪表面板3上,再通过螺栓5将副气囊模块2连接到仪表管梁4上。当螺栓5拧紧后,副气囊模块2下沉,由于挂钩2a的下边缘与挂钩2a在纵向上留有间隙L,不会连带盖板1一同下沉或移动,也不会影响到盖板1与仪表面板3的配合。0026 为更好地保证盖板1的强度,如图3、图4所示,在盖板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纵向延说 明 书CN 101985297 A 3/3页5伸的加强筋1c,盖板1的每个矩形孔1a两侧均设置加强筋1c。0027 为进一步优化该发明,如图5所示,矩形孔1a下边缘与挂钩2a在纵向上所留的间隙L设置为35mm,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保证两者安装后的美观。副气囊模块2前后两侧设置的挂钩2a数量不限,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七个,盖板1前后两侧的矩形孔1a对应设置;前后两侧的挂钩2a及矩形孔1a均为同排设置, 更方便安装。说 明 书CN 101985297 A 1/8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297 A 2/8页7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297 A 3/8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297 A 4/8页9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297 A 5/8页10图6说 明 书 附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