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及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85340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3.16CN101985340A*CN101985340A*(21)申请号 201010502078.5(22)申请日 2010.09.30B66B 13/00(2006.01)B66B 13/26(2006.01)(71)申请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地址 51143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石北工业区(72)发明人李仁恕 曹传贵 佘运葵(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代理人王昕 曾旻辉(54) 发明名称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及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2、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设于轿厢出入口的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及用于减小轿厢出入口下部的轿门地坎与层站出入口下部的厅门地坎之间间隙的挡板,在第一轿厢门扇上或者在与第一轿厢门扇连接的第一挂板上设有门刀,挡板设于轿门地坎的前侧,并与第一轿厢门扇或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挡板能在第一轿厢门扇或第二轿厢门扇的带动下沿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本发明通过轿厢门扇的开关门运动带动挡板沿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运动,在轿厢门打开时能减小轿门地坎与厅门地坎之间的间隙,而在轿厢门关闭时能避开厅门门锁滚轮,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51)Int.。
3、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7 页CN 101985340 A 1/2页21.一种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包括设于轿厢出入口的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以及用于减小轿厢出入口下部的轿门地坎与层站出入口下部的厅门地坎之间间隙的挡板,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上或者在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连接的第一挂板上设有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于所述轿门地坎的前侧,并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挡板能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带动下沿所述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所述。
4、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打开,所述挡板横贯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开门宽度所对应的所述间隙,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门刀垂直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轿门地坎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导向滑槽和导向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轿厢出入口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
5、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时,所述挡板与所述门刀垂直投影的距离大于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轿门地坎之间的间距大于2mm,所述挡板与所述厅门地坎之间的间距大于7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的所述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的所述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经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轿厢门扇上端的第二挂板、分别设在该第二挂。
6、板两侧和分别设在所述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定滑轮以及绕在该定滑轮上的钢丝绳或皮带,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挂板均与所述钢丝绳或皮带固定连接。8.一种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包括设于轿厢出入口的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以及用于减小轿厢出入口下部的轿门地坎与层站出入口下部的厅门地坎之间间隙的挡板,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上或者在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连接的第一挂板上设有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于所述轿门地坎的前侧,并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挡板能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带动下沿所述轿门地坎的长度方。
7、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打开,所述挡板横贯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开门宽度所对应的所述间隙,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门刀垂直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一侧;电梯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打开时,带动所述挡块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厅门地坎与所述轿门地坎之间间隙减小,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时,带动所述挡块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5340 A 2/2页3运动至第二位置,以避让厅门门锁滚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
8、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经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轿厢门扇上端的第二挂板、分别设在该第二挂板两侧和分别设在所述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定滑轮以及绕在该定滑轮上的钢丝绳或皮带,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挂板均与所述钢丝绳或皮带固定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5340 A 1/4页4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
9、种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以及一种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 目前电梯行业中,为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安全距离,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的间隙通常需要30mm左右,由于此间隙较大,当乘客通此处时容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而且容易导致异物从此间隙掉入井道,引起相关部件的损坏。现有减小层门地坎间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0003 其一,固定式间隙挡块结构。如图1所示,在轿门地坎4上开门宽度L范围内固定两段轿门地坎档块18,其与轿门地坎4采用螺栓等其它方式固定,为避开厅门门锁滚轮位置在轿门关闭后门刀正下方不设置挡块,而在对应的每层门厅门地坎9处设置厅门地坎挡块19;。
10、当电梯平层停靠时,轿门地坎4的轿门地坎档块18与厅门地坎9上的厅门地坎挡块19配合使用而减小了厅门地坎9与轿门地坎4的间隙。此方法不足之处是,需在轿门地坎4上设计两段轿门地坎挡块18,且每层层门上还需设置一段厅门地坎挡块19,成本较高。且由于在厅门地坎9上的厅门地坎挡块19在厅门滚轮正下方,当电梯停电时,厅门地坎挡块19有可能正好卡在门刀1的中间,导致无法直接打开轿门救援,只能通过盘车移动轿厢使轿门门刀与挡块避开后才能打开轿门,救援很不方便。0004 其二,中国专利200780052012.7公开的旋转式挡块结构。其通过挡块绕轴旋转来封闭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的间隙,但是其不能让挡块与地坎齐平。
11、,影响美观,而且实现机构较为复杂,因而成本高。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0006 本发明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包括设于轿厢出入口的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以及用于减小轿厢出入口下部的轿门地坎与层站出入口下部的厅门地坎之间间隙的挡板,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上或者在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连接的第一挂板上设有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于所述轿门地坎的前侧,并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挡板能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带动下沿所述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
12、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打开,所述挡板横贯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开门宽度所对应的所述间隙,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门刀垂直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一侧。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轿门地坎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导向滑槽和导向件。说 明 书CN 101985340 A 2/4页5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轿厢出入口的宽度。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时,所述挡板与所。
13、述门刀垂直投影的距离大于7mm。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板与所述轿门地坎之间的间距大于2mm,所述挡板与所述厅门地坎之间的间距大于7mm。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固定连接。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板经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轿厢门扇上端的第二挂板、分别设在该第二挂板两侧和分别设在所述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定滑轮以及绕在该定滑轮上的钢丝绳或皮带,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挂板均与所述钢丝绳或皮带固定连接。0013 本发明的用于减小电梯厅。
14、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方法,其应用的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包括包括设于轿厢出入口的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以及用于减小轿厢出入口下部的轿门地坎与层站出入口下部的厅门地坎之间间隙的挡板,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上或者在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连接的第一挂板上设有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于所述轿门地坎的前侧,并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挡板能在所述第一轿厢门扇或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带动下沿所述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打开,所述挡板横贯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开门宽度所对应的所述间。
15、隙,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关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门刀垂直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一侧。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和所述第二轿厢门扇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轿厢门扇固定连接。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板经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轿厢门扇连接,该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轿厢门扇上端的第二挂板、分别设在该第二挂板两侧和分别设在所述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定滑轮以及绕在该定滑轮上的钢丝绳或皮带,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挂板均与所述钢丝绳或皮带固定连接。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0017 (1)通过轿厢门扇。
16、的开、关门运动带动挡板沿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当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打开状态时,挡板运动至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开门宽度所对应的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减小轿门地坎与厅门地坎之间的间隙的目的,而当第一轿厢门扇和第二轿厢门扇关闭状态时,挡板运动至门刀垂直投影的靠近第二轿厢门扇的一侧,从而避开了厅门门锁滚轮位置。0018 (2)由于只在轿门地坎上设置挡板,省去了厅门地坎上的挡板,因而,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在电梯停电时,厅门地坎挡块卡在门刀的中间,影响救援。0019 (3)由于挡板可以直接与厢门扇连接,不用复杂的传动机构,因而结构简单,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17、。0020 (4)挡板在来回运动工程中,其上表面始终与轿门地坎和厅门地坎的上表面平行,说 明 书CN 101985340 A 3/4页6因而不会影响电梯的美观。附图说明0021 图1是现有技术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与轿门地坎间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轿厢门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主视图,图2(b)为俯视图;002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轿厢门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中图3(a)是主视图,图3(b)为俯视图;0024 图4是图3中的A向示意图,其中图4(a)是其中一个实施例,图4(b)是另一个实施例;0025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在轿厢门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18、其中图5(a)是主视图,图5(b)为俯视图;0026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在轿厢门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中图6(a)是主视图,图6(b)为俯视图;0027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在轿厢门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图7(a)是主视图,图7(b)为俯视图;0028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在轿厢门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中图8(a)是主视图,图8(b)为俯视图。0029 附图标记说明:0030 1-门刀,2-第一轿厢门扇,3-第二轿厢门扇,4-轿门地坎,5-固定件,6-螺栓,7-挡板,8-导向件,9-厅门地坎,10-厅门门锁滚轮,11-导向滑槽,12-钢丝绳或皮带、13-定滑轮、14、15-连接件、16-第二挂。
19、板、17-第一挂板、18-轿门地坎挡块,19-厅门地坎挡块,20-间隙。具体实施方式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0032 实施例10033 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减小电梯厅门地坎9与轿门地坎4间隙20的装置主要由第一轿厢门扇2、第二轿厢门扇3、门刀1、厅门地坎9、轿门地坎4和挡板7组成,其中,第一轿厢门扇2和第二轿厢门扇3设置于轿厢出入口处,在第一轿厢门扇2上或在与第一轿厢门扇2连接的第一挂板17上安装有门刀1,通过门刀1带动厅门门锁滚轮10移动从而实现厅门的开、闭。第二轿厢门扇3与第一轿厢门扇2构成轿厢门,轿厢门开、闭时,第二轿厢门扇3与第一轿厢门扇2成相反方向运动。。
20、0034 挡板7位于轿门地坎4的前侧,其左端通过固定件5固定在第一轿厢门扇2的下端,其中固定件5与第一轿厢门扇2的固定可采用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粘接等及其它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6连接。这样,挡板7能在第一轿厢门扇2的带动下沿轿门地坎4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第一位置时,如图3所示,第一轿厢门扇2和第二轿厢门扇3打开,挡板7横贯第一轿厢门扇2和第二轿厢门扇3开门宽度L所对应的间隙20;而在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第一轿厢门扇2和第二轿厢门扇3关闭,说 明 书CN 101985340 A 4/4页7挡板7位于门刀1垂直投影的靠近第二轿厢门扇3的一侧,以避开厅门门锁滚。
21、轮10。0035 作为优选实施例,挡板7的长度略大于轿厢出入口的宽度,这样挡板7的左端有一部分与第一轿厢门扇2重叠,且在第一轿厢门扇2和第二轿厢门扇3关闭状态时,挡板7右端不超过轿门地坎4的长度或不超过第二轿厢门扇3开启状态时第二轿厢门扇3的最外缘。作为优选实施例,挡板7的左端与门刀1垂直投影需有大于7mm的安全运行距离。在开门运行过程中,挡板7随第一轿厢门扇2起沿开门方向运动,其运行距离为开门宽度L/2即可让挡板7减小整个开门宽度范围内的厅门地坎9与轿门地坎4之间的间隙20。0036 另外,为保证挡板7在厅门地坎9与轿门地坎4之间顺利滑动,并保证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挡板7与厅门地坎9之间的。
22、间隙20应大于7mm,挡板7与轿门地坎4之间隙20大于2mm。进一步的,在挡板7与轿门地坎4之间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滑槽11和导向件8。如图4(a)所示,导向滑槽11设在轿门地坎4上(包括地坎上表面、侧面、下表面),导向件8设在挡板7上,本实施例中导向件8为滚轮,导向件8沿导向滑槽11滑动。图4(b)为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导向件8为导向块。0037 实施例20038 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挡板7通过联动机构与第二轿厢门扇3连接。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二轿厢门扇3上端的第二挂板16、分别设在该第二挂板16的两侧和分别设在挡板7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定滑轮13以及绕在该定滑轮。
23、13上的钢丝绳或皮带12,钢丝绳或皮带12的中间与挡板7固定连接,钢丝绳或皮带12的两端经连接件14、15与第二挂板16固定连接。门机带动第二挂板16的关、开门移动,从而带动钢丝绳或皮带12上的挡板7在开门范围内移动,从而减小厅门地坎9与轿门地坎4之间的间隙20。0039 实施例30040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应用于旁开门电梯的实施例。第二轿厢门扇3与第一轿厢门扇2的运动方向相同。其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004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101985340 A 1/7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340 A 2/7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340 A 3/7页10图3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