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位置传感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47523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7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4968.7

申请日:

2009.07.28

公开号:

CN101969277A

公开日:

2011.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2N 6/00申请公布日:201102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N 6/00申请日:20090728|||公开

IPC分类号:

H02N6/00; G02B19/00

主分类号:

H02N6/00

申请人:

太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台徽; 萧正富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魏晓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图像传感阵列。第一透镜组用以接收太阳光,且第一透镜组具有入射面,提供太阳光45度至75度的最大入射角。第二透镜组聚焦来自第一透镜组的太阳光。图像传感阵列根据第二透镜组所聚焦的太阳光在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产生控制信号,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 包括 : 一第一透镜组, 用以接收太阳光, 该第一透镜组具有一入射面, 提供该太阳光以一入射 角入射该入射面, 而该入射角最大可达 45 度至 75 度 ; 一第二透镜组, 聚焦来自该第一透镜组的该太阳光 ; 以及 一图像传感阵列, 供传感该第二透镜组所聚焦的该太阳光, 并根据所聚焦的太阳光在 该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 产生一控制信号, 用以控制该太阳能发电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还包括一滤光单元, 供选择一波长的太 阳光, 且该滤光单元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紫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 长介于 280 纳米与 38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紫外线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0003%以下。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 长介于 380 纳米与 78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可见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3%至 0.002%之 间。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 长介于 780 纳米与 130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001%以下。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 长介于 1300 纳米与 200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05%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其中该图像传感阵列具有至少一传感单 元。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其中该第二透镜组将该太阳光聚焦在该 至少一传感单元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其中该至少一传感单元为电荷耦合元件 (CCD) 或互补式金属 - 氧化层 - 半导体 (CMOS)。
10: 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 包括 : 一透镜组, 用以接收太阳光, 该第一透镜组具有一入射面, 提供该太阳光以一入射角入 射该入射面, 而该入射角最大可达 45 度至 75 度 ; 一滤光单元, 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 且该滤光单元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 率; 以及 一图像传感阵列, 根据该过滤之后的太阳光, 在该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 并且产生一 控制信号, 用以控制该太阳能发电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紫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 波长介于 280 纳米与 38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紫外线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0003%以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其 波长介于 380 纳米与 78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可见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3%至 0.002% 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 波长介于 780 纳米与 130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001%以下。
14: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 波长介于 1300 纳米与 200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 0.05%以下。

说明书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以图像 比对方式追踪太阳位置及方位角的装置, 并且利用透镜组接收太阳光, 使得太阳能发电装 置能保持与太阳光方向垂直, 进而达到最大的发电效果。背景技术
     传统追踪太阳装置 (tracker) 是借由光传感器来进行太阳的追踪。并且, 通过接 收一个或数个光传感器所得到的太阳光信号来驱动动力系统, 再带动追踪太阳装置继续保 持朝向太阳的位置。 追踪太阳装置亦包括有聚光管, 太阳光借由聚光管的聚焦, 使得聚焦过 后的太阳光形成光圆点, 并且投射在与聚光管平行设置的光传感器上。 上述状态, 是追踪太 阳装置最佳的追踪位置, 并且追踪太阳装置继续保持朝向太阳的位置。
     再者, 若太阳光非垂直入射至聚光管时, 可借由光传感器检测到聚焦后的太阳光 的光圆点所产生的变化, 通过动力系统调整追踪太阳装置的位置, 使得太阳光又能回到保 持朝向太阳的位置。 故当系统不断重复运作, 能使追踪器永远面向太阳, 达到追踪太阳的目 的。
     然而, 利用传统光传感器传感太阳光而调整追踪太阳装置的方式, 常常由于光传 感器上传感的误差, 容易产生移动上的误差。 特别是在天空有云层出现时, 由于云层会遮住 太阳一段时间, 而此段时间光传感器无法感应太阳光。 然而, 光传感器并无法察觉目前天空 有云层挡住太阳, 所以光传感器为了找寻到太阳, 必定持续的调整追踪太阳装置的位置, 直 到太阳出现后, 追踪太阳装置才能有机会追踪到太阳的位置, 然而在此情况之下, 追踪太阳 装置常常无法确认太阳正确的位置, 原因在于太阳光必须先经由聚光管聚焦, 而其中太阳 光入射聚光管有一定的入射角, 即是太阳光必须在此范围内, 才会形成该光圆点于光传感 器上, 不然追踪太阳装置无法正确的移动到正确朝向太阳垂直光传感器上的位置上, 可能 因而发生无法追踪太阳的情况。
     因此, 本发明针对传统技术中, 有效解决追踪太阳装置无法准确对准太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 位置传感装置提供大角度入射角的透镜组入射面, 用以接收太阳光, 并且通过图像传感阵 列产生控制信号, 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
     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其利用滤光单元过滤选择一波 长的太阳光与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 用以提供图像传感阵列产生控制信号, 而控制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 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 包括第一 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及图像传感阵列。 第一透镜组用以接收太阳光, 且第一透镜组具有入射 面, 提供太阳光 45 度至 75 度的最大入射角。 第二透镜组聚焦来自此入射面的太阳光。 图像
     传感阵列根据第二透镜组所聚焦的太阳光, 在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 并且产生控制信号, 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 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 包括透 镜组、 滤光单元及图像传感阵列。透镜组具有入射面, 用以提供太阳光 45 度至 75 度的最大 入射角。 滤光单元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 并且滤光单元对应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 图像传感阵列根据过滤之后的太阳光, 在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 并且产生控制信号, 用以 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
     配合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叙述与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 特征、 及优点 将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 1a ~图 1c 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示意图 ;
     图 2a ~图 2b 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 1 中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 以及
     图 3a ~图 3e 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200 第一透镜组 102、 202 第二透镜组 104、 206 图像传感阵列 106、 208 传感单元 1062、 2082 滤光单元 108、 204 入射面 POI 广角区 1022 非广角区 1024 入射角 α、 θ 图像 IMG 控制信号 CS 太阳 SUN 太阳光 SL 平行光 PL 法线 NL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借由透镜组接收太阳光, 控制太阳能发电装 置的转动以持续追踪太阳的位置, 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正对太阳光以产生最大的能 量。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 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 1a 至图 3e 的附图。
     参考图 1a, 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示意图。 举例来说, 太 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可整合于太阳能发电装置、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其它需要 追踪太阳光的装置。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包括第一透镜组 102、 第二透镜组 104 及图像传感阵列 106。第一透镜组 102 具有入射面 POI, 用以接收来自太阳 SUN 所发出的太阳光 SL。其中, 太阳光 SL 以一入射角 α 入射此入射面 POI, 此入射角 α 定义乃是太阳光 SL 与入射面 POI 法线 NL 的夹角。入射角 α 的形成为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 太阳 SUN 在地球表面上会形成 相对应的太阳运动轨迹, 此运动轨迹会使得太阳光 SL 射该入射面 POI 的入射角 α 产生变 化。故为了让太阳能发电装置获得最大范围的太阳光入射角, 亦即是获得能量最强的太阳 光 SL 入射。并且需要通过太阳 SUN 位置传感装置检测太阳光 SL 的入射角 α, 进而产生对 应该入射角 α 的控制信号 CS, 以调整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的位置, 使得太阳光 SL 可以保 持垂直入射入射面 POI 的方向。较佳地, 此入射角最大可介于 45 度至 75 度之间, 也就是在 90 度至 150 度的范围内所入射的太阳光, 都能进入第一透镜组 102。第一透镜组 102 并且 将太阳光转成平行光 PL。第二透镜组 104 聚焦来自第一透镜组 102 的太阳光 SL。图像传 感阵列 106 供传感第二透镜组 104 所聚焦的太阳光 SL, 并根据所聚焦的太阳光 SL, 呈现图 像 IMG 在图像传感阵列 106 上, 并且根据图像 IMG, 产生控制信号 CS, 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 装置 ( 图上未显示 )。此外, 图像传感阵列 106 还包括传感单元 1062, 用以接收图像 IMG, 例 如传感单元 1062 为电荷耦合元件 (CCD) 或互补式金属 - 氧化层 - 半导体 (CMOS) 所组成。
     参考图 1b ~图 1c, 为说明图 1a 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移动的状态示意图。图 1b 为太阳 SUN 所发出的太阳光 SL 垂直入射至第一透镜组 102 的入射面 POI, 即是入射角 α 为 0 度。换句话说, 太阳光 SL 与第一透镜组 102 的法线 NL 平行。再者, 太阳光 SL 通过第 一透镜组 102 至第二透镜组 104。此时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控制与之连结的太阳能发电 装置保持朝向太阳的位置。
     再参考图 1a, 当太阳 SUN 运动时, 入射至入射面 POI 的太阳光 SL 与第一透镜组 102 的法线 NL 产生一入射角 α 的变化。如此入射角 α 的改变, 使得太阳光 SL 经由第一透镜 组 102 与第二透镜组 104 聚焦后, 呈现在图像射阵列 106 上的图像 IMG 产生移动, 参考图 2b, 即是图像 IMG 由原本的传感单元 1062 的 a、 b、 c、 d 的位置, 移动到 e、 f、 g、 h 的位置。此 时, 图像传感阵列 106 发出一控制信号 CS 驱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动, 形成如图 1c 所示的状 态。参考图 1c, 太阳 SUN 所发射的太阳光 SL 仍继续维持垂直入射在第一透镜组 102 的入射 面 POI, 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获得最大的太阳光 SL 的入射角 α, 亦即是获得能量最强的太 阳光 SL 入射。此外, 驱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动的控制信号 CS, 包括图像 IMG 位于传感单元 1062 的位置等信息, 并且通过处理单元 ( 图上未显示 ) 处理图像 IMG 的位置, 以产生对应的 驱动信号, 驱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动, 此驱动方式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此不赘述。
     此外, 可参考图 2a, 其更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组 102 的入射面 POI 是由广角区 1022 与非广角区 1024 所组成。广角区 1022 可接收入射角 α45 度至 75 度的太阳光 SL 入 射至入射面 POI。其目的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 因透镜入射角过窄, 需要须限定太阳光 SL 的入射角的范围, 使得系统设置时, 为了避免检测太阳光 SL 以超出透镜所允许的入射角入 射, 需要时时刻刻去检测太阳 SUN 的位置, 此检测动作造成额外的能量浪费, 又或者当检测 时, 太阳 SUN 恰好被云层所遮掩, 亦会使得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因检测不到太阳光 SUN, 而 产生错误的作动。
     非广角区 1024 可接收入射角 θ 以下的太阳光 SL 入射至入射面 POI, 其中与入射 角 α 不同的是, 入射角 θ 定义为太阳光 SL 近似平行于第一透镜组 102 的法线 NL, 在此的入射角 θ 定义为小于前述入射角 α。目的为当太阳光 SL 几乎垂直入射该入射面 POI 时, 可直接经由非广角区 102 入射至太阳位置感射装置 100 内部。非广角区 102 可设计为低散 射、 低损耗的特性, 使得太阳光 SL 所产生的图像 IMG 更精确的投射在图像传感阵列 106 上。
     参考图 2b 系详细说明图 1a ~图 1c 中图像 IMG 在图像传感阵列 106 的示意图。 当 太阳光 SL 入射至第一透镜组 102 时, 借由第二透镜组 104 聚焦来自第一透镜组 102 的太阳 光 SL, 并且在传感单元 1062 上呈现一聚焦的图像 IMG。在此实施例中, 图像 IMG 示意由原 本的传感单元 1062 的 a、 b、 c、 d 的位置, 移动到 e、 f、 g、 h 的位置, 此移动意味着太阳光 SL 入射至入射面 POI 的入射角产生变化。此时, 位于 e ~ h 位置的图像 IMG 可根据运算法运 算图像 IMG 的圆心位置, 使得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可提供太阳发电装置转动的控制信号 CS, 用以达成利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自动追踪太阳的目的。
     再者,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还包括滤光单元 108, 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 SUN, 并 且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 SUN 具有一透光率。 使得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能够在大晴天、 多云 天或阴天, 利用检测特定的波长, 达成以较高的精密度追踪到太阳光 SUN 的位置。此外, 上 述透光率若设计成低透光率, 其除了可保护有机材料长期在太阳照射下不会受到破坏外, 亦可降底成本, 使得整个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 的设计能使用一般常规零组件, 不需采用 价高的特殊零组件。优选地, 滤光单元 108 选用位于一紫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长介于 280 纳米与 38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紫外线波长的透光率在 0.0003%以下。或者是, 滤光单元 108 选用位于一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长介于 380 纳米与 78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可见光 波长的透光率在 0.3%至 0.002%之间。亦或是, 滤光单元 108 选用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 围, 其波长介于 780 纳米与 1300 纳米之间, 并且对应红外光波长的透光率在 0.001%以下。 或者是, 滤光单元 108 选用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其波长介于 1300 纳米与 2000 纳米之 间, 并且对应红外光波长的透光率在 0.05%以下。
     参考图 3a- 图 3e, 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在本实施例 中,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 为利用第一透镜组 202、 滤光单元 204、 第二透镜组 206 及图像传 感阵列 208 的排列所组成。
     参考图 3a, 是由第一透镜组 202 用以接收太阳光 SUN, 且第一透镜 202 组具有入射 面 POI, 提供太阳光 SL 以入射角 α 入射入射面 POI, 而入射角 α 最大可达 45 度至 75 度。 再者, 经过第一透镜组 202 的太阳光 SL 再经过滤光单元 204 选择其一波长, 并且滤光单元 204 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 并且, 通过第二透镜组 206 将来自滤光单元 204 的太 阳光 SL 聚焦后的图像 IMG 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 208 上的传感单元 2082, 并且根据该位于传 感单元 2082 上的图像 IMG 位置, 产生控制信号 CS, 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 作动。
     参考图 3b, 太阳光 SL 首先经过滤光单元 204 选择其一波长, 并且滤光单元 204 对 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 该选择波长之后的太阳光 SL 再经由第一透镜组 202 与第二 透镜组 206, 将聚焦该太阳光 SL 后的图像 IMG 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 208 上的传感单元 2082, 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 2082 上的图像 IMG 位置, 产生控制信号 CS, 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 感装置 200 作动。
     参考图 3c, 太阳光 SL 首先经过滤光单元 204 选择其一波长, 并且滤光单元 204 对 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 并且通过第二透镜组 206 将太阳光 SUN 聚焦后的图像 IMG 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 208 上的传感单元 2082, 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 2082 上的图像 IMG位置, 产生控制信号 CS, 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 作动。
     参考图 3d, 太阳光 SL 通过第二透镜组 206, 将太阳光 SL 聚焦形成图像 IMG, 并且通 过过滤光单元 204 选择太阳光 SL 其一波长, 并且滤光单元 204 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 光率, 再将经滤光单元 204 的图像 IMG 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 208 上的传感单元 2082, 并且根 据该位于传感单元 2082 上的图像 IMG 位置, 产生控制信号 CS, 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 作动。
     参考图 3e, 太阳光 SL 入射至第一透镜组 202, 并且通过过滤光单元 204 选择太阳 光 SL 其一波长, 并且滤光单元 204 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 再将经滤光单元 204 的图像 IMG 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 208 上的传感单元 2082, 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 2082 上 的图像 IMG 位置, 产生控制信号 CS, 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 作动。
     上述中, 优选地, 信号 CS 控制控制与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200 连接的太阳能发电装 置、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其它需要追踪太阳光的装置等, 转动一角度至预定接收 位置, 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 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电池板产生一最大的能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 凡其它未 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 均应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位置传感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69277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09CN101969277A*CN101969277A*(21)申请号 200910164968.7(22)申请日 2009.07.28H02N 6/00(2006.01)G02B 19/00(2006.01)(71)申请人太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县(72)发明人刘台徽 萧正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代理人魏晓刚(54) 发明名称太阳位置传感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图像传感阵列。第一透镜组用以接。

2、收太阳光,且第一透镜组具有入射面,提供太阳光45度至75度的最大入射角。第二透镜组聚焦来自第一透镜组的太阳光。图像传感阵列根据第二透镜组所聚焦的太阳光在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产生控制信号,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CN 101969277 A 1/1页21.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一第一透镜组,用以接收太阳光,该第一透镜组具有一入射面,提供该太阳光以一入射角入射该入射面,而该入射角最大可达45度至75度;一第二透镜组,聚焦来自该第一透镜组的该太。

3、阳光;以及一图像传感阵列,供传感该第二透镜组所聚焦的该太阳光,并根据所聚焦的太阳光在该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产生一控制信号,用以控制该太阳能发电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还包括一滤光单元,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且该滤光单元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紫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280纳米与38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紫外线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0003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380纳米与78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可见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3至0.002之间。

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780纳米与130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001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1300纳米与200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05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其中该图像传感阵列具有至少一传感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其中该第二透镜组将该太阳光聚焦在该至少一传感单元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传感单元为电荷耦合元件(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

5、层-半导体(CMOS)。10.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一透镜组,用以接收太阳光,该第一透镜组具有一入射面,提供该太阳光以一入射角入射该入射面,而该入射角最大可达45度至75度;一滤光单元,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且该滤光单元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以及一图像传感阵列,根据该过滤之后的太阳光,在该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并且产生一控制信号,用以控制该太阳能发电装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紫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280纳米与38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紫外线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0003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位置传。

6、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380纳米与78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可见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3至0.002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780纳米与130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001以下。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该波长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1300纳米与200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该红外光波长的该透光率在0.05以下。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69277 A 1/5页3太阳位置传感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为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

7、装置。特别是一种以图像比对方式追踪太阳位置及方位角的装置,并且利用透镜组接收太阳光,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能保持与太阳光方向垂直,进而达到最大的发电效果。背景技术0002 传统追踪太阳装置(tracker)是借由光传感器来进行太阳的追踪。并且,通过接收一个或数个光传感器所得到的太阳光信号来驱动动力系统,再带动追踪太阳装置继续保持朝向太阳的位置。追踪太阳装置亦包括有聚光管,太阳光借由聚光管的聚焦,使得聚焦过后的太阳光形成光圆点,并且投射在与聚光管平行设置的光传感器上。上述状态,是追踪太阳装置最佳的追踪位置,并且追踪太阳装置继续保持朝向太阳的位置。0003 再者,若太阳光非垂直入射至聚光管时,可借由光。

8、传感器检测到聚焦后的太阳光的光圆点所产生的变化,通过动力系统调整追踪太阳装置的位置,使得太阳光又能回到保持朝向太阳的位置。故当系统不断重复运作,能使追踪器永远面向太阳,达到追踪太阳的目的。0004 然而,利用传统光传感器传感太阳光而调整追踪太阳装置的方式,常常由于光传感器上传感的误差,容易产生移动上的误差。特别是在天空有云层出现时,由于云层会遮住太阳一段时间,而此段时间光传感器无法感应太阳光。然而,光传感器并无法察觉目前天空有云层挡住太阳,所以光传感器为了找寻到太阳,必定持续的调整追踪太阳装置的位置,直到太阳出现后,追踪太阳装置才能有机会追踪到太阳的位置,然而在此情况之下,追踪太阳装置常常无法。

9、确认太阳正确的位置,原因在于太阳光必须先经由聚光管聚焦,而其中太阳光入射聚光管有一定的入射角,即是太阳光必须在此范围内,才会形成该光圆点于光传感器上,不然追踪太阳装置无法正确的移动到正确朝向太阳垂直光传感器上的位置上,可能因而发生无法追踪太阳的情况。0005 因此,本发明针对传统技术中,有效解决追踪太阳装置无法准确对准太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位置传感装置提供大角度入射角的透镜组入射面,用以接收太阳光,并且通过图像传感阵列产生控制信号,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0007 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其利用滤。

10、光单元过滤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与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用以提供图像传感阵列产生控制信号,而控制太阳位置传感装置。0008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图像传感阵列。第一透镜组用以接收太阳光,且第一透镜组具有入射面,提供太阳光45度至75度的最大入射角。第二透镜组聚焦来自此入射面的太阳光。图像说 明 书CN 101969277 A 2/5页4传感阵列根据第二透镜组所聚焦的太阳光,在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并且产生控制信号,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0009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应用于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透。

11、镜组、滤光单元及图像传感阵列。透镜组具有入射面,用以提供太阳光45度至75度的最大入射角。滤光单元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并且滤光单元对应波长的太阳光具有一透光率。图像传感阵列根据过滤之后的太阳光,在图像传感阵列上的位置,并且产生控制信号,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0010 配合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叙述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特征、及优点将更为清楚。附图说明0011 图1a图1c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示意图;0012 图2a图2b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中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以及0013 图3a图3e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5。

12、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 100、2000016 第一透镜组 102、2020017 第二透镜组 104、2060018 图像传感阵列 106、2080019 传感单元 1062、20820020 滤光单元 108、2040021 入射面 POI0022 广角区 10220023 非广角区 10240024 入射角 、0025 图像 IMG0026 控制信号 CS0027 太阳 SUN0028 太阳光 SL0029 平行光 PL0030 法线 NL具体实施方式0031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位置传感装置,借由透镜组接收太阳光,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转动以持续追踪太阳的位置,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正对太阳光。

13、以产生最大的能量。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1a至图3e的附图。0032 参考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示意图。举例来说,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可整合于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其它需要追踪太阳光的装置。说 明 书CN 101969277 A 3/5页50033 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包括第一透镜组102、第二透镜组104及图像传感阵列106。第一透镜组102具有入射面POI,用以接收来自太阳SUN所发出的太阳光SL。其中,太阳光SL以一入射角入射此入射面POI,此入射角定义乃是太阳光SL与入射面POI法线NL的夹角。入。

14、射角的形成为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太阳SUN在地球表面上会形成相对应的太阳运动轨迹,此运动轨迹会使得太阳光SL 射该入射面POI的入射角产生变化。故为了让太阳能发电装置获得最大范围的太阳光入射角,亦即是获得能量最强的太阳光SL入射。并且需要通过太阳SUN位置传感装置检测太阳光SL的入射角,进而产生对应该入射角的控制信号CS,以调整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的位置,使得太阳光SL可以保持垂直入射入射面POI的方向。较佳地,此入射角最大可介于45度至75度之间,也就是在90度至150度的范围内所入射的太阳光,都能进入第一透镜组102。第一透镜组102并且将太阳光转成平行光PL。第二透镜组104聚焦来自第。

15、一透镜组102的太阳光SL。图像传感阵列106供传感第二透镜组104所聚焦的太阳光SL,并根据所聚焦的太阳光SL,呈现图像IMG在图像传感阵列106上,并且根据图像IMG,产生控制信号CS,用以控制太阳能发电装置(图上未显示)。此外,图像传感阵列106还包括传感单元1062,用以接收图像IMG,例如传感单元1062为电荷耦合元件(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CMOS)所组成。0034 参考图1b图1c,为说明图1a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移动的状态示意图。图1b为太阳SUN所发出的太阳光SL垂直入射至第一透镜组102的入射面POI,即是入射角为0度。换句话说,太阳光SL与第一透镜组1。

16、02的法线NL平行。再者,太阳光SL通过第一透镜组102至第二透镜组104。此时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控制与之连结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保持朝向太阳的位置。0035 再参考图1a,当太阳SUN运动时,入射至入射面POI的太阳光SL与第一透镜组102的法线NL产生一入射角的变化。如此入射角的改变,使得太阳光SL经由第一透镜组102与第二透镜组104聚焦后,呈现在图像射阵列106上的图像IMG产生移动,参考图2b,即是图像IMG由原本的传感单元1062的a、b、c、d的位置,移动到e、f、g、h的位置。此时,图像传感阵列106发出一控制信号CS驱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动,形成如图1c所示的状态。参考图1c,。

17、太阳SUN所发射的太阳光SL仍继续维持垂直入射在第一透镜组102的入射面POI,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获得最大的太阳光SL的入射角,亦即是获得能量最强的太阳光SL入射。此外,驱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动的控制信号CS,包括图像IMG位于传感单元1062的位置等信息,并且通过处理单元(图上未显示)处理图像IMG的位置,以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驱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动,此驱动方式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此不赘述。0036 此外,可参考图2a,其更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组102的入射面POI是由广角区1022与非广角区1024所组成。广角区1022可接收入射角45度至75度的太阳光SL入射至入射面POI。其目的可以解。

18、决传统技术中,因透镜入射角过窄,需要须限定太阳光SL的入射角的范围,使得系统设置时,为了避免检测太阳光SL以超出透镜所允许的入射角入射,需要时时刻刻去检测太阳SUN的位置,此检测动作造成额外的能量浪费,又或者当检测时,太阳SUN恰好被云层所遮掩,亦会使得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因检测不到太阳光SUN,而产生错误的作动。0037 非广角区1024可接收入射角以下的太阳光SL入射至入射面POI,其中与入射角不同的是,入射角定义为太阳光SL近似平行于第一透镜组102的法线NL,在此的说 明 书CN 101969277 A 4/5页6入射角定义为小于前述入射角。目的为当太阳光SL几乎垂直入射该入射面PO。

19、I时,可直接经由非广角区102入射至太阳位置感射装置100内部。非广角区102可设计为低散射、低损耗的特性,使得太阳光SL所产生的图像IMG更精确的投射在图像传感阵列106上。0038 参考图2b系详细说明图1a图1c中图像IMG在图像传感阵列106的示意图。当太阳光SL入射至第一透镜组102时,借由第二透镜组104聚焦来自第一透镜组102的太阳光SL,并且在传感单元1062上呈现一聚焦的图像IMG。在此实施例中,图像IMG示意由原本的传感单元1062的a、b、c、d的位置,移动到e、f、g、h的位置,此移动意味着太阳光SL入射至入射面POI的入射角产生变化。此时,位于eh位置的图像IMG可根。

20、据运算法运算图像IMG的圆心位置,使得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可提供太阳发电装置转动的控制信号CS,用以达成利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自动追踪太阳的目的。0039 再者,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还包括滤光单元108,供选择一波长的太阳光SUN,并且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SUN具有一透光率。使得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能够在大晴天、多云天或阴天,利用检测特定的波长,达成以较高的精密度追踪到太阳光SUN的位置。此外,上述透光率若设计成低透光率,其除了可保护有机材料长期在太阳照射下不会受到破坏外,亦可降底成本,使得整个太阳位置传感装置100的设计能使用一般常规零组件,不需采用价高的特殊零组件。优选地,滤光单元108。

21、选用位于一紫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280纳米与38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紫外线波长的透光率在0.0003以下。或者是,滤光单元108选用位于一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380纳米与78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可见光波长的透光率在0.3至0.002之间。亦或是,滤光单元108选用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780纳米与130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红外光波长的透光率在0.001以下。或者是,滤光单元108选用位于一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其波长介于1300纳米与2000纳米之间,并且对应红外光波长的透光率在0.05以下。0040 参考图3a-图3e,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在本。

22、实施例中,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为利用第一透镜组202、滤光单元204、第二透镜组206及图像传感阵列208的排列所组成。0041 参考图3a,是由第一透镜组202用以接收太阳光SUN,且第一透镜202组具有入射面POI,提供太阳光SL以入射角入射入射面POI,而入射角最大可达45度至75度。再者,经过第一透镜组202的太阳光SL再经过滤光单元204选择其一波长,并且滤光单元204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并且,通过第二透镜组206将来自滤光单元204的太阳光SL聚焦后的图像IMG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208上的传感单元2082,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2082上的图像IMG位置,产生控制信号C。

23、S,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作动。0042 参考图3b,太阳光SL首先经过滤光单元204选择其一波长,并且滤光单元204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该选择波长之后的太阳光SL再经由第一透镜组202与第二透镜组206,将聚焦该太阳光SL后的图像IMG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208上的传感单元2082,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2082上的图像IMG位置,产生控制信号CS,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作动。0043 参考图3c,太阳光SL首先经过滤光单元204选择其一波长,并且滤光单元204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并且通过第二透镜组206将太阳光SUN聚焦后的图像IMG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20。

24、8上的传感单元2082,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2082上的图像IMG说 明 书CN 101969277 A 5/5页7位置,产生控制信号CS,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作动。0044 参考图3d,太阳光SL通过第二透镜组206,将太阳光SL聚焦形成图像IMG,并且通过过滤光单元204选择太阳光SL其一波长,并且滤光单元204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再将经滤光单元204的图像IMG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208上的传感单元2082,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2082上的图像IMG位置,产生控制信号CS,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作动。0045 参考图3e,太阳光SL入射至第一透镜组202,并。

25、且通过过滤光单元204选择太阳光SL其一波长,并且滤光单元204对应该波长的太阳光具有透光率,再将经滤光单元204的图像IMG投影至图像传感阵列208上的传感单元2082,并且根据该位于传感单元2082上的图像IMG位置,产生控制信号CS,用以驱动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作动。0046 上述中,优选地,信号CS控制控制与太阳位置传感装置200连接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其它需要追踪太阳光的装置等,转动一角度至预定接收位置,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电池板产生一最大的能量。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1969277 A 1/5页8图1a图1b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69277 A 2/5页9图1c图2a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69277 A 3/5页10图2b图3a说 明 书 附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