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机加热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机加热辊.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85251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3.16CN101985251A*CN101985251A*(21)申请号 201010522934.3(22)申请日 2010.10.28B32B 37/06(2006.01)B32B 37/12(2006.01)(71)申请人无锡市伟丰印刷机械厂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工业园新农路(72)发明人吴伟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代理人夏晏平(54) 发明名称一种复合机加热辊(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机加热辊,包括进油孔、第一分油孔、第一油腔、螺旋槽、第。
2、二分油孔、通油管、第二油腔、辊面、回流孔、回油管、内管,辊面和内管均与两端大堵头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固定有螺旋槽,右端的大堵头中固定有进油孔,左端大堵头中固定有回油管,进油孔穿过右端大堵头延伸至辊内与分油孔连接,分油孔与螺旋槽的左、右两端连接,螺旋槽的中部均与位于圆柱形辊面中轴位置的回流孔连接,回流孔与置于左端大堵头上的回油管相连。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辊筒由双层管组成,热油在两管之间,而且油能充满整个空间,保证辊面温度均匀,而且油是两端同时进入,从中间流出,克服了现有辊面一端温度高,一端温度低。(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
3、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CN 101985251 A 1/1页21.一种复合机加热辊,包括进油孔、第一分油孔、第一油腔、螺旋槽、第二分油孔、通油管、第二油腔、辊面、回流孔、回油管、内管,其特征在于:辊面和内管均与两端大堵头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固定有螺旋槽,右端的大堵头中固定有进油孔,左端大堵头中固定有回油管,进油孔穿过右端大堵头延伸至辊内与分油孔连接,分油孔与螺旋槽的左、右两端连接,螺旋槽的中部均与位于圆柱形辊面中轴位置的回流孔连接,回流孔与置于左端大堵头上的回油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机加热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辊面和内管均为圆柱形,辊面和内管同轴,内管。
4、的内径小于辊面的内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5251 A 1/2页3一种复合机加热辊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机加热辊,用于包装材料(膜)生产,属于包装印刷设备领域。背景技术0002 复合机是将一种基材,如铝箔,经涂胶后与另一种基材,如塑料薄膜,在两种基材复合即粘接在一起,通过加热辊与硅胶压辊之间使之粘接牢固,且平整,不产生鼓泡。0003 加热辊是复合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加热辊表面温度根据涂胶材料的不同有严格的温度要求,而且整个辊面温度要求均匀。现有的加热辊是一个空心辊筒,热油从辊筒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热油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只和辊筒底部接触,因而。
5、辊面与油接触的一面温度高,其它温度低,且进油端温度高,出油端温度低,致使温度不均衡,影响了生产效率。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复合机加热辊,该加热辊能保证表面温度均匀,温度恒定。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机加热辊,包括进油孔、第一分油孔、第一油腔、螺旋槽、第二分油孔、通油管、第二油腔、辊面、回流孔、回油管、内管,辊面和内管均与两端大堵头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固定有螺旋槽,右端的大堵头中固定有进油孔,左端大堵头中固定有回油管,进油孔穿过右端大堵头延伸至辊内与分油孔连接,分油孔与螺旋槽的左、右两端连接,螺旋槽的中部均与位于圆柱形辊面中轴位置的。
6、回流孔连接,回流孔与置于左端大堵头上的回油管相连。所述的辊面和内管均为圆柱形,辊面和内管同轴,内管的内径小于辊面的内径。000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辊筒由双层管组成,热油在两管之间,而且油能充满整个空间,保证辊面温度均匀,而且油是两端同时进入,从中间流出,克服了现有辊面一端温度高,一端温度低。附图说明000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向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09 如图1和图2所示,辊面8和内管11均为圆柱形,辊面8和内管11同轴,内管11的内径小于辊面8。
7、的内径,辊面8和内管11的两端均与两端大堵头焊在一起,辊面8与内说 明 书CN 101985251 A 2/2页4管11及两端大堵头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中以辊面8圆心为轴心对称固定有上、下两个螺旋槽4,右端的大堵头中固定有进油孔1,左端大堵头中固定有回油管10,进油孔1穿过右端大堵头延伸至辊内与分油孔连接,分油孔为十字形结构,纵向分油孔是第一分油孔2,横向分油孔是第二分油孔5,第一分油孔2置于第一油腔3内分成上、下两路与上、下两螺旋槽4的右端进口连接,第二分油孔5分为左、右两路与两个横穿整个内辊的通油管6的一端连接,两个通油管6的另一端均置于第二油腔7内分别与上、下两个螺旋槽4的左端进口连接。
8、,第一油腔3置于靠近右端大堵头的辊内,第二油腔7置于靠近左端大堵头的辊内,螺旋槽4是两端向中旋转的螺旋面,上、下俩螺旋槽4的中部均与位于圆柱形辊面8中轴位置的回流孔9连接,回流孔9与置于左端大堵头上的回油管10相连。001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1985251 A 1/2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5251 A 2/2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