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管理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交通管理领域, 特别涉及到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公共交通的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于是凭借高效、 快 捷、 准时、 舒适、 安全、 无污染和载客量大的特点和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主要交 通工具。 但由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 依赖于轨道铺设, 而且必须依赖于整体调度管理才能 完全发挥优势。
现 有 的 轨 道 交 通 管 理 装 置 主 要 元 件 采 用 自 控 行 业 通 用 的 PLC(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 ), 通过出场预设的管理逻辑对轨道交通进行管理。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 作为高效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同时也具备高能耗的特点, 现有的控制技术中采用的 PLC 的编程语言是梯形图, 主要实现逻辑运算, 而节能算法涉及面很宽, 用梯形图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 因此使得轨道交 通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在节能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并且节能效果完全依赖集成商的经 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节约能源的轨道交通管理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 包括存储模块、 节能优化模块和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单元 ) 处理模块 ;
所述存储模块,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用于存储所述 CPU 处理模块采集的现场数据及 节能优化模块生成的节能优化数据 ;
所述节能优化模块,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用于分析现场数据, 生成节能优化数据提 供给 CPU 处理模块 ;
所述 CPU 处理模块, 控制节能优化模块从存储模块读取现场数据, 进行优化后生 成节能控制指令。
一种轨道交通管理方法, 包括 :
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 ;
对存储的现场数据进行节能优化处理后生成节能控制指令 ;
下发所述节能控制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 CPU 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节能优化模块提供丰富节能优化 算法, 且支持自由编程, 扩展性强, 节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
图 2 是本发明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 3 是本发明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 图 4 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中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中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一种轨道交通管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 包括 :
存储模块、 节能优化模块和 CPU 处理模块 ;
所述存储模块,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用于存储所述 CPU 处理模块采集的现场数据及 节能优化模块生成的节能优化数据 ;
所述节能优化模块,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用于分析现场数据, 生成节能优化数据提 供给 CPU 处理模块 ;
所述 CPU 处理模块, 控制节能优化模块从存储模块读取现场数据, 进行优化。
参照图 1, 提出本发明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
所述轨道交通管理装置包括 : 存储模块 11、 节能优化模块 12、 网络服务 (WEB Server) 模块 13 和 CPU 处理模块14 ; 所述存储模块 11,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14, 用于存储所述 CPU 处理模块采集的现场 数据及节能优化模块生成的节能优化数据 ;
所述节能优化模块 12,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14, 用于分析现场数据, 生成节能优化数 据提供给 CPU 处理模块 ;
所述网络服务 (WEB Server) 模块 13,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14, 用于将所述 CPU 处理 模块 14 使用的所述节能优化模块提供的节能优化数, 生成网络服务信息提供到外部网络 ;
所述 CPU 处理模块 14, 与存储模块 11、 节能优化模块 12 和网络服务 (WEB Server) 模块 13 连接, 控制节能优化模块 12 从存储模块读取现场数据, 进行优化 ; 将节能优化数据 写入存储模块 11 ; 控制网络服务 (WEB Server) 模块 13 从存储模块 11 读取管理节能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 CPU 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节能优化模块提供丰富节能优化 算法, 且支持自由编程, 扩展性强, 节能效率高。
参照图 2 为本发明另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一以太网接口模块 15 ;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 15,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提供 CPU 处理模块与环境监控系统 控制网的链接与通讯 ; 接受所述 CPU 处理模块 14 控制进行与环境监控系统控制网的数据交 换, 并写入存储模块 11。
参照图 3 为本发明另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
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增加一个现场总线接口 16,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另一 端连接现场总线, 提供现场总线接口供新增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 还可以增加显示操作模块 17,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用于提供管理人员交 互界面, 接收管理人员输入指令发生到 CPU 处理模块。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管理装置以及周边的设备, 采用两个具体的实施方 案做进一步表述。
如图 4 所示, 为本发明轨道交通智能节能装置的一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 应用实施例用于当轨道交通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 (BAS) 的现场控制器 47 具有以太网接口 时, 本发明的轨道交通智能节能装置通过以太网接口模块 41 读取现场数据, 经 CPU 处理模 块 42 运算处理后, 向现场控制器 47 下发节能控制指令, 向管理工作站 48 上传管理节能数 据。
CPU 处理模块 42 通过控制以太网接口模块 41 实时与轨道交通设备与环境监控系 统 (BAS) 的现场控制器 47 及管理工作站 48 进行数据交换, 同时将读取的现场数据写入存 储模块 43 ; 控制节能优化模块 44 从存储模块读取现场数据, 进行运算、 分析, 生成节能控制 指令及管理节能数据 ; 控制以太网接口模块 41 将节能控制指令下发至现场控制器 47, 将管 理节能数据上传至管理工作站 48, 控制网络服务模块 (WEB Server) 模块 45 从存储模块 44 读取管理节能数据, 上传到网络服务器, 轨道交通运营人员便可在管理工作站 48 上通过通 用浏览器 ( 如 IE6.0) 访问管理节能数据 ;
进一步的, 所述现场控制器 47 和所述管理工作站 48 可以通过交换机 49 与以太网 接口模块 41 连接 ;
显示操作模块 46,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用于提供管理人员交互界面, 接收管理人员 输入指令发生到 CPU 处理模块。
如图 5 所示, 为本发明轨道交通管理装置的另一具体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本应用 实施例用于当轨道交通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 (BAS) 的现场控制器 58 没有以太网接口时, 本 发明的轨道交通智能节能装置通过以太网接口模块与轨道交通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 (BAS) 的管理工作站 59 进行数据交换, 通过现场总线接口模块 56 与现场控制器 58 进行数据交 换。
CPU 处理模块 52 能够控制现场总线接口模块 56 实时读取轨道交通设备与环境监 控系统 (BAS) 的现场控制器 C 的现场数据, 同时将读取的现场数据写入存储模块 53 ; 控制 节能优化模块 54 从存储模块 53 读取现场数据, 进行运算、 分析, 生成节能控制指令及管理 节能数据, 并存入存储模块 53 ; 控制现场总线接口模块 56 从存储模块 53 读取节能控制指 令, 并下发至现场控制器 C ; 控制以太网接口模块 51 从存储模块 53 读取管理节能数据, 并 上传至管理工作站 59 ; 控制网络服务模块 (WEB Server) 模块 55 从存储模块 53 读取管理节 能数据, 上传网络服务器, 轨道交通运营人员便可在管理工作站 59 上通过通用浏览器 ( 如 IE6.0) 访问管理节能数据。
显示操作模块 57, 连接 CPU 处理模块 52, 用于提供管理人员交互界面, 接收管理人 员输入指令发生到 CPU 处理模块 52。
请参阅图 6 为本发明一种轨道交通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
本实施例是采用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管理装置的方法。
所述轨道交通管理方法包括 :
步骤 601、 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 ;
通过接收轨道交通的各种现场监控数据采集现场数据, 将采集到的现场数据存储 在自身的存储模块中。步骤 602、 对存储的现场数据进行节能优化处理后生成节能控制指令 ; 当所述现场数据显示当前轨道交通能耗过高时, 采用节能优化处理, 生成节能控制指令。 步骤 603、 下发所述节能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
步骤 604、 生成节能优化数据后发送。
在生成节能控制指令时也将相应数据作为节能优化数据发送到外部相应网络。
更优的, 在步骤 601 前还可以增加获取环境监控系统控制网的数据的步骤, 并将 所述数据存储, 以便于进行节能优化处理时使用。
下发生成的节能控制指令到现场各个相应的装置中, 进行节能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采集现场数据后进行节能算法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节能优化处 理提供丰富节能控制方式, 且支持自由编程, 扩展性强, 节能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 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 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