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视镜的壳体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后视镜的壳体元件.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29946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4.27CN102029946A*CN102029946A*(21)申请号 201010282114.1(22)申请日 2010.09.1409171880.9 2009.09.30 EPB60R 1/062(2006.01)(71)申请人 SMR专利责任有限公司地址卢森堡卢森堡(72)发明人 D米勒(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代理人苏娟(54) 发明名称用于后视镜的壳体元件(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后视镜的壳体元件。具体地,本发明提供镜壳体或罩的一部分,其具有设计好的固有挠性,以便相。
2、对于其它罩部件运动并且在不扭转的情况下运动返回到工作位置。(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CN 102029948 A 1/1页21.一种后视镜组件,其具有镜头部(1)和镜底座(2),至少两个镜壳体部分覆盖所述后视镜组件的元件,其中所述镜头部(1)以轴线(18)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镜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后视镜组件的所述镜壳体部分(6,7,8)中的至少一个镜壳体部分具有凹口形式的空隙(12),使得所述至少两个镜壳体部分能够在后视镜从工作位置(P2)折叠到折叠位置(P3)的情。
3、况下彼此咬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12)的形式是沿着平行于枢轴的开口的路径的圆周(13)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13)是沿着所述镜头部相对于所述镜底座的枢转运动的圆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12)具有第一开口宽度(15)和第二开口宽度(16),并且从所述第一开口宽度到所述第二开口宽度的宽度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12)在所述至少一个镜壳体部分中形成杆状凹口(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凹口(14)是挠性。
4、的并且能够运动到所述镜壳体部分的形状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枢转运动通过在所述镜头部和所述镜底座之间的接合部处的止动端凸轮(20)设计而实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端凸轮(20)具有用以停止正常向后折叠运动的第一级和用以超越止动端第一级以获得额外的运动的部件(2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1/4页3用于后视镜的壳体元件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基于优先权专利申请EP 09171880.9,该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合并于此。000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罩元件的后视镜的方案。根据本发明。
5、的后视镜具有罩元件,所述罩元件允许其它罩元件运动并且具有固有挠性以允许后视镜从驾驶位置折叠。背景技术0003 车辆的后视镜被设计成具有两个主要部分:镜底座和镜头部。出于美化外观以及减小湍气流的考虑,后视镜组件的这两个主要部分上覆盖有塑料元件。另外,罩元件使得功能性部分的刚性边缘平滑,并且减小了人与后视镜碰撞的危险。0004 还已知的是,在模制塑料镜底座时,将后视镜的功能性元件与罩结合,使得它们呈现出平滑表面。0005 出于安全性原因,后视镜例如根据ECE规章应通过安全性测试。在这些测试中,模拟步行者头部的撞击并且后视镜在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逆着行驶方向的特定的力的作用下必须转开。具有不位于镜头。
6、部和镜底座的平面内的枢轴的后视镜覆盖接合部。当后视镜组件被折叠时,罩元件运动到枢转中心之外并且能够阻止运动。对于这种类型的后视镜,无法满足安全参数,并且在法律上该后视镜也是无法被批准的。0006 US 6340231中描述了待转开的镜的问题,其中,使用了电致动器并且具有出于安全性原因很容易折叠的特征。US 6361178公开了连接到支承臂和保持杆上的后视镜,支承臂和保持杆围绕旋转轴在沿着基本上平行于车辆行驶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内枢转。在该现有技术中的壳体不阻止枢转运动。0007 US 47120891公开了一种在侧向分型模制(undercut moulding)工艺中模制后视镜的方案,该后视。
7、镜结合有刚性材料和软材料。壳体的芯由刚性材料制造,而表面由软材料制造。镜头部和镜底座均具有刚性部分和弹性材料的表面部分。如果镜相对于车辆外周折叠,镜的两个主要部分则围绕轴线枢转。镜壳体的两个部分抵接。部件抵接时的力压缩镜的弹性部分。发明内容0008 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进行简要说明。本发明的方案在以下设计中是有用的,在所述设计中,后视镜的壳体部分在冲击使镜折叠之后会阻挡枢转运动或者会断裂,这将增加伤害到人的风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案,该方案考虑到后视镜的平滑表面设计以及镜在折叠时不会损坏部件的安全性。0009 本发明提供镜壳体或罩的至少一部分,其具有设计的固有挠性以便相对于其它罩部分运。
8、动并且在不变形的情况下运动返回到工作位置。附图说明0010 图1示出了后视镜。说 明 书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2/4页40011 图2是后视镜的剖视图。0012 图3示出了具有壳体元件的设计。0013 图4示出了提供挠性的设计。0014 图5示出了设计的细节。0015 图6示出了镜的折叠位置。0016 图7示出了处于向后折叠位置的壳体元件。0017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不同设计的枢轴线。0018 图9示出了能够在额外的范围运动的镜底座。0019 附图标记清单:0020 1镜头部0021 2镜底座0022 3玻璃致动器0023 4电动折叠致动器0024 5玻璃支。
9、撑件0025 6镜底座罩0026 7壳体上部0027 8壳体下部0028 9线束0029 10反光元件0030 11密封件0031 12空隙0032 13圆周0033 14杆0034 15第一开口宽度0035 16第二开口宽度0036 17接合部0037 18枢轴0038 19头部和底座接合部所处平面0039 20止动端凸轮0040 21相控面具体实施方式0041 图1示出了安装在车辆左侧的后视镜组件。镜底座2连接到镜头部1。镜头部包括用于后视的反光元件10。镜头部具有壳体上部7和罩住镜头部的技术元件的壳体下部。0042 图8公开了枢轴线未落入位于镜底座罩和镜头部罩之间的接合部的平面19内的问。
10、题。如果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折叠镜头部,则该图中的镜头部移动到纸平面外。在上方图示中,镜头部罩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底座枢转。在下方图示中,镜头部罩的远端移动到纸平面外,而更靠近车辆的端部在纸平面内。镜头部罩被镜底座罩阻挡。在被设计成利用工作时不使镜头部相对于镜底座提升的电动折叠致动器的后视镜的例子中,枢转运动被阻挡。如说 明 书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3/4页5果镜被铰接,则只能实现围绕轴线的运动。手动型式的镜底座和镜头部的设计与电动折叠型式的相一致。0043 为了避免镜头部的阻挡,也修改端部止动设计以允许镜头部运动越过折叠机构中的端部止动件。为此,手动折叠设计中的。
11、端部止动元件的结构具有用于正常向后折叠止动端的第一阶梯部和用于在镜碰撞在车体上之前的最终端部止动的第二阶梯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止动端凸轮20的两个阶梯部方案。第一阶梯部能够由如在摆锤式冲击试验中施加的冲击超越。凸轮的重叠仅为约1mm,这使得冲击能够使阻挡凸轮向上运动,参见箭头,并且允许可枢转部件滑过凸轮的表面。附加的距离也由箭头标记。0044 图9中看到的电动折叠型式也具有包括相控面21的止动端凸轮20。常规面(normal face)是止动端运动的第一级。在冲击作用下配对凸轮沿着相控面滑动并且允许额外的运动。相控面21允许镜在解决了罩的阻挡之后运动额外的圆周段。0045 图2中更具体地示。
12、出了后视镜组件。图中示出了镜头部1沿着长轴线的剖视图。壳体上部7罩住用于支撑玻璃支撑件5的玻璃致动器3。壳体上部7终止于保护镜底座2的镜底座罩6。镜底座具有向车辆方向的密封件。0046 线束9将电气装置与车辆控制板系统连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底座被模制成一个塑料部件,此时不需设置镜底座罩。在这种应用中,镜底座罩包括这样一种方案,即,全塑料镜底座也包括罩表面。0047 图3示出了后视镜组件的壳体的例子,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上部7、壳体下部8和镜底座罩覆盖后视镜的技术元件。关键的接合部17由圆圈标记。在该位置,壳体的三个部分接合在一起。在后视镜组件处于图3所示的工作位置时,壳体部分接合且其间无。
13、间隙。0048 图4示出了壳体下部8的俯视图,该壳体下部8具有用于镜底座的枢轴的圆形开口。位于上方的型式是标准设计,图中位于下方的设计示出了本发明为壳体下部提供挠性元件的方案。0049 图5中可以看到该方案的细节。壳体下部8具有空隙12,如果镜头部折叠,则壳体的另一部分能够配合在该空隙12中。空隙12沿着平行于用于枢轴的开口的圆周路径。空隙具有沿着镜头部相对于镜底座的圆周运动的方向。空隙12具有第一开口宽度15和第二开口宽度16。开口宽度从第一开口宽度向第二开口宽度增大。空隙在壳体下部8的内端处形成小杆14。整个壳体由挠性材料,例如像ABS的塑料形成。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挠性,使得小杆能够小幅运。
14、动而不断裂。0050 图6示出了处于三个位置的后视镜组件。在位置P2,后视镜安装在车辆上处于工作位置。位置P1示出了如果在停车位置电动折叠致动器折叠后视镜时采取的折叠型式。在摆锤式冲击试验中当冲击从后视镜前方作用于壳体时也获得同样的位置。位置P3是在从后视镜的后侧施加冲击之后实现的位置。这是关键位置。壳体部分不得不彼此相对地运动从而倾斜。0051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案。壳体下部8在镜底座罩6下方凹进(undercut)。镜底座罩的边缘连入壳体下部的空隙12中并且沿着圆周13运动。小杆14伸展开并且壳体部分之间出现间隙。0052 后视镜组件在不是为了安全原因而需要扭转到折叠位置的情况下不会倾斜。
15、和运动。后视镜组件不被干扰,并且镜壳体部分不会破裂而形成尖利的边缘。说 明 书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4/4页60053 在冲击之后,镜头部能够运动返回到工作位置并且挠性杆14快速弹回到不受应力状态。说 明 书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1/6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2/6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3/6页9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29946 ACN 102029948 A 4/6页10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299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