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球管介入诊断治疗防护装置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介入诊断治疗设备射线防护的装置,是一种下球管介入诊断治疗防护装置。
二、背景技术:目前,介入放射学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短短的几十年,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为临床许多棘手问题开拓了新的途径,使一些难治之症有了新的治疗方法,使一些治疗危险性大、操作复杂的诊治方法变得简捷安全,并且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但是,经过对十几年上万个外照射的剂量监测数据、近两千的吸收剂量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很高,远远超过了国家的标准。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球管介入诊断治疗防护装置,其能防止介入诊断治疗时无效而有害放射线对人体的照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下球管介入诊断治疗防护装置,其包括防护箱,该防护箱的箱体内有能容纳用于介入诊断治疗的球管的空腔,防护箱地箱壁包括铅层和铝层,铅层为内层,在铅层之外有铝层,在箱壁上有能让球管的射线射出而用于诊断治疗的射线出口,在箱壁上有用于安装球管伸臂的或用于放置球管的安装口。
在上述射线出口处可安装有集光筒。上述射线出口可位于箱体的顶壁。上述铅层或铝层的厚度为2至10毫米。在上述铝层之外可有装饰层。在上述安装口上可安装有活动门。上述箱体外可安装把手。上述箱体可呈正方体或长方体或球体或圆柱体或椭圆体或椭圆柱体。在上述箱体上可安装有底座。在上述底座的底端可安装有移动轮。
在本发明中,内层即铅层起到屏蔽射线的作用,中层即铝层起到吸收与诊断无关的低能量的射线的作用,最外层即装饰层起到装饰作用和/或固形作用。
利用本发明能有效防止介入诊断治疗时无效而有害的放射线对人体的照射,特别是对工作人员的照射,经检测,从原来的6270μGy/h照射量降低到0.8μGy/h照射量,还可降低受检者的剂量,使非检查部位和非治疗部位的剂量降到最低;并且其不妨碍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影响影像诊断质量;因此,本发明便于推广。
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移动轮,2为底座,3为活动门,4为把手,5为防护箱,6为装饰层,7为集光筒,8为铝层,9为铅层,10为射线出口,11为安装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和3所示,该下球管介入诊断治疗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箱5,该防护箱5的箱体内有能容纳用于介入诊断治疗的球管的空腔,防护箱5的箱壁包括铅层9和铝层8,铅层9为内层,在铅层9之外有铝层8,在箱壁上有能让球管的射线射出而用于诊断治疗的射线出口10,在箱壁上有用于安装球管伸臂的或用于放置球管的安装口11。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是固定式的或活动式的;固定式的是将本发明进行固定安装,这特别适用于未出厂的介入诊断治疗的放射设备;而活动式的特别适用于对原有的介入诊断治疗的放射设备改造。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如附图1和3所示,在射线出口10处安装有集光筒7,该集光筒7可进行固定安装,也可是活动的即不焊死—可自由装卸。
对于从下往上照放射的介入诊断治疗放射设备,射线出口10位于箱体的顶壁。
铅层或铝层的厚度为2毫米或4毫米或6毫米或8毫米或10毫米,可根据实际防护要求来具体确定厚度。
如附图1所示,在铝层8之外有装饰层6,以便于起到装饰作用和/或固形作用。
对于活动式的本发明,如附图1、2和3所示,在安装口11上最好安装有活动门3(可通过铰链安装活动门),在箱体上最好安装有底座2,在底座2的底端最好安装有移动轮1,在箱体外最好安装把手4,这样以便于根据需要进行移动。
根据实际需要,箱体可制作成正方体或长方体或球体或圆柱体或椭圆体或椭圆柱体。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的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
将上述最佳实施例用于介入诊断治疗放射设备后,经检测,从原来的6270μGy/h照射量降低到0.8μGy/h照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