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6449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10727.6

申请日:

2002.04.23

公开号:

CN1543315A

公开日:

2004.11.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23K1/00; A23K1/16; A23K1/18

主分类号:

A23K1/00; A23K1/16; A23K1/18

申请人: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发明人:

郑国展; J·索拉

地址: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优先权:

2001.04.24 US 60/286,27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刘明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改进的粒状饲料添加剂和通过将该饲料添加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来增强反刍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的方法,其中所述饲料添加剂含增强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足够量的增强饲料添加剂保质期的抗氧化剂。该方法和组合物可以提高动物的增重量和/或产奶量。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含有足够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以增强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足够量的抗氧化剂以增强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氧化稳定性。
2: 权利要求1的饲料添加剂,其中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抗氧 化剂涂敷到粒状载体上。
3: 权利要求1的饲料添加剂,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 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 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的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 溴化铵,氯苯烷铵,苯索氯铵,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苄基二 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甲醇铵,鲸蜡 基溴化吡啶鎓,鲸蜡基氯化吡啶鎓,鲸蜡基三丁基溴化磷鏻,鲸蜡基 三甲基溴化铵,溴化十烷双胺,二甲基二(十八烷基)溴化铵,甲基苯 索氯铵,甲基混合三烷基氯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n,n′,mb′-聚乙 烯(10)-n-牛油基-1,3-二氨基丙烷和4-甲基吡啶十二烷基硫酸盐。
4: 权利要求3的饲料添加剂,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 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
5: 权利要求2的饲料添加剂,其中以粒状载体基底和涂层的总重 量计,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占表面活性剂的约10%-约70%(wt/wt)。
6: 权利要求5的饲料添加剂,其中以粒状载体基底和涂层的总重 量计,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占表面活性剂的约40%-约60%(wt/wt)。
7: 权利要求1的饲料添加剂,其中抗氧化剂选自丁基化羟基茴香 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乙氧基喹,没食子酸丙酯,叔丁 基氢醌(TBHQ)和生育酚。
8: 权利要求1的饲料添加剂,其中以涂层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计, 抗氧化剂的存在量为约100-约2000ppm。
9: 权利要求2的饲料添加剂,其中固体粒状载体选自次乙酰塑料, 硅藻土和二氧化硅。
10: 权利要求1的饲料添加剂,其还含有至少一种消化增强剂。
11: 权利要求10的饲料添加剂,其中至少一种消化增强剂是乳酸 菌接种物。
12: 权利要求10的饲料添加剂,其中至少一种消化增强剂是莫能 菌素。
13: 用于增强反刍动物的饲料利用率的方法,包括向动物饲料中 添加足够量的饲料添加剂以增强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其中饲料添加 剂中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足够量的抗氧化剂以增强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的氧化稳定性。
14: 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 涂敷到粒状载体基底上。
15: 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 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脱水 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 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的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 化铵,氯苯烷铵,苯索氯铵,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苄基二甲 基十六烷基溴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甲醇铵,鲸蜡基 溴化吡啶鎓,鲸蜡基氯化吡啶鎓,鲸蜡基三丁基溴化磷鏻,鲸蜡基三 甲基溴化铵,溴化十烷双胺,二甲基二(十八烷基)溴化铵,甲基苯索 氯铵,甲基混合三烷基氯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n,n′,mb′-聚乙烯 (10)-n-牛油基-1,3-二氨基丙烷和4-甲基吡啶十二烷基硫酸盐。
16: 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 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
17: 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占饲料干重量 的约0.01%-1%(wt/wt)。
18: 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占饲料干重量 的约0.01%-0.3%(wt/wt)。
19: 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抗氧化剂选自丁基化羟基茴香醚 (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乙氧基喹,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 氢醌(TBHQ)和生育酚。
20: 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以涂层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计,抗 氧化剂的存在量为约100-约2000ppm。
21: 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粒状载体基底选自次乙酰塑料,硅 藻土和二氧化硅。
22: 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还包括将至少一种消化增强剂添加到 饲料中。
23: 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至少一种消化增强剂是乳酸菌接种 物。
24: 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至少一种消化增强剂是莫能菌素。

说明书


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反刍动物饲料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单独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者含有与消化增强剂结合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本发明还涉及增强反刍动物型牲畜的饲料利用效率的方法。更具体说,本发明涉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粒状或液体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中的稳定化。

    背景技术

    在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中,会发生厌氧发酵,在此期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得到降解。人们期望在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中能够控制蛋白酶和碳水化合物酶活性以便优化消化过程。

    由于饲料是反刍动物产业中的主要成本,因此增强消化效率成为此工业中的驱动性目标。虽然饲草仍然是主要饲料来源,但很多人都相信在过去的二十年来,饲料被反刍动物的利用效率相对没有改变。增强消化效率的新的创新需要兼顾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即关于大部分制乳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虽然如此,深度理解饲料加工和细菌消化的作用要求能够完全操控瘤胃的消化过程。Cheng等“Microbial ecologyand physiology of feed degradation within the rumen”,Physiologicalaspects of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in ruminants:Proceedings of the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uminant physiology,Tsuda编,1991)确认了以下三个普通性因素影响着饲料的微生物消化:(a)控制细菌对营养物利用地植物结构;(b)控制消化性微生物共生体粘着和发育的微生物因素以及(c)粘着微生物的定向水解酶的复合物。饲料加工实践,例如磨碎通常是为了通过暴露易感底物结合部位来增加酶-底物的相互作用。

    为增加饲料利用效率,人们已通过使用外源酶(Feng等“Effect ofenzyme additives on in situ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 of maturecool-season grass forage”,J.Anim.Sci.70(Suppl.1):309(1996))和诸如离子载体抗生素、甲烷产生抑制剂、蛋白水解或脱氨基抑制剂及缓冲剂的化合物(Jouany,“Methods of manipulating the microbialmetabolism in the rumen”,Ann.Zootech.43:49-62(1994))来实现对瘤胃内消化的操控。通过使用这些化合物实现消化效率的增加是使微生物发酵途经发生大的移变的结果。例如,选择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改变瘤胃微生物种群并且最终影响所消化的终产品。然而,抗生素只能在产肉动物中使用,因为有抗生素被传移至奶中的危险。用外源酶喂养的动物的产量响应是不一致的。据显示,外源酶可增加(Beauchemin等“Fibrolytic enzymes increase fiber digestibility and growth rate ofsteers fed dry forages”,Can.J.Anim.Sci.75:641-644(1995))、不影响(Perry等“Effects of supplemental enzymes on nitrogen balance,digestibility of energy and nutrients and on growth and feed efficiencyof cattle”,J.Anim.Sci.25:760-764(1966))、和甚至降低(Svozil等“Application of a cellulolytic preparation in nutrition of lambs”,Sbor.Ved Praci.VUVZ Prhrelice 22:69-78(1989))喂养饲草或浓缩物基料饮食的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这种不一致性部分归因于有为数众多的可用酶制剂、使用方法及其与不同类型饮食的相互作用。

    据发现,甲烷的长链脂肪酸和卤素同系物可降低瘤胃内的甲烷产生(Van Nevel等“Manipulation of rumen fermentation”,The RumenMicrobial Ecosystem.,编者P.N.Hobson.Elsevier Applied Science,伦敦,pp.387 et seq.(1988))。甲烷产生的减少通常与氨基酸、特别是支链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的降低及丙酸产生的增加有关联。这些添加剂的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处理约1个月后瘤胃微生物能够适应并降解它们。另一个缺点是这种有益效果似乎仅在有助于甲烷产生的饲草基饮食中是一致的。

    缓冲剂主要在如下条件下才使用:其中饲喂高含量的谷物可以诱导活性发酵并且引发瘤胃中产生过量的酸。它们通过将pH调控和保持在纤维素水解微生物可以具有最大有效性(pH=6-7)的程度来发挥作用。然而,当饲喂缓冲剂时,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通常会降低,对细胞壁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影响不一致(Jouany“Methods ofmanipulating the microbial metabolism in the rumen”,Ann.Zootech.43:49-62(1994))。

    表面活性剂已经在食品加工工业中用作乳化剂和增补剂(Griffin等“Surface Active Agents”,Handbook of Food Additives,第2版,T.E.Furia编,CRC出版社,纽约,p 397 et seq.(1972))并且还用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的最公知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当放入溶液中时的界面活性。它们在界面处排列的能力反映了它们呈现最大能量稳定取向的趋势。一种类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酯)是通过将环氧乙烷与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加成聚合来合成。这种非离子型亲水乳化剂是非常有效的保鲜剂,因而在各种焙烤制品中使用。它们以聚山梨酸酯(polysorbates)的形式是广泛已知的。Castanon等研究了聚山梨酸酯吐温80对报纸水解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包装酶水解的影响(“Effects of the surfactant Tween 80 on enzymatichydrolysis of newspaper”,Biotechnol.& Bioeng.23:1365(1981))。

    再近来,Shelford等在US专利6,221,381(2001年4月24日授权)公开了当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约0.01-1%(w/w)的浓度与反刍动物饲料掺混并且将此饲料饲喂给反刍动物时,可以从这些动物中预计有明显提高的生产量。生产量提高可以表现在产奶量提高、增重速率增加、饲料转化成体组织或奶的效率提高和/或粪尿的产生减少。该专利还公开了当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约0.01-1%(w/w)的浓度与诸如聚糖酶的消化酶结合,再与反刍动物饲料掺混时,食用所说饲料的反刍动物具有更高的饲料转化率和生产量。

    在US专利6,221,381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涂敷到载体上,如次乙酰塑料、硅藻土或二氧化硅上,并且与饲料掺混,然后将饲料饲喂给动物。当动物食用饲料时,表面活性剂涂敷载体表面可以增强酶和/或细菌的粘附。

    尽管US专利6,221,381的方法和组合物据发现可以显著增强乳畜群的产奶量并且显著增强饲育场黄牛的增重量,但现在发现,当涂敷至粒状载体上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链的液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物质会遭受快速表面活性剂降解和酸败产生。本发明提供改进的组合物和方法,利用经稳定化处理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实质性延长含表面活性剂液体饲料添加剂和涂敷表面活性剂的粒状饲料增强组合物的保质期。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和方法可以优化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增强反刍动物的生产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并且最终改进收益性。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用于增强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的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法和组合物,其中所说的反刍动物诸如黄牛、绵羊、山羊、鹿、野牛、水牛和骆驼。具体说,目前发现,当将抗氧化剂物料添加到US专利6,221,381(将此文献引入本文作为参考)所公开类型的液体或粒状饲料添加剂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时,可以使所得的改进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具有显著延长的保质期。然后,将这种改进的液体或粒状饲料添加剂产品掺混到反刍动物饲料中,其掺混量对本发明的液体饲料添加剂来说为约20-约60g/母牛/天并且对粒状饲料添加剂来说为约40-约120g/母牛/天,可以使得这些动物的生产量明显提高。生产量提高可以体现在产奶量提高、增重速率增加、饲料转化成体组织或奶的效率提高和/或粪尿的产生减少。还发现,当将经过稳定化处理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诸如聚糖酶的消化酶结合,并且与反刍动物的饲料掺混时,食用此所说饲料的反刍动物具有更高的饲料转化效率和产量,其中以饲料添加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对饲喂给反刍动物的饲料的重量之比为基础,所说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约0.01-1%(w/w)的浓度。

    在其它方面,本发明提供改善瘤胃内的发酵的组合物和方法,使发酵通过消耗乙酸而朝着产生更多的丙酸。相比在乙酸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动物中的丙酸代谢过程中产生较少的热量。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可以用来减轻反刍动物中的热应力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适宜的抗氧化剂混合,然后涂敷在粒状载体上,如次乙酰塑料、硅藻土或二氧化硅上,形成粒状饲料添加剂物料。然后,在给动物喂养饲料之前,可以将此饲料添加剂与动物饲料掺混。将涂敷颗粒与饲料混合应确保表面活性剂在整个饲料原料中均匀分布,从而每当动物食用饲料时,可增强酶和/或细菌的附着,同时涂层中包含的抗氧化剂可显著增强粒状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保质期。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增强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向动物的饲料添加足够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涂敷的粒状饲料添加剂,以便增强动物对这种饲料的利用率。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中,粒状饲料添加剂的涂层中,除含有表面活性剂外,还含有足够量的抗氧化剂材料,用以显著增加粒状饲料添加剂的保质期。

    本文中,术语“饲料效率”或“饲料利用率”或“饲料转化率”是指获得指定增重量或产奶量所必需的饲料的量。具体说,饲料效率或利用率表达的是动物将饲料转化成增重或产奶的效率。饲料效率按饲料的重量对增重量(或产奶量)的比来表示。

    虽然术语“饲料效率”和“增重”经常一起使用,但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的,这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具体说,饲料效率的确定取决于一定的增重量或产奶量,而增重量或绝对产奶量的确定不取决于一定的饲料效率。对动物生产者或乳牛饲养者来说,这种区别特别具有意义。具体说,实现增重或产奶的同时,饲料效率可以是很少、没有甚至是负的变化。由此,对动物生产者而言,仅仅获得增重或产奶方面的增加,对动物的生长来说可能未必是更经济有效的方法。而生产者在确定生产成本时关注许多因素,饲料利用效率可能是最重要的并且对生产每磅肉的成本具有最大的影响。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新的粒状饲料添加剂和方法,用于增强反刍动物针对一定量动物饲料的增重,包括向饲料添加足够量的粒状饲料添加剂,以便增强动物的增重,其中粒状饲料添加剂含有涂敷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的粒状底物。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提供用于增强反刍动物产奶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向动物的饲料添加足够量的粒状饲料添加剂,以便增强动物的产奶,其中粒状饲料添加剂含有涂敷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的粒状底物。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用于减少热应力在反刍动物中不利影响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向动物的饲料添加足够量的涂敷在粒状载体上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便增强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增强动物的增重和/或增强动物的产奶。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新的液体饲料添加剂和方法,用于增强反刍动物针对一定量动物饲料的增重,包括向饲料添加足够量的液体饲料添加剂以便增强动物的增重,其中饲料添加剂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用于增强反刍动物产奶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向动物的饲料添加足够量的液体饲料添加剂,以便增强动物的产奶,其中饲料添加剂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用于减少热应力在反刍动物中不利影响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向动物的饲料添加足够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便增强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增强动物的增重和/或增强动物的产奶。

    本文中,术语“反刍动物”是指蹄子具有偶数趾的动物,其具有3或4个室的复合胃,并且这种动物的特征是它将已吞咽的物质再进行咀嚼。反刍动物的一些实例包括黄牛、绵羊、山羊、鹿、野牛、水牛和骆驼。

    本文中,“表面活性剂”包括表面活性试剂,其是有机或有机金属分子,表现出导致称作表面活性现象的极性和溶解性能。对此,最常认识的现象是两种不可溶混性流体之间的边界的缩减。表面活性剂包括起乳化剂、润湿剂、增溶剂、洗涤剂、悬浮剂、结晶改良剂(水性和非水性的)、络合剂作用和其它用途的表面活性试剂。在本发明实践中最适用的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的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氯苄烷铵,苯索氯铵,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甲醇铵,鲸蜡基溴化吡啶鎓,鲸蜡基氯化吡啶鎓,鲸蜡基三丁基溴化磷鏻,鲸蜡基三甲基溴化铵,溴化十烷双胺,二甲基二(十八烷基)溴化铵,甲基苯索氯铵(methylbenzethonium chloride),甲基混合三烷基氯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n,n′,mb′-聚乙烯(10)-n-牛油基-1,3-二氨基丙烷和4-甲基吡啶十二烷基硫酸盐。在本发明最优选的形式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6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吐温80)。

    本发明中,术语“抗氧化剂”包括与动物饲料相容并且适宜在动物饲料中使用的抗氧化剂化合物。可用的抗氧化剂包括,例如丁基化羟基茴香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乙氧基喹,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氢醌(TBHQ),生育酚类等等。抗氧化剂通常是以可有效显著增加饲料添加剂保质期(如通过显著降低本发明表面活性剂物料的酸败转化速率)的量在粒状饲料添加剂的涂敷料中使用。以用于涂敷粒状饲料添加剂物料的表面活性剂溶液计,抗氧化剂的可使用量通常为约50-约5000ppm,更优选约100-约2000ppm,并且最优选约200-约1000pp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与粒状载体底物混合,以便在载体底物上形成涂层,其中含有约10%-约70%(wt/wt)、更优选约20%-约65%(wt/wt)并且最优选约40%-约60%(wt/wt)的表面活性剂,以粒状载体和涂敷料的总重量计。以涂敷产品的总重量计,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涂敷料的特别适用的量为约50%(wt/wt)。可用于本发明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涂敷料的粒状载体物质包括适用于饲料添加剂用途的基本上惰性的粒状载体物质。适宜的粒状载体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次乙酰塑料,硅藻土和二氧化硅。具体说,可以使用的载体的非限定性实例包括,例如次乙酰塑料(FisherScientific Co.,新泽西,USA),硅藻土(Sigma Chemical Co.St.Louis,MO)和LuctaCarrierTM二氧化硅(Lucta,S.A.,巴塞罗那,西班牙)。

    可以将如上所述形成的本发明的涂敷的粒状饲料添加剂以足以增强动物饲料利用效率的量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本发明中,当与动物饲料混合时,粒状饲料添加剂的有效量一般为约40-约120g粒状饲料添加剂/母牛/天,更优选约60-约100g粒状饲料添加剂/母牛/天。当于动物饲料混合时,液体饲料添加剂的有效量一般为约20-约60g液体饲料添加剂/母牛/天,更优选约30-约50g液体饲料添加剂/母牛/天。

    可在本发明实践中使用的饲料或喂养料包括饲草和谷物饲料,如牧草和豆类饲草、农作物残留物、谷粒、豆类副产物和其它农业副产物。在所得的饲料需要加工或储藏的情形中,可以在加工或储藏之前将饲料用表面活性剂和/或酶处理。对饲草而言,加工可以包括干燥、青贮、斩碎、制丸、切块或打包,对谷粒和豆类种子而言,加工包括滚碾、调和、磨碎、破碎、崩爆、挤压、制丸、压块、微粒化、焙炒、薄片化、蒸煮和/或爆裂。

    本文中,“饲草”包括用作动物饲料的切割的植物原料的地上生长部分,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鸭茅、梯牧草属、巨羊茅,黑麦草、苜蓿、红豆草、三叶草和巢菜。

    本文中,“谷物饲料”是指可给反刍动物喂养的植物的种子并且可以包括或不包括外层皮、荚或种壳。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玉米、小麦、大麦、高粱、黑小麦、黑麦、低芥酸菜籽(canola)和大豆。

    本发明可以与其它饲料加工技术或储藏方法结合,并且可以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或者包括在储藏过程中。可以与本发明结合使用的其它加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对饲草的干燥、青贮、斩拌、磨碎、制丸、压块或打包和对谷物饲料和豆类种子的干燥、滚碾、调和、磨碎、破碎、崩爆、挤压、制丸、压块、微粒化、焙炒、薄片化、蒸煮和或爆裂。储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青贮和制干草。

    优选,将本发明的改进的粒状饲料添加剂均匀撒布到饲料原料中。所得的饲料可以直接饲喂给牲畜或者储存并且以后喂养。所得的饲料组合物对延长时间期限是有效的,如延长至至少三年或更长,取决于饲料组合物的性质、储存条件等等。

    除上述的饲料和粒状或液体饲料添加剂外,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附加的用于增强反刍动物消化过程的试剂。这种试剂包括,例如5-磷酸吡哆醛;富马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对苯甲酸酯;苯甲酸;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不饱和醇;膨润土;蛋白水解酶和/或碳水化合物酶,如聚糖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乳酸菌接种物,如包括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唾液乳杆菌(L.salivarius),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miformis subsp coryniformis),弯曲乳杆菌(L.curvatus),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绿色乳杆菌(L.viridescens),Pdiococcus acidilacti,P.cerevisiae,P.pentosaceu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屎链球菌(S.faecium),乳酸链球菌(S.lact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绿色乳杆菌(L.viridenscens),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n),乳脂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remoris),葡萄聚明串珠菌(L.dextranicum),肠膜明串珠菌(L.mesenteroides)或噬柠檬酸明串珠菌(L.citrovorum),以及聚醚羧酸离子载体抗生素,如莫能菌素(参见,例如Westley,Adv.Appl.Microbiology 22:177-223(1977))。在将表面活性剂与外源聚糖酶结合使用的情形中,当表面活性剂占饲料干重量的约0.01%数量级时,本发明的生产饲料组合物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在使用表面活性剂而不使用外源酶的情形中,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不超过饲料干重量的约0.2%时,本发明的组合物是最有效的。

    实施例1

    加速氧化试验

    用聚乙烯20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Polysorbate 80)和一定量下表所示抗氧化剂的混合物50%w/w(以颗粒和涂料总重量计)涂敷固体二氧化硅颗粒(LuctaCarrierTM二氧化硅,Lucta,S.A.,巴塞罗那,西班牙),或者其中不用抗氧化剂作为对照。将液体抗氧化剂(例如乙氧基喹)与Polysorbate 80以表中所示的浓度直接混合。将固体抗氧化剂(例如,BHA或BHT)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例如乙醇)中,然后与Polysorbate 80以所列的浓度混合。然后,使用Rancimat试验,测定涂层的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与油的组分如何容易氧化从而在油中产生异味有关,并且通过加速氧化法用仪器分析测定。关于脂肪稳定性测定的美国油化学家协会官方方法Cd 12-57:活性氧法(re′vd1989);Rancimat(Laubli,M.W.和Bruttel,P.A.,JOACS 63:792-795(1986));Joyner,N.T.和J.E.McIntyre,油和皂(1938)15:184(Schaal烘箱试验的改良)。Rancimat法是作为AOM法(活性氧法)的自动版本发的,用于测定脂肪和油的诱导时间。在此方法中,将通过自氧化产生的高度挥发性有机酸吸收到水中,并且用来指示诱导时间。下表中所用的缩写具有以下含义:

    BHT=丁基化羟基甲苯        BHA=丁基化羟基茴香醚

    EQ=乙氧基喹

    表1   抗氧化剂   浓度(ppm)   Rancimat稳定性(小时)    对照    无    1.5    BHT    200    1.75    BHT+BHA    100+100    3.85    BHT+生育酚    200+200    3.90

    表2   抗氧化剂   浓度(ppm)   Rancimat稳定性(小时)    对照    无    1.5    BHT    200    1.85    BHT+BHA    100+100    3.85    BHT+生育酚    200+200    6.05

    表3   抗氧化剂   浓度(ppm)   Rancimat稳定性(小时)    对照    无    2.5    BHT    200    4.45    BHT+BHA    100+100    14.20    BHT+生育酚    200+200    24.15

    表4   抗氧化剂   浓度(ppm)   Rancimat稳定性(小时)    对照    无    2.5    BHT    200    6.15    BHT+BHA    100+100    17.35    BHT+生育酚    200+200    15.75    EQ    200    42.70    EQ    500    60.60    EQ    1000    87.50

    表5   抗氧化剂   浓度(ppm)   Rancimat稳定性(小时)    对照    无    1.70    EQ    1000    79.40

    表6   抗氧化剂   浓度(ppm)   Rancimat稳定性(小时)    对照    无    1.70    EQ    1000    97.20

    实施例2

    加速氧化/保质期试验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0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Polysorbate 80)以50%w/w的量涂敷到二氧化硅颗粒上(即以50gPolysorbate 80/50g二氧化硅的比例),其中或者不添加抗氧化剂(对照)或者添加抗氧化剂。保质期试验通过感官专家小组测定在40℃下储存的样品的酸败气味来进行,对每种样品作出酸败的评分(评分为0表示没有酸败气味,评分为10表示酸败气味的程度最高)。结果示于下表7。

    表7                  酸败评分 抗氧化剂 浓度(ppm)   1周   2周   6周    10周  对照    3.0    6.0    9.0    10.0  EQ  1000    1.0    2.0    3.5    5.0  BHT+EQ  200+200    2.0    3.5    5.0    7.5

    实施例3

    野外试验

    反刍动物具有消化膳食纤维组分的能力,这归因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发酵。然而,如果给饮食补充一种或多种营养活性成分如酶、缓冲剂、精油、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饮食可消化性的提高与饲料摄取量的增加有联系,这在泌乳的第一阶段期间是特别明显的。根据本发明,使用用抗氧化剂稳定化的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产奶量并且还可以引起身体状况的改善,因为很少的营养会从牛自己的组织中流失。

    为野外测试本发明,开发一种以乳牛用的营养活性配料为基础的饲料添加剂,这里描述为饲料添加剂A,由维生素补剂、精油、味道增强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组成。饲料添加剂A的具体配方如下:

        饲料添加剂A组合物   组分   wt%    Polysorbate 80    53.3    二氧化硅(E551b)    42.84    烟酸    3.0    风味物质*    0.8    乙氧基喹    0.06

    *迷迭香油(α-蒎烯),桉树油(桉树脑),丁香精油(丁香酚),对-茴香醛,γ-十一烷酸内酯,苄醇,肉桂醛,苯甲醛

    配方中包括烟酸是由于给高产乳牛补充烟酸可通过降低脂肪和身体蛋白质的活动性并且增加葡萄糖的血浆含量改进它们的代谢效率。这样可导致较高的产奶量(Jaster,E.A.等“Feeding supplementalniacin for milk production in six dairy herds”,J:Dairy Sci.,63:1737(1983)),乳脂肪的增加(Fronk,T.J.等“Effect of dry periodoverconditioning on subsequent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performanceof dairy cows”,J.Dairy Sci.62:1804(1980)和蛋白质的增加(Cervantes,A.等“Effects of nicotinamide on milk composition andproduction in dairy cows fed supplemental fat”,J.Dairy Sci.79:105(1996)),特别是在热季期间(Muller,L.D.等“Supplemental niacin forlactating cows during summer feeding”,J.Dairy Sci.,69:1416(1986))。补充烟酸的效果可能在未产过犊母牛泌乳第一阶段期间,并且在热应力条件下更明显(NRC,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cattle,第6次修订版。National Academy Press.华盛顿,D.C.,pp.47(1989))。

    制剂的野外试验在“Las Traviesas”农场(Saprogal,西班牙)进行一个完整的泌乳周期。在野外试验中,将总共100头母牛按它们的分娩次数分成两群:

    1.第一次分娩(G1或未产过犊母牛)

    2.一次以上分娩(G2或成熟母牛)

    当产仔期开始时,将每头动物分配到两个处理组的任一组:

    T1或对照组:不添加饲料添加剂A

    T2或饲料添加剂A组:添加80g/母牛/天的饲料添加剂A

    各群(未产过犊母牛对成熟母牛)分配到各处理组中的个体数显得略微不平衡(表8),饲料添加剂A处理组包括60%未产过犊母牛,而对照处理组包括52%未产过犊母牛。泌乳数的记录对两个组来说是相似的,允许进行良好的预测,直至305天。当对照组结束时,所有母牛的40%泌乳超过300天,有针对至少一个完全泌乳的记录并且所有动物的超过65%超过250天在泌乳。在实验期间结束时不具有至少3个完全记录的得自母牛的数据(产奶量和奶分析)不作为统计学分析。

    表8动物的分布及按照分群方式和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的记录(包括乳的对照,19/11/00)                 对照              饲料添加剂A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总计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总计    动物数  27  25    52  29  19    48    记录数  222  180    402  231  136    367    记录/母牛,    平均  8.2  7.2    7.7  8.0  7.2    7.6

    饲料添加剂A如下供给。将840kg小麦与160kg饲料添加剂A混合,并且将混合物制成丸状,来制备饲料。将500g丸状混合物每日传饲喂T2组的动物,由此提供80g饲料添加剂A加420g小麦。T1组的动物(没有饲料添加剂A)每日被饲喂420g小麦,以便平衡处理组T2(饲料添加剂A)中所含的这种谷物的量。

    在例行的农场活动后,对动物进行照料,包括每天的早晨和下午两次挤奶期间。

    喂养安排包括将适合泌乳的基础定粮每天两次饲喂给所有的母牛,所说的泌乳包括每日产最多25kg奶。其成分和营养组成如表9A和9B所示。

    表9A基础定粮成分组成   成分   kg/母牛/天,干物质    麸质饲料    15.0    小麦    21.6    羽扇豆(lupines)    6.2    玉米    10.0    D.D.G.    5.0    大豆粗粉44%    23.0    棕榈粗粉    10.0    鱼粉,65%    2.0    乳制预混料(Dairy premix)    7.2    成本,US$/天    151

    表9B基础定粮营养组成   产量饲料营养分析   含量    干物质,%    89.06    粗蛋白,%    22.00    PDIE,%    130.0    PDIN,%    151.1    PDIA    77.7    灰分,%    7.33    淀粉,%    23.00    A.D.F.,%    9.86    N.D.F.,%    20.82    粗脂肪,%    6.02    U.F.L./kg    105.1

    给此基础定粮补充产量饲料(其组成见表9C和9D),比例为1kg饲料/所产的25kg基本量以外的2.5kg的额外的奶。

    表9C产量饲料成分组成   成分   kg/母牛/天,干物质    麸质饲料    15.0    小麦    21.6    羽扇豆    6.2    玉米    10.0    D.D.G.    5.0    大豆粗粉44%    23.0    棕榈粗粉    10.0    鱼粉,65%    2.0    乳制预混料(Dairy premix)    7.2    成本,US$/天    151

    表9D产量饲料营养组成   基础定粮营养分析   含量    干物质,%    89.06    粗蛋白,%    22.00    PDIE,%    130.0    PDIN,%    151.1    PDIA    77.7    灰分,%    7.33    淀粉,%    23.00    A.D.F.,%    9.86    N.D.F.,%    20.82    粗脂肪,%    6.02    U.F.L./kg    105.1

    将饲料添加剂A以小麦基料的丸状饲料形式供给并且剂量为500g丸/母牛/天。用含饲料添加剂A的饲料丸替代等量的产量饲料。产奶量低于25kg/天并因此不饲喂产量饲料的母牛,只给予补充有饲料添加剂A/小麦混合物的基础定粮。饲料添加剂A/小麦混合物的营养组成见表10A和10B。

    表10小麦/饲料添加剂A混合料营养分析   营养分析   含量    干物质,%    67.90    粗蛋白,%    8.40    PDIE,%    7.30    PDIN,%    5.50    无氮提取物,%    52.30    淀粉,%    45.90    粗纤维,%    1.80    A.D.F.,%    2.60    N.D.F.,%    9.80    钙,%    0.03    总P,%    0.28    粗脂肪,%    3.60    可代谢能量,kcal/kg    2381    净能量泌乳,kcal/kg    1427    U.F.L./kg    0.87

    记录并且分析以下参数:

    产奶量:每母牛/天的产奶量,使用来自农场的每月产量对照。

    奶品质:蛋白质和脂肪分析及体细胞数,按每月为基础。

    体重:从泌乳期开始至结束,每两个月评价体重变化,使用称重带测定胸围。产仔/受孕间隔(生育力指数):测定产仔和第一次生育服务之间的时间。将那些在实验结束时没有受孕的母牛从统计学分析中去除。

    母牛评价:包括四肢评价、乳房和最终形态等级评定。

    统计学分析

    为统计学分析每日产奶量(MY,kg/天),使用SAS MIXED方法(Littell,R.C.等,SAS System for Mixed Models,Cary,NC,SASInstitute Inc.1996)来开发四阶多项式模型,根据泌乳日,并且用无规回归系数。该模型用作固定效果处理(对照对饲料添加剂A)和群(未产过犊母牛对成熟母牛)。

    使脂肪、蛋白质和体细胞数的进展适合三次多项式方程。将体细胞数换算成“线性分数”,按照下式考虑体细胞数的对数函数:

              线性分数=Log(细胞数×103)/Log2

    在模型上使用无规系数可以使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回归系数有所不同,各个系数由固定段和无规段构成,其中所说的无规段按照通过模型本身所估计的分布变化。此外,该模型可以在单一动物上进行重复测定,并且允许比较两种曲线之间任何指定点中存在的差异。第三个特点是可以从方程式中进行系数比较,但这个选择被放弃,因为这些系数不具有任何生物学意义。

    结果和讨论

    形态学得分的分析

    对每个动物的足和腿、乳房组合部位进行评分并且进行最终的综合评分,目的是检测各群之间和各处理组之间可能的起源差异或随机差异。即使此值比ICO遗传值的准确度低,其中所说的遗传值包括生产参数的重量计算(10%kg脂肪+51%kg蛋白质+5%蛋白质的百分比)和分数值(4%四肢得分+15%乳房得分+15%最终形态得分),但单独的形态学得分被认为是遗传潜力的相关指标。此数值往往强调动物的第一次分娩;因此在本实验中,观察到未产过犊母牛的数值低于成熟母牛的数值是正常的。然而,在实验中,没有检测到处理组之间的明显差异(76.2对76.7;表11),所以可以推测,两个群的遗传潜力在起源处是平衡的,并且不影响饲料添加剂A的评价。

    表11形态学得分             对照          饲料添加剂A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遗传值  75.1  77.1  75.5    78.1    平均              76.2           76.7

    每日产量和累积产量分析

    农场的对照母牛是高产母牛,对未产过犊母牛及成熟母牛而言,产量高峰接近40kg/母牛/天(表12),并且305天的累积产量达9429kg/母牛(表12),这些数据相当于平均产量31kg奶/母牛/天。

    表12连续泌乳日的产奶量比较,以kg/天计,按照处理方式进行比较    天    对照 饲料添加剂A    差异,kg    差异,%    t    10    28.8 29.2    0.28    1.1    0.553    30    34.6 35.5    0.81    2.6    0.457    60    38.9 40.5    1.59    4.1    0.298    90    39.3 41.4    2.31    5.4    0.157    100    38.9 41.1    2.53    5.8    0.122    120    37.4 39.9    2.96    6.8    0.071    150    30.6 33.8    3.52    10.2    0.032    180    28.3 31.6    3.98    11.5    0.016    200    27.2 30.5    4.21    12.1    0.011    210    24.2 27.6    4.30    14.1    0.010    240    23.3 26.7    4.46    14.7    0.014    270    21.5 25.0    4.42    15.9    0.032    300    18.9 22.2    4.15    18.5    0.096    305    18.4 21.7    4.08    17.8    0.115

    补充饲料添加剂A可以导致从第30天泌乳日开始产奶量有显著增加(0.81kg/母牛/天,相当于平均增加2.6%)。这个结果使得从第四个泌乳月开始具有统计学意义,增量达到最高3kg/母牛/天,(6.8%;表12)。从第300天开始,产量增加(17.8%;表12),但它们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增加的变化性并且达到泌乳曲线的这个后期阶段的动物数下降。

    表13连续泌乳日的产奶量比较,以kg/天计,按照分群方式和处理方式进行比较 日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对照 饲料添 加剂A 差异 kg/d  差异%  对照 饲料添 加剂A 差异 kg/d 差异%  10  23.4  24.1  0.7  3.2  34.3  34.2  -0.1  -0.3  30  29.2  31.1  2.0  6.7  40.1  39.9  -0.2  -0.4  60  33.8  37.0  3.2  9.4  43.9  43.9  0.0  0.0  90  35.1  38.9  3.9  11.1  43.6  44.0  0.4  0.8  100  34.9  39.0  4.0  11.5  42.8  43.3  0.5  1.2  120  34.2  38.4  4.2  12.4  40.6  41.4  0.8  2.1  150  30.1  34.6  4.5  15.0  31.2  32.9  1.7  5.5  180  28.7  33.3  4.6  15.9  27.9  29.8  1.9  6.9  200  28.1  32.7  4.6  16.4  26.3  28.3  2.0  7.6  210  26.5  31.2  4.7  17.9  21.9  24.0  2.1  9.6  240  26.0  30.7  4.8  18.4  20.6  22.7  2.1  10.1  270  25.0  29.9  4.9  19.4  18.0  20.0  2.0  11.0  300  23.4  28.4  5.0  21.2  14.4  16.1  1.7  11.5  305  23.1  28.1  5.0  21.6  13.8  15.4  1.6  11.5

    按照分群方式分析添加饲料添加剂A的结果,显然第一次分娩的母牛显出比其它母牛更好的响应(21.6%对11.5%;表13)。累积产奶量分析显示出的走向与每日产量相同:补充饲料添加剂A的效果从第一个泌乳月开始非常明显。305天时的累积产奶量提高了8.1%,或者767kg奶/母牛。显然,未产过犊母牛群动物的响应程度比成熟母牛群的动物高,分别为13.3%对3.4%(参见表15)。

    表14连续泌乳日的累积产奶量(以kg计)和百分比差异,按照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日 对照  饲料添加剂A    差异,kg/母牛  差异,%  t    10  269   271    1.6  0.6%  0.142    30  908   922    14.0  1.5%  0.119    60  2022   2074    51.7  2.6%  0.086    90  3203   3311    107.7  3.4%  0.057    100  3594   3724    129.6  3.6%  0.049    120  4358   4536    177.8  4.1%  0.036    150  6407   6756    340.1  5.4%  0.021    180  6996   7409    412.8  5.9%  0.012    200  7274   7719    445.6  6.7%  0.008    210  8044   8590    546.5  6.8%  0.007    240  8281   8862    580.7  7.0%  0.004    270  8729   9378    649.3  7.4%  0.003    300  9336   10087    750.8  8.0%  0.002    305  9429   10197    767.3  8.1%  0.002

    表15

    累积产奶量(kg/母牛)和处理方式之间按照分群方式分析存在的差异(kg/母牛和%)日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对照 饲料添 加剂A 差异 kg/母牛 差异%对照 饲料添 加剂A 差异 kg/母牛 差异%10 215 218 3.8 1.8%324 323 -0.5 -0.2%30 744 776 31.5 4.2%1073 1069 -3.4 -0.3%60 1700 1809 109.9 6.5%2345 2339 -6.5 -0.3%90 2739 2956 216.7 7.9%3666 3665 -1.4 0.0%100 3090 3346 256.2 8.3%4099 4102 3.0 0.1%120 3782 4121 339.1 9.0%4934 4950 16.5 0.3%150 5717 6321 603.7 10.6%7097 7191 94.4 1.3%180 6305 7000 694.7 11.0%7687 7818 130.9 1.7%200 6589 7330 740.7 11.2%7958 8109 150.5 1.9%210 7407 8288 880.7 11.9%8680 8893 212.3 2.4%240 7669 8598 928.1 12.1%8893 9126 233.3 2.6%270 8179 9204 1024.4 12.5%9278 9552 274.2 3.0%300 8907 10079 1172.0 13.2%9765 10094 329.5 3.4%305 9024 10220 1196.9 13.3%9835 10173 337.5 3.4%

    图3给出了对照和饲料添加剂A之间在累积奶量(以kg/母牛计)和泌乳方面差异的评估曲线。三次方程是良好的跟踪泌乳日的预测工具,因为其R2显出非常高的值。

               y=-0.0184x3+1.3849x2-1.1995x-1.241

                           R2=0.9999

    脂肪、蛋白质和体细胞数的数值和曲线分析

    如表16所示,乳蛋白的百分比不受分群结果(未产过犊母牛对成熟母牛)的影响。然而,脂肪百分比受影响,因为未产过犊母牛群中显出的脂肪数值明显高于成熟母牛群。处理比较(对照对饲料添加剂A)显示在蛋白质或脂肪组成方面没有差异。用脂肪数值对产奶量的标准化(3.7%或4%脂肪作为参照值)不能给统计学分析提供任何改进,这可能是由于从个体母牛中获得的乳脂肪数值的变化性高的原因(数据未显示)。此外,通常来说,脂肪和蛋白质的标准化是对305天泌乳的累积产量、按平均蛋白质或脂肪数值进行的,而不是按每日奶量数值进行的。

    表16蛋白质、脂肪和体细胞数值的平均平方最小值,按照分群方式和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分群                        处理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差异1对照 饲料添加剂A  差异1蛋白质,%3.23±0.184 3.32±0.293  ns3.30±0.253 3.24±0.223  ns脂肪,%4.5±0.283 4.18±0.296  ***4.38±0.276 4.30±0.279  ns线性得分(体细胞)23.18±0.363 4.64±0.446  ***3.58±0.436 4.24±0.376  *

    1ns;不明显;*:p<0.05;**;p<0.01;***:p<0.001

    2按照体细胞数的对数函数计算,参见Lundeen,T.,“Mastitismanagement:monitoring SCC reduces mastitis incidence”,Feedstuffs,9:2001年1月8日。

    蛋白质平均数值没有显出明显差异。然而,在成熟母牛中,数值曲线分析从泌乳第170天至第250天产生明显差异。这说明在此期间,喂养饲料添加剂A的成熟母牛所产的奶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低0.1%(表17)。这个下降无论在未产过犊母牛或在总的动物分析汇总中没有发现,如前面的表16的评注中所显示的。关于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曲线显示有一个平稳下降,平行于两个群和处理组所共有的产奶的增加。用饲料添加剂A喂养的母牛中,累积净蛋白质产量较高,因为这些动物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增加。

    表17乳蛋白质含量比较,按照分群方式和处理方式进行比较    日                   未产过犊母牛                    成熟母牛  对照  饲料添  加剂A  差异  t  对照  饲料添  加剂A  差异  t    10  3.8  3.07  0.00  0.794  3.14  3.15  -0.01  0.194    30  3.05  3.04  0.01  0.719  3.06  3.09  -0.03  0.294    60  3.05  3.03  0.02  0.598  3.01  3.03  -0.02  0.586    90  3.07  3.04  0.03  0.485  3.03  3.03  0.01  0.898    100  3.08  3.04  0.04  0.454  3.05  3.03  0.02  0.706    120  3.11  3.07  0.04  0.407  3.10  3.06  0.05  0.384    150  3.18  3.12  0.05  0.380  3.22  3.12  0.09  0.139    180  3.25  3.19  0.06  0.406  3.36  3.22  0.14  0.068    200  3.31  3.19  0.06  0.450  3.46  3.30  0.16  0.057    210  3.33  3.28  0.06  0.480  3.51  3.34  0.17  0.056    240  3.42  3.37  0.05  0.602  3.67  3.49  0.18  0.077    270  3.50  3.47  0.03  0.778  3.81  3.65  0.17  0.157    300  3.57  3.57  0.00  0.992  3.94  3.82  0.12  0.400    305  3.58  3.58  -0.01  0.951  3.95  3.85  0.10  0.466

    就乳脂肪而言,无论是未产过犊母牛或是成熟母牛中或者将这两群一起考虑,它们的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然而,成熟母牛中的差异揭示了某种趋势,即脂肪含量的略微下降与饲料添加剂A处理是有联系的。如同蛋白质一样,累积的总脂肪产量在饲料添加剂A喂养的母牛中较高,因为这些动物的产奶量明显较高。由于个体变化中的差异,在处理和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尽管当分析绝对平均数时各群之间存在差异。

    表18针对体细胞数(SCC)的线性指数(线性得分,LS)的主等价量 线性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S.C.C.x103  12.5    25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采纳自Lundeen,2001,同上

    就体细胞数(SCC)而言,对线性指数(“线性得分”-LS)进行统计学分析。此数值由细胞数的实际数值的对数函数计算而得(参见第3部分)。LS和SCC之间的相互关系见表18,采纳自Lundeen的成果(2001)。LS差异在未产过犊母牛和成熟母牛之间是明显的(P<0.01)并且在处理之间也是明显的(P<0.05),并且与饲料添加剂A处理的较高指数有关系。在第305天,平均差异是0.66个线性点(参见表16)。SCC不作为用于初期母牛分类的参数,所说的初期分类使饲料添加剂A群中的动物具有较高的原始数,其被携带在整个泌乳期中。总体农场记录证实,成熟母牛(分娩一次以上)显出LS-SCC水平高于4.0,与是否处理无关。这个水平可以认为是准病理学的。高于6.0线性点的水平是临床乳腺炎的指示,其在8头喂养饲料添加剂A的动物和在4头中心动物中得到证实。另一方面,SCC差异引起饲料添加剂A处理的经济性能的降低。正如美国国家乳腺炎委员会所报道,LS每增加一点可使第一次分娩母牛的泌乳总产奶量减少100kg并且使分娩过一次以上的母牛减少200kg。这些数值的平均数分别为0.35和0.70kg/母牛/天。

    身体状况和产仔至受孕的间隔

    作为身体状况的评估,在实验开始时和此后每2/3个月记录每个动物的腰围(barrel perimeter)。在泌乳期结束时,按此方式对每头动物进行四次测量。然而,数据显示这种方法不够精确并且即使在个体水平上也有非常宽泛的变化性。

    就生育力而言,使用产仔和第一次生育服务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指标。在试验结束时并且使用至2001年1月为止的生育力数据,农场的平均数为140天,比最佳间隔稍长,并且使得产仔至产仔的时间间隔清楚地确定为400天以上。这可能时由于IBR感染的影响,这个事实是由农场的兽医提出的。研究显示,在超过150天的试验结束时有更多的对照母牛发育成熟(open)(19.2%的对照母牛和12.5%的饲料添加剂A母牛)。

    在产仔至受孕间隔方面,各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未产过犊母牛而言,减少3.0天),但在处理组之间差异是明显的,经汇总,对饲料添加剂A喂养的动物而言,平均减少24.7天(P=0.1093,表11)。喂养饲料添加剂A的第一次分娩动物对产仔至受孕间隔的响应减少了33.8天,而较多成熟母牛的响应稍微小一些,间隔减少了9.7天。

    表19产仔至受孕间隔的比较结果(以天数计),按照分群方式和处理方式进行比较,以及通过处理发育成熟(open)母牛的百分比。  Open1,  >150天  未产过犊母  牛,天数  成熟母牛,  天数    平均处理  S.D.  P处理2    对照,天数  19.2%  142.0  133.2    138.5  69.3  0.109    饲料添加剂A,    天数  12.5%  108.2  123.5    113.8  55.8    对照与饲料添加    剂A的差异  6.7%  33.8  9.7    24.7    平均,群数  125.9  128.9    P.群数         0.888

    1.从产仔开始超过150天的试验结束时母牛发育成熟的百分比。

    2.处理手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93)

    总体讨论

    对用于野外测试的农场进行的整体评价显示,305天泌乳期限内平均产奶量为31kg/母牛/天,含有4.38%脂肪和3.30%蛋白质。SCC数值相当高并且特别在分娩一次以上的母牛中更是如此,其平均线性数值为4.0,接近临床阶段的边界。对一些个体,确定出线性数值高于6.0的乳腺炎。产仔至受孕间隔为约140天,比所预计的长,并且产仔至产仔间隔发现为大约400天。兽医还诊断出一些IBR病例(传染性牛鼻气管炎)。

    给饮食补充饲料添加剂A导致产奶量非常明显增加并且产仔至受孕间隔明显减少(表18)。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据观察差异不明显,但当评价实验的经济时必须被算在内。饲料添加剂A处理有助于乳脂肪和乳蛋白的累积产量。最后,SCC分析显示,当考虑饲料添加剂A处理过动物的明显较高(0.7LS-SCC点,第4.3部分)的起始数值时,饲料添加剂A不影响这个参数。

    表20对照和处理组中主要参数比较结果总结    乳,kg/泌乳      脂肪%      蛋白质%      LS-SCC 产仔至受孕 间隔,天数 对照 FAA1 对照 FAA 对照 FAA 对照 FAA 对照 FAA未产过犊母牛 9024 10220 4.50 4.50 3.24 3.21 2.85 3.51 142 108成熟母牛 9835 10173 4.26 4.10 3.36 3.28 4.32 4.97 133 124H+M 9429 10197 4.38 4.80 3.80 3.24 3.58 4.24 139 114差异    767      0.08      0.06      0.66    24.7P    <0.01      >0.10      >0.10      <0.05    -0.11

    1FAA=饲料添加剂A

    结论

    野外测试的评估结论是,305天泌乳期间的平均产奶量超过9400kg/母牛(4.38%脂肪和3.30%蛋白质)。体细胞数相当高,特别是对分娩一次以上的母牛更是如此,其获得的线性指数(Ll-SCC)为4.0。产仔至受孕间隔稍低于最佳值,经计算一些为139天并且可能与农场检测到的IBR感染并发。

    在饮食中补充饲料添加剂A导致平均产奶量有非常明显(P<0.01)的提高(8.1%或额外的767kg奶/母牛/泌乳期),同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轻微、不明显的下降,分别达到4.30%和3.24%。饲料添加剂A组中的母牛开始实验时的体细胞线性指数比对照母牛高0.7个点,这个因素仅仅是随机结果。体细胞数中的差异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是稳定的并且结论是饲料添加剂A不影响此参数。最后,饲料添加剂A引起统计学意义(P=0.11)的产仔至受孕间隔的减少25天。

    基本奶成本为US$0.258/l,小牛价值US$172.20并且不包括生产成本,此实验的经济评估对饲料添加剂A喂养的母牛的超过US$233/母牛/泌乳期的成本来说是正数。

    参考文献

    Akin,D.E.1980.Evaluation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naerobic culture oftypes of rumen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digestion of forage cell walls.Appl.Environ.Microbiol.39:242.

    Baumont,R.1996.Palatabilite et comportement alimentaire chez les ruminants.INRA Prod.Anim.1996,9(5):349.

    Cervantes,A.,Smith,T.R.and J.W.Young.1996.Effects of nicotinamide onmilk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in dairy cows fed supplemental fat.J.Dairy Sci.79:105.

    Esslemont,R.J.and I.Spincer.1992.The incidence and costs of diseases indairy herds.DAISY report n°2.DAISY-The Dairy Information System.University ofReading,United Kingdom,pp.27.

    Fronk,T.J.,Schultz,L.H.,and A.R.Hardie.1980.Effect of dry periodoverconditioning on subsequent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J,Dairy Sci.62:1804.

    Kamande,G.M.,Baah,J.,Cheng,K-J.,McAllister,T.A.and J.A.Shelford.2000.Effects of Tween 60 and Tween 80 on protease activity,thiol group reactivity,proteinadsorption,and cellulose degradation by rumen microbial enzymes.J.Dairy Sci.,83:536.

    Jaster,E.A.,Hartnell,G.F.,and M.F.Hutgens,1983.Feeding supplementalniacin for milk production in six dairy herds.J.Dairy Sci.,63:1737.

    Kamande,G.M.,Shelford,J.A.,Cheng,K-J.and Fisher,L.J.1993.Effect ofdetergents on in vitro proteolytic activity.Proc.VII World Conference on AnimalProduction,Edmonton,AB.2:62.

    Littell,R.C.and G.A.Milliken,1996.SAS System for Mixed Models.Cary,NC,SAS Institute Inc.

    Lundeen,T.2001.Mastitis management:monitoring SCC reduces mastitisincidence.Feedstuffs,January 8:9.

    McAllister,T.A.,Stanford,K.,Bae,H.D.,Treacher,R.J.,Hristov,A.N.,Baah,J.,Shelford,J.A.and K.-J.Cheng.2000.Effect of a surfactant and exogenous enzymes ondigestibility of feed and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traits of lambs.J.Anim.Sci.,80:35.

    Muller,L.D.,Heinrichs,A.J.,Cooper;J.B.,and Y.H..Akin.1986.Supplementalniacin for lactating cows during summer feeding.J.Dairy Sci.,69:1416.

    NRC.1989.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 cattle.6th revised edition.NationalAcademy Press.Washington,D.C.,pp.47.

    NRC.2001.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 cattle.7th revised edition.NationalAcademy Press,Washington,D.C.,pp:170.

    Piva,G.,Morlacchini,M.,Riccardi,R.,Masoero,F.,Prandini,A.and F.Mandolini.1991.Probiotic effect of essential oils in animal feeding.Microbiologie-aliments-nutrition,9:161.

    Shelford,J.A.,Cheng,K.J.and G.M.Kamande.1996.Enzyme enhancers:thekey to unlocking the energy from feed.Advances in Dairy Technology,WesternCanadian Dairy Seminar,University of Alberta,Edmonton,AB.8:269-275.

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牲畜饲料的改进添加剂.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改进的粒状饲料添加剂和通过将该饲料添加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来增强反刍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的方法,其中所述饲料添加剂含增强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足够量的增强饲料添加剂保质期的抗氧化剂。该方法和组合物可以提高动物的增重量和/或产奶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