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调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电梯中当轿箱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时使轿箱紧急停止的调 速器, 尤其涉及在无机房的电梯中设置于升降路内的调速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 在无机房的电梯中, 如图 16 所示, 将驱动装置 (100) 设置在升降路 (107) 内的上部, 将主绳 (102) 卷绕在构成该驱动装置 (100) 的绳轮 (101) 上, 将轿箱 (103) 与主绳 (102) 的一端连接, 并且, 将平衡块 (104) 与主绳 (102) 的另一端连接。
在升降路 (107) 内, 设置有引导轿箱 (103) 升降的导轨 (105)。在轿箱 (103) 的底 部, 安装有通过对导轨 (105) 制动而使轿箱 (103) 紧急停止的紧急停止装置 (90)。
在导轨 (105) 的上端部附近, 固定有调速器支撑部件 (106), 在该调速器支撑部件 (106) 上, 支撑有检测轿箱 (103) 的异常速度并使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的调速器 (9)。
调速器 (9) 具有能够绕水平轴转动的方式被支撑绳轮 (91)。在导轨 (105) 的下 端部附近支撑有滑轮 (92), 在绳轮 (91) 和滑轮 (92) 之间张紧地设置有无端状的调速器绳 (93)。调速器绳 (93) 经由杆 (94) 而与紧急停止装置 (90) 连接。在通常运转时, 调速器绳 (93) 伴随着轿箱 (103) 的升降而循环移动。
调速器 (9) 还具有对卷在绳轮 (91) 上的调速器绳 (93) 施加制动的制动机构和使 制动机构从非工作状态 ( 非制动状态 ) 向工作状态 ( 制动状态 ) 转移的卡榫机构, 在绳轮 (91) 配备有承受对应于绳轮 (91) 的旋转的离心力而转动的飞摆, 在该飞摆的转动量超过 指定量时, 使卡榫机构工作, 由制动机构对调速器绳 (93) 施加制动, 从而如后述那样地使 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
当轿箱 (103) 的速度因某些原因而异常增大并超过指定的阈值 ( 额定速度的 1.4 倍 ) 时, 调速器 (9) 工作, 对调速器绳 (93) 的循环移动施加制动。由此, 在调速器绳 (93)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该相对移动使得杆 (94) 工作, 结果, 紧急停止装 置 (90) 工作, 轿箱 (103) 紧急停止。
在各个乘梯点 (109) 设置了乘梯门 (108), 在最上层的乘梯点 (109) 的壁部 (110) 设置有检查用开口部 (111)。
在进行调速器 (9)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的工作确认时和在调速器 (9) 因轿箱 (103) 的过快速度而工作之后使调速器 (9) 复原时, 作业员从乘梯点 (109) 侧经过检查用开 口部 (111) 而接近调速器 (9)。
在进行调速器 (9)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的工作确认时, 在使轿箱 (103) 停止的状 态下, 通过手动操作而使调速器 (9) 的卡榫机构工作, 通过在该状态下使轿箱 (103) 下降, 从而确认紧急停止装置 (90) 是否正常地工作。
在工作确认之后, 在使调速器 (9)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复原时, 首先通过使轿箱 (103) 稍微上升而解除紧急停止装置 (90) 对导轨 (105) 的制动, 然后, 在使轿箱 (103) 停止 的状态下, 通过手动操作而使调速器 (9) 的卡榫机构复原至原来的状态。由此, 制动机构转
移至非制动状态。
另外, 有人提出了能够通过作业员的远程操作而进行复原作业的调速器 ( 日本国 公开特许公报第 2002-370879 号 )。 在该调速器中, 设置有以与绳轮的旋动轴平行的轴为中 心而能够摇动的复原用杆, 通过拉动与该复原用杆连接的复原用线材, 使复原用杆摇动至 指定的角度为止。 在该状态下, 通过使轿箱上升并使绳轮旋转, 使得设置在绳轮的卡榫机构 被复原用杆推压, 复原至原来的状态。由此, 制动机构转移至非制动状态。
然而, 在将检查用开口部 (111) 设置于壁部 (110) 的现有的电梯中, 不仅有必要对 壁部 (110) 进行施工, 而且检查用开口部 (111) 位于比乘梯门 (108) 更上方的高处, 调速器 (9) 位于比检查用开口部 (111) 更深的地方, 因而存在着检查作业的操作性差的问题。
不设置检查用开口部 (111), 虽然作业员也能够登至轿箱 (103) 的顶棚而接近调 速器 (9), 但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和作业空间的问题。
另外, 在复原用杆设置于调速器的现有的电梯中, 虽然能够通过复原用杆的远程 操作而使调速器复原, 但根据轿箱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 ( 额定速度的 1.4 倍 ) 且绳轮停 止时的绳轮的旋转角度姿势, 即卡榫机构的位置, 在复原用杆的操作之后, 为了由复原用杆 推压卡榫机构而有必要使绳轮旋转最大约 360 度, 在轿箱停止于最上层的乘梯点附近时, 有时候没有使绳轮旋转必要的角度的富余,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存在着不能够通过复原 用杆而使调速器复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 1 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不设置检查用开口部而能够通过远程操作容易 且安全地进行检查作业的电梯的调速器。
另外, 本发明的第 2 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在轿箱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且卡榫机 构工作的情况下, 仅使绳轮旋转而能够自动复原的电梯的调速器。
本发明的第 1 的电梯的调速器配备在升降路 (107) 内的一定的高度位置, 当轿箱 (103) 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时, 使安装于轿箱 (103) 的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
在设置于升降路 (107) 内的一定的高度位置处的框架 (10) 处,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 支撑绳轮 (2), 并且, 配备有对卷在绳轮 (2) 上的调速器绳施加制动的制动机构, 在该绳轮 (2), 配备有承受对应于绳轮 (2) 的旋转的离心力而转动的飞摆机构, 在该飞摆机构和制动 机构之间介入有卡榫机构, 当飞摆机构的转动量超过指定量时, 该卡榫机构使制动机构从 非工作状态向工作状态转移, 远程操作装置 (11) 经由线材 (13) 而联接于该卡榫机构, 通过 在轿箱 (103) 的下降中操作远程操作装置 (11) 并在调速器绳 (93)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从而能够使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
在上述本发明的调速器中, 如果在轿箱 (103) 的下降中操作远程操作装置 (11) 而 拉动线材 (13), 则卡榫机构工作, 制动机构从非工作状态向工作状态转移。由此, 对调速器 绳 (93) 的循环移动施加制动, 在调速器绳 (93)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结果, 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 轿箱 (103) 停止。
在具体方式中, 上述制动机构具有 :
棘轮 (3), 与绳轮 (2) 的旋转轴 (20) 同轴地被枢支在上述框架 (10), 在外周具有 多个齿 (31) ; 以及制动闸瓦 (41), 经由连接杆 (43) 而与棘轮 (3) 连接, 伴随着棘轮 (3) 的旋转而接 近或离开绳轮 (2) 的外周面。
另外, 上述卡榫机构具有 :
爪部件 (5), 被枢支在绳轮 (2) 上, 在一个端部具有与棘轮 (3) 的齿 (31) 啮合的爪 部 (52), 并且, 在另一个端部具有卡止承受部 (51) ;
第 1 施力机构, 向与棘轮 (3) 啮合的啮合方向对爪部件 (5) 施力 ;
卡榫杆 (6), 被枢支在绳轮 (2) 上, 在一个端部具有卡止部 (62), 并且, 在另一个端 部具有凸轮从动部 (61), 该卡止部 (62) 卡合于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并将爪部件 (5) 的爪部 (52) 保持在从棘轮 (3) 脱离的位置 ;
第 2 施力机构, 向与爪部件 (5) 卡合的卡合方向对卡榫杆 (6) 施力 ; 以及
触发部件 (8), 被枢支在框架 (10) 上, 具有能够与卡榫杆 (6) 的凸轮从动部 (61) 滑动接触的凸轮面 (81)。
而且, 远程操作装置 (11) 经由线材 (13) 而与触发部件 (8) 连接, 并使触发部件 (8) 的凸轮面 (81) 相对于卡榫杆 (6) 的凸轮从动部 (61) 接近或离开。
在上述具体方式中, 在通常运转时, 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卡止爪部件 (5) 的 卡止承受部 (51), 并使爪部件 (5) 的爪部 (52) 从棘轮 (3) 的齿 (31) 离开。由此, 绳轮 (2) 对应于轿箱 (103) 的升降而自由地旋转。 如果在轿箱 (103) 的下降中操作远程操作装置 (11) 并拉动线 (13), 则触发部件 (8) 转动, 凸轮面 (81) 与卡榫杆 (6) 的凸轮从动部 (61) 滑动接触。结果, 卡榫杆 (6) 对抗 着第 2 施力机构的施力而转动, 卡止部 (62) 从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脱离。由此, 由第 1 施力机构对爪部件 (5) 施力, 爪部 (52) 与棘轮 (3) 的齿 (31) 啮合。
在该状态下, 如果绳轮 (2) 伴随着轿箱 (103) 的下降而旋转, 则该旋转经由爪部件 (5) 而传递至棘轮 (3)。 通过该棘轮 (3) 的旋转扭矩而牵引制动闸瓦 (41), 并将该制动闸瓦 (41) 压在卷绕于绳轮 (2) 的调速器绳 (93) 上, 对调速器绳 (93) 的循环移动施加制动。
结果, 在调速器绳 (93)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由此, 紧急停止 装置 (90) 工作, 轿箱 (103) 停止。
另外, 本发明的第 2 的电梯的调速器配备在升降路 (107) 内的一定的高度位置, 当 轿箱 (103) 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时, 使安装于轿箱 (103) 的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
在设置于升降路 (107) 内的一定的高度位置处的框架 (10) 处,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 支撑绳轮 (2), 并且, 配备有对卷在绳轮 (2) 上的调速器绳施加制动的制动机构, 在该绳轮 (2), 配备有承受对应于绳轮 (2) 的旋转的离心力而转动的飞摆机构, 在该飞摆机构和制动 机构之间介入有卡榫机构, 当飞摆机构的转动量超过指定量时, 该卡榫机构使制动机构从 非工作状态向工作状态转移,
至少在处于制动机构的工作状态下限制与绳轮 (2) 的轿箱上升旋转相同的方向 的旋转的部件, 在以绳轮 (2) 的转动轴 (20) 为中心的圆周线上配备有 1 个或多个突片 (33), 并且, 卡榫解除杆 (7) 联接于上述卡榫机构, 在该卡榫解除杆 (7), 形成有向着上述圆 周线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71), 在上述卡榫机构使制动机构不工作的状态下, 该卡榫解除杆 (7) 被保持在使上述凸部 (71) 从上述圆周线上后退的后退位置, 在上述卡榫机构使制动机 构工作的状态下, 该卡榫解除杆 (7) 被设定在使上述凸部 (71) 向前述圆周线上进入的进入
位置, 伴随着进入位置处的绳轮 (2) 的轿箱上升旋转, 所述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被 1 个突片 (33) 推压, 通过该卡榫解除杆 (7) 从进入位置向后退位置的移动而使卡榫机构 逆向地工作, 从而使制动机构从工作状态复原至非工作状态。
在上述本发明的调速器中, 通过由卡榫机构将制动机构保持在非制动状态的通常 运转, 将卡榫解除杆 (7) 保持在后退位置, 凸部 (71) 从配列有突片 (33) 的圆周线上后退。
所以, 不发生卡榫解除杆 (7) 伴随着绳轮 (2) 的旋转而与突片 (33) 冲突的情况。
如果因为轿箱 (103) 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或者为了工作确认, 卡榫机构使制动 机构从非制动状态转移至制动状态, 则将卡榫解除杆 (7) 设定在进入位置, 凸部 (71) 向配 列有突片 (33) 的圆周线进入。
在该状态下, 如果使轿箱 (103) 稍微上升而使绳轮 (2) 稍微旋转, 则由一个突片 (33) 推压进入位置的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驱动卡榫解除杆 (7)。 由此, 卡榫机构逆 向地工作, 使制动机构从制动状态向非制动状态复原。
在具体方式中, 上述制动机构具有 :
棘轮 (3), 与绳轮 (2) 的转动轴 (20) 同轴地被枢支在上述框架 (10) 上, 在外周具 有多个齿 (31) ; 以及
制动闸瓦 (41), 经由连接杆 (43) 而与棘轮 (3) 连接, 伴随着棘轮 (3) 的旋转而接 近或离开绳轮 (2) 的外周面。
另外, 上述卡榫机构具有 :
爪部件 (5), 被枢支在绳轮 (2) 上, 在一个端部具有与棘轮 (3) 的齿 (31) 啮合的爪 部 (52), 并且, 在另一个端部具有卡止承受部 (51) ;
第 1 施力机构, 向与棘轮 (3) 啮合的啮合方向对爪部件 (5) 施力 ;
卡榫杆 (6), 被枢支在绳轮 (2) 上, 在一个端部具有卡止部 (62), 该卡止部卡合于 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并将爪部件 (5) 的爪部 (52) 保持在从棘轮 (3) 脱离的位置 ; 以及
第 2 施力机构, 向与爪部件 (5) 卡合的卡合方向对卡榫杆 (6) 施力。
并且, 上述卡榫解除杆 (7) 联接于爪部件 (5)。另外, 将上述 1 个或多个突片 (33) 设置在固定于棘轮 (3) 的部件。
根据上述具体的方式, 如果由突片 (33) 驱动卡榫解除杆 (7), 则爪部件 (5) 伴随 着卡榫解除杆 (7) 的转动而转动, 爪部 (52) 从棘轮 (3) 的齿 (31) 脱离, 并且, 卡止承受部 (51) 卡合于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由该卡榫杆 (6) 将爪部件 (5) 保持在从棘轮 (3) 脱 离的位置。结果, 棘轮 (3) 的旋转变得自由, 制动闸瓦 (41) 从绳轮 (2) 的外周面离开, 从而 解除对卷在绳轮 (2) 上的调速器绳的制动。
在其它具体的方式中, 上述卡榫解除杆 (7) 被枢支在安装于爪部件 (5) 的支撑底 座 (74) 上且能够在一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并且, 伴随着进入位置处的绳轮 (2) 的轿箱上升 旋转, 与凸部 (71) 被 1 个突片 (33) 推压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地对上述卡榫解除杆 (7) 旋转 施力。
根据上述具体的方式, 通过卡榫解除杆 (7) 的对抗施力的转动, 缓和了伴随着复 原工作中的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和突片 (33) 的冲突的冲击。
而且, 在具体的方式中, 在上述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形成有第 1 推压承受 面 (72) 和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伴随着在卡榫解除杆 (7) 的进入位置处的绳轮 (2) 的轿 箱上升旋转, 突片 (33) 抵接第 1 推压承受面 (72), 伴随着在卡榫解除杆 (7) 的进入位置处 的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 突片 (33) 抵接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与第 1 推压承受面 (72) 相比, 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与突片 (33) 的接触角被设定得更小。
根据上述具体的方式, 在轿箱 (103) 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 卡榫杆 (6) 转动, 且 爪部件 (5) 向与棘轮 (3) 啮合的啮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 即使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伴随着该爪部件 (5) 的转动而向可能与突片 (33) 冲突的位置移动, 虽然突片 (33) 由于绳 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而与卡榫解除杆 (7) 的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滑动接触, 但由于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的接触角小, 因而卡榫解除杆 (7) 因微小的力而稍微转动, 在绳轮 (2) 的 轿箱下降旋转中也不产生障碍。所以, 将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传递至棘轮 (3), 正常地 实行通过该棘轮 (3) 的旋转扭矩而牵引制动闸瓦 (41), 从而对调速器绳施加制动的制动工 作。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 1 的电梯的调速器, 不在乘梯点的壁设置检查用开口 部就能够通过远程操作容易且安全进行检查作业。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 2 的电梯的调速器, 在轿箱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且卡榫 机构工作的情况下, 能够仅使绳轮旋转而使调速器自动复原。尤其是在配备了多个突片的 情况下, 无论轿箱的速度超过指定的阈值且绳轮停止时的绳轮的转动角度姿势如何, 均能 够仅通过使绳轮稍微旋转而实现自动复原。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调速器的立体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调速器的侧视图。
图 3 是显示远程操作装置所连接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 4 是显示卡榫工作开始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 5 是显示卡榫工作的中间时刻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 6 是显示卡榫工作结束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 7 是显示卡榫工作开始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其它的侧视图。
图 8 是显示卡榫工作的中间时刻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其它的侧视图。
图 9 是显示卡榫工作结束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其它的侧视图。
图 10 是显示卡榫解除工作开始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 11 是显示卡榫解除工作开始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其它的侧视图。
图 12 是显示卡榫解除工作的中间时刻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 13 是显示卡榫解除工作结束时的调速器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 14 是说明从卡榫解除杆的旋转中心到与突片的接触点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 图。
图 15 是显示卡榫工作时的卡榫解除杆和突片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
图 16 是显示无机房的电梯中的调速器的设置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具体地说明。如果轿箱的速度到达第 1 阈 值 ( 额定速度的 1.3 倍 ), 则本发明的电梯的调速器切断电气触点并使制动器工作, 然后, 如 果轿箱不停止且轿箱的速度达到第 2 阈值 ( 额定速度的 1.4 倍 ), 则通过后述的卡榫工作而 使紧急停止装置工作, 使轿箱紧急停止。
并且, 省略关于轿箱的速度达到第 1 阈值 ( 额定速度的 1.3 倍 ) 时的具体的工作 的说明。
1. 整体构成
如图 1 所示, 调速器 (1) 具有被支撑在电梯升降路内的上部的 U 字状的框架 (10), 在该框架 (10) 中, 应当卷绕调速器绳的绳轮 (2) 可旋转地由水平的旋转轴 (20) 支撑, 并 且, 摇动臂 (4) 在其基端部以能够相对于绳轮 (2) 的外周面接近或离开的方式被枢支。在 摇动壁 (4) 的与绳轮 (2) 的外周面相对的部份, 安装有与卷在绳轮 (2) 上的调速器绳接触 并施加制动的制动闸瓦 (41)。
在调速器 (1), 连接有在维护检查时应当从乘梯点侧操作的 2 个远程操作装置 (11)(12)。一个远程操作装置 (12) 使上述的电气触点复原, 另一个远程操作装置 (11) 以 调速器 (1) 和紧急停止装置的工作确认为目的, 通过远程操作而强制地使调速器 (1) 卡榫。
在远程操作装置 (11)(12) 和调速器 (1) 的框架 (10) 之间延伸有具有挠性的管 (15)(16), 将金属制的线材 (13)(14) 插入贯通该管 (15)(16), 该线材 (13)(14) 的一端分 别连接至远程操作装置 (11)(12), 并且, 该线材 (13)(14)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设置于框架 (10) 的可动部 (82)(19)。螺旋弹簧 (17)(18) 向着与远程操作装置 (11)(12) 的操作方向 相反的方向对可动部 (82)(19) 施力。
所以, 如果操作远程操作装置 (11)(12) 而牵引线材 (13)(14), 则可动部 (82)(19) 对抗着螺旋弹簧 (17)(18) 的施力而移动, 然后, 如果解除对远程操作装置 (11)(12) 的操作 力, 则可动部 (82)(19) 因螺旋弹簧 (17)(18) 的施力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
2. 制动机构和卡榫机构及其工作
如图 2 所示, 绳轮 (2) 伴随着轿箱的上升而沿图 2 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伴随着轿 箱的下降而沿图 2 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下, 将轿箱上升时的绳轮 (2) 的旋转称为轿箱 上升旋转, 将轿箱下降时的绳轮 (2) 的旋转称为轿箱下降旋转。
在绳轮 (2) 的侧面, 配备有承受对应于绳轮 (2) 的旋转的离心力而转动的一对飞 摆 (21)(21), 通过联接件 (22) 将两飞摆 (21)(21) 相互连接, 并且, 由如图 1 所示的平衡弹 簧 (23) 赋予对抗离心力的作用力。
所以, 设定成这样的姿势 : 如果绳轮 (2) 的转动速度增大, 则一对飞摆 (21)(21) 承 受对应于旋转速度的离心力而沿扩开方向转动, 离心力和平衡弹簧 (23) 的作用力平衡。
在框架 (10), 将在周围具有多个齿 (31) 的棘轮 (3) 可旋转地支撑在与绳轮 (2) 的 转动轴 (20) 相同的轴上。
轴 (44) 贯通于摇动臂 (4) 的上端部, 该轴 (44) 的前端部经由连接杆 (43) 而与 棘轮 (3) 的侧面连接, 并且, 在该轴 (44) 的基端部安装有弹簧承受部件 (45), 将螺旋弹簧 (42) 安装在摇动臂 (4) 的上端部和弹簧承受部件 (45) 之间。
所以, 如果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棘轮 (3), 则通过该棘轮 (3) 的旋转扭矩而将连接杆 (43) 和轴 (44) 向左方牵引, 该牵引力经由螺旋弹簧 (42) 而作用在摇动臂 (4) 的上端 部。由此, 螺旋弹簧 (42) 被压缩, 并且, 摇动臂 (4)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将制动闸瓦 (41) 压 在卷绕于绳轮 (2) 的调速器绳上。
然后, 如果停止棘轮 (3) 的转动驱动, 则螺旋弹簧 (42) 弹性复原, 解除由制动闸瓦 (41) 产生的制动。
如此, 由棘轮 (3)、 摇动壁 (4) 以及制动闸瓦 (41) 构成对调速器绳施加制动的制动 机构。
如图 4 所示, 构成卡榫机构的卡榫杆 (6) 和爪部件 (5) 分别能够以与绳轮 (2) 的 旋转轴平行的枢轴 (60)(50) 为中心而转动, 且被支撑在绳轮 (2) 的侧面。
卡榫杆 (6) 以枢轴 (60) 为中心, 在一个端部具有卡止部 (62), 在另一个端部具有 凸轮从动部 (61)。爪部件 (5) 以枢轴 (50) 为中心, 在一个端部具有被卡榫杆 (6) 的卡止 部 (62) 卡止的卡止承受部 (51), 并且, 在另一个端部具有与棘轮 (3) 的齿 (31) 啮合的爪部 (52)。
由扭转弹簧 (63) 沿顺时针方向对卡榫杆 (6) 旋转施力, 由螺旋弹簧 (53) 沿逆时 针方向对爪部件 (5) 旋转施力。 在调速器 (1) 的通常运转状态下, 保持为如图 4 所示地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卡止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使爪部件 (5) 的爪部 (52) 从棘轮 (3) 的齿 (31) 离开 的状态。
所以, 在该状态下棘轮 (3) 能够旋转, 解除了由上述制动机构产生的制动。
在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的附近位置, 安装有突子 (64), 该突子 (64) 与图 2 所 示的一个飞摆 (21) 的自由端侧的端部抵接, 在伴随着轿箱的升降的绳轮 (2) 的旋转使得飞 摆 (21) 转动的过程中, 当轿箱速度超过上述第 2 阈值时, 飞摆 (21) 推压突子 (64), 能够使 卡榫杆 (6)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 5 所示, 如果卡榫杆 (6) 对抗着扭转弹簧 (63) 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则卡榫 杆 (6) 的卡止部 (62) 从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脱离, 由此, 爪部件 (5) 承受螺旋弹 簧 (53) 的施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最终, 如图 6 所示, 爪部件 (5) 的爪部 (52) 与棘轮 (3) 的齿 (31) 啮合。
在该状态下, 如果绳轮 (2) 进一步继续进行轿箱下降旋转, 则该绳轮 (2) 的旋转使 得棘轮 (3) 被爪部件 (5) 推压, 从而沿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结果, 将制动闸瓦 (41) 压在卷绕于绳轮 (2) 的调速器绳上而对调速器绳施加制 动, 在调速器绳和轿箱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紧急停止装置工作, 轿箱紧急停止。
3. 遥控卡榫机构以及卡榫工作
如图 2 所示, 在框架 (10) 的沿着绳轮 (2) 的外周部的位置, 配备有触发部件 (8), 该触发部件 (8) 的一个端部被枢轴 (80) 枢支且能够摇动。
如图 3 所示, 将可动部 (82) 连接在触发部件 (8) 的摇动端部, 通过由上述的远程 操作装置 (11) 牵引线材 (13), 从而能够使触发部件 (8) 对抗螺旋弹簧 (17) 的施力而沿逆 时针方向转动。
在触发部件 (8), 如图 4 所示, 在与卡榫杆 (6) 的凸轮从动部 (61) 相对的部分, 形 成有能够与凸轮从动部 (61) 滑动接触的凸轮面 (81)。
在调速器 (1) 的正常运转状态下, 通过图 3 所示的螺旋弹簧 (17) 的施力而将触发 部件 (8) 保持在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端, 如图 4 和图 7 所示, 触发部件 (8) 的凸轮面 (81) 从 卡榫杆 (6) 的凸轮从动部 (61) 稍微离开。
在维修检查时, 如果为了从乘梯点侧通过远程操作装置 (11) 的操作而使调速器 (1) 卡榫, 在轿箱的下降中操作远程操作装置 (11) 而牵引线材 (13), 则如图 5 和图 8 所示, 触发部件 (8)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伴随着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 触发部件 (8) 的凸轮面 (81) 与卡榫杆 (6) 的凸轮从动部 (61) 滑动接触。
结果, 卡榫杆 (6) 对抗着扭转弹簧 (63) 的施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从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脱离。由此, 螺旋弹簧 (53) 对爪部件 (5) 施力, 如图 6 所示, 爪部 (52) 与棘轮 (3) 的齿 (31) 啮合。
在该状态下, 如果伴随着轿箱的下降, 绳轮 (2) 进一步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则该 转动经由爪部件 (5) 而传递至棘轮 (3)。通过该棘轮 (3) 的旋转扭矩, 将图 2 所示的连接 杆 (43) 牵引, 由此, 将制动闸瓦 (41) 压在卷绕于绳轮 (2) 的调速器绳上, 对调速器绳施加 制动。
结果, 在图 16 所示的调速器绳 (93) 和紧急停止装置 (90)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该 相对移动经由杆 (94) 而传递至紧急停止装置 (90), 紧急停止装置 (90) 工作。由此, 轿箱 (103) 紧急停止。 4. 自动复原机构以及复原工作
如图 2 所示, 在棘轮 (3) 的侧面, 固定有在外周以一定的角度间距 (30 度的间隔 ) 形成多个 (12 个 ) 突片 (33) 的圆板 (32), 这些突片 (33) 排列在以绳轮 (2) 的转动轴 (20) 为中心的圆周线上。
另外, 如图 4 所示, 在爪部件 (5) 固定有支撑底座 (74), 在该支撑底座 (74) 上, 配 备有由与爪部件 (5) 的枢轴 (50) 平行的枢轴 (70) 枢支的卡榫解除杆 (7)。
卡榫解除杆 (7) 在绳轮 (2) 的旋转轴侧具有以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凸部 (71), 以 枢轴 (70) 为中心而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被允许转动, 并且, 由张紧设置在与支撑底座 (74) 之 间的螺旋弹簧 (75)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施力。
如图 14 和图 15 所示, 在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形成有第 1 推压承受面 (72) 和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伴随着在卡榫解除杆 (7) 的进入位置处的绳轮 (2) 的轿箱上升旋 转, 突片 (33) 抵接第 1 推压承受面 (72), 伴随着在卡榫解除杆 (7) 的进入位置处的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 突片 (33) 抵接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与第 1 推压承受面 (72) 相比, 第2 推压承受面 (73) 与突片 (33) 的接触角被设定得更小。
在图 4 所示的调速器 (1) 的通常运转状态下, 卡榫解除杆 (7) 被保持在偏向绳轮 (2) 的外周的位置 ( 后退位置 ), 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伴随着卡榫时的爪部件 (5) 的逆时针 方向的转动, 卡榫解除杆 (7) 向绳轮 (2) 的旋转轴侧移动, 在如图 9 和图 10 所示的卡榫状 态下, 移动至使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向多个突片 (33) 排列的圆周线上进入的位置 ( 进入位置 )。
在调速器 (1) 的维修检查之后, 在使调速器 (1) 自动复原时, 使轿箱稍微上升, 如 图 11 和图 12 所示地使绳轮 (2) 稍微旋转。伴随着轿箱的上升, 紧急停止装置的对导轨的 制动状态被解除。
另外, 通过绳轮 (2) 的轿箱上升旋转, 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抵接于 1 个突 片 (33)。此时, 由于棘轮 (3) 被爪部件 (5) 的爪部 (52) 推压, 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因而突片 (33) 被固定在一定位置。所以, 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的第 1 推压承受面 (72) 被突片 (33) 推压, 从而卡榫解除杆 (7) 对抗着螺旋弹簧 (75) 的施力而沿顺时针方向 转动。
此外, 即使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与突片 (33) 冲突, 通过对卡榫解除杆 (7) 施力的螺旋弹簧 (75) 发生弹性变形, 也缓和了冲击力。
在卡榫解除杆 (7) 转动的过程中, 如图 14 所示, 从卡榫解除杆 (7) 的枢轴 (70) 到 与突片 (33) 的接触点为止的沿着枢轴 (70) 和旋转轴 (20) 之间的半径线的距离 A, 伴随着 卡榫解除杆 (7) 的转动而缓缓地增大 ( 参考图 11 ~图 12), 因而绳轮 (2) 的旋转也使爪部 件 (5) 以枢轴 (50) 为中心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结果, 如图 13 所示, 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卡合于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爪部件 (5) 被保持在如图 7 所示的使爪部 (52) 从棘轮 (3) 脱离的姿势。
此外, 如图 13 所示, 在卡榫杆 (6) 的卡止部 (62) 卡止爪部件 (5) 的卡止承受部 (51) 的状态下, 卡榫解除杆 (7) 从多个突片 (33) 排列的圆周线上后退。 通过上述的卡榫解除工作, 棘轮 (3) 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变得可能, 由此, 解除图 2 所示的连接杆 (43) 的牵引, 制动闸瓦 (41) 复原至从卷在绳轮 (2) 上的调速器绳离开的非 制动状态。
在图 4 ~图 6 所示的卡榫工作的过程中, 由于卡榫解除杆 (7) 从后退位置移动至 前进位置, 卡榫解除杆 (7) 的凸部 (71) 向如图 15 所示的 2 个突片 (33)(33) 之间介入, 因 而通过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 卡榫解除杆 (7) 的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与突片 (33) 接 触。然而, 突片 (33) 相对于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的接触角 C 比突片 (33) 相对于第 1 推压 承受面 (72) 的接触角更小, 作用于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的力 F 比连接接触点和爪部件 (5) 的旋转中心的直线更朝向内侧, 由对卡榫解除杆 (7) 进行旋转施力的螺旋弹簧 (75) 的弹性 所产生的扭矩比由对爪部件 (5) 进行旋转施力的螺旋弹簧 (53) 的弹性所产生的扭矩足够 小, 而且, 由于沿着通过旋转轴 (20) 的半径线方向的、 第 2 推压承受面 (73) 的与突片 (33) 接触的接触区域 B 非常狭小, 因而卡榫解除杆 (7) 通过与突片 (33) 的冲突而仅仅因微小的 力稍微转动, 在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 即卡榫工作中, 不产生障碍。
结果, 正常地实行制动工作, 即, 将绳轮 (2) 的轿箱下降旋转传递至棘轮 (3), 通过 该棘轮 (3) 的旋转扭矩而牵引制动闸瓦 (41), 对调速器绳施加制动。
如上述那样,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调速器, 不在乘梯点的壁设置检查用开口部, 通 过从乘梯点侧操作远程操作装置 (11) 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卡榫工作, 由此, 作业员能够安全 地进行检查作业。
另外, 无论轿箱的速度超过第 2 阈值且绳轮 (2) 停止时的绳轮 (2) 的旋转角度姿 势如何, 通过使绳轮 (2) 仅旋转对应于突片 (33) 的间隔的微小的角度 ( 在上述实施方式 中, 最大为约 30 度 ), 从而能够使调速器 (1) 自动复原。由此, 提高复原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的各部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能够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的 范围内产生各种变形。例如, 突片 (33) 的数量不限于 12 个, 能够是任意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