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门用合页.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6434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0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21751.X

申请日:

2005.12.08

公开号:

CN1827996A

公开日:

2006.09.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D7/081(2006.01)

主分类号:

E05D7/081

申请人: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来栖隆之; 坚木聪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4.12.08 JP 2004-35606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史雁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双开门中,无论被在左右哪个方向打开时,直到规定角度为止由弹簧产生的回复关闭力都起作用,但打开到在该规定角度以上时,弹簧产生的回复关闭力不起作用,可以实现自由打开、关闭。具有:筒状套管32;在该筒状套管内同轴地设定的可被相对转动的弹簧轴34;设定于筒状套管和弹簧轴之间的卷簧36;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固定于门上的驱动部件42,当门在左右一方打开时转动筒状套管,在另一方打开时转动弹簧轴,当门在一方打开时固定弹簧轴,当在另一方打开时固定筒状套管,门被打开规定以上角度时,筒状套管和弹簧轴一体转动而弹簧不产生变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开门用合页,该合页被安装在左右双开门上,能够以垂直枢轴线为中心枢动地支承所述门,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门开口上框或下框上,沿着上述枢轴垂直设定的固定支撑腿;
绕上述枢轴可枢动安装的第1枢动部件;
绕上述枢轴可枢动安装的第2枢动部件;
一端固定在上述第1枢动部件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第2枢动部件上的弹簧;
转动装置,当门在左右双开中的一方打开时,该转动装置使上述第1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当门在左右双开的另一方打开时,该转动装置使上述第2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
固定·转动装置,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一方打开时,直到该门转动到规定角度,将上述第2枢动部件连接到上述固定支撑腿上以固定在上述枢轴的周围,当门转动规定角度以上时,将该第2枢动部件从上述固定支撑腿上解除连接同时与上述第1枢动部件连接、以便能够使该第2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与第1枢动部件成一体地转动,并且,
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另一方打开时,直到该门转动到规定角度,将上述第1枢动部件连接到上述固定支撑腿上以固定在上述枢轴的周围,当门转动规定角度以上时,将该第1枢动部件从上述固定支撑腿上解除连接同时与上述第2枢动部件连接、以便能够使该第1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与第2枢动部件一起转动;
上述第1枢动部件及第2枢动部件分别具有在上述枢轴的周向上相互隔开地设定的第1及第2被驱动部,
上述转动装置固定在门上,具有设定在上述第1和第2被驱动部之间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一方打开时,与上述第1枢动部件的第1被驱动部结合,以使该第1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另一方打开时,与上述第2枢动部件的第2被驱动部结合,以使该第2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
上述第2枢动部件是与上述固定支撑腿在垂直方向上匹配、且沿着上述枢轴延伸的弹簧轴,
上述第1枢动部件是同轴设定在上述弹簧轴周围的筒状套管,
上述弹簧是绕上述枢轴呈螺旋状设定、且一端固定于上述弹簧轴、另一端固定于上述筒状套管的卷簧,
上述固定支撑腿具有沿着上述枢轴延伸的圆柱状部分,
上述转动装置具有同轴地设置在该圆柱状部分的周围、可转动、连接于门上的筒状基部,
上述第2被驱动部为从弹簧轴沿着轴线方向延伸于该筒状基部内的部分,
上述第1被驱动部为从上述筒状套管沿着轴线方向延伸于该筒状基部内的部分,
上述驱动部件以从上述筒状基部的内面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地位于第1和第2被驱动部之间的方式形成,
上述固定·转动装置,
在上述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分,具有在其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的第1凹部、以及位于该第1凹部两侧的第2凹部和第3凹部,
在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具有:在门关闭状态中与上述第2凹部及第3凹部分别在半径方向上匹配的第4凹部及第5凹部、与所述第4凹部及第5凹部相比在周向上分别离上述第1凹部更远的第6凹部及第7凹部,
在位于上述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分和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之间的上述第1被驱动部件中,具有在门关闭的状态下沿半径方向贯通于上述第3凹部和上述第5凹部之间的第1贯通孔,
在位于上述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和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之间的上述第2被驱动部件中,具有在门关闭的状态下沿半径方向贯通于上述第2凹部和上述第4凹部之间的第2贯通孔,
进而,该固定·转动装置具有:
第1连锁部件,其设在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分和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之间,在门关闭状态中,位于上述第1和第2被驱动部件之间,以与上述第1凹部嵌合;
第2连锁部件,该第2连锁部件在上述第1贯通孔内沿半径方向可动;
第3连锁部件,该第3连锁部件在上述第2贯通孔内沿半径方向可动;
当门被向上述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与固定支撑腿的第1凹部嵌合,上述第2驱动部件与第1连锁部件结合而不转动,同时,第2连锁部件从固定支撑腿的第3凹部脱开以与上述筒状基部的第5凹部部分地嵌合,使该筒状基部和上述第1枢动部件一起转动,当门被转动上述规定角度时,上述第4凹部与上述第1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同时,第6凹部与第3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在该门进一步向上述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从上述第1凹部脱开以与该第4凹部部分地嵌合,同时,第3连锁部件与上述第6凹部部分地嵌合,上述第1及第2枢动部件经由上述第2连锁部件、上述筒状基部以及上述第3连锁部件被连接起来,绕上述固定支撑腿成一体地转动,
当门被向上述另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与固定支撑腿的第1凹部嵌合,上述第1枢动部件与第1连锁部件结合而不转动,同时,第3连锁部件从固定支撑腿的第2凹部脱开以与上述筒状基部的第4凹部部分地嵌合,使该筒状基部和上述第2枢动部件一起转动,当门被转动上述规定角度时,上述第5凹部与上述第1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同时,第7凹部与第2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当门被进一步向上述另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从上述第1凹部脱开以与该第5凹部部分地嵌合,同时,第2连锁部件与上述第7凹部部分地嵌合,上述第1及第2枢动部件经由上述第2连锁部件、上述筒状基部以及上述第3连锁部件被连接起来,绕上述固定支撑腿成一体地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开门用合页,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支撑腿固定于门开口下框部,
作为上述第1枢动部件的弹簧轴在上述固定支撑腿的上方位置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第2枢动部件的筒状套管在固定支撑腿的上述圆柱状部分的上方位置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
该双开门用合页进一步具有:
减震筒,该减震筒设置于弹簧轴的上端,划分有在上述筒状套管的内侧向上延伸而在内部容纳减震液的密封的减震室;
活塞,该活塞被密封滑动接合于该减震室的内壁面上,将该减震室内分成上部室和下部室;
活塞转动驱动部,该活塞转动驱动部固定于上述筒状套管的上端部,从减震室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到上部室内,与上述活塞连接;
活塞升降装置,所述活塞升降装置当门在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上运动、作为上述第1枢动部件的筒状套管和作为上述第2驱动部件的弹簧轴相对转动时,通过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相对于上述减震筒相对转动,使该活塞分别在减震室内上升和下降;
第1流体通路,该第1流体通路设在活塞中,用于在上述活塞在减震室内下降时,允许来自上述下部室的流体流向上部室;
带单向阀的第2流体通路,该带单向阀的第2流体通路在上述活塞在减震室内上升时,允许流体从上述上部室流向下部室,而当上述活塞在减震室内下降时,阻止流体从上述下部室向上部室的流动;
流路阻抗调节部件,其配有:安装于该双开门用合页的上端的手动调节部,以及从该手动调节部贯通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内部延伸至上述第1流体通路、用于通过手动调节部调节该第1流体通路的流路阻抗的调节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开门用合页,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以相对上述活塞不能相对转动且不能相对上下运动的方式连接,
上述活塞与上述减震筒的内周面螺纹结合,当被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转动驱动时,可通过与上述减震筒内周面的螺纹结合,而在该减震筒内上下运动。

说明书

双开门用合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开门用合页,尤其涉及弹簧产生的关闭(回复)作用工作至规定打开角度,当成为规定打开角度以上时,则能够以弹簧产生的关闭作用被停止的状态自由地进行打开停止的双开门用合页。
背景技术
现已公开了一种采用门内置型的双开门用合页,其无论在门左右哪个方向打开时,都通过卷簧的作用将门回复关闭,而且,具有对于被回复关闭的门的油压制动功能(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39046
发明内容
上述双开门用合页,无论在门左右哪个方向打开时,卷簧被卷起,由此所积聚的弹性(弹簧)力将门关闭。到目前为止,在安装有这样的合页的门中,在门打开时,要使其回复的弹力一直作用,因此,不能在没有弹簧作用的状态下将门打开、停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开门用合页,其中,尽管弹力的回复关闭作用工作到规定的打开角度为止,但在门打开到该角度以上时,该门可以自由打开而没有弹力的作用。
即,根据本发明的双开门用合页,是被安装在左右双开门上,能够以垂直枢轴(下面实施形态的说明中用参考标号P表示)为中心枢动地支持所述门的双开门用合页(10),具有:
在门开口上框或下框上沿着上述枢轴垂直设定的固定支撑腿(12);
绕上述枢轴可枢动安装的第1枢动部件(在该实施形态中具体化为筒状套管32);
绕上述枢轴可枢动安装的第2枢动部件(具体化为弹簧轴34);
一端固定在上述第1枢动部件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第2枢动部件上的弹簧(该实施例中具体化为卷簧36);
转动装置(该实施形态中,由配有驱动部件42的筒状基部30、固定于筒状套管32的第1被驱动部件46、固定于弹簧轴34的第2被驱动部件52构成),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一方打开时,该转动装置使上述第1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当门在左右双开的另一方打开时,该转动装置使上述第2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
固定·转动装置(由第1至第3辊18-1、18-2、18-3、第1至第7凹部20、22、24、30-4、30-5、30-6、30-7构成),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一方打开时,直到该门转动到规定角度,将上述第2枢动部件连接到上述固定支撑腿上以固定在上述枢轴的周围,当门转动规定角度以上时,将该第2枢动部件从上述固定支撑腿上解除连接同时与上述第1枢动部件连接、以便能够使该第2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与第1枢动部件成一体地转动,并且,
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另一方打开时,直到该门转动到规定角度,将上述第1枢动部件连接到上述固定支撑腿上以固定在上述枢轴的周围,当门转动规定角度以上时,将该第1枢动部件从上述固定支撑腿上解除连接同时与上述第2枢动部件连接、以便能够使该第1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与第2枢动部件一起转动,
上述第1枢动部件及第2枢动部件分别具有在上述枢轴的周向上相互隔开地设定的第1及第2被驱动部(46、52),
上述转动装置固定在门上,具有设定在上述第1和第2被驱动部之间的驱动部件(42),该驱动部件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一方打开时,与上述第1枢动部件的第1被驱动部结合,以使该第1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当门在左右双开的上述另一方打开时,与上述第2枢动部件的第2被驱动部结合,以使该第2枢动部件绕上述枢轴转动,
上述第2枢动部件是与上述固定支撑腿在垂直方向上匹配、且沿着上述枢轴延伸的弹簧轴(34),
上述第1枢动部件是同轴设定在上述弹簧轴周围的筒状套管(32),
上述弹簧是绕上述枢轴呈螺旋状设定、且一端固定于上述弹簧轴、另一端固定于上述筒状套管的卷簧(36),
上述固定支撑腿具有沿着上述枢轴延伸的圆柱状部(第2小直径部12-4),
上述转动装置具有同轴地设置在该圆柱状部的周围、可转动、连接于门上的筒状基部(30),
上述第2被驱动部(52)为从弹簧轴(34)沿着轴线方向延伸于该筒状基部内的部分,
上述第1被驱动部(46)为从上述筒状套管(32)沿着轴线方向延伸于该筒状基部内的部分,
上述驱动部件(42)以从上述筒状基部的内面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地位于第1和第2被驱动部(46、52)之间的方式形成,
上述固定·转动装置,
上述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具有:在其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的第1凹部(20)、在第1凹部的左右方向上分别留有间隔地设置的第2凹部(22)和第3凹部(24),
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具有:在门关闭状态中与上述第2凹部及第3凹部分别在半径方向上匹配的第4凹部(30-4)及第5凹部(30-5)、与所述第4凹部及第5凹部相比在周向上分别离上述第1凹部更远的第6凹部(30-6)及第7凹部(30-7),
位于上述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和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之间的上述第1被驱动部件,具有在门关闭的状态下沿半径方向贯通于上述第3凹部和上述第5凹部之间的第1贯通孔(46-1),
位于上述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和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之间的上述第2被驱动部件,具有在门关闭的状态下沿半径方向贯通于上述第2凹部和上述第4凹部之间的第2贯通孔(52-1),
进而,该固定·转动装置具有:
第1连锁部件(第1辊18-1),其设在固定支撑腿的圆柱状部和上述转动装置的筒状基部之间,在门关闭状态中,位于上述第1和第2被驱动部件之间,以与上述第1凹部嵌合,
第2连锁部件(第2辊18-2),该第2连锁部件在上述第1贯通孔内沿半径方向可动,
第3连锁部件(第3辊18-3),该第3连锁部件在上述第2贯通孔内沿半径方向可动,
可以,
当门被向上述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与固定支撑腿的第1凹部嵌合,上述第2驱动部件与第1连锁部件结合而不转动,同时,第2连锁部件从固定支撑腿的第3凹部脱开以与上述筒状基部的第5凹部部分地嵌合,使该筒状基部和上述第1枢动部件一起转动,当门被转动上述规定角度时,上述第4凹部与上述第1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同时,第6凹部与第3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在该门进一步向上述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从上述第1凹部脱开以与该第4凹部部分地嵌合,同时,第3连锁部件与上述第6凹部部分地嵌合,上述第1及第2枢动部件经由上述第2连锁部件、上述筒状基部以及上述第3连锁部件被连接起来,绕上述固定支撑腿成一体地转动,
当门被向上述另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与固定支撑腿的第1凹部嵌合,上述第1枢动部件与第1连锁部件结合而不转动,同时,第3连锁部件从固定支撑腿的第2凹部脱开以与上述筒状基部的第4凹部部分地嵌合,使该筒状基部和上述第2枢动部件一起转动,当门被转动上述规定角度时,上述第5凹部与上述第1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同时,第7凹部与第2连锁部件在半径方向上匹配,当门被进一步向上述另一方转动时,第1连锁部件从上述第1凹部脱开以与该第5凹部部分地嵌合,同时,第2连锁部件与上述第7凹部部分地嵌合,上述第1及第2枢动部件经由上述第2连锁部件、上述筒状基部以及上述第3连锁部件被连接起来,绕上述固定支撑腿成一体地转动。
具体地,
上述固定支撑腿固定于门开口下框部,
作为上述第1枢动部件的弹簧轴在上述固定支撑腿的上方位置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第2枢动部件地筒状套管在固定支撑腿的上述圆柱状部分的上方位置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
该双开门用合页进一步具有:
减震筒,该减震筒设置于弹簧轴的上端,划分有在上述筒状套管的内侧向上延伸而在内部容纳减震液的密封的减震室,
活塞(56),该活塞被密封滑动接合于该减震室的内壁面上,将该减震筒内分成上部室(50-1)和下部室(50-2),
活塞转动驱动部(58),该活塞转动驱动部固定于上述筒状套管(32)的上端部,从减震室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到上部室内,与上述活塞连接,
活塞升降装置(实施形态中的活塞的外周面和减震筒内周面的螺纹结合),所述活塞升降装置当门在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上运动、作为上述第1枢动部件的筒状套管和作为上述第2驱动部件的弹簧轴相对转动时,通过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相对于上述减震筒相对转动,使该活塞分别在减震室内上升和下降,第1流体通路(56-2),第1流体通路设在活塞中,用于在上述活塞在减震室内下降时,允许来自上述下部室的流体流向上部室,
带单向阀的第2流体通路(64),该带单向阀的第2流体通路在上述活塞在减震室内上升时,允许流体从上述上部室流出的流体流向下部室,而当上述活塞在减震室内下降时,阻止流体从上述下部室向上部室的流动,
流路阻抗调节部件(60),其配有:安装于该双开门用合页的上端的手动调节部,以及从该手动调节部贯通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并.延伸至上述第1流体通路、用于通过手动调节部调节该第1流体通路的流路阻抗的调节部。
该场合,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以相对上述活塞不能相对转动且不能相对上下运动的方式连接,
上述活塞与上述减震筒的内周面螺纹结合,当被上述活塞转动驱动部转动驱动时,可通过与上述减震筒内周面的螺纹结合,而在该减震筒内上下运动。
发明效果
因为本发明合页按照上面所述构成,所以,当门打开规定角度以上时,形成弹簧产生的回复关闭力不起作用的状态,因此,该门可以无弹簧阻力地自由打开、关闭。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双开门用合页安装于下框部,所以,与将该合页安装在上框部的情形相比,在用手动调节部对减震室的流路阻抗进行调整时,可以简单地对手动调节部进行操作。另外,因为减震室设在门回复关闭装置的上部,所以,与将减震室设在门回复关闭装置的下部相比,可以通过简化该合页结构而使其紧凑。进而,在设有减震室的场合,因为下部室成为高压室,故可使向高压室的空气侵入阻碍达到最小限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合页的双开门处于关闭状态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合页的纵剖侧面图。
图3表示该合页的固定支撑腿和卷簧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沿着图2中IV-IV线观察的图,是表示门从关闭位置右开及左开地打开时与门同时转动的驱动部件与左开时由该驱动部件驱动(固定于筒状套管之上)的第1被驱动部件以及右开时(固定于弹簧轴上的)第2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关系的图。
图5为沿着图2中V-V线观察的图,是表示在门左开时固定(固定在弹簧轴上的)第2被驱动部件、允许(固定在筒状套管上的)第1被驱动部件被驱动部件转动,同时,在门右开时固定(固定在筒状套管上的)第1被驱动部件,允许(固定在弹簧轴上的)第2被驱动部件被驱动部件转动的固定·转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
10 门用合页      12 固定支撑腿     12-1 下部部分
12-2 大径部      12-3 第1小径部    12-4 第2小径部(圆柱部分)
15 推力轴承      14 合页安装板     14’ 基端环部
16 卷簧机构部    18 减震机构
18-1 第1辊(第1连锁部件)
18-2 第2辊(第2连锁部件)
18-3 第3辊(第3连锁部件)
20 第1凹部       22 第2凹部        24 第3凹部
30 筒状基部      30-1 大径部       30-2 第1小径部
30-3 第2小径部   30-4 第4凹部      30-5 第5凹部
30-6 第6凹部     30-7 第7凹部
32 筒状套管(第1枢动部件)
34 弹簧轴(第2枢动部件)
34-1 上端部                34-2 下端
36 卷簧(弹簧)              40 轴承部件
42 驱动部件                46 第1被驱动部件
46-1 第1贯通孔             48 固定部件
50 减震筒                  50-1 上部室
50-2 下部室                52 第2被驱动部件
52-1 第2贯通孔             54 推力轴承
56 活塞                    56-1 分离部件
56-2 贯通孔(第1流体通路)   58 活塞转动驱动部
60 流路阻抗调节部件        61 手动转动调节部件
64 第2流体通路             P  枢轴线
D 门                       L 门开口下框部
T 上枢轴                   S 轴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双开门用合页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能够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双开门用合页10绕垂直延伸的枢轴线P转动的双开门D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图。即,利用在其下部位置沿着枢轴线P配置、被安装在该门D的内部以由开口下框部L支持的门用合页(以下简称“合页”)10,以及设在门D的上部以枢装于门开口上框部U的上枢轴T,将该门D可转动地安装到门开口部。
图2为图1的合页10的放大纵断面图。如图所示,该合页10具有:固定支撑腿12,该固定支撑腿12以不绕上述枢轴线P转动的方式支持在埋设于门开口下框部L中的轴窝S(图1)上;合页安装板14,该合页安装板14安装在该支撑腿12上,能够绕上述枢轴线P相对转动地相对于该支撑腿12安装并水平延伸,并固定于门上;卷簧机构部16,该卷簧机构部16当门D从关闭位置左右打开时施加使该门返回门关闭位置的回复力;以及减震机构18,该减震机构18当门D被打开后回复关闭位置时施加流体制动力。
图3分解地表示固定支撑腿12和卷簧机构部16的部分。如图所示,固定支撑腿12设有插入固定于轴窝S的下部部分12-1、从该下部部分向上依次为大径部12-2、第1小径部12-3以及第2小径部12-4。
在大径部12-2和第1小径部12-3之间的区段中设定推力轴承15,卷簧机构部16装载于该推力轴承15上,以围绕第1小径部12-3,能够相对固定支撑腿12绕上述枢轴线P转动。
在第2小径部12-4中,设有后面参照图5描述的能够嵌合第1辊18-1、第2辊18-2、第3辊18-3的第1、第3及第2凹部20、22、24。
卷簧机构部16具有:筒状基部30,该筒状基部30在固定支撑腿12上可绕上述枢轴线P转动;筒状套管32,该筒状套管32同轴地安装于该筒状基部30,能够相对于该筒状基部30绕上述枢轴线P相对地转动;弹簧轴34,该弹簧轴34同轴地安装于该筒状套管32内,相对于该筒状套管绕上述枢轴线P可转动地安装;卷簧36,该卷簧36设定于该弹簧轴34周围。
筒状基部30向下依次具有大径部30-1、第1小径部30-2以及第2小径部30-3,在大径部30-1的下端外周,合页安装板14的基端环部14’被固定,在第2小径部30-3外周设有轴承部件40,另外,在其内周面上固定有后面参照图4所述的驱动部件42。另外,在该筒状基部的内周面,设有装入后面参照图5所述的辊的第4至第7凹部30-4、30-5、30-6、30-7。
筒状套管32,其下端载置于筒状基部30的大径部30-1和第1小径部30-2之间的区段上,延伸至该合页10的上端,相对于筒状基部30可绕上述枢轴线P相对转动。在该筒状套管32的下端附近的内周面上,通过筒状的固定部件48固定有后面参照图4及图5所述第1被驱动部件46。从图4及图5可看出,该第1被驱动部件46以枢轴线P为中心延伸大约60度的角度范围并沿枢轴线P的方向延伸,一直延伸到筒状基部30的大径部30-1内。在第1被驱动部件46的图4及图5中看到的中央位置设有第1贯通孔46-1,可在半径方向上移位地装有第2辊18-2。
弹簧轴34,其上端部34-1的直径被扩大,并且固定于构成减震机构18的减震筒50的下端,以使该下端关闭。上端部34-1被可转动地支持于通过推力轴承54固定于筒状套管32内周面上的芯杆支撑部上。下端34-2与固定支撑腿12的第2小径部12-4的上端大体上抵接。在该弹簧轴34的下端34-2固定着平行于枢轴线P延伸的第2被驱动部件52,在固定支撑腿12的第2小径部12-4的周围,和上述第1被驱动部件46一样延伸大约60度的角度范围,形成在其中央部分中能够在半径方向上移位地装有第3辊18-3的第2贯通孔52-1。卷簧36,其下端固定于弹簧轴34上,上端固定于筒状套管32上。
如图2所示,减震机构18具有通用的机构,包括:上述减震筒50,该减震筒50固定于弹簧轴34的上端,划分出在筒状套管32内侧向上延伸而内部容纳减震液的密封的减震室;活塞56,该活塞56与该减震筒50的内壁面密封滑动结合,将该减震筒50内分成上部室50-1和下部室50-2;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该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固定于筒状套管32的上端部分,从减震筒50的上端向下延伸到上部室50-1内,与活塞56连接。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相对于活塞56花键结合,相对于该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而言,活塞56不能相对转动但可上下运动。在图示的例子中,活塞56为筒状,由安装在其内部下端的分离部件56-1分成上部室50-1和下部室50-2。上部室50-1被与活塞56花键结合的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的部分上下分离,但经由花键结合部分被流体连通。活塞56与减震筒50的内周面螺纹配合,当被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转动驱动时,通过与减震筒50的内周面的螺纹配合,(上下方向无位移地)在减震筒50内上下运动。具体地,当在门D关闭的方向上运动、筒状套管32和弹簧轴34相对转动时,通过活塞转动驱动部件58相对于减震筒50相对转动,使活塞56相对于减震筒50相对转动,借此,在减震室内下降。
在活塞56中设有第1流体通路,该第1流体通路当该活塞56在减震室内下降时,允许来自下部室50-2的流体流向上部室50-1,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分离部件56-1的中央沿着枢轴线P延伸地设置,并由贯通孔56-2形成。在该贯通孔内,通入流路阻抗调节部件60,该流路阻抗调节部件60,通过转动设置在合页10上端的手动转动调节部件61,在上下方向运动以改变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可以调节该贯通孔、即第1流体通路的流路阻抗。另外,在活塞56中设有带单向阀的第2流体通路64,当活塞在减震室内上升时,允许来自上部室50-1的流体流向下部室50-2,下降时阻止流体从下部室50-2向上部室50-1的流动。
在图4中央示出的门打开角度为0度的状态下,固定在筒状基部30的驱动部件42为在固定于筒状套管32的第1被驱动部件46、以及固定于弹簧轴34上的第2被驱动部件52的中间位置与两部件接触的位置。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1辊18-1被筒状基部30的内周面推压嵌合于设置在固定支撑腿12的第2小径部12-4上的第1凹部20中,第2辊18-2位于在半径方向上匹配的第2凹部24和第5凹部30-5之间,第3辊18-3位于在半径方向上匹配的第3凹部22和第4凹部30-4之间。第6及第7凹部30-6、30-7位于图示的位置。
下面就门左右打开时合页的作用予以说明。
首先,门D左开时,与固定于门上的合页安装板14一体的筒状基部30也同样产生左开的动作,安装在该筒状基部30上的驱动部件42将固定于筒状套管32上的第1被驱动部件46如图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固定于弹簧轴34上的第2被驱动部件52被第1辊18-1阻止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因此,筒状套管32和弹簧轴34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于是卷簧36被卷起。在图示的例子中,当门D打开至70度时,第4凹部30-4、第6凹部30-6至此与固定在固定支撑腿12上的第1辊18-1、第3辊18-3沿半径方向匹配。因此,当门打开该角度以上的角度时,第1辊18-1、第3辊18-3从固定支撑腿12的第1及第2凹部20、22脱开,与第4凹部30-4、第6凹部30-6嵌合,所以,第1和第2被驱动部件46、52经由筒状基部30连接,筒状套管32和弹簧轴34在转动方向上形成一体。因此,在该状态中,位于这些一体化的筒状套管32和弹簧轴34之间的卷簧36的回复力没有作用,门可自由地打开、关闭。
在门D右开时,与上述左开时相反,开始时弹簧轴34被驱动部件42转动,相对于静止的筒状套管32相对转动而将卷簧36卷起,积聚回复力,但若与70度以上的角度比较,与左开时同样,第1和第2被驱动部件46、52经由第3辊18-3、筒状基部30、第2辊18-2连接,筒状套管32和弹簧轴34形成一体,形成弹簧回复力不对门作用的状态。
由以上可以理解,门D左右打开时,弹簧轴34和筒状套管32相对地在同一方向(即,相对于筒状套管32沿顺时针方向,另外,筒状套管32相对于弹簧轴34沿逆时针方向)被转动,进行卷簧36的卷起,而此时,固定于弹簧轴34上的减震筒50相对筒状套管32在同一方向上转动,活塞56在该减震筒50内上升。另外,在沿门关闭方向转动时,无论沿左右哪个方向转动,弹簧轴34和筒状套管32相对地沿着与当门被打开时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活塞56在筒状套管32内下降,赋予对于门的复原力所需的阻抗。

双开门用合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双开门用合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双开门用合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开门用合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开门用合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双开门中,无论被在左右哪个方向打开时,直到规定角度为止由弹簧产生的回复关闭力都起作用,但打开到在该规定角度以上时,弹簧产生的回复关闭力不起作用,可以实现自由打开、关闭。具有:筒状套管32;在该筒状套管内同轴地设定的可被相对转动的弹簧轴34;设定于筒状套管和弹簧轴之间的卷簧36;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固定于门上的驱动部件42,当门在左右一方打开时转动筒状套管,在另一方打开时转动弹簧轴,当门在一方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