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64226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58111.7

申请日:

2010.04.21

公开号:

CN101831164A

公开日:

2010.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69/00登记号:2016990001133登记生效日:20170106出质人: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徐东质权人:石嘴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分行发明名称: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日:20100421授权公告日:20111207|||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C08L 69/00授权公告日:20111207申请日:20100421登记号:2015990000679出质人: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解除日:20161202|||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69/00登记号:2015990000679登记生效日:20150817出质人: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发明名称: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日:20100421授权公告日:2011120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69/00申请日:20100421|||公开

IPC分类号:

C08L69/00; C08L55/02; C08L23/08; C08K3/34; C08K5/523; C08K5/103; C08K5/20; B29C47/92

主分类号:

C08L69/00

申请人: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东; 徐永; 刘洁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富桥工业区三区二期A19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代理人:

杜启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按重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聚碳酸酯50~7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6~10、填充物6~18、增韧剂3~8、阻燃剂10~13、抗滴落剂0.2~0.8、抗氧剂0.1~0.5、润滑剂0.1~0.5、分散剂1~2、延展性改善剂1~3。本发明采用聚碳酸酯和苯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基材,加上矿物填充,结合增韧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分散剂、延展性改善剂进行共混改性,相比传统PC/ABS合金,既保持了传统的PC/ABS料的物性,又大大改善了传统PC/ABS合金料的尺寸稳定性,解决了传统PC/ABS在IMD注塑中二次冲压翘曲变形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聚碳酸脂                          50~70
ABS                               6~10
填充物                            6~18
增韧剂                            3~8
阻燃剂                            10~13
抗滴落剂                          0.2~0.8
抗氧剂                            0.1~0.5
润滑剂                            0.1~0.5
分散剂                            1~2
延展性改善剂                      1~3
所述的ABS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脂为熔融指数8~15g/10min的直链聚碳酸脂或熔融指数15~25g/10MIN的支链聚碳酸脂,或两者的混合物,透光率大于88%;所述ABS为苯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物为活性滑石粉,水份含量少于0.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韧剂为核壳类的硅类增韧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为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滴落剂为表面活性剂包覆的改性的聚四氟乙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和壬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的复配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胺类抗氧剂和有机亚磷酸盐复配;所述的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或N,N′-乙撑双硬脂酰胺。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展性改善剂为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的分散剂为饱和低碳链的烃类化合物。

9.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的组分称取聚碳酸脂、ABS、填充物、增韧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抗滴落剂、分散剂、延展性改善剂;
(2)将称取的聚碳酸脂、ABS、填充物、增韧剂、抗滴落剂、抗氧剂、润滑剂、分散剂、延展性改善剂在中速混合器中低速混合3-5分钟,再高速混合5-6分钟,;
(3)将步骤(2)混好的原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通过泵从挤出机下游区域泵入,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140-160℃,二区温度240-260℃,三区温度240-260℃,四区温度240-260℃,五区温度240-260℃,六区温度240-260℃七区温度240-260℃,八区温度240-260℃,模头温度为260-280℃,混合料在螺杆中输送时间为1~2分钟。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MD-模内装饰技术,是目前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表面硬化透明薄膜,中间印刷图案层,可使产品防止表面耐刮划和耐摩擦,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褪色。
IMD-模内装饰是一种相对新的自动化生产工艺,与其它工艺相比能减化生产步骤和减少拆件组成部件,能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还具有提高质量,增加图像的复杂性和提高产品耐久性的优点,应用在产品外观上,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方法。
但是,传统的PC/ABS合金料在IMD注塑过程中易对角翘曲变形,尺寸收缩率大,使得制品无法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的PC/ABS合金料IMD注塑中二次冲压翘曲变形,无法组装等问题,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尺寸收缩率小、在注塑过程中不易翘曲变形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
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按重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
聚碳酸脂                    50~70
ABS                         6~10
填充物                      6~18
增韧剂                      3~8
阻燃剂                      10~13
抗滴落剂                    0.2~0.8
抗氧剂                      0.1~0.5
润滑剂                      0.1~0.5
分散剂                      1~2
延展性改善剂                1~3
所述的ABS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聚碳酸脂为熔融指数8~15g/10min的直链聚碳酸脂或熔融指数15~25g/10MIN的支链聚碳酸脂,或两者的混合物,透光率大于88%;所述ABS为苯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的填充物为活性滑石粉,水份含量少于0.2%。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的增韧剂为核壳类的硅类增韧剂。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的阻燃剂为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的抗滴落剂为表面活性剂包覆的改性的聚四氟乙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和壬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的复配物。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胺类抗氧剂和有机亚磷酸盐复配;所述的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或N,N′-乙撑双硬脂酰胺。
以上所述的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所述的延展性改善剂为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的分散剂为饱和低碳链的烃类化合物。
一种上述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组分称取聚碳酸脂、ABS、填充物、增韧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抗滴落剂、分散剂、延展性改善剂;
将称取的聚碳酸脂、ABS、填充物、增韧剂、抗滴落剂、抗氧剂、润滑剂、分散剂、延展性改善剂在中速混合器中低速混合3-5分钟,再高速混合5-6分钟,;
将步骤(2)混好的原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通过泵从挤出机下游区域泵入,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140-160℃,二区温度240-260℃,三区温度240-260℃,四区温度240-260℃,五区温度240-260℃,六区温度240-260℃七区温度240-260℃,八区温度240-260℃,模头温度为260-280℃,混合料在螺杆中输送时间为1~2分钟。
本发明采用聚碳酸脂和苯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基材,加上矿物填充,结合增韧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分散剂、延展性改善剂进行共混改性,相比传统PC/ABS合金,既保持了传统的PC/ABS料的物性,又大大改善了传统PC/ABS合金料的尺寸稳定性,解决了传统PC/ABS在IMD注塑中二次冲压翘曲变形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使用的是不含卤素的环保阻燃剂,完全符合欧盟ROHS指令,对环境友好,满足当前呼声很高的绿色材料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聚碳酸脂(PC)为进口PC粉,美国通用电气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牌号为ML5721和ML5221。M5721为直链PC粉,熔指MI在8~15g/10MIN;ML5221为支链PC粉,熔指MI在15~25g/10MIN,透光率大于88%。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为美国通用电气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为C29292。
增韧剂为日本三菱丽阳公司所生产核壳类的硅类改性增韧剂,商品名称为S2001,组成为SI/BA-MMA。
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商品名为PETS)或N,N′-乙撑双硬脂酰胺。
阻燃剂为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生产的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脂。抗氧剂为受阻胺抗氧剂(1076)和有机亚磷酸类抗氧剂(A0-168)的复配物。
抗滴落剂为为表面活性剂包覆的改性的聚四氟乙烯,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和壬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的复配物。选用广州熵能聚合物有限公司生产的SN3300B2。
填充物为辽宁艾海滑石有限公司所生产的2000目活性滑石粉,水份含量少于0.2%。
分散剂为为饱和低碳链的烃类化合物,选用瑞士科莱恩化工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聚乙烯蜡,商品名为9615A。
延展性改善剂为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商品名为7042。
实施例1,按重量将PC粉(27份ML5221+43份ML5721)70份,ABS(C 29292)7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6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0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其中各区段温度为:一区150℃,二区150℃,三区255℃,四区255℃,五区255℃,六区255℃,七区255℃,八区255℃,模头260℃,停留时间为120秒钟。
实施例2,按重量将PC粉(25份ML5221+41份ML5721)66份,ABS(C 29292)7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8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2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按重量将PC粉(20.5份ML5221+41份ML5721)61.5份,ABS(C 29292)9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10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5%,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2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按重量将PC粉(20.5份ML5221+39份ML5721)59.5份,ABS(C 29292)9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12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5%,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2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5,按重量将PC粉(25.5份ML5221+32份ML5721)57.5份,ABS(C 29292)9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14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5%,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2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6、按重量将PC粉(24.5份ML5221+31份ML5721)55.5份,ABS(C 29292)9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16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5%,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2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7、按重量将PC粉(24.5份ML5221+25.5份ML5721)53.5份,ABS(C 29292)9份,填充物(2000目活性滑石粉)20份,增韧剂(S2001)5份,分散剂(PE蜡)1.5%,抗滴落剂0.4份,抗氧剂(50%1076+50%AO-168)0.3份,润滑剂(PETS)0.3份,延展性改善剂(7042)2份,在搅拌机中低速混合4分钟再高速混合5.5分钟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斗加入,阻燃剂(BDP)12份在挤出机第七区注嘴泵入,经过熔融温度为150--270℃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性能评价方式及实行标准
将上述实施例1~9中完成造粒的粒子在80--100℃的鼓风烘箱中干燥4~6小时,再将干燥的粒子在100T注塑机上注塑制样,制样过程中保持模温在30~80℃之间。
熔融指数按ISO1133进行测验,260℃/5KG。拉伸强度按GB/T1040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I型,样条尺寸(mm):170(长)×(20±0.2)(端部宽度)×(4±0.2)(厚度),拉伸速度为50mm/min;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按GB 9341/T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试样尺寸(mm):(80±2)×(10±0.2)×(4±0.2),弯曲速度为20mm/mi n;缺口冲击强度按GB/T 1043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I型,试样尺寸(mm):(80±2)×(10±0.2)×(4±0.2);缺口类型为A类,缺口剩余厚度为3.2mm;热变形温度按GB/T 1634.2标准进行检验,负载为1.80MPa.跨距为100mm。阻燃性能测试方法为UL94标准,1/16样条,1.6mm。
实施例1-7原料重量份数及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表


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7中可以看出,填充物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尺寸收缩率随之减少,在本发明中,填充物含量增加,材料的尺寸收缩率随之减少,填充物含量达到16%时,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为最佳,材料在IMD注塑二次冲压中无翘曲变形现象,填充物含量低于12%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翘曲变形现象,大于18%时,材料的流动性变差,加工困难,且阻燃性下降。

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IMD注塑PC/ABS复合材料按重量份由下述组分组成:聚碳酸酯507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610、填充物618、增韧剂38、阻燃剂1013、抗滴落剂0.20.8、抗氧剂0.10.5、润滑剂0.10.5、分散剂12、延展性改善剂13。本发明采用聚碳酸酯和苯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基材,加上矿物填充,结合增韧剂、阻燃剂、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