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64060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0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49684.6

申请日:

2013.11.07

公开号:

CN104634011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43/00申请日:20131107|||公开

IPC分类号:

F25B43/00

主分类号:

F25B43/00

申请人: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勇; 杜京昌; 李主荣; 郦志华

地址:

52831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港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贾玉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储液罐包括:低压罐体、高压罐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伸入到高压罐体内。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伸入到低压罐体内,其中高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低压罐体内/低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高压罐体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高压罐体内的高温冷媒与低压罐体内的低温低压冷媒进行换热,实现了利用低温低压冷媒的冷量进行换热的目的,从而可有效提高高压罐体内的冷媒的过冷度,且减小了储液罐的占用空间。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储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罐体;
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伸入到所述高压 罐体内;
低压罐体;
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分别伸入到所述低压 罐体内;
其中所述高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所述低压罐体内/所述低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 所述高压罐体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罐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 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回油孔和回气孔,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所 述回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 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其中一个内以支撑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中 的另一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高压罐体和 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其中一个的底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
第一平行板,所述第一平行板设在所述底壁上;
竖直板,所述竖直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行板的一端向上延伸;
第二平行板,所述第二平行板垂直于所述竖直板的上端水平延伸,所述高压罐体和 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第二平行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之 间为焊接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 管分别穿过所述高压罐体的顶壁伸入到所述高压罐体内。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穿过所述低压罐 体的顶壁伸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四连接管穿过所述低压罐体的顶壁伸入到 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9.  一种多联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吸气口;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罐,所述第三连接管 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吸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
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 管相连;
多个室内单元,每个所述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第二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室内 单元的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每个所述室内单元的 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每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第二节流元 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节流元件,所 述第三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

说明书

说明书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多联式空调器通常用于商业场所和商业大楼,室外机一般安装在楼顶和特定的空调 间。相关技术中的多联式空调器为了保证不同的室内外环境温度和不同的负荷下的可 靠性运行,室外机设置了高压储液罐和低压储液罐,其中低压储液罐内储存的是低温 低压的冷媒,相关技术中的多联式空调器的低压储液罐中的冷媒的冷量没有得到利用, 造成冷量的白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液罐,该储液罐利用低温低压的冷媒的冷 量冷却高温的冷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储液罐的多联式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包括:高压罐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 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伸入到所述高压罐体内;低压罐体;第三连接管和第 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分别伸入到所述低压罐体内;其中所述 高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所述低压罐体内/所述低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所述高压罐体 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通过将高压罐体设在低压罐体内或者是将低压罐体设 在高压罐体内,从而高压罐体内的高温冷媒与低压罐体内的低温低压冷媒进行换热, 实现了利用低温低压冷媒的冷量进行换热的目的,从而可有效提高高压罐体内的冷媒 的过冷度,且减小了储液罐的占用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储液罐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低压罐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回油孔和回气孔, 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所述回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储液罐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高压罐体和 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其中一个内以支撑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另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其中一个的底壁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平行板,所述第一平行板设在所述底壁上;竖直板, 所述竖直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行板的一端向上延伸;第二平行板,所述第二平行板垂 直于所述竖直板的上端水平延伸,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 第二平行板上。从而使得支撑板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高压罐体和所述低压罐体之间为焊接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穿过所述高压罐 体的顶壁伸入到所述高压罐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管穿过所述低压罐体的顶壁伸入到所述第 一容纳腔内,所述第四连接管穿过所述低压罐体的顶壁伸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吸气 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储 液罐,所述储液罐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储液罐,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三阀 口相连,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吸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 所述第二阀口相连;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 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多个室内单元,每个所述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第二 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 连,每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每个所述室 内单元的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通过设有上述的储液罐,在制冷循环时,可以 有效的提高排入到室内单元内的冷媒的过冷度,有效的增加制冷量,提高能效。在制 热循环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排入到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的过冷度,有效的增加制热量, 提高能效。且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均可以提高回到压缩机的气体的过热度,可 以减少回液,从而提高多联式空调器的可靠性,延长多联式空调器的使用寿命。同时 由于储液罐的占用空间较传统的小,有利于多联式空调器内的其他元件的放置,有利 于多联式空调器的室外机体积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联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 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 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 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储液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液罐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储液罐的B-B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储液罐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储液罐的C-C方向剖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储液罐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储液罐的D-D方向的剖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储液罐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储液罐的E-E方向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储液罐的F-F方向的剖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储液罐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储液罐的G-G方向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储液罐的H-H方向的剖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处于制冷循环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多联式空调器处于制热循环时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处于制冷循环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多联式空调器处于制热循环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储液罐1000、低压罐体10、第一容纳腔101、高压罐体20、第二容纳腔201、第 一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40、第三连接管50、第四连接管60、回气孔601、回油孔 602、支撑板70、第一平行板701、竖直板702、第二平行板703、安装板170、
多联式空调器2000、压缩机80、排气口801、吸气口802、四通阀90、第一阀口a、 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第四阀口d、室外换热器100、第一节流元件110、室内单元 120、室内换热器1201、第二节流元件1202、室内风机1203、第三节流元件130、室 外风机140、第一截止阀150、第二截止阀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 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 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 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 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1000,该储液罐1000装配在 多联式空调器2000内用于储存高温冷媒和低温低压冷媒。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1000包括:低压罐体10、高压罐 体20、第一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40、第三连接管50和第四连接管60,其中,低压 罐体10内设有封闭的第一容纳腔101,第一容纳腔101用于盛放低温低压的冷媒。高 压罐体20内设有封闭的第二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1用于盛放高温的冷媒。
第一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40分别伸入到高压罐体内20,第三连接管50和第四 连接管60分别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第四连接管60上设有回油孔602和回气孔 602,回油孔602位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底部,回气孔601位于第一容纳腔101的顶部, 其中高压罐体20部分或整体置于低压罐体10内/低压罐体10部分或整体置于高压罐体 20内。也就是说,此时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如图1-图7所示,高压罐体20部分或整体置于低压罐体10内,也 就是说,当高压罐体20整体置于低压罐体10内时,高压罐体20整体浸泡在第一容纳 腔101内的低温低压冷媒中。当高压罐体20部分置于低压罐体10内时,高压罐体20 位于低压罐体10内的部分浸泡在第一容纳腔101内的低温低压冷媒中。此时第一容纳 腔101内的低温低压的冷媒与第二容纳腔201内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换言之,利用 低压罐体10和高压罐体20内的冷媒之间的温度差实现高温冷媒和低温低压冷媒的相 互换热,从而实现利用低压罐体10内的冷媒的冷量对第二容纳腔201内的冷媒进行冷 却的目的。
第二种情况是:如图8-图13所示,低压罐体10部分或整体置于高压罐体20内, 也就是说,当低压罐体10整体置于高压罐体20内时,低压罐体10整体浸泡在第二容 纳腔201内的高温冷媒中。当低压罐体10部分置于高压罐体20内时,低压罐体10位 于第二容纳腔201内的部分浸泡在高温冷媒中。此时第一容纳腔101内的低温低压的 冷媒与第二容纳腔201内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换言之,利用低压罐体10和高压罐体 20内的冷媒之间的温度差实现高温冷媒和低温低压冷媒的相互换热,从而实现利用低 压罐体10内的冷媒的冷量对第二容纳腔201内的冷媒进行冷却的目的。
具体地,第一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40伸入到高压罐体20内,也就是说,第一 连接管30的一端位于高压罐体20外,第一连接管30的另一端位于高压罐体20的第 二容纳腔201内,第二连接管40的一端位于高压罐体20外,第二连接管40的另一端 位于第二容纳腔201内。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40中的其中一个将高 温的冷媒排入到第二容纳腔201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40中的另 一个将冷媒从第二容纳腔201内排出。具体地,第一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40的直 径范围均为6mm-54mm。
第三连接管50和第四连接管60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第四连接管60上设有 回油孔602和回气孔601,回油孔602位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底部,回气孔601位于第 一容纳腔101的顶部,也就是说,第三连接管50的一端位于低压罐体10外,第三连 接管5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01内,第四连接管60的一端位于低压罐体10外, 第四连接管6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01内,第四连接管60的位于第一容纳腔101 内的部分上设有回气孔601和回油孔602,从而通过第三连接管50将低温低压的冷媒 排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由于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01 内的冷媒会进行分层,气态冷媒位于第一容纳腔101的顶部,液态冷媒位于第一容纳 腔101的底部,从而气态冷媒通过回气孔601进入到第四连接管60内以排到低压罐体 10外,液态冷媒通过回油孔602进入到第四连接管60内以排到低压罐体10外。具体 地,第三连接管50和第四连接管60的直径范围均为6mm-40mm。
在图1-图13的示例中,储液罐1000还包括安装板170,安装板170设在低压罐体 10或高压罐体20的底部,储液罐1000通过安装板170固定在设定的位置。从而可避 免安装储液罐1000时对储液罐1000造成伤害。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的是,回油孔602可以不设在第四 连接管60上,此时低压罐体10上还可设有回油连接管,该回油孔602位于回油连接 管上,回油连接管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使得回油孔602位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底 部。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1000工作时,低温低压的冷媒通过第三连 接管50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且高温的冷媒会通过第一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 40中的其中一个进入到第二容纳腔201内,第一容纳腔101内的低温低压冷媒与第二 容纳腔201内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高压罐体20内的经过降低温度后的冷媒通过第一 连接管30和第二连接管40中的另一个从高压罐体20内排出。低压罐体10内的吸收 热量后的冷媒通过回气孔601和回油孔602进入到第四连接管60内以排到低压罐体10 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1000,通过将高压罐体20设在低压罐体10内或者是 将低压罐体10设在高压罐体20内,从而高压罐体20内的高温冷媒与低压罐体10内 的低温低压冷媒进行换热,实现了利用低温低压冷媒的冷量进行换热的目的,从而可 有效提高高压罐体2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且减小了储液罐1000的占用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储液罐1000还包括支撑板70,支撑板70设在高压罐 体20和低压罐体10中的其中一个内以支撑高压罐体20和低压罐体10中的另一个。 也就是说,当高压罐体20整体或部分置于低压罐体10内时,支撑板70设在低压罐体 10内以支撑高压罐体20。当低压罐体10整体或部分置于高压罐体20内时,支撑板70 设在高压罐体20内以支撑低压罐体10。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 例中,高压罐体20和低压罐体10之间可为焊接连接。
下面参考图1-图7对储液罐100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以高压罐体20整体设 在低压罐体10内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储液罐1000还包括支撑板70,支撑 板70设在第一容纳腔101内,高压罐体20设在支撑板70上,也就是说,高压罐体20 通过支撑板70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01内,从而便于高压罐体20的固定。在图1-图3 的示例中,支撑板70设在第一容纳腔101的底壁上,即高压罐体20固定在第一容纳 腔101的底壁上。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高压罐体20焊接在 第一容纳腔101的内壁上,当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高压罐体20还可通 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01内。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支撑板70包括:第一平行板701、竖直板 702和第二平行板703,其中,第一平行板701设在第一容纳腔101的底壁上。竖直板 702垂直于第一平行板701的一端向上延伸。第二平行板703垂直于竖直板702的上端 水平延伸,高压罐体20设在第二平行板703上。从而使得支撑板70的结构简单。更 具体地,支撑板70为一体成型件,例如可通过将金属件弯折以形成上述的第一平行板 701、竖直板702和第二平行板703。优选地,支撑板70为钣金件。
如图1-图7所示,在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30依次穿过低压罐体10 和高压罐体20的顶壁伸入到高压罐体20内,第二连接管40依次穿过低压罐体10和 高压罐体20的顶壁伸入到高压罐体20内。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管50穿过低压罐体10的顶 壁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第四连接管60穿过低压罐体10的顶壁伸入到第一容纳 腔101内。在图2和图5的示例中,第四连接管60的第二端的端口敞开以构造出回气 孔601,第四连接管60的第二端从第一端先向下延伸以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后, 弯折水平延伸一端距离后再弯折向上延伸以使得回气孔601位于第一容纳腔101的顶 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管50穿过低压罐体10 的顶壁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第四连接管60穿过低压罐体10的底壁伸入到第一 容纳腔1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图10所示,当低压罐体10整体设在高压罐体20内时,储 液罐1000也可包括支撑板70,此时支撑板70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可与当高压罐体20 整体设在低压罐体10内时的支撑板70的结构和设置位置相同,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 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低压罐体10整体设在高压罐体20内时,低压罐体10可焊接 在第二容纳腔201的内壁上。同时第一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40、第三连接管50、第 四连接管6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
如图11和图12、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低压罐体10的罐体 部分设在高压罐体20内时,储液罐1000也可包括支撑板70,此时支撑板70的结构和 设置位置可与当高压罐体20整体设在低压罐体10内时的支撑板70的结构和设置位置 相同,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低压罐体10的罐体部分设在高 压罐体20内时,低压罐体10和第二容纳腔201的接触壁上焊接密封。同时第一连接 管30、第二连接管40、第三连接管50、第四连接管6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具 体设定。
当将低压罐体10和高压罐体20互换时,即高压罐体20的罐体部分设在低压罐体 10内时,储液罐1000也可包括支撑板70,此时支撑板70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可与当高 压罐体20整体设在低压罐体10内时的支撑板70的结构和设置位置相同,这里就不再 详细描述。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高压罐体20的罐体部分设在低压罐体10内时, 高压罐体20和第一容纳腔101的接触壁焊接密封,同时第一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 40、第三连接管50、第四连接管6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
下面参考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2000,该多联式空调器 2000即可制热也可制冷。
如图14-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2000包括:压缩机80、四 通阀90、储液罐1000、室外换热器100、第一节流元件110和多个室内单元120,其 中,压缩机80具有排气口801和吸气口802,压缩机80的工作原理等已为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详细描述。四通阀90具有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 口c和第四阀口d,第一阀口a与排气口801相连。储液罐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 储液罐1000,第三连接管50与第三阀口c相连,第四连接管60与吸气口802相连。
室外换热器100的一端与第二阀口b相连。其中,多联式空调器2000还包括室外 风机140,室外风机140将室外空气吹到室外换热器100上。第一节流元件110分别与 室外换热器100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管30相连。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110可以为毛 细管或电磁阀。此时,室外换热器100、室外风机140、四通阀90、压缩机80、储液 罐1000和其他元件例如连接管道等共同构造成多联式空调器2000的室外机。
每个室内单元120包括室内换热器1201和第二节流元件1202,每个室内单元120 的室内换热器1201的一端与相应的第二节流元件1202相连,每个室内单元120的室 内换热器1201的另一端与第四阀口d相连,每个室内单元120的第二节流元件1202 与第二连接管40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室内单元120还包括室内风机1203,每个 室内单元120的室内风机1203将室内空气吹到相应的室内换热器1201上。可选地, 第二节流元件1202可以为毛细管或电磁阀。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8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一个或多个,当压缩机80为多 个时,每个压缩机80的吸气口802与储液罐1000的第四连接管60相连,每个压缩机 80的排气口801与第一阀口a相连。且低压罐体10上可设有其他的伸入到第一容纳腔 101内的连接管,高压罐体20上也可设有其他的伸入到第二容纳腔201内的连接管, 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其他连接管和伸入到第二容纳腔201内的其他连接管可与 多联式空调器2000的压缩机80或其他元件相连,具体地,低压罐体10上的其他连接 管和高压罐体20上的其他连接管的个数范围分别为1-3个。
如图14-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2000还包括第一截止阀150 和第二截止阀160,第一截止阀150设在第二连接管40和多个室内单元120之间,第 二截止阀160设在第四阀口d和多个室内单元120之间,也就是说,通过关闭第一截 止阀150和第二截止阀160可将多个室内单元120与第二连接管40和第四阀口d之间 的通道关闭以停止向多个室内单元120提供冷媒,便于对压缩机80进行冷媒充注。
如图14所示,在多联式空调器2000进行制冷循环时,此时四通阀90的第一阀口 a和第二阀口b连通、第三阀口c和第四阀口d连通,压缩机8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 态冷媒依次经过排气口801、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排入到室外换热器100内,在室 外风机140和室外换热器100的共同作用下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 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10节流后通过第一连接管30进入到 高压罐体20的第二容纳腔201内,然后第二容纳腔201内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二连接管 40排出并经过第一截止阀150后进入到多个室内单元120内。
进入到每个室内单元120内的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1202的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相 应的室内换热器1201,在室内风机1203的作用下,室内换热器1201内的冷媒吸收室 内的热量形成为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降低室内的环境温度。从每个室内单元120的 室内换热器1201排出的低温低压的冷媒经过第二截止阀160、第四阀口d和第三阀口 c并通过第三连接管50排入到低压罐体10的第一容纳腔101内,第一容纳腔101内的 冷媒从第四连接管60排出并通过吸气口802回到压缩机80内,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其中,从第三连接管50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的低温低压冷媒与第二容纳腔201 内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从而对第二容纳腔201内的冷媒进行冷却,可以有效的提高 排入到室内单元12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有效的增加制冷量,提高能效,还可以提高 回到压缩机80的气体的过热度,可以减少回液。
如图15所示,在多联式空调器2000进行制热循环时,此时四通阀90的第一阀口 a和第四阀口d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连通,从压缩机8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 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90和第二截止阀160进入到多个室内单元120内,进入到每个室 内单元120的气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201和室内风机1203的共同作用下冷凝成高温 高压的液态冷媒,从而向室内放出热量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
每个室内单元120的冷媒经过相应的第二节流元件1202节流后通过第一截止阀 150和第二连接管40排入到高压罐体20的第二容纳腔201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 30排入到第一节流元件110进行节流后排入到室外换热器100内,在室外风机140和 室外换热器100的共同作用下,室外换热器100内的冷媒蒸发成低温低压冷媒,低温 低压的冷媒经过第二阀口b、第四阀口d并通过第三连接管50排入到低压罐体10的第 一容纳腔101内,低压罐体10内的冷媒经过第四连接管60并通过吸气口802排回到 压缩机80内,从而完成制热循环。
其中,从第三连接管50排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的低温低压冷媒与第二容纳腔201 内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从而对第二容纳腔201内的冷媒进行冷却,可以有效地提高 排入到室外换热器10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有效的增加制热量,提高能效,还可以提 高回到压缩机80的气体的过热度,可以减少回液。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器2000,通过设有上述的储液罐1000,在制冷循 环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排入到室内单元12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有效的增加制冷量, 提高能效。在制热循环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排入到室外换热器10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 有效的增加制热量,提高能效。且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均可以提高回到压缩机 80的气体的过热度,可以减少回液,从而提高多联式空调器2000的可靠性,延长多联 式空调器2000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储液罐1000的占用空间较传统的小,有利于多 联式空调器2000内的其他元件的放置,有利于多联式空调器2000的室外机体积小型 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多联式空调器2000还包括第三 节流元件130,第三节流元件130分别与第一连接管30和第三连接管50相连。
具体地,在多联式空调器2000进行制冷循环时,当冷媒从第一节流元件110排出 并排入到第一连接管30时,一部分高温冷媒通过第一连接管30排入到高压罐体20的 第二容纳腔201内,另一部分冷媒可经过第三节流元件130节流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 后通过第三连接管50排入到低压罐体10的第一容纳腔101内,以用节流后的冷媒冷 却高压罐体20,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排入到室内单元12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可以有效 地增加制冷量,提高能效。
在多联式空调器2000进行制热循环时,当高压罐体2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连接管 30排出时,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10节流后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00内,另一 部分冷媒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30节流形成为低温低压的冷媒后通过第三连接管50排入 到低压罐体10的第一容纳腔101内,以用节流后的冷媒冷却高压罐体20,从而可进一 步提高排入到室外换热器100内的冷媒的过冷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制热量,提高能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 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 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 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 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储液罐包括:低压罐体、高压罐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伸入到高压罐体内。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伸入到低压罐体内,其中高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低压罐体内/低压罐体部分或整体置于高压罐体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高压罐体内的高温冷媒与低压罐体内的低温低压冷媒进行换热,实现了利用低温低压冷媒的冷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