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施工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模板支撑施工法。
如图1所示,习用的以模板支撑施工法对楼层板及其横梁施工时,在模板底面横向铺设复数木条予以垫持,并在木条下端与地面间适当处设置金属支柱,以支撑模板,并须在模板间以金属线相互绑固,或以螺杆结合。横梁处设有金属线穿绕系结两横向排置的的模板,又须于横梁处的金属支柱前后与模板间设两副杆抵撑,以补强金属支柱的支撑力,防止横梁偏移变形。这种习用的模板支撑施工法不仅因各金属支柱皆为独自撑立,相互间无任何可强化固定的联结设施,极易因不慎碰触而影响被支撑模板的平整性,甚至发生坍塌的危险。而且,在组搭时,模板搭建人员须在高处由小单元一一拼组,在楼层横梁周缘裁切模板,费工费时,且无法重复使用。此外,横梁模板间以金属线或螺杆接合,使用日久易生锈,当锈水渗漏流出,影响美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时模板搭建简便、迅速、稳固,作业安全可靠的模板支撑施工法。
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构筑支撑结构体:依楼层面积大小于地面上适当处设置若干可作高度调整的支撑架,构筑强有力的支撑结构体;
步骤二、架设撑板:于楼层横梁附近处的支撑架上方架设撑板,令支撑架连接端凸伸出撑板上方;并藉助调整支撑架的高度调整撑板的水平度;
步骤三、铺设横梁底壁模板及架设枕木:于撑板上对应横梁处铺设横梁底壁模板,并于该处撑板下方亦设有撑持的支撑架;于凸伸出撑板的支撑架连接端及其余支撑架连接端上套装托座;在各托座上架置枕木;并藉助调整托座的高度调整各枕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步骤四、铺设横梁侧壁模板:于撑板上对应横梁侧壁铺设模板,并于模板外侧靠设挡板;挡板与撑板间组装迫压结构及挡止结构;藉助调节迫压结构及挡止结构调整横梁侧壁模板的垂直度及防止模板受灌浆时的冲力而偏移变形。
步骤五、以起重机械将预组成的大面积模板吊装铺设于枕木上,再于前侧适当处接组螺杆拉持固定;先于地面上利用螺钉拼组成所须大面积整体模板,再利用起重机械将该整体模板吊铺于各枕木上;于模板前侧适当处与撑板间加设螺杆拉持固定,最后于楼层与横梁侧壁模板之间的间隙处跨置超薄钢板。
由于本发明包括1、依楼层面积构筑支撑结构体。2、于近横梁处支撑架上方架设撑板;并藉助调整支撑架的高度调整撑板的水平度。3、于撑板上铺设横梁底壁模板及架设枕木;并于支撑架连接端上套装托座;在各托座上架置枕木;并藉助调整托座的高度调整各枕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4、于撑板上对应横梁侧壁铺设模板,并于模板外侧靠设挡板;挡板与撑板间组装迫压结构及挡止结构;藉助调节迫压结构及挡止结构调整横梁侧壁模板的垂直度及防止模板受灌浆时的冲力而偏移变形。5、以起重机械将预组成地大面积模板吊装铺设于枕木上,再于前侧适当处接组螺杆拉持固定。搭建时,直接在地面组装,无须模板搭建人员在高空作业。横梁底壁模板由撑板顶撑,横梁侧壁模板由挡板迫压结构及挡止结构顶持,无须以金属线绑固,不仅施工时模板搭建简便、迅速、稳固,而且作业安全可靠,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习用的模板支撑施工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步骤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步骤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步骤四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步骤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搭设完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支撑架平面图。
图10、为本发明托座高度调整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迫压结构剖面图。
图12、为图8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五个步骤:
步骤一、构筑支撑结构体;
步骤二、架设撑板;
步骤三、铺设横梁底壁模板及架设枕木;
步骤四、铺设横梁侧壁模板;
步骤五、以起重机械将预组成的大面积模板吊装铺设于枕木上,再于前侧适当处接组螺杆拉持固定。
步骤一、构筑支撑结构体:如图3、图8所示,依楼层面积大小,于地面上适当处设置若干支撑架2。如图9所示,支撑架2包括容收管20、调整元件21及撑杆22,撑杆22顶端为连接端220。支撑杆2藉助调整元件21可作高度调整。在纵、横向相邻支撑架之间设有连结杆23,以强化支撑架2的支撑力,便组成强有力的支撑结构体。
步骤二、架设撑板:如图4、图8所示,于楼层横梁11附近处的支撑架2上方架设撑板3。并藉助支撑架2的调整元件21调整各支撑架2的统一高度,以调整撑板3的水平度。撑板3呈冂形。其顶部设有复数椭圆形通孔30,其两端设有圆柱形套筒31,在套筒31两侧连设呈梯形固定片32。架设时,以撑板3上套筒31套装在撑杆22的连接端220上,并令连接端220凸伸出套筒31外。
步骤三、铺设横梁11底壁模板12及架设枕木13:如图5、图8所示,于撑板3上对应横梁11处铺设横梁底壁模板12,并于撑板3下端相应处亦设有撑持的支撑架2。再于凸伸出撑板3及其余支撑架2撑杆22的连接端220上套装托座7。如图10所示,托座7底端设有与固定安装在杆套70内顶端的螺套73螺合的螺杆端72。杆套70下部设有径向插孔71。在各托座7上架置枕木13。并藉助插入杆套70径向插孔71内的铁棒14转动杆套70,以调整托座7的高度调整各枕木13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步骤四、铺设横梁11侧壁模板15:如图6、图8所示,于撑板3上对应横梁11侧壁铺设侧壁模板15,并于侧壁模板15外侧靠设挡板4。挡板4与撑板3的固定片32间组装迫压结构5及在挡板4与撑板3交角处组装挡止结构6。如图11所示,迫压结构5包括转筒50、固设在转筒50两端的螺套51及与螺套51螺合的压杆52,压杆52的自由端设呈倒冂形的枢接部53。藉助顺、反向旋动螺套51,以带动两端压杆52在螺套51内伸缩位移,形成迫压作用。如图12所示,挡止结构6包括挡持片60、固定座61、轴套61及止动轴杆63。止动轴杆63端头设有握把64。藉助旋动握把64,使止动轴杆63前进抵靠挡持片60,进而对侧壁模板15形成挡止作用。即藉助调节迫压结构5及挡止结构6调整横梁11侧壁模板15的垂直度及防止侧壁模板15受灌浆时的冲力而偏移变形。
步骤五、以起重机械将预组成的大面积整体模板16吊装铺设于枕木13上,再于前侧适当处接组螺杆9拉持固定:如图7所示,先于地面上利用螺钉拼组成所须大面积整体模板16,再利用起重机械将该大面积整体模板16吊铺于各枕木13上;于大面积整体模板16前侧适当处设置定位片8,在定位片8下方设置定位钩80。于定位钩80与撑板3的椭圆形通孔30间接组螺杆9拉持固定,最后于楼层与横梁11侧壁模板15之间的间隙处跨置超薄钢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