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液体色浆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液体色浆的制备方法,属于染料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根据缩聚程度可以分为颜色从黄到红的染料,其中应用最广地直接黄11染料是一种强的黄色染料,特别适用于纤维、皮革等的染色。如美国专利4310331等所叙述,其生产过程主要是:4-硝基甲苯-2-磺酸在碱金属氢氧化物尤其是氢氧化钠的催化下于50-90℃下自缩聚反应半钟头至数小时,再用硫酸或盐酸中和过量的碱,最后通过压滤法得到直接黄11湿饼。产品可以以湿饼或干燥后的粉状形式直接上市,但是由于该工艺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形成大量络合物,导致该色浆在水里的溶解性很差(仅有1-5%),应用困难。此外,干粉的生产和应用时还存在着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液体型染料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因此特别受到市场欢迎。
液体型染料生产的难点是提高染料的溶解性与溶液的储存稳定性,因此其关键是如何降低色浆溶液中盐的含量。最直接的方法是将色浆染料采用硫酸或盐酸酸化,但是存在两个问题:1)酸化过程色浆色相变化较大,2)碱金属离子如Na+的存在导致高粘性色浆凝胶形成而难以过滤。美国专利4310331中采用多烷基醇胺与乙二醇或多乙二醇的醚衍生物为溶剂,通过氢氧化纳等催化自缩聚,可得到浓缩直接黄11色浆溶液。但是该方法色相控制较难,而且溶液的低温稳定性较差。美国专利3905949,德国专利3046450等采用采用氢氧化锂与胺配合催化,也同样存在低温稳定性差等问题。美国专利4502864、4617380、4617381等则采用先制备色浆湿饼,再进一步采用烷基胺、烷基醇胺、冠醚、六氟甲基硅酸等处理湿饼,从而获得稳定的色浆溶液。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或者工艺较复杂,或者涉及大量昂贵原料。还有专利直接采用有机碱替代碱金属氢氧化物催化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这样虽然容易获得色相易控且可稳定性好的色浆溶液,但是由于有机碱用量很大,其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液体色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过程简单,染料液体色浆的颜色易控,所制得的染料色浆在-10-40℃条件下长期储存性能稳定。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液体色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1.将1摩尔4-硝基-2-磺酸基甲苯溶于三乙醇胺与二乙二醇甲醚按体积比为1∶1-1.5的350-450mL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得到自缩聚原液,自缩聚原液升温至55℃后向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30%-40%的0.6-1.2摩尔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体系温度50-60℃,反应1-1.5小时后得到碱粗调色相缩聚反应液;
2.向步骤1制得的碱粗调色相缩聚反应液滴加质量浓度为10%-20%的0.1-0.6摩尔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控制pH值>14和温度50-60℃,继续反应0.5-1小时后得到碱细调色相缩聚反应液;
3.向步骤2制得的碱细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加入70-100mL水,并控制pH值为12-14和温度50-60℃,继续反应0.5-1小时后得到降碱缩聚反应液;
4.随后向步骤3制得的降碱缩聚反应液加入乙二醇甲醚稀释至表观粘度小于2000毫帕·秒时,并用固体NaHSO4调节pH为3~4,然后用质量浓度为5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调节pH至7-7.5,经过滤后,滤液浓缩并回收滤液中的溶剂乙二醇甲醚,得到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液体色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三废产生少,生产成本较低,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通过分批加入氢氧化钠方式使得产品色相易于控制:第一次采用高浓度氢氧化钠用于粗调节其整体色相,第二次采用低浓度氢氧化钠的用于细调节整体色相,最后通过补加水来降低整个体系的氢氧化钠浓度,从而达到窄化产物聚合度分布、微调整体色相至要求的目的。所得的4-硝基甲苯-2-磺酸自缩聚染料液体稳定性好,可在-10-40℃条件下长期储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80%)4-硝基-2-磺酸基甲苯,250mL三乙醇胺和350mL二乙二醇甲醚,开动搅拌并慢慢升温,物料逐渐溶解呈淡黄色透明澄清溶液;当温度达到55℃时,开始滴加150mL质量浓度为33%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控制体系温度不得超过60℃,此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逐渐加深;然后保持溶液在60℃温度下搅拌1小时,此时溶液呈浅酱红色混浊液,即碱粗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再在控制溶液温度60℃条件下,向体系加入5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反应30分钟,得到深酱红色碱细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再向体系加入水100ml,继续控制体系在60℃温度下搅拌反应30min,得到降碱缩聚反应液;最后向体系加入乙二醇甲醚300mL,并用固体NaHSO4调节pH为3~4,然后用质量浓度为50%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调节pH至7-7.5,过滤,滤液浓缩并回收滤液中的溶剂乙二醇甲醚,即可得到一种黄色染料(直接黄11#浓缩液),λmax=380nm。
实施例2: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150mL质量浓度为33%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160mL质量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得到的染料(浓缩液)为桔黄色,λmax=382nm。
实施例3: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5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40mL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得到的染料(浓缩液)为黄绿色,λmax=377nm。
实施例4: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80%)4-硝基-2-磺酸基甲苯,250mL三乙醇胺和250mL二乙二醇甲醚,开动搅拌并慢慢升温,物料逐渐溶解呈淡黄色透明澄清溶液;当温度达到55℃时,开始滴加100mL质量浓度为40%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控制体系温度不得超过60℃,此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逐渐加深;然后保持溶液在60℃温度下搅拌1.5小时,此时溶液呈浅酱红色混浊液,即碱粗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再在控制溶液温度60℃条件下,向体系加入6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反应30分钟,得到碱细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再向体系加入水120ml,继续控制体系在60℃温度下搅拌反应1min得到降碱缩聚反应液;最后向体系加入乙二醇甲醚250mL,并用固体NaHSO4调节pH为3~4,然后用50%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调节pH至7-7.5,过滤,滤液浓缩并回收滤液中的溶剂乙二醇甲醚,即可得到一种桔黄色染料(浓缩液),λmax=385nm。
实施例5: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4。只是将100mL质量浓度为4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80mL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6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100mL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得到的染料(浓缩液)为黄绿色,λmax=374nm。
实施例6: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4。只是将100mL质量浓度为4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80mL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60mL质量浓度为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100mL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得到的染料(浓缩液)为黄绿色,λmax=377nm。
实施例7: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 (>80%)4-硝基-2-磺酸基甲苯,200mL三乙醇胺和300mL二乙二醇甲醚,开动搅拌并慢慢升温,物料逐渐溶解呈淡黄色透明澄清溶液;当温度达到55℃时,开始滴加190mL质量浓度为30%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控制体系温度不得超过60℃,此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逐渐加深;然后保持溶液在60℃温度下搅拌1小时,此时溶液呈浅酱红色混浊液,即碱粗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再在控制溶液温度60℃条件下,向体系加入7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反应1小时,得到碱细调色相缩聚反应液;再向体系加入水120ml,继续控制体系在60℃温度下搅拌反应30min得到降碱缩聚反应液;最后向体系加入乙二醇甲醚300mL,并用固体NaHSO4调节pH为3~4,然后用50%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调节pH至7-7.5,过滤,滤液浓缩并回收滤液中的溶剂乙二醇甲醚,即可得到一种桔红色染料(浓缩液),λmax=391nm。
实施例8: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7。只是将7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60mL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得到的染料(浓缩液)为桔黄色,λmax=384nm。
实施例9: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7。只是将70mL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40mL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得到的染料(浓缩液)为黄绿色,λmax=376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