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清淤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6395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6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03080.7

申请日:

1998.07.27

公开号:

CN1243185A

公开日:

2000.02.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2F3/92

主分类号:

E02F3/92

申请人:

欧阳又新;

发明人:

欧阳又新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忠孝东路二段134巷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曹广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淤垢的清除装置,特别指鱼苗孵育养殖或观赏池沉积物的清除装置。它的清淤吸头部、沉水式固液分部及动力汲水泵部呈轴对称、各部可分离地组装而成,其中清淤吸头包含一浅圆碟形软式吸盘及一吸口垫刷圈;沉水式固液分离部为一罐体,其为设置升导管,该升导管顶端覆设一倒置的盖杯,又升导管与盖杯同罩在第一滤网杯内,罐体与罐盖间夹设第二滤网,罐盖出口部又固设第三滤网。从而,既不伤及幼生及水质生态,自吸能力强、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养殖池清淤装置主要包含一清淤吸头部(500)、一沉水式固液(400)、一直立式 汲水泵部(300)、一浮式排水回流过滤部(100)及一操作杆部(600),其特征是:清淤吸头部 (500)、沉水式固液分离部(400)及动力肖水泵部(300)呈轴对称、各部可分离地组装而成, 其中清淤吸头(500)包含一浅圆碟形富弹性的软式地盘(501)及一吸口垫刷圈(502);沉水式 固液分离部(400)为一有盖的罐体(401),其内设置一升导管(412),该升导管(412)底端与清 淤吸头部(500)之间设置一单向止池阀,该升导管(412)顶端覆设一倒置的盖杯(413),该盖 杯(413)内部的升导管(412)壁环设有数个穿孔(414);又升导管(412)与盖杯(413)同罩在一 截锥形的第一滤网杯(403)内,其下框部磨擦密合地设置在罐体(401)壁的鞍部(419)上,该 鞍部(419)下面与升导管(412)外部之间构成重力积淤部;罐体(401)的罐口(420)与罐盖(421) 之间可夹设第二滤网(404),罐盖(421)的出口部固设第三滤网(405);汲水泵部(300)的马达 与泵的转轴(203)、(303)借爪式快速契合传动件(204)连接及其间隔件(207)用锁体(309)连 接其上;泵杆(301)的出水口(306)横向设置在锁件(309)下方,其下方设置把手(310);汲水 泵部(300)与沉水或固液分离部(400)借一泵叶室壳(302)与出水管(407)旋接,操作杆部(400) 为可伸缩的弹性连杆机构。

说明书


养殖池清淤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液垢的清除装置,特指于鱼苗孵育养殖或观赏池沉积物的清除装置。

    目前,习知的养殖池手动式底泥清除设备,按习知家用吸尘器的设计原理与造型,其特征包括一长方型硬式吸头部,一中空刚性的手持操作杆部,借一延伸的蛇管连接至一拖曳式动力部,该动力部包含一电动马达驱动的汲水泵,该汲水泵的出水口经一软管将污水排入沟槽,而汲水泵多属于水平叶片悬置式。吸头种类基本上有含地轮及不含地轮者,有含固定式地刷或滚动回转式地刷者,有轻型及加重型(铸钢或利用铅块加重)者。但是,在实用上存在以下缺陷:

    a.系统系根据疏相二相流设置,且吸于能力借高速的管流产生,因变速马达昂贵沉重不被采用,水力功效需按吸头部的吸口与动力部的排水口间的最大有效使用距离、压力液头及于淤物质量与尺寸的上限设置,故习知装置不但耗电且排水量大,换水量高,易破坏养殖生态的平衡,造成幼生流失、暴毙,水资源的浪费及循流过滤系统不必要的超能量的设置,造成固定成本与作业成本的浪费。

    b.吸淤部周缘的间隙面积与吸淤于部所涵盖的体积比大,尤其当池底不平或超越障碍物时,刚性的吸头清淤效力更低。

    c.日趋集约的养殖环境,常不允许动力部拖曳而行。

    d.胶著状或固结的池垢,经高速系统输送及泵叶的扰动击打,造成排放时环保处理或排水流处置的困难与成本地提高。

    e.淤积的泥砂更造成泵叶片等的加速损耗,增加维修成本并浪费工时。鉴些,本发明的目提供一种养殖池清淤装置,利用密相固液二相流、水力机械及水产养殖科学相结合,既不会伤及幼生及水质生态,以具有高效能的自吸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养殖池清淤装置主要包含一清淤吸头部、一沉水式固液、一直立式汲水泵部、一浮式排水回流过滤部及一操作杆部,其特征是:清淤吸头部、沉水式固液分离部及动力肖水泵部呈轴对称、各部可分离地组装而成,其中清淤吸头包含一浅圆碟形富弹性的软式地盘及一吸口垫刷圈;沉水式固液分离部为一有盖的罐体,其内设置一升导管,该升导管底端与清淤吸头部之间设置一单向止池阀,该升导管顶端覆设一倒置的盖杯,该盖杯内部的升导管壁环设有数个穿孔;又升导管与盖杯同罩在一截锥形的第一滤网杯内,其下框部磨擦密合地设置在罐体壁的鞍部上,该鞍部下面与升导管外部之间构成重力积淤部;罐体的罐口与罐盖之间可夹设第二滤网,罐盖的出口部固设第三滤网;汲水泵部的马达与泵的转轴借爪式快速契合传动件连接及其间隔件用锁体连接其上;泵杆的出水口横向设置在锁件下方,其下方设置把手;汲水泵部与沉水或固液分离部借一泵叶室壳与出水管旋接,操作杆部为可伸缩的弹性连杆机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不会伤及幼生及水质生态,以具有高效能的自吸能力,效率高功能,同时造价也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2的A放大图;

    图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淤吸头上表面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淤吸头底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淤吸头的吸口垫圈示意图;

    图8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淤吸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浮水或过滤器剖面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图9的B放大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主要包含一浅圆碟型软式清淤吸头部500、一沉水式固液分离部400、一直立杆型轴流式汲水泵部300,一直立式气动马达部200,及操作杆部600各部系为可分离的固接,清淤吸头部500及沉水式固液分离部400呈轴对称型式设置。如图1所示,其中,清淤吸头500包含一浅圆碟型软式地盘501及一圆形吸口垫刷片502,系利用适当挠曲力的高弹性的聚胺酯(PU)或橡胶、矽胶等分别模造或一体成型。

    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包含的浅圆碟形高弹性清淤吸头,其裙边的皱摺503(如图5所示),自外径幅射向内延伸,约止在圆碟半径的1/3至1/2处成皱摺部。圆碟的中央设置固液分离器入水管406套接口512。皱折部如图6所示,系由凹凸的薄壁结构516构成,其外缘513呈一倾斜角,其较佳的角度“A”为三十至四十五度之间。邻近皱折部的内缘,视需要可环设多数不连续、幅射向、等距、浮凸的摩擦垫片504。该504部内侧所设置的吸口垫圈部502,如图7、8所示,与池壁接触的底面构造包含一凹陷的内环部505,一厚壁的外环部凸圆508及与地盘501内径相等的中央开口511。外环部凸圆508的表面设置有多数幅射向的沟槽507,其余表面可借纹路粗糙化,构成吸口地刷部524以增加清刷功效。摩擦垫片504与地盘501系由弹性体模造一体成形,或分别模造后组装而成,该吸口垫刷夹持管件506(如图8所示)与沉水式固液分离部400的入水管406(如图1所示)系磨擦套合或螺合者。吸口垫刷夹持管件506顶面中央设置阀座通口516,其与阀塞509构成单向止漏阀体,该阀塞系借汲水的压差启闭,吸口垫圈502与吸口垫圈夹持管件506亦可经模造一体成形。

    如图1所示,入水管406系向上延伸人沉水式固液分离器401内部构成升导管412,其顶面覆设一盖杯413,该盖杯413内部的升导管412的管壁可环设多数穿孔414,升导管412的与盖杯413同罩于一截锥形的第一滤网杯403内,其杯口与罐壁所设置鞍部419借磨擦密合组装。

    固液分离器401的罐口420与罐盖421间视需要可夹设第二滤网404,罐盖的出口部固设第三滤网405,滤网的选择系视固液分离器的容积、淤物性质与淤量、流速、压降等条件决定的。第三滤网405或第二滤网404与滤网杯403间设置弹性件404a。罐盖421的开锁方式之一系借盖框426与罐体401旋合时,盖框426中心开口的底面424压制罐盖421达成。

    第二实施例,如图2、3所示,吸口垫刷圈502与夹持件506一体成型,令中央开口延伸向上成彩接合管件部506a,以与罐体的入水口406套合,或第三实施例,再以蛇管506b与罐体的入水口406套合,如图4所示,而阀塞509系设置于罐体的入水口406处。较佳的阀塞设计系在柱塞的侧壁均设多数长圆形通孔511,如图2、3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汲水部包含一直立型动力马达部200及一直立杆型轴流式汲水泵部300;马达与泵的转轴203、303连动方式的一系借爪式快速契合传动件204卡接,借间隔件207定位,并利用锁件309旋合。

    泵杆301的出水口306系横向设置于锁件309的下方,其下方设置把手或悬挂件310,可为任何方便操特使用或悬置的样式。

    马达可配置电动者(图中未示)或气动。当马达为气动式201时,其转速可借进气口阀件205的开闭调节;阀件末端设置一空压快速接头206,空气软管208可与养殖场的空压管线系统的固定接点迅速连接或分离,并不需拖曳空压机或动力吸水泵等系统部件而受其局限。

    汲水泵部300与固液分离部400系借泵叶室壳302与出水管407旋合。

    汲水泵的水封304及轴承305系铁氟龙(TEFL)等免润滑、耐乾转、防锈蚀的材质,泵杆301系PVC或不锈钢质等防蚀性材质,轴杆303系不锈钢或具备不锈蚀且坚轻的更佳材质。

    各接合管件必要时可加装垫片、O型环、套管、锁件、快速接头等(图中未示)以止漏或防止松脱。

    使用时,固液分离器400充水后与动力汲水泵300籍接合管307与出水口407旋合置入养殖池后启开动力马达,多余的空气自泵杆出水口306附近设置的单向排水泄气阀308排出,淤水即自地盘501周缘的槽口513吸入,流经吸口垫刷的凹槽507及吸管406,冲顶开阔塞509,经升导管412顶部的通孔414,顺盖杯413逆向流入罐体。任何时间当流量不足或停止时,阀塞509即沉降截流,防止高浓度淤水泄入池内,达到保护水质的功效。

    淤物流入第一分滤室,当流势反降为升时,质重且尺寸较第一滤网403网眼大者即被加速重力筛离沉积于罐内底侧。较细小质轻的悬浮淤物则依次为第二滤网404等留置于固液分离器401中。

    当本装置用作鱼缸的水流过滤循环系统,或当回流水质要求严格时,排水管307可与浮水式过滤器100连用。如图9、10所示,该浮水式过滤器系由一入水软管107,锁合件106,过滤舱102及浮力件105所构成,其中过滤舱102系由一层或多层筛网盒101组装而成。筛网103的网眼可小至30-40微米。筛网盒101问利用液封圈108止漏。盒内更可利用生物滤棉包夹活性碳粒104,以强化过滤及消毒杀菌的功效。

    浮力件105系由泡棉或中空的浮圈所构成,过滤舱102及浮力件105的截面自不必局限于圆形。

    如图2、3所示,操作杆部600包含一套杆601,一簧力设定装置602及一操作杆603,其特征在于套杆601的一端设置一开口的弹性套环结构610,邻近套环部610并设置有锁件611,套杆601的中段设有枢接孔604,其与操作杆603未端系柱栓框接,套杆601的尾端设置有连接孔眼609,套环部610系卡设于清淤地盘501的夹持管件506之上,允许二者间的同轴相回转运动与紧度调整;操作杆603系为一伸缩杆,其手特部的下侧方设置一簧力设定机构602,其包含一簧力设定件607,一弹性簧件606,一套索605,而簧力设定件607系可调整的锁固在套杆601之上,借其上卡设的回转件608与弹性簧件606、套索605及套杆601尾端的孔眼609联接,构成一“弹性连杆机构”,以利可变动的控制清淤地盘501与操作杆603二者问的转性与操作角度“B”的变动簧力。

    在上述弹性连杆机构的同一概念下,本实施例包含的固液分离器人水口406亦可籍弹性短管506b,类同图4所示,以套索605可移除的套接套杆601的孔眼609与手持动力杆301的手持部310的略下方所设置的限制件706的上侧(如图1所示),借可变动的调整清于地盘501与手持动力操作杆301间的操作角度,而可省略操作杆部600的使用。

    又一弹性配置系当淤量低或回流过滤池水时,泵叶室壳管307直接连接沉水式固液分离器401的出水口407,如图1-4所示,使汲水杆300可悬挂在池壁,而借蛇管连接沉水固液分离器401的入水管406与清淤地盘部500的连接管件506,以吸淤地盘可借操作杆部600轻便地使用。

    因沉水式固液分离器的设置使固液二相流的极限升流速及扬程极小于习知习用者,故能大量节省动力及排水量各至一倍以上,粒径40微米以上的于物可有效分滤出,其与图形软式吸于部500及操作杆部600的配合使用,更可发挥其因形就势,清除沉积或附生的池垢,且不致扰动底泥,遇死角或障碍物皱折部503更可随势翻曲或伸入于池底管路(如打气管)的下部清淤,对FRP池、玻璃池、或涂有防水漆的水泥池的清淤尤为显著,且因其构造简单、使用安全且富弹性配套使用功能,维护简易。

养殖池清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养殖池清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养殖池清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殖池清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池清淤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淤垢的清除装置,特别指鱼苗孵育养殖或观赏池沉积物的清除装置。它的清淤吸头部、沉水式固液分部及动力汲水泵部呈轴对称、各部可分离地组装而成,其中清淤吸头包含一浅圆碟形软式吸盘及一吸口垫刷圈;沉水式固液分离部为一罐体,其为设置升导管,该升导管顶端覆设一倒置的盖杯,又升导管与盖杯同罩在第一滤网杯内,罐体与罐盖间夹设第二滤网,罐盖出口部又固设第三滤网。从而,既不伤及幼生及水质生态,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