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39270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39889.3

申请日:

2010.04.06

公开号:

CN101830439A

公开日:

2010.09.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1B 13/11申请日:20100406授权公告日:20111123终止日期:201404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13/11申请日:20100406|||公开

IPC分类号:

C01B13/11

主分类号:

C01B13/11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魏林生; 胡兆吉; 胡大芬; 章亚芳; 杨春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代理人:

刘凌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包括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螺旋形铜线圈,螺旋形铜线圈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表面,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氧分子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是呈淡蓝色、带草腥味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是2.144kg/m3。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氧的10~15倍,但稳定性较差。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消毒剂、精制剂、催化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食品、制约及香料等部门。由于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极强的杀菌作业、脱色、脱臭、脱味作用和分解作用,它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污水处理、医疗器械及餐具杀菌、食品杀菌保鲜、医疗等方面,并且它在氧化污染物时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理想的万能绿色强氧化药剂”,其代替氯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电源一般采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臭氧浓度和产率分别约为16.55~60.7g/m3和小于111g/kWh(氧气源),臭氧产率远低于理论值1226g/kWh。近年来,为改善臭氧发生效率,许多学者先后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技术改进。这些研究与改进主要集中在电极形式、原料气体、电介质材料、高频高压电源以及混合放电的采用等方面。尽管对臭氧发生器相关的上述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技术只能有限的提高臭氧产率和浓度。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技术以大幅度地提高臭氧产率和浓度就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该臭氧发生器能大大提高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和浓度,并且还能有效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
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包括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螺旋形铜线圈,螺旋形铜线圈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表面,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
所述的不锈钢网状电极为臭氧发生管的内电极,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为臭氧发生管的中心电极,螺旋形铜线圈为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臭氧发生管的切面图。
图3为本发明臭氧发生管的侧面图。
在图中,1、交流电源2、交流电源3、流量计4、臭氧发生管5、耐热玻璃管6、不锈钢网状电极7、无色玻璃管8、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9、螺旋形铜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交流电源1和交流电源2的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螺旋形铜线圈9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8接地,并且耐热玻璃管5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形成一个放电气隙,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也形成一个放电气隙。
如图2、图3所示,臭氧发生管4的螺旋形铜线圈9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5表面,耐热玻璃管5、不锈钢网状电极6、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8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圆柱形无色玻璃管7和圆柱形耐热玻璃管5分别为电介质。放电气隙包括两个放电气隙,一个是由耐热玻璃管5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构成,另一个是由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构成。
该装置是通过将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1、2分别施加在内外电极上,且中心电极接地,从而形成两个放电气隙,在每个放电气隙内都会发生无声放电,通过将两个放电气隙中的无声放电进行叠加形成混合放电来产生大产量、高浓度的臭氧,并且能有效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电源一般采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臭氧浓度和产率分别约为16.55~60.7g/m3和小于111g/kWh(氧气源),而此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和产率最高分别为17185ppm和783g/kWh(氧气源),因此大大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和产率。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