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638596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68032.X

申请日:

2015.02.09

公开号:

CN104636070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88申请日:20150209|||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88(2013.01)I;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88

申请人: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英标; 李凤朗; 张祥营; 梁润生; 王宁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创业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代理人:

王伟锋; 刘铁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触摸控制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触摸控制方法,包括:从电子设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响应第一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共同构成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第一状态为非工作状态;第二状态为工作状态;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二输入操作;第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第二输入操作中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的起始位置作为第一输入操作;响应第二输入操作,产生与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令。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电子设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触摸 感应区域共同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所述第一状态为非 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工作状态;
通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二输入 操作;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中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起始位置 作为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产生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 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第一部分处于工作 状态且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第二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获 得第一输入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和所述第二触摸感应 区域共同对应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对 应所述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感 应阵列的所述第二部分;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 感应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传感器获 得第一输入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器 的感应区域;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 域;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触摸感应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且控 制所述第一传感器从工作状态切换到非工作状态。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操作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为同一个输入操作的不 同输入部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所述触摸感 应区域输入所述同一个输入操作时操作体最先接触的区域。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产生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用于移动所述电子 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的光标的移动指令;
基于所述移动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上的移动。

7.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用于操作体触摸输入的触摸感应区域;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触摸感应区 域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控制所述触摸感应区域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 状态;通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二输入 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产生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 指令。其中,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所 述第二输入操作中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起始位置作 为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共同构成所述 电子设备的所述触摸感应区域;所述第一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所述第 二状态为工作状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 还包括:
第一触摸感应器,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 第一触摸感应器具有一触摸感应阵列;所述触摸感应阵列与所述壳体 上的所述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感应阵 列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感应阵列的第二部 分;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感应阵列的所 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触摸 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操作;以及,响 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操作控制所述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 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 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 域对应;
第二触摸感应器,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触 摸感应区域对应;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器连 接;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二 触摸感应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传感 器获得第一输入操作;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器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从工作状态切换到非 工作状态。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触摸感应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 备还包括:
键盘,所述键盘包括键盘输入区域;所述键盘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键盘输入区域通过所述壳体的窗口显露;
所述键盘输入区域与所述触摸感应区域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表 面上,所述键盘输入区域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区域的上方;
所述触摸感应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为所述电子设备 的用户维持按键输入手势在所述键盘输入区域进行按键输入时所述 输入手势非接触的区域。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 备还包括:
显示屏幕;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 用于移动光标的移动指令;
基于所述移动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上的移动。

说明书

说明书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 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上一般均设置有触摸板,触摸板可以对用户的 手指在其上触摸的手势进行检测,并向笔记本电脑发送相应的指令。 现有技术中,用户为了防止在操作键盘时误触摸到触摸板,一般会在 操作键盘时关闭触摸板的功能,比如可以通过按压键盘上相应的组合 键关闭触摸板,在需要使用触摸板时,再按压相应的键盘组合键进行 启动。如果用户需要在触摸板和键盘之间频繁的切换,则用户需要多 次按压键盘上启闭触摸板功能的组合键,其操作较繁琐,并且会极大 地降低用户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 在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包括:
从电子设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触摸 感应区域共同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所述第一状态为非 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工作状态;
通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二输入 操作;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中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起始位置 作为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产生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 令。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 实现。
前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第一部分处于工作 状态且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第二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获 得第一输入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和所述第二触摸感应 区域共同对应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对 应所述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感 应阵列的所述第二部分;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前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 感应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传感器获 得第一输入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对应第一传感器的感 应区域;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所述第一状 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触摸感应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且控 制所述第一传感器从工作状态切换到非工作状态。
前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操作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为同一个输入操作的不 同输入部分。
前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所述触摸感 应区域输入所述同一个输入操作时操作体最先接触的区域。
前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产生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用于移动所述电子 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的光标的移动指令;
基于所述移动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上的移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用于操作体触摸输入的触摸感应区域;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触摸感应区 域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控制所述触摸感应区域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 状态;通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二输入 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产生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 指令。其中,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所 述第二输入操作中位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起始位置作 为所述第一输入操作;
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共同构成所述 电子设备的所述触摸感应区域;所述第一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所述第 二状态为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触摸感应器,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 第一触摸感应器具有一触摸感应阵列;所述触摸感应阵列与所述壳体 上的所述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感应阵 列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对应所述感应阵列的第二部 分;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感应阵列的所 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触摸 感应器的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一部分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操作;以及,响 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操作控制所述感应阵列的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 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 域对应;
第二触摸感应器,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触 摸感应区域对应;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二触 摸感应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传感器 获得第一输入操作;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器从所述第一状态 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从工作状态切换到非工 作状态。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触 摸感应区域。
进一步的,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键盘,所述键盘包括键盘输入区域;所述键盘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键盘输入区域通过所述壳体的窗口显露;
所述键盘输入区域与所述触摸感应区域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表 面上,所述键盘输入区域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区域的上方;
所述触摸感应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为所述电子设备 的用户维持按键输入手势在所述键盘输入区域进行按键输入时所述 输入手势非接触的区域。
进一步的,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显示屏幕;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 用于移动光标的移动指令;
基于所述移动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上的移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 下有益效果:
一、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不需要操作电子 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时,触摸感应区域上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处于工 作状态,触摸感应区域上除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外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节省了电能;并且该第一触摸感应区域的面积 可以做的较小,从而减小了用户操作电子设备时误操作第一触摸感应 区域的概率。
二、当用户需要操作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时,用户只需要将 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作为操作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使第二触摸感应区 域快速地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用户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到 第二触摸感应区域的操作手势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不会影响用户正常 的输入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操作复杂的键盘组合键才 能开启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只需要将第一 触摸感应区域作为操作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用户操作起来较方便, 操作效率较高,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 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控制方法的结构框 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为手机且处于 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为手机且处于 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为手机且处于 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 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 阵列与触摸感应区域的位置关系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指在笔记本电脑的触 摸感应区域上滑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手操作笔记本电脑的 键盘输入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 “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 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摸控制方法, 包括:
从电子设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获得第一输入操作;
响应上述的第一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为非工作状态,第二状 态为工作状态。换句话说:响应上述的第一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 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获得第二输入操作;
响应第二输入操作,产生与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令。
其中,上述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共同 构成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比如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与第二 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共同构成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的触摸表面(如 图5所示);或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 共同构成平板电脑触摸屏的触摸表面;或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 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共同构成手机触摸屏的触摸表面(如图2 所示)等,其中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内,且第二输入操 作中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内的起始位置作为第一输入操作。换 句话说:当用户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起始位置开始进行第二 输入操作时,顺带也完成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上的第一输入操作。 其中,当用户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起始位置开始进行第二输 入操作,并且在移动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之前的这段时间间隔内, 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已经响应第一输入操作从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工 作状态,当用户的手指继续移动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时,就可以 正常的操作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用户的手指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 21滑动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并进行第二输入操作,这整个过程是 一个连贯的动作,用户仅需要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操作手势 的起始位置即可,从而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操作。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不需要操作电 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时,触摸感应区域2上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 21处于工作状态,触摸感应区域2上除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外的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22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节省了电能;并且该第一 触摸感应区域21的面积可以做的较小,从而减小了用户操作电子设 备时误操作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的概率。当用户需要操作电子设备 的触摸感应区域2时,用户只需要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操作 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使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快速地从非工作状态 切换到工作状态,用户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的操作手势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不会影响用户正常的输入操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操作复杂的键盘组合键才能开启电子设 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只需要将第一触摸感应区 域21作为操作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用户操作起来较方便,操作效 率较高,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
从上文的描述,具体在实施时,如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 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对应同一触摸感 应器的两个不同部分;或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对应一指纹传 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非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对应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 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响应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上的第一输入操作时, 可以控制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例如, 如下的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图6示出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分 别对应同一触摸感应器的两个不同部分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 示,前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器5的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处于 工作状态且触摸感应器5的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处于第一状 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 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其中,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 域22共同对应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具体地,第一触摸感应区 域21对应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对应 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在该示例中,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 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均对应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
其中,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 第二状态包括:控制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从第 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因为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对应感应阵列51 的第二部分502,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与该第二部分502的工作状 态保持一致。当第二部分50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也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二部分50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二触摸 感应区域22也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当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 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也从第一状态 切换到第二状态。
上述的示例具体在实施时,当控制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的 第二部分50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可以维持触摸感应器的 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处于工作状态,带有使整个触摸感应区 域2(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均处于工作状 态的技术效果。比如,当将本示例的触摸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时,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对应笔记 本电脑的触摸板的触摸表面的两个不同区域,当第一触摸感应区域 21受到触发时,可以激活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并且第一触摸感应 区域21维持工作状态,这样笔记本电脑的整个触摸板都处于工作状 态,从而方便了用户的操作。然而,在上述示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 当控制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 第二状态时,触摸感应器的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由工作状态 切换到非工作状态。换句话说:开始时,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 处于工作状态,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处于非工作状态;当用 户触发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时,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由非工 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同时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由工作状 态切换到非工作状态。在上述示例的该另一实施方式中,感应阵列 51的第一部分501和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两者的工作状态刚 好相反。为了使用户在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上的第二输入操作能够 产生连贯的响应,可以利用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来弥补由于 第一部分501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缺失。比如,如图7所示,当将本示 例的触摸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对应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的触摸表面的 两个不同区域,当用户的手指呈直线在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上滑动 时,响应于该直线滑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4上会呈现出光标的 连续移动;若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位于该直线路径的中间位置,且 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用户的手指亦然按照同样的直线轨迹滑动时,笔 记本电脑内部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会对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 的缺失进行弥补,使笔记本电脑上亦然呈现出光标的连续移动,就如 同第一部分501和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一样,使 用户在感官上不会感觉到光标在移动时有停顿。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上述示例中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 触摸感应区域22两者也可以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触摸感应器,即第 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对应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第二触摸感 应器可以对应另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参 见上述示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在另一示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对应指纹 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非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可以对应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在该另一示例中,前述电子设 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 器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输入操 作。其中,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对应第一传感器的感应区域,第二 触摸感应区域22对应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其中,控制电子设备 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包括:控制触摸 感应器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一传感器从工作状态切 换到非工作状态。在本示例中,第一传感器可以为指纹传感器或压力 传感器等,比如当第一传感器为指纹传感器时,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内 部的指纹识别模块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只有符合指纹要求的用户 触摸第一传感器时才可以触发第一传感器上的第一输入操作,从而响 应于该第一输入操作,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才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 到工作状态。为了不影响用户的正常输入操作,指纹传感器在第二触 摸感应区域22切换到工作状态后,由工作状态切换到非工作状态, 使用户可以在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上随意的操作,而不会受到指纹 传感器的影响。其中,为了使用户在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上的第二 输入操作能够产生连贯的响应,可以利用触摸感应器来弥补由于指纹 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缺失。其具体的弥补方法,可以参见上述示 例中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弥补第一部分501的相关描述,在 此不再赘述。同样的,上述的第一传感器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等,只 有对压力传感器施加设定的压力才能完成第一输入操作。其中,本发 明对第一传感器的类型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 置。
具体在实施时,前述的第一输入操作与第二输入操作可以为同一 个输入操作的不同输入部分。第一输入操作和第二输入操作两者是一 个连贯的输入操作,该连贯的输入操作可以实现两个响应,即对应第 一输入操作的响应和对应第二输入操作的响应。比如,如图7所示, 当将本实施例的触摸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触摸感应区 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对应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的触 摸表面的两个不同区域,当用户的手指呈直线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 21滑过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时,响应于该直线滑动,笔记本电脑的 显示屏幕4上会呈现出光标的连续移动。对于该直线滑动,用户在感 官上仅是同一个输入操作,但是实际上该直线滑动的同一个操作包含 了两部分:一个是用户的手指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起始位置 的第一输入操作,另一个是用户的手指继续滑过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的第二输入操作。
进一步的,前述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为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 触摸感应区域2输入上述同一个输入操作时操作体最先接触的区域, 换句话说:当用户每次需要操作上述的同一个输入操作时,都需要将 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起始位置。比如,如图7所示,当将本实 施例的触摸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 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对应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的触摸表面 的两个不同区域,上述的同一个输入操作可以指移动显示屏上光标或 滚动输入的操作,即当用户每次需要移动显示屏上的光标或进行滚动 输入时,都需要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起始位置进行操作。当 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仅在第一次当第二触摸感应区 域2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开始操作,当第二触 摸感应区域22由非工作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后,继续触摸输入时就 不需要再从第一触摸输入区域开始操作。其中,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从上文的描述,进一步的,前述产生与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 指令可以包括:根据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用于移动电子 设备的显示屏幕4上的光标的移动指令;基于移动指令控制光标在显 示屏幕4上的移动。当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产生与第二 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令可以包括:根据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 时产生滚动指令;基于该滚动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4上的显 示列表滚动。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包括壳体1和处理器(图中未标示)。壳体1上具有触摸感应区域2, 操作体比如手指等可以在该触摸感应区域2上触摸输入。处理器设置 在壳体1内。处理器用于从触摸感应区域2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 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响应于该第一输入操作,控制触摸感应区域2的 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通过处于第二状 态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获得第二输入操作;响应第二输入操作, 产生与第二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指令。
其中,第二输入操作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内, 第二输入操作中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内的起始位置作为第一输 入操作。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共同构成电子 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第一状态为非工作状态;第二状态为工作状 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的具体控 制方法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触摸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在此不 再赘述。
具体在实施时,该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或手机等。其中,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保证电子设备 的处理器能够完成上述的触摸控制方法即可。例如,如下的几种具体 的实施方式:
一、如图2所示,当本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第一触 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为手机的触摸显示屏 的两个不同区域,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组成 了手机的触摸显示屏的整个触摸表面。在本示例中,该第一触摸感应 区域21的面积可以做的较小,当将本示例中的手机放在裤兜或书包 内时,减小了误触碰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的几率。当用户需要操 作触摸显示屏时,只需要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滑动到第二触摸感 应区域22,即可完成点亮整个触摸显示屏和解锁两个响应。其中, 具体地,图2示出了手机的显示屏幕处于黑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 该黑屏状态下,只有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处于工作状态,显示屏幕 上除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之外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处于非工作状 态。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时,如图3所示,响 应于该触摸动作,手机控制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非工作状态切换 到工作状态,从而点亮整个显示屏幕,即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22均被点亮。为了帮助并指引用户解锁,如图4所 示,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的位置会显示箭头的标示,该箭头的标示 带有指示用户按箭头的方向滑动的技术效果,同时在该箭头的一侧显 示有“滑动解锁”的字样和滑道,以指导用户的手指沿着该“滑动解 锁”的滑道进行滑动,并顺利完成手机显示屏幕的解锁。其中,用户 的手指触摸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并沿设定的滑道滑动,这整个过程 是一个连贯的动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先按压power键点亮 整个触摸显示屏,然后再滑动解锁,本实施例的手机在操作时节省了 一个按压power键的动作,从而简化了操作工序,操作效率较高。同 样的,当本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时,其具体操作过程可 以参见手机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如图5所示,当本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 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为笔记本电脑 的触摸板的触摸表面的两个不同区域,该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22组成了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整个触摸表面。第一 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设置于触摸板的触摸表面的中间位置,且被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22包围,这样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当用户不需 要操作触摸板时,触摸板上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处于工作状态, 触摸板上除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外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处于非工 作状态;当用户需要操作触摸板时,只需要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 做为操作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进行第二输入操作,整个过程为一个连 贯的动作,不需要复杂的键盘组合键等来启动触摸板,用户的操作效 率较高,使用较方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 机等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其他类型 的电子设备也都适用。
从上文的描述,具体在实施时,如图6所示,本第二实施例中的 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可以分别对应同一触摸 感应器的两个不同部分;或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对应一指纹 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非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第二触摸感应区域 22对应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具体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此 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响应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上的第一输入操 作时,可以控制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例如,如下的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图6示出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分 别对应同一触摸感应器的两个不同部分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 示,本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触摸感应器5,第 一触摸感应器5设置在壳体1内。第一触摸感应器5具有一触摸感应 阵列51,触摸感应阵列51与壳体1上的触摸感应区域2对应。具体 地,前述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对应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 前述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对应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
前述的处理器与第一触摸感应器5连接。处理器具体用于当感应 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处于工作状态且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 处于第一状态即非工作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触摸感应器 5的感应阵列51的第一部分501获得第一输入操作;以及,响应于 第一输入操作控制感应阵列51的第二部分50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 二状态,即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上述示例中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 触摸感应区域22两者也可以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触摸感应器,即第 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对应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第二触摸感 应器对应另一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见上 述示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本示例中处理器的具体控制方法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 中触摸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在本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 对应指纹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非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第二触摸 感应区域22可以对应触摸感应器的感应区域。具体的,本第二实施 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图中未标示)和第二触摸感 应器(图中未标示)。该第一传感器可以为指纹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等。第一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对应。第二触摸 感应器的感应区域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对应。前述的处理器分别 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触摸感应器连接。处理器具体用于当第一传感器 处于工作状态且第二触摸感应器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处于工作状态 的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输入操作;以及,控制第二触摸感应器从第一 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即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且控制第一 传感器从工作状态切换到非工作状态。
其中,本示例中处理器的具体控制方法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 中触摸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文的描述,本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二触摸感应 区域22可以包围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比如,当本第二实施例提供 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设于笔记本 电脑的触摸板的触摸表面的中间区域(如图5所示);或者当本第二 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或手机时,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 也可以设于平板电脑或手机的触摸显示屏的中间区域。其中,因为用 户在操作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或平板电脑等的触摸显示屏时,用户总 是会习惯地从中间位置开始操作,从而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更符合用户 的使用习惯,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当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 中,如图8所示,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也可 以并列排布,即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位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的一 侧;或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被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部分包围等等。 其中,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两者具体的排布 方式,本发明不作限定,只要保证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为电子设备 的用户使用触摸感应区域2输入同一个输入操作时操作体最先接触 的区域即可。
从上文的描述,如图5、图7和图9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 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键盘,键盘设置在前述的壳体1内。键盘包 括键盘输入区域3,键盘输入区域3通过壳体1的窗口显露。键盘输 入区域3与触摸感应区域2位于壳体1的同一表面11上,键盘输入 区域3位于触摸感应区域2的上方。比如当本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 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如图5所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分和键盘部 分通过旋转连接件旋转连接。键盘输入区域3位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 部分上靠近旋转连接件的一侧,触摸感应区域2位于笔记本电脑的键 盘部分上远离旋转连接件的一侧。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 前述触摸感应区域2中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为电子设备的用户维 持按键输入手势在键盘输入区域3进行按键输入时输入手势非接触 的区域,换句话说:当用户在键盘输入区域3进行按键输入时,用户 的按键输入手势不会触碰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这样就可以有效 地避免误触碰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比如,当本第二实施例的电 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可以设置在触摸板的 触摸区域的中间位置。
从上文的描述,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 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幕4。前述的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输 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用于移动光标的移动指令,并且基于该移 动指令控制光标在显示屏幕4上的移动。当然,处理器还可以用户根 据第二输入操作的操作轨迹实时产生滚动指令,并且基于该滚动指令 控制显示屏幕4上的列表发送滚动。其中,本第二实施例中处理器的 具体控制方法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触摸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在实施时,如图10所示,前述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上可 以设有凸起或凹槽211,带有方便用户识别的技术效果。其中,通过 在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上设置的凸起或凹槽211,当用户操作触摸 感应区域时,可以快速发现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的位置,从而方便 了用户的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凸起或凹槽211,第一触摸感应区 域21的表面较粗糙,这样可以增强与用户的手指接触时的触感,从 而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上述的凸起或 凹槽211可以呈十字形的形状,用于指示用户的操作。当然,在一个 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也可以不设置凸起或 凹槽211,该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相对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可以具 有不同的视觉或触摸效果,比如,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上可以具有 色彩,或者触摸起来更为平滑等,这样也可以达到帮助用户快速找到 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的位置的技术效果。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 下列优点:
一、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不需要操作电子 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时,触摸感应区域2上仅第一触摸感应区域 21处于工作状态,触摸感应区域2上除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外的第 二触摸感应区域22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节省了电能;并且该第一 触摸感应区域21的面积可以做的较小,从而减小了用户操作电子设 备时误操作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的概率。
二、当用户需要操作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时,用户只需要 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操作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使第二触摸 感应区域22快速地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用户从第一触摸 感应区域21到第二触摸感应区域22的操作手势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不会影响用户正常的输入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操作复 杂的键盘组合键才能开启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2,在本实施例中, 用户只需要将第一触摸感应区域21作为操作手势的起始位置即可, 用户操作起来较方便,操作效率较高,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的 使用体验较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触摸控制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触摸控制方法,包括:从电子设备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获得第一输入操作;响应第一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第一触摸感应区域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共同构成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区域;第一状态为非工作状态;第二状态为工作状态;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