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回塞及其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35577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54874.4

申请日:

2006.04.19

公开号:

CN101833151A

公开日:

2010.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6/44申请公布日:201009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44申请日:20060419|||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44; G02B6/38; G01M11/00

主分类号:

G02B6/44

申请人:

ADC电信公司

发明人:

Y·卢; R·里根; M·努南; J·格尼亚德克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优先权:

2005.04.19 US 60/672,534; 2006.02.01 US 60/764,133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张平;刘炳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公开了一种环回连接器以及测试光纤光网络中的线路的方法。环回连接器包括:箍圈,该箍圈具有构造成光学连接到多光纤光缆的接口侧。环回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光环回路径,每个路径具有位于所述接口侧的第一和第二终端端部。每个环回路经的各个终端端部适于与多光纤光缆中的光纤对准。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位置处在第一光路径上注入信号,在第二位置处将信号环回到第二光路径,并在第一位置在第二光路上接收该信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纤光缆,包括: 主光缆,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布置的第二端; 多个系链,每个系链具有连接器化的端部,所述系链在分出位置与所述主光缆分离,其中所述系链间歇地布置在所述主光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形成在每个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以及 位于所述分出位置处的射频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嵌入在所述分出位置的所述外模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无源RFID标签。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有源RFID标签。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相关的用户信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系链的连接器化的端部是MT母连接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连接器化的端部在所述外模内。
8: 一种光纤光缆,包括: 主光缆,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布置的第二端; 多个系链,在分出位置与所述主光缆分离,其中所述系链间歇地布置在所述主光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形成在所述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以及 位于所述分出位置处的射频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嵌入在所述分出位置的所述外模内并且编码有关于所述分出位置的信息。
9: 一种光纤光缆,包括: 光缆组件,所述光缆组件包括: 主光缆,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布置的第二端; 在分出位置与所述主光缆分离的多个系链,其中所述系链间歇地布置在所述主光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射频识别装置,间歇地布置在所述光缆组件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布置在所述分出位置处。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光缆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嵌入在所述分出位置的所述外模内。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系链中的每一个包括连接器化的端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系链的连接器化的端部是MT母连接器。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光缆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连接器化的端部在所述外模内。
17: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无源RFID标签。
18: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有源RFID标签。
19: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
2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光缆,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有关的用户信息。

说明书


环回塞及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4月19日、申请号为200680012929.X、发明名称为“环回塞及其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网络。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的终端。

    背景技术

    无源光网络正在逐渐广为使用的部分原因在于服务提供商希望向消费者提供高带宽的通信容量。由于无源光网络在中心局和用户终端之间不使用例如放大器和中继器的有源电子器件,它们是用于传送高速通信数据的理想选择。没有有源电子器件可降低网络的复杂度和成本,而且可增加网络可靠性。

    无源光网络可使用分光器从单根输入光纤中提取信号,并使得多个输出光纤能够获得该信号。例如,配线光缆可包括24根光纤并且可从中心局铺设到分配位置,例如设备外壳。在设备外壳处,配线光缆中的每根光纤可被分束到多个输出光纤中,这些输出光纤可供多个用户使用。例如,无源光网络使用1:2、1:4、1:8、1:16和1:32的分束比来使得光学数据可被多个用户位置都可用。源自设备外壳,即在分光器的输出处的多根输出光纤需要连接到用户位置。由于输出光纤可被置于光缆中以便进行保护,一个光纤子集需要被相同数目的用户接入和可使用。

    现有技术使用接续来将光纤子集从配线光缆中分出。这些接续通常在该配线光缆安装好后由训练有素的人员现场执行。这种接续的形式被称为人工接续,或者现场接续。由于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而且执行接续操作可能是时间非常紧张的,因此人工接续是耗时的而且在劳动力方面是很昂贵的。另外,需要在宽的变量范围内保证接头外壳的环境安全,由此与接续光缆相关的材料成本比较昂贵。人工接续还需要专门工具。

    无源光网络可以经由沿配线光缆设置的连接器而扩展,从而创建各个分支的光学路径。例如,由于在配线光缆初次安装好时没有用户位于配线光缆附近,在配线光缆安装好后,分支光缆可连接到这些连接器。将分支光缆从连接器位置安装到用户位置的技术人员或其他人员通常测试在中心局和连接器之间的链路,以确保在分支光缆安装时光是连续的。测试通常涉及在中心局位置和连接器位置之间移动,以在一个位置注入信号而在第二个位置检测该信号。中心局和连接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相当长的,而且需要技术人员耗时的移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光缆,包括:主光缆,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布置的第二端;多个系链,每个系链具有连接器化的端部,所述系链在分出位置与所述主光缆分离,其中所述系链间歇地布置在所述主光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在每个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以及位于所述分出位置处的射频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嵌入在所述分出位置的所述外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无源RFID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有源RFID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相关的用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链的连接器化的端部是MT母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化的端部在所述外模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光缆,包括:主光缆,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布置的第二端;多个系链,在分出位置与所述主光缆分离,其中所述系链间歇地布置在所述主光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在所述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以及位于所述分出位置处的射频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嵌入在所述分出位置的所述外模内并且编码有关于所述分出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光缆,包括:光缆组件,所述光缆组件包括:主光缆,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布置的第二端;在分出位置与所述主光缆分离的多个系链,其中所述系链间歇地布置在所述主光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射频识别装置,间歇地布置在所述光缆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布置在所述分出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缆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嵌入在所述分出位置的所述外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链中的每一个包括连接器化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链的连接器化的端部是MT母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缆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分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外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化的端部在所述外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无源RFID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是有源RFID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编码有与所述分出位置有关的用户信息。

    根据本公开,公开了环回连接器和用于测试光纤光网络中线路的方法。该环回连接器具有箍圈(ferrule),并能够包括用于连接多光纤光光缆中的光纤的环回路径。该箍圈具有适于与多光纤光学连接器对准的接口侧。箍圈中的环回路径光学地连接到多光纤光学连接器中的两根光纤。在某些实施例中,环回塞可包括平面光波电路。

    还公开了在光纤光网络中测试线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位置处将信号输入到第一光学路经上,在第二位置处将该信号环回到第二光学路经上,并在第一位置处接收来自第二光学路经的信号。环回连接器可在第二位置使用,以便将该信号环回到第一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C示出了示例性的网络,该网络可使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

    图2示出示例性的配线光缆,其中可使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来对该配线光缆进行接续;

    图3示出制造配线光缆的示例性的方法,该配线光缆与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一起使用;

    图4示出用于安装工厂集成终端到符合本发明原理的配线光缆上的示例性方法;

    图5A-5D示出与安装工厂集成终端到符合本发明原理的配线光缆上相关的示例性方面;

    图5E-5F示出包括符合本发明原理的MT母连接器的示例性工厂集成终端的视图;

    图6示出图5E中示例性工厂集成终端,其被配置为包括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

    图7示出用于实施符合本发明原理的有源RFID设备的示例性计算机结构;

    图8A和8B示出利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耐用MT连接器的工厂集成终端的示例性实施;

    图9A和9B示出用于测试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的示例性环回连接器;

    图9C示出图9A和9B中环回连接器的示意性视图以及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四个带状光纤的示意性表示;

    图9D示出适于用在环回连接器中的平面光波芯片;

    图9E示出并入环回连接器的箍圈结构中的图9D的芯片并且还示出适于与环回连接器耦合的配套连接器;

    图9F是沿图9E的剖面线9F-9F获得的顶视图;

    图9G示出耦合在一起的图9E的连接器;

    图10A和10B示出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系链上使用耐用连接器的工厂集成终端的示例性实施;以及

    图11A-11F示出使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光纤下路终端的工厂集成终端的示例性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各种实施的具体描述参考附图。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标识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且,以下具体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相反,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所限定。

    图1A-C示出可以使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的示例性的网络100。光纤配线光缆102可包括近端104和远端106。近端104可与中心局108相关联,而且可用作配线光缆102的开始部分。远端106可位于距近端104一定距离之处,并可用作配线光缆102的末端。一个或多个接头110可位于配线光缆102的近端104和远端106之间。例如,当光纤配线光缆102被接续成多个较小的光缆,与配线光缆102相关的光缆的总数可在光纤数目保持不变的同时增加。在一些应用中,接头110的数目可随接续位置远离配线光缆102的近端104而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

    最靠近配线光缆102的开始部分(中心局108)的无源光网络100的部分通常被称为F1区域,其中F1是从中心局108到例如接头110的分光器之前的位置的“馈送光纤”。网络100的F1部分可包括量级在12到48根光纤的配线光缆,然而,可选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根光纤。例如,如配线光缆102的馈送光缆可从中心局108延伸至光纤分配集线器(FDH)112,该光纤集线器112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光模块,如接头110所示。FDH 112是可包括多个分光器的设备外壳,其中该分光器用于将配线光缆102中的输入光纤分裂成多个输出光纤。例如,可使用FDH 112中的分光模块将配线光缆102中的一根输入光纤分裂成32根输出光纤。在FDH112内的配线架上,每个分光模块的输出可连接到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可耦合到能够延伸到最接近用户房屋的位置114的另一配线光缆102中的光纤上。

    用于FDH 112的分光器可以接收具有多根光纤的馈送光缆,并可以将那些输入光纤分裂入从216至432根单独的配线光纤的任意光纤中,这些配线光纤与相同数目的用户位置114相关联。这些216至432根光纤可构成F2配线光缆,或网络的F2部分。F2是指从FDH 112延伸到用户位置114的光纤。

    工厂集成终端可以用于F2区域,以便提供对环境无害且经济合算的接续保护。工厂集成终端可在配线光缆102的特定点处使用工厂集成的接入点(分路器)116,而不是人工安装接头110。可以连接器化这些接入点116以便当将用户连接到网络时能够在网络100的分配部分提供简单的插入和运行方式。例如,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实施可使用表面粗糙的可容纳单端口或多端口连接器的OSP连接器。

    图2示出了示例性的配线光缆200,可利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终端对其进行接续。图2的配线光缆可包括保护性外护层(sheath)202,该外护层为配线光缆中延伸的光纤提供强度和抗磨损特性。外护层202可由抗UV塑料制成并可包括加强纤维。配线光缆200还可包括穿过光缆200的中心的强度元件204。强度元件204可被用于在不破坏或拉伸光缆200内延伸的光纤的情况下拉紧配线光缆200。

    配线光缆200还可包括光纤带(ribbon)206。例如,配线光缆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纤带206。光纤带206包括封在保护性带护层208内的4、6、8、12或更多的光纤。带护层208可以是经过彩色编码的和/或带有彩色标签的,以便于识别所需的光纤带。带护层208可以是结构塑料管,从而可向组成光纤带206的光纤提供辅助的保护。典型的配线光缆200可包括48至432根单独的光纤,这些光纤被包含在从8至108个光纤带的任何范围中。

    当配线光缆200包含大数目的光纤带206时,可能难以从光缆中获取所需的光纤带以执行人工接续和/或工厂集成终端。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实施可利用量级为12个光纤带管的光纤且每个光纤带管包括量级为4根的光纤。当执行接续时,具有12个光纤带管的配线光纤使得易于识别所需光纤带。因此,可以减少执行人工接续和/或工厂集成终端的所需的时间。

    图3示出与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一同使用的配线光缆的制作的示例方法。图3的方法从接收配线光缆的一个或多个设计参数开始(动作302)。例如,设计参数可指示配线光缆应包括12个光纤带且每个光纤带具有四根光纤。所需数目的光纤带可以被装配入配线光缆(动作304)。可以识别出工厂集成终端的分出位置(动作306)。例如,分出位置可对应电线杆或地上安装的基座的地理位置。可以将所需的光纤带在所确定的位置从装配好的配线光缆中分出(动作308)。可以使用工厂集成终端终结从配线光缆分出的光纤带部分(动作310)。在安装完毕工厂集成终端之后,可以对终结的光纤带进行信号完整性和环境完整性测试(动作312)。配线光缆可被运至安装位置并进行安装(动作314)。

    图4示出将工厂集成终端安装到符合本发明原理的配线光缆上的示例性方法。可在装配工厂接收配线光缆(动作402)。使用与一个或多个安装位置相关联的信息可确定接续位置(动作404)。在与接续位置关联的第一位置处切开配线光缆的护套(动作406)。例如,在一个实施中,可以将长度大约0.25英尺的护套接续在第一位置处从配线光缆上移除以便提供对其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光纤带的接入。

    光纤带是可以选择的,而且带的护套/护层与构成光纤带的光纤一起可以用于第一位置处,被切断(动作408)。可以在配线光缆的外护套中在第二位置处进行第二次切开,该第二位置距第一位置预定距离(动作410)。可以在第二位置处移除该配线光缆的外护套以提供对包含在其中的光纤带的接入。识别在动作408中切开的光纤带,并从第二位置将光纤带从配线光纤中拉出(动作412)。例如,在一个实施中,第二次切开是在距离第一次切开约78英寸(2米的量级)处进行的。当从配线光缆中拉出光纤带时,大约78英寸长的光纤带暴露在配线光缆之外。

    外部光缆护层可置于抽出的光纤带上,以提供辅助的结构刚性和环境保护(动作414)。例如,一段抗UV结构的收缩套管可置于抽出的光纤带之上。护套/套管外模可安装于在动作414中安装的外部光缆护套外部之上(动作416)。可以使用粘结剂或者本领域公知的其他附接技术可将护套/套管外模耦合到外部护套。外模可安装在第二位置上,该第二位置包括该抽出的光纤带、外部护套和/或护套/套管外模(动作418)。外模可用于在第二位置处密封配线光缆的外护套,并可密封暴露的光纤带,以及保持该光纤带在相对于配线光缆的所需位置处。外模也可提供对第二位置以及对暴露的光纤带的结构上的完整性。

    外模可包括在配线光缆的暴露部分上成型的注入塑料的包覆层。外模可在第二次切开的每个端部处交叠未处理过的配线光缆护套。固化的外模可在配线光缆、暴露的光纤带和/或光纤带护套周围产生很强的防风雨的密封。

    外模的一个可选实施可以利用在配线光缆和暴露的光纤带的接合部上扣合的两段预成形抓斗,在48-光纤的光缆和4光纤带护套周围形成很强的防风雨密封。另一个可选的处理可以是用于覆盖配线光缆和暴露的带的接合部的热收缩/衬垫材料化合物。

    另一个可选设计可以在外模内包括MT母连接器。该设计可以不需要在暴露的光纤带上的护套。光纤带可以终结于MT母连接器。MT母连接器可由外模捕获。当配线光缆在现场展开时,压模可被配置成且适于穿过光缆敷设滑轮上部。

    使用收缩套管、外模成形和/或其他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可以密封第一位置(动作420)。可对该配线光缆和暴露的光纤带进行信号完整性和/或环境完整性测试(动作422)。配线光缆可被运至安装位置并进行安装(动作424)。例如,利用位于对应于电线杆位置处的工厂集成终端可将配线光缆悬挂在电线杆之间。工厂集成终端可利用连接器、插座和/或用于使光信号为用户所用的其它设备进行终结。

    工厂集成终端的实施可使得配线光缆保持其自己初始的强度和寿命特性。外模可被设计成用于抵抗恶劣的OSP环境,同时仅对光缆增加最少的重量。

    图5A-5D示出与安装工厂集成终端到符合本发明原理的配线光缆上相关的示例性方面。图5A示出结合图4的动作406-412描述的操作。图5B示出了结合图4的动作414描述的操作。图5C示出结合图4的动作416描述的操作。图5D示出结合图4的动作418描述的操作。

    图5E-5F示出包括符合本发明原理的MT母连接器502的示例性工厂集成终端500的视图。工厂集成终端的实施可配备有连接器和/或插座,以使得容易将如光纤分配集线器的分配设备和连接器化的系链(tether)连接在一起。这种实施不再需要在暴露的光纤带上的护套,因为光纤带直接在外模内的MT母连接器502处终结。

    图6示出图5E中示例性工厂集成终端500,其被配置为包括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600。工厂集成终端的实施可以配备有RFID标签,以便在接续位置中包括机器可读信息。RFID标签是能够存储信息和使用射频波发送信息的设备。RFID标签可以是不包括电源的无源设备,或者它们也可以是有源的。无源RFID标签需要使用来自收发器的射频信号进行查询。当无源RFID标签被射频能量照射到时,会变成低能量的发射器。查询收发器可读出来自RFID标签的传输。

    相反,有源RFID标签可以包括如电池的电源。有源RFID标签可执行更加复杂的操作,并且与无源RFID标签相比较可以发送到更远的距离。有源RFID标签可以一直处于休眠模式,直到被收发器查询到。当被查询到时,有源RFID标签可以打开发射器并向收发器发射信息。

    RFID标签可以经由射频接收要存储的信息,或者当利用本领域公知的技术进行制造时,它们是可编程的。当查询时,RFID标签可向查询设备发送所存储的信息。例如,利用关于接续地理位置的信息以及利用关于与连接到分出口或接口的光纤相连接的用户的信息,能对RFID标签600进行编码。当查询时,RFID标签600可以使得查询设备能获得该编码信息。

    图7示出可以用于实施符合本发明原理的有源RFID标签的示例性设备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情况下,结构700也可在计算机、查询设备、RFID编程设备,以及用于测试工厂集成终端组件的设备中实施。结合图7所示的实施是示例性的,可选地,可使用其它配置。

    结构700可包括处理器720、总线722、存储器730、只读存储器(ROM)740、存储设备750、输入设备760、输出设备770,以及通信接口780。总线722使得结构700中的各个元件之间能够通信,并且可包括能够传送数据和指令的光或电的导体。

    处理器720可包括任何类型的传统处理器、微处理器或可解释和执行指令的处理逻辑中的任意类型,而且处理器720能够以单独配置方式实施,或者以例如并行处理器配置的分布式配置方式实施。存储器730可包括随机读取存储器(RAM)或者其它类型的用于存储由处理器720执行的信息和指令的动态存储设备。存储器730还可以用于在处理器720执行指令期间存储临时变量或者其它中间信息。

    ROM 740可以包括传统的ROM设备和/或其它用于存储处理器720的静态信息和指令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设备750可包括磁盘或光盘以及相应的驱动和/或一些其它类型的用于存储信息和指令的磁性的或光学的记录介质及其相应的驱动。

    输入设备7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统接口、元件和/或使得操作者向结构700输入信息的机制,例如键盘、鼠标、笔、语音识别和/或生物计量机制等。输出设备77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统的用于向操作者输出信息的机制,并且可包括显示器、打印机、一个或多个扬声器等。通信接口780可包括任何能够使得结构700与其它设备和/或系统进行通信的类似收发器的机制。例如,通信接口780可以包括无线收发器,该无线收发器用于将RFID标签与例如手持收发器以可通信方式耦合在一起。

    结构700可响应于执行包含在存储器730中的指令序列的处理器720执行处理。这种指令可从另一个计算机可读介质750中读入存储器730,或者经由通信接口780从单独的设备读入。应该理解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载波或数据结构。执行包含在存储器730中的指令序列可使得处理器720执行此后结合方法流程图和信号流程图描述的某些动作。在可选实施例中,硬件连线电路被用于替换软件指令或与软件指令一起来实施结构700所执行的功能。这样,符合本发明的实施并不限于硬件电路和软件的任何具体结合。

    图8A和8B示出使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耐用的MT连接器的工厂集成终端800的示例性实施。工厂集成终端800的实施可包括系链(tether)802,该系链802用连接器终结。例如,MT母连接器804可安装在与已经从配线光缆102中抽出或分出的光纤带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光纤的远端上。转让给Coming Cable Systems LLC的美国专利6648520号和6579014号进一步描述了适合在抽出的光纤带的远端上使用的连接器和/或插座的例子。

    例如图8A所示的实施可包括具有四根光纤的光纤带系链804,这些光纤以单个的SC/APC连接器终结。利用连接器终结的实施可利用相配合的插头和/或插座来塞住,直到一个或多个用户连接到系链(tether)802。相配合的插头和/或插座用作假塞子,以保护连接器中的光纤免受污物和潮气的影响。使用连接器化的系链802使得与诸如光纤下路终端的分配设备有关的基本建设费用得以延迟到用户真正连接到配线光缆102的时候支付。

    图9A和9B示出在测试符合本发明的原理的工厂集成终端中使用的示例性环回连接器900。利用连接器902终结的实施可以用能够用于使系链测试方便的环回连接器900塞住。环回塞或连接器可以被配置成将系链904中的第一光纤耦合到系链904中的第二光纤。在中心局,测试信号可在第一光纤上注入并在中心局处的第二光纤上检测到。环回连接器900的使用可以消除执行测试时在系链904和中心局之间往返穿梭。在测试所利用的配线光缆102时,消除穿梭能够产生显著时间和成本的节约。转让给Fiber Optic Network Solutions Corp的美国专利申请11/198848号和11/198153号示出了使用环回连接器从单个位置测试光纤下路终端的方法,这些专利的公开在这里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

    图9C示出图9A和9B中环回连接器900的示意性视图以及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四个带状光纤的示意性表示。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减小环回测试设备的尺寸和使制造环回测试设备容易的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平面光波电路PLC被并入环回设备中,以提供环回功能。例如,平面光波电路可并入多光纤连接器(MFC)组件中,以便将从MFC的一根光纤发射出的光信号引导回同一MFC的另一光纤中。在这种方式中,PLC用于在MFC的光纤之间环回信号。通过提供这种环回功能,测试信号可从同一位置(例如,中心局)产生并测试。

    平面光波电路在本领域是公知的。例如,美国专利6961503号、6937797号、6304706号、6787867号、以及6507680号中公开了平面光波电路和制造平面光波电路的方法,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的全部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

    PLC技术具有无数优势。例如,由于PLC的生产与半导体晶元加工相似,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此外,PLC技术能够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并且在每个波导路径之间具有一致的插入损耗值。为了使得PLC环回芯片与标准的MFC能够相互配合,PLC波导的大小能够按照MFC相互配合性规范(例如,MPO连接器的TIA/EIA-604)进行设计。另外,可在在PLC芯片内制造对准特征。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定的插入损耗可设计到用于测量识别目的的具有波长灵敏性的波导设计中。

    图9D示出包括通用的矩形衬底952及多个波导/光导954的示意性PLC芯片950。如图9D所示,示出了六个波导954。每个波导954具有一个环路配置,该环路配置在衬底952的接口侧958处带有终结端部956。当PLC芯片950被集成到环回连接器的箍圈中时,端部956被露出且适于与将要被光学耦合到环回连接器的多终端(MT)连接器的相应光纤对准。PLC芯片950可包括对准结构(例如,v型槽、针型插座、插针以及其他结构),以便确保波导954的端部956与光学耦合到PLC芯片950的MT连接器的相应光纤对准。

    PLC芯片950可通过大量不同技术进行制造。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初始提供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玻璃的底层衬底来制造PLC芯片。然后在底层上沉积玻璃中间层。优选地,中间层具有适于波导的第二折射率。第一和第二折射率彼此不同。然后,刻蚀掉中间层以便限定波导954。此后,在中间层上施加具有与底层相当的折射率的玻璃顶层。

    底层和顶层的厚度能够不同。例如,顶层可以比底层更薄。

    为了改善性能,可对PLC芯片950的接口侧958进行抛光。此外,接口侧958可以是成角度的,以便与MT连接器的对应角度相匹配,其中PLC芯片950需要光学耦合到该MT连接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侧958可被打磨成约80度的角度。

    参考图9E和9F,PLC芯片950被示出为集成到多终端环回连接器962的箍圈结构960中。例如,PLC芯片950被示出为安装在插座964中,而插座型连接器964限定在连接器962的箍圈结构960中。盖子966或其他保持结构可用于将PLC芯片950保持在插座964中。PLC芯片950能够是自由的以便在插座964中略微浮动。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弹簧向上偏压PLC芯片950。

    当安装在箍圈结构960中时,抛光的PLC芯片950的接口侧958被暴露出来。PLC芯片950被示出为包括对准开口970,该对准开口970用于将波导954的端部956与MT连接器974的相应光纤972对准,其中该MT连接器974需要与多终端环回连接器962耦合。当多终端连接器974连接到多终端环回连接器962时(如图9G所示),多终端连接器974的插针976滑入PLC芯片950的开口970中,以确保波导954的端部956和光纤972的端部之间对准。在某些实施例中,箍圈结构960可并入具有如图9A所示类型的销锁设置的环回连接器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够使用其他类型的对准结构。例如,能够在PLC芯片处配备公对准结构(例如,接线柱),以便将环回连接器与相应的母MT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在另一实施例中,PLC芯片能够在芯片端部处配备有V型槽,以便容纳设置在连接器524上的插针。

    图10A和10B示出了在符合本发明的原理的系链上使用耐用连接器的工厂集成终端1000的示例性实施。图10A和10B中示出的实施可以在第一端部1004上具有MT连接器1002,且在第二端部1008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单端口连接器1006。第一端部1004可插入一个与工厂集成终端相关联的配合连接器。第二端部1008可以包括用于与连接到与一个或多个用户相关联的光纤光缆的连接器相配合。图10A和10B中的实施可包括分出口1010,该分出口1010用作从单光缆到与第二端部上的多个连接器相关联的多光缆的转换。

    图11A-11F示出采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光纤下路终端1100的工厂集成终端的示例性实施。转让给Fiber Optic Network Solutions Corp.的美国专利申请11/198848号和11/198153号中进一步描述了下路终端1100,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已在前面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光纤下路终端1100用于为与用户相关联的光纤光缆提供连接点。光纤下路终端1100可附接到如电线杆、建筑、设备机箱等的结构上。

    符合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使得能够制造、安装和测试无源光网络的配线光缆。例如,使用工厂集成终端组件可对配线光缆进行接续,以提供紧凑的且环境无害的分出口,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连接到通信网络。

    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给出了说明与描绘,但是这并不是穷举的或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在上述启示下,各种修改或变型都是可能的,并且这些修改和变型可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而得到。例如,尽管参照图3和4已经描述了一系列的动作,动作的顺序可在符合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中发生变化。此外,也可并行实施不相关的动作。

    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情况下,可使用除说明书所公开的以及附图所示之外的连接器、插座、外模技术和方法来实施符合本发明的原理的实施。此外,与结合附图3和4描述的方法相关联的一系列事件可以按不同于所示出的顺序执行。此外,可以根据具体的部署、应用以及用户和/或服务提供商的需要,添加或删除附加事件。此外,所公开的实施并不限于硬件电路和/或软件的任意具体组合。

    除非这样明确说明,否则不应将本发明说明中所使用的元件、动作或指令解释为关键的或必要的。而且,如这里所使用的那样,冠词“一个”意在包括一项或多项。当只想表示一项时使用术语“单个”或类似语言。此外,除非有明确说明,否则这里所使用的短语“基于”意在表示“至少部分基于”。

    上述说明、例子和数据提供了关于本发明结构的制造和使用的完整描述。由于本发明的许多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因此本发明以其后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所属权利。

    

环回塞及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环回塞及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环回塞及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回塞及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回塞及其方法.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公开了一种环回连接器以及测试光纤光网络中的线路的方法。环回连接器包括:箍圈,该箍圈具有构造成光学连接到多光纤光缆的接口侧。环回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光环回路径,每个路径具有位于所述接口侧的第一和第二终端端部。每个环回路经的各个终端端部适于与多光纤光缆中的光纤对准。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位置处在第一光路径上注入信号,在第二位置处将信号环回到第二光路径,并在第一位置在第二光路上接收该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