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633337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02285.6

申请日:

2013.09.27

公开号:

CN104755713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N 3/08申请日:20130927|||公开

IPC分类号:

F01N3/08

主分类号:

F01N3/0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发明人:

奥田孝造; 中村尚人; 河野贵一郎; 大岩宪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引导部件(71)从电池罩(60)的第一侧板(61)向还原剂箱(18)延伸。而且,第一引导部件(71)朝还原剂箱(18)向下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75)配置在第一引导部件(71)的下方,朝还原剂箱(18)向下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75)具有第一端(771)和第二端(772)。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一端(771)比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位于靠近电池(17)侧的位置。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二端(772)比分隔板(52)位于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位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还原剂箱;
电池,与所述还原剂箱隔着间隔而排列配置;
还原剂箱载置部件,包括底板和分隔板,该底板上载置所述还原剂箱,该分隔板从所述底板向上方延伸并位于所述还原剂箱与所述电池之间;
电池罩,包括上板和侧板,该上板位于所述电池的上方,该侧板从所述上板的侧边向下方延伸并位于所述还原剂箱与所述电池之间;
第一引导部件,从所述侧板向所述还原剂箱延伸且向下方倾斜;
第二引导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下方,并朝所述还原剂箱向下方倾斜;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具有第一端,该第一端比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位于靠近所述电池侧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还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比所述分隔板位于靠近所述还原剂箱侧的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延伸的分隔部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下垂,
所述分隔部件的下端比所述分隔板位于靠近所述还原剂箱侧的位置且比所述分隔板的上端位于靠近下侧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由橡胶制成。

6.  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还原剂箱;
电池,与所述还原剂箱隔着间隔而配置;
还原剂箱载置部件,包括底板和分隔板,该底板上载置所述还原剂箱,该分隔板从所述底板向上方延伸并位于所述还原剂箱与所述电池之间;
电池罩,包括上板和侧板,该上板位于所述电池的上方,该侧板从所述 上板的侧边向下方延伸并位于所述还原剂箱与所述电池之间;
第一引导部件,从所述侧板向所述还原剂箱延伸并向下方倾斜;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比所述分隔板位于靠近所述还原剂箱侧的位置。

说明书

说明书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提出了搭载有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的作业车辆。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和还原剂箱。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使用尿素水等还原剂处理排气。需要说明的是,还原剂贮存在还原剂箱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2-2372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还原剂箱配置在电池附近,电池被电池罩覆盖。在向还原剂箱补充还原剂时,作业人员有时要在将贮存有补充用还原剂的容器载置在电池罩上的状态下进行补充作业。在从补充用容器向还原剂箱补充还原剂时,如果还原剂溢出,则该溢出的还原剂经由电池罩流到电池侧,从而存在在电池上附着还原剂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防止还原剂附着在电池上。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侧面的作业车辆包括还原剂箱、电池、还原剂箱载置部件、电池罩、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电池与还原剂箱隔着间隔而排列配置。还原剂箱载置部件具有底板和分隔板。底板上载置还原剂箱。分隔板从底板向上方延伸并位于还原剂箱与电池之间。电池罩具有上板和侧板。上板位于电池的上方。侧板从上板的侧边向下方延伸并位于还原剂箱与电池之间。第一引导部件从侧板向还原剂箱延伸。而且,第一引导部件朝还原剂箱向下 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配置在第一引导部件的下方,朝还原剂箱向下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一端比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位于靠近电池侧的位置。
在电池罩的上板上进行向还原剂箱补充还原剂的作业时,还原剂容易向电池罩的上板的靠近还原剂箱侧的部分溢出。因此,在电池罩的上板上溢出还原剂的情况下,该溢出的还原剂从上板经由侧板向下方流动。在此,第一引导部件从侧板向还原剂箱延伸,而且,在第一引导部件的下方配置有第二引导部件。另外,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均朝还原剂箱向下方倾斜。因此,经由侧板向下方流动的还原剂经由第一引导部件从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靠近还原剂箱侧的一端)向第二引导部件落下,并流向还原剂箱侧。这样,还原剂不向电池侧流动,因此能够防止还原剂附着在电池上。
优选的是,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比分隔板位于靠近还原剂箱侧的位置。根据该构成,从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向下方落下的还原剂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而不向电池侧流动。其结果,能够防止还原剂附着在电池上。
优选的是,作业车辆还包括在第二引导部件与分隔板之间延伸的分隔部件。根据该构成,能够由分隔部件防止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的还原剂向电池侧飞散。
优选的是,分隔部件从第二引导部件下垂。而且,优选的是,分隔部件的下端比分隔板位于靠近还原剂箱侧的位置且比分隔板的上端位于靠近下侧的位置。利用这样构成的分隔部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上的还原剂向电池侧飞散。
优选的是,分隔部件由橡胶制成。根据该构成,分隔部件不会产生变形,而且,可以使分隔部件变轻。
本发明第二侧面的作业车辆包括还原剂箱、电池、还原剂箱载置部件、电池罩和第一引导部件。电池与还原剂箱隔着间隔而排列配置。还原剂箱载置部件具有底板和分隔板。底板上载置还原剂箱。分隔板从底板向上方延伸并位于还原剂箱与电池之间。电池罩具有上板和侧板。上板位于电池的上方。侧板从上板的侧边向下方延伸并位于还原剂箱与电池之间。第一引导部件从侧板向还原剂箱延伸。而且,第一引导部件朝还原剂箱向下方倾斜。此外,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比分隔板位于靠近还原剂箱侧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溢出到电池罩上的还原剂经由侧板向下方流动,进一步经由第一引导部件从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向下方落下。在此,第一引导部件的 前端比分隔板位于靠近还原剂箱侧的位置。因此,从第一引导部件的前端向下方落下的还原剂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而不向电池侧流动。其结果,能够防止还原剂附着在电池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还原剂附着在电池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发动机室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3是排气后处理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框架结构的详细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车辆主体的右前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电池和还原剂箱周边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还原剂箱周边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一,第二引导部件周边的详细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第二变形例的车辆主体的右前部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00。图1是液压挖掘机100的立体图。在以下说明中,“前”和“后”分别表示车辆主体1的前与后。而且,在以下说明中,“右”“左”“上”“下”分别表示以从驾驶座看前方的状态为基准的方向,“车宽方向”和“左右方向”具有相同的含义。
如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作业车辆的一例)100包括车辆主体1和工作装置4,使用工作装置4进行所希望的作业。
车辆主体1包括行驶体2和旋转体3。行驶体2包括一对行驶装置2a,2b。行驶装置2a具有履带2d,而行驶装置2b具有覆带2c。行驶装置2a,2b从发动机10得到驱动力驱动履带2c,2d,从而使液压挖掘机100行驶。
旋转体3载置在行驶体2上并设置为相对行驶体2可旋转。旋转体3包括驾驶室5、燃料箱6、工作油箱7、发动机室8及配重9。
燃料箱6贮存有用于驱动发动机10的燃料,配置在工作油箱7的前方。 工作油箱7贮存工作油。工作油箱7在前后方向上与燃料箱6排列配置。
如后文所述,发动机室8收纳发动机10、液压泵11、排气后处理单元20等。发动机室8配置在驾驶室5、燃料箱6及工作油箱7的后方。在发动机室8的上方配置发动机罩12。配重9配置在发动机室8的后方。
工作装置4安装在旋转体3的前部。工作装置4包括大臂4a、小臂4b、铲斗4c、一对大臂缸4d、小臂缸4e及铲斗缸4f。大臂4a的基端部可旋转地与旋转体3连接。小臂4b的基端部可旋转地与大臂4a的前端部连接。铲斗4c可旋转地与小臂4b的前端部连接。各大臂缸4d、小臂缸4e及铲斗缸4f都是液压缸,由后述的液压泵11排出的工作油驱动。各大臂缸4d使大臂4a动作。小臂缸4e使小臂4b动作。铲斗缸4f使铲斗4c动作。通过这些液压缸4d,4e,4f的驱动使工作装置4驱动。
图2是从车辆后方看到的发动机室8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室8配置有发动机10、飞轮壳13、液压泵11、排气后处理单元20、风扇14及散热器15。风扇14在发动机室8内形成从右到左的气流。散热器15设置在风扇14的右侧。风扇14一工作,冷却风就从外部经由通风孔801(参照图1)吸入发动机室8内。在散热器15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水被该冷却风冷却。发动机10、飞轮壳13及液压泵11依次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
液压泵11被发动机10驱动。液压泵11配置在发动机10的左侧。飞轮壳13配置在发动机10与液压泵11之间。飞轮壳13安装在发动机10的左侧面上。而且,液压泵11安装在飞轮壳13的左侧面上。
图3是从右前方看到的排气后处理单元20的立体图。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后处理单元20处理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排气后处理单元20包括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DPF)21、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22、连接配管23及喷射装置24。
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是处理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的装置。从发动机10经由涡轮增压器(图示省略)和配管31向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供给排气。具体而言,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由过滤器捕集排气中所含有的粒子状物质。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由附设在过滤器上的加热器焚烧捕集到的粒子状物质。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其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配置。
连接配管23是连接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22的管,配置在比发动机10靠近上方的位置。连接配管23的整体形成为S形,具有第一弯曲部23a、直线部23b及第二弯曲部23c。第一弯曲部23a的一端与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的排气导出口21a连接,第一弯曲部23a的另一端与直线部23b的一端连接。第二弯曲部23c的一端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的排气导入口22a连接,第二弯曲部23c的另一端与直线部23b的另一端连接。直线部23b在第一弯曲部23a与第二弯曲部23c之间沿着连接配管23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第一弯曲部23a上安装喷射装置24。喷射装置24是向连接配管23内喷射由还原剂泵19从后述的还原剂箱18抽取的还原剂,并将还原剂添加到在连接配管23内流动的排气中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还原剂是尿素水。添加到排气中的尿素水受到排气热而被加水分解成氨气,氨气与排气一起经由连接配管23供给到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是处理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的装置。具体而言,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由将尿素加水分解而得到的氨还原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上连接排气管33,排气管33从发动机罩12向上方突出。从排气管33向外部排出经排气后处理单元20处理的排气。
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连接配管23及喷射装置24比发动机10位置靠近上方。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连接配管23及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排列配置。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彼此接近配置,并且以各自的长度方向与车宽方向正交的状态排列配置。发动机10、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22、连接配管23及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21从车宽方向右侧依次排列配置。
图4是从右前方看到的液压挖掘机100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液压挖掘机100包括旋转框架26和车体框架27。
旋转框架26经由橡胶减振器等安装部件支撑发动机10。旋转框架26包括中央框架30、第一侧框架31和第二侧框架32。中央框架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中央框架30的后部配置有发动机10。中央框架30具有第一中央框架301和第二中央框架302。第一中央框架301和第二中央框架302在车宽方向上彼此隔开配置。第一中央框架301和第二中央框架302都是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中央框架30具有底板303。第一中 央框架301和第二中央框架302经由底板303连接。
第一侧框架31相对中央框架30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一侧。第二侧框架32相对中央框架30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框架31配置在中央框架30的右侧。第二侧框架32配置在中央框架30的左侧。
第一侧框架31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一侧框架31在车宽方向上与中央框架30隔开。第一侧框架31和中央框架30经由多个梁部件31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仅对一部分的梁部件标注了符号311。
第二侧框架32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二侧框架32在车宽方向上与中央框架30隔开配置。第二侧框架32和中央框架30经由多个梁部件3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仅对一部分梁部件标注了符号321。
车体框架27立设在旋转框架26上。车体框架27配置在发动机10和液压泵11等设备的周围。上述的排气処理装置24安装在车体框架27上。
图5是从右前方看到的液压挖掘机100的框架结构的详细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旋转框架26的右前部设有电池载置部件40。电池载置部件40是用于载置电池17(参照图6)的部件。详细而言,电池载置部件40具有底板41和后板42。
底板41为矩形,右端缘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1上。在该底板41上,使用安装配件等固定有电池17(参照图6)。后板42从底板41的后端缘向上方延伸。后板42的右端缘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1上。
在电池载置部件40的后方,与电池载置部件40邻接设置有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是用于载置还原剂箱18(参照图6)的部件。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具有底板51和分隔板52。
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底板51为矩形,在中央附近具有开口。底板51的左端缘通过焊接等固定在中央框架30上,底板51的右端缘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1上。在该底板51上,使用安装配件等固定有还原剂箱。
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分隔板52位于还原剂箱18与电池17之间。具体而言,分隔板52从底板51的前端缘向上方延伸。分隔板52是不仅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分隔板52的左端缘通过焊接等固定在中央框架30上,分隔板52的右端缘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1上。分隔板52的前表面与电池载置部件40的后板42的后表面接触。而且,分隔板52比后板42更向上方延伸。
图6是车辆主体1的右前部的侧面剖视图。如图6所示,电池罩60可拆卸地固定在旋转框架26上,并覆盖固定在上述电池载置部件40上的电池17。电池罩60形成为实质上的长方体,底面开口。详细而言,电池罩60具有上板65和第一~第四侧板61~64。
上板65为矩形,位于电池17的上方。各侧板61~64从上板65的各端缘向下方延伸。第一侧板61从上板65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配置在还原剂箱18与电池17之间。即,第一侧板61位于电池17的后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板61相当于本发明的侧板。
第二侧板62从上板65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第三侧板63从上板65的左端缘向下方延伸,第四侧板64(参照图1)从上板65的右端缘向下方延伸。第二~第四侧板62~64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旋转框架27上,从而电池罩60可拆卸地安装在旋转框架27上。
第一侧板61没有安装在旋转框架27上。具体而言,第一侧板61的下端部不与电池载置部件40接触,位于电池载置部件40的上方。即,第一侧板61的下端与电池载置部件40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且,第一侧板61比电池载置部件40的后板42位置靠近前方。即,第一侧板6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电池17与后板42之间。
图7是表示电池和还原剂箱周边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侧板61上安装有第一引导部件71。第一引导部件71从第一侧板61向还原剂箱18延伸并向下方倾斜。第一引导部件71也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在车宽方向上具有与第一侧板61大致相同的长度。第一引导部件71通过将一张板状部件(例如钢板)弯折而形成,具有安装部72和倾斜部73。安装部72是固定于第一侧板61的部分,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第一侧板61上。倾斜部73从安装部72的下端缘向还原剂箱8延伸。而且,倾斜部73朝还原剂箱8向下方倾斜。倾斜部73的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端缘即前端731(参照图9)位于分隔板52的正上方或者比分隔板52位于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位置。
在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上设置有用于贮存还原剂的还原剂箱18。还原剂箱18具有箱主体181和补充部182。箱主体181为实质上的长方体状,在内部贮存有还原剂。箱主体181经由还原剂配管(图示省略)与还原剂泵19连接,还原剂泵19经由另一个还原剂配管(图示省略)与喷射装置24连接。
补充部182从箱主体181的上部向上方且电池17侧延伸。补充部182为 筒状,其前端具有盖部183。在向箱主体181补充还原剂时,拆卸该盖部183,并经由补充部182向箱主体181补充还原剂。补充部182的上端位于比电池壳60的上板65高的位置。
为了覆盖还原剂箱18安装有箱罩80。如图8所示,在旋转框架26上固定有多个柱部。具体而言,第一柱部33从第一侧框架31向上方延伸。而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柱部34固定在中央框架30上。第二柱部34与第一柱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箱罩80被包括该第一柱部33和第二柱部34等的多个柱部支撑。
如图6所示,箱罩80具有上板81、前板82、右板83(参照图1)、左板84及开口部85。上板81位于还原剂箱18的上方。前板82是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位于电池罩60的第一侧板61的大致正上方。而且,在前板82与第一侧板61之间形成有间隙。右板83位于还原剂箱18的右侧,左板84位于还原剂箱18的左侧。开口部横跨形成在上板81和前板82上,该开口部被开口部85封闭。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85可开闭地安装在上板81上。具体而言,开口部85经由铰链安装在上板81上,通过打开开口部85,使补充部182露出。
如图6~图8所示,第二引导部件75配置在第一引导部件71的下方,朝还原剂箱18向下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75横跨第一柱部33和第二柱部34而延伸。详细而言,第二引导部件75通过将一张板状的部件(例如钢板)弯折而形成,具有安装部76和倾斜部77。安装部76是安装在第一柱部33和第二柱部34上的部分。倾斜部77是从安装部76的上端缘朝前方向上方倾斜的部分。即,倾斜部77朝还原剂箱18向下方倾斜。
图9是表示第一引导部件71和第二引导部件75周边的详细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如图9所示,第二引导部件75的倾斜部77在侧视时具有第一端771和第二端772。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一端771比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位于靠近电池17侧的位置。因此,在俯视时,第一引导部件71的倾斜部73的一部分和第二引导部件75的倾斜部77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第二引导部件75中倾斜部77的第二端772比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分隔板52位于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位置。即,第二端77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分隔板52与还原剂箱18之间。因此,第二端772位于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底板51的上方。
以在第二引导部件75与分隔板52之间延伸的方式设有分隔部件91。详细而言,分隔部件91从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二端772侧向下方下垂。分隔部件91由矩形的橡胶制成,车宽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引导部件75的长度实质上相同。分隔部件91的上端部固定在第二引导部件75的安装部76上。需要说明的是,分隔部件91固定在安装部76的靠电池17侧的面上。
分隔部件91的下端911比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分隔板52的上端521位于靠近下侧的位置。即,分隔部件91的下端部和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分隔板52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而且,分隔部件91的下端911比分隔板52位于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液压挖掘机100中,向还原剂箱18补充还原剂时,首先,将装有补充用还原剂的补充容器载置在电池壳60的上板65(图6)上。需要说明的是,作业人员也登上电池壳60的上板65上进行还原剂的补充作业。接着,打开箱罩80的开口部85,使还原剂箱18的补充部182露出。然后,拆卸盖部183,从补充容器向还原剂箱18补充还原剂。
[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00具有以下特征。
(1)在上述的还原剂的补充作业中,如果还原剂溢出到电池罩60的上板65上,则还原剂容易溢出到上板65的还原剂箱18侧的部分即上板65的后部。因此,在电池罩60的上板65上溢出还原剂的情况下,所述溢出的还原剂按照图6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从上板65经由第一侧板61向下方流动。经由第一侧板61向下方流动的还原剂接着经由第一引导部件71从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向第二引导部件75落下。经由第二引导部件75进一步流向下方的还原剂从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二端772向下方落下。从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二端772向下方落下的还原剂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从而不向电池17侧流动。其结果,能够防止还原剂附着在电池17上。
(2)由于以在第二引导部件75与分隔板52之间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分隔部件91,因此能够防止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的还原剂向电池17侧飞散。
(3)由于分隔部件91由橡胶制成,因此分隔部件91不产生变形,而且,能够使分隔部件91变轻。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比分隔板52位于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位置,但是不特别限于此。即,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可以比分隔板52位于靠近电池17侧的位置。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引导部件71和第二引导部件75,由该两个引导部件使还原剂向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侧引导,但是可以省略第二引导部件75。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变形例的液压挖掘机不包括第二引导部件和分隔部件。而且,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比分隔板52位于靠近还原剂箱18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从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向下方落下的还原剂更加可靠地落到还原剂箱载置部件50,优选第一引导部件71比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的位置位于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适用了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适用本发明的作业车辆不限于液压挖掘机。例如,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推土机、轮式装载机、机动平地机等。
符号说明
17    电池
18    还原剂箱
50    还原剂箱载置部件
51    底板
52    分隔板
60    电池罩
61    第一侧板
65    上板
71    第一引导部件
75    第二引导部件

作业车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业车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业车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车辆.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第一引导部件(71)从电池罩(60)的第一侧板(61)向还原剂箱(18)延伸。而且,第一引导部件(71)朝还原剂箱(18)向下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75)配置在第一引导部件(71)的下方,朝还原剂箱(18)向下方倾斜。第二引导部件(75)具有第一端(771)和第二端(772)。第二引导部件(75)的第一端(771)比第一引导部件(71)的前端(731)位于靠近电池(17)侧的位置。第二引导部件(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