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632108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57033.1

申请日:

2013.11.11

公开号:

CN104635863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16申请日:20131111|||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6

主分类号:

G06F1/16

申请人: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宁; 梁润生; 崔博宇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代理人:

张振伟; 任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显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开设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一通孔为直通孔;其中,当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M个接触点,以使所述本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施本发明,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的前提下,能够方便地使电子进行稳固,提高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显露;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 端开设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 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一通孔为直通孔;其中,
当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 M个接触点,以使所述本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 的整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至少包括具有 预定长度值的第一部分,所述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的厚度,所述固体的第 一部分的刚性参数不低于第一阈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 端开设于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 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二区域,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通孔为直通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显 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边相邻;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二 边相邻,所述屏幕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屏幕的所述第二边相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N个连接点,所述N个连接点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上的N个位置处, 所述N个位置为当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所述 固体接触的M个接触点的位置中的N个位置,N小于等于M;其中,
所述N个连接点用于获得数据,和/或,当所述固体包括电子元器件时,获 得所述固体的数据,和/或,当所述固体包括电子元器件时,向所述固体传输数 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 所述固体接触的M个接触点中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位于 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所述第 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所构成的线段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相 交,所述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开设的 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与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方向相对的一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 理器、以及第一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所述重力方向对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 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的第二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当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获取所述固体在 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M个接触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M个接触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 处的使用模式;根据所述确定的使用模式,触发一次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或多 次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单元,以使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并根 据所述获取的重力方向的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重力方向对应。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不小于第二阈值。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平板电脑的人越来越多,用户不仅要求平板电脑超薄轻便,还需要电 子设备具有适合多场景应用的功能,目前,平板电脑都不能自行站立,需要增 加带支撑功能的皮套,或者设计连接体,这就会增加平板电脑的厚度和重量, 对于随身携带的设备,厚度和重量的增加会带给用户不好的体验,对外观的影 响也很大。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对于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和重量的前提下,如何稳 固电子设备,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和重 量的前提下,能够方便地稳固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显露;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 端开设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 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一通孔为直通孔;其中,
当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 M个接触点,以使所述本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 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本体中开设第一通孔,如此,当固体穿 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接触点,以使所 述本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能够方便地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悬挂或握 持,且无需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和重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a~图1f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a~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a~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a~图5h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6a~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7a~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显露;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 端开设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 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一通孔为直通孔;其中,
当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M 个接触点,以使所述本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θ取 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开 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第 二表面;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 表面为曲面时,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端点对应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 向开设。
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具有隆起的构造时,所述第一 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接触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本体中开始第一通孔,如此,当固体穿过所 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接触点,以使所述本 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悬 挂或勾持的稳固操作,且无需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或重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1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所述第一通孔13为直通孔;其中,
如图1c所示,当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在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 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 述固体20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 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 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 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曲面时,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 端点对应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如图1c所示,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所述固体20至少包括具 有预定长度值的第一部分22,其中,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22的刚性参数不 低于第一阈值,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22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 度,与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图 1c中仅示出3个),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所述本体 10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的方式包括:支撑、悬挂和勾持。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所述固体20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 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的示意图如图1d所示,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 22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 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达到支撑所述本体10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所述固体20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 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的示意图如图1e所示,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 22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图 1e中仅示出2个),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达到悬挂 所述本体10的效果。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表面具有隆起 的构造时,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接触点的数量可 以为一个。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手指(对应所述固体20)勾持所述电子 设备本体10的示意图如图1f所示,手指与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 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2(图中未示出),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电 子设备用户手指稳固,达到勾持所述本体10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易获取的所述固体20,例如铅笔、勺子,穿过所述第一 通孔13,从而,能够快捷方便地对电子设备的本体10进行悬挂或支撑,或者, 使用手指勾持所述第一通孔13,相较于相关技术,无需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和 重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且方便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2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2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所述第一通孔13为直通孔;其中,
如图2c所示,当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在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 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 述固体20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 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 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 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曲面时,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 端点对应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如图2c所示,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所述固体20至少包括的 具有预定长度值的第一部分22,其中,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22的刚性参数 不低于第一阈值,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22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 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 (图2c中仅示出3个),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所述 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的方式包括:支撑、悬挂和勾持。
其中,通过所述固体20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 于所述固体20稳固的示意图如图2d所示,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22的预定 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0时,与 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以使所述 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达到支撑所述本体10的效果。
其中,通过所述固体20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 于所述固体20稳固的示意图如图2e所示,所述固体20的第一部分22的预定 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0时,与 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图2e中仅 示出2个),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达到悬挂所述本体 10的效果。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表面具有隆起的构造时, 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接触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其中,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手指(对应所述固体20)勾持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10的示意图如图2f所示,手指与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 接触的M个接触点22(图2f中未示出),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电子设 备用户手指稳固,达到勾持所述本体10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易获取的所述固体20,例如铅笔、勺子,穿过所述第一 通孔13,从而,能够快捷方便地对电子设备的本体10进行悬挂或支撑,或者, 使用手指勾持所述第一通孔13,相较于相关技术,无需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和 重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且方便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通孔20,所述第二通孔20 的第一端21开设于第三位置22,所述第二通孔20的第二端23开设于第四位 置24,所述第三位置22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 的所述屏幕的第二区域25,所述第四位置24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
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为直通孔。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 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和 所述第二通孔20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 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 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 曲面时,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端点对应 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如图3c所示,固体26穿过所述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时,所 述固体26至少包括具有预定长度值的第一部分27,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 的刚性参数不低于第一阈值,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 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 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 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本体10 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的方式包括:支撑、悬挂和勾持。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所述固体26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 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于 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 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 触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达到支 撑所述本体10的效果。
在又一个示例中,通过所述固体26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 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 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 孔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 接触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5稳固,达到 悬挂所述本体10的效果。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 孔20的内表面具有隆起的构造时,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 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接触点2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在另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手指(对应所述固体26)勾持所述电 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手指与所述第一通 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M个接触点28,以 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电子设备用户手指稳固,达到勾持所述本体10的效 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20的相对位置仅仅是 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易获取的所述固体26,例如铅笔、勺子,穿过所述第一 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从而,能够快捷方便地对电子设备的本体10进行 悬挂或支撑,或者,使用手指勾持所述第一通孔13,相较于相关技术,无需增 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和重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且方便电子设备用户使 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4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通孔20,所述第二通孔20 的第一端21开设于第三位置22,所述第二通孔20的第二端23开设于第四位 置24,所述第三位置22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 的所述屏幕的第二区域25,所述第四位置24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
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为直通孔。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 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和 所述第二通孔20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 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 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 曲面时,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端点对应 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如图4c所示,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时,所述 固体26至少包括的具有预定长度值的第一部分27,其中,所述固体26的第一 部分27的刚性参数不低于第一阈值,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 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形成 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M个接触点28(图4c中仅示出3个),以使所述本体10 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的方式包括: 支撑、悬挂和勾持。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所述固体26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 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于 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 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 触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达到支 撑所述本体10的效果。
在又一个示例中,通过所述固体26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 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 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 孔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 接触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达到 悬挂所述本体10的效果。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 孔20的内表面具有隆起的构造时,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 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接触点2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在另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手指(对应所述固体26)勾持所述电 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手指与所述第一通 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M个接触点28,以 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电子设备用户手指稳固,达到勾持所述本体10的效 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20的相对位置仅仅是 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易获取的所述固体26,例如铅笔、勺子,穿过所述第一 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从而,能够快捷方便地对电子设备的本体10进行 悬挂或支撑,或者,使用手指勾持所述第一通孔13,相较于相关技术,无需增 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和重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且方便电子设备用户使 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5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通孔20,所述第二通孔20 的第一端21开设于第三位置22,所述第二通孔20的第二端23开设于第四位 置24,所述第三位置22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 的所述屏幕的第二区域25,所述第四位置24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
所述第一区域16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边相邻;所述第二区域 25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二边相邻,所述屏幕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屏幕 的所述第二边相交。
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为直通孔。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 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和 所述第二通孔20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 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 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 曲面时,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20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端点对应 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如图5c所示,固体26穿过所述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时,所 述固体26至少包括具有预定长度值的第一部分27,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 的刚性参数不低于第一阈值,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 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 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 的M个接触点28(图5c中仅示出3个),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 体26稳固,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的方式包括:支撑、悬挂和勾 持。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d和图5e所示,通过所述固体26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分 27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通 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 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 固体26稳固,达到支撑所述本体10的效果。
在又一个示例中,如图5f和图5g所示,通过所述固体26支撑所述电子设 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所述固体26的第一部 分27的预定长度值大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所述固体26穿过所述第一 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时,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 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M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 述固体28稳固,达到悬挂所述本体10的效果。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 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的内表面具有隆起的构造时,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 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6接触的接触点2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5h所示,电子设备用户使用手指(对应所述固体 26)勾持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以使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6稳固,手 指与所述第一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8接触的M 个接触点28,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电子设备用户手指稳固,达到勾持 所述本体10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20的相对位置仅仅是 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易获取的所述固体26,例如铅笔、勺子,穿过所述第一 通孔13或所述第二通孔20,从而,能够快捷方便地对电子设备的本体10进行 悬挂或支撑,或者,使用手指勾持所述第一通孔13,相较于相关技术,无需增 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和重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且方便电子设备用户使 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6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所述第一通孔13为直通孔;其中,
如图6c所示,当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在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 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图6c中仅示出3个),以使所述 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 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 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 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曲面时,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 端点对应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
N个连接点22,所述N个连接点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上的N个位置 处,所述N个位置当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所 述固体接触的M个接触点21的位置中的N个位置,N小于等于M。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点22由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现,当所述连接点 22获得数据,且所述数据的解析结果表征所述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 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开启,如此,能对电子设备用户的行为作出智能响应,提升 用户体验。
在又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点22由具有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现的微控制器 实现,所述固体20为一具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器件,当所述连接点 22获得数据,且所述数据的解析结果表征所述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 与所述固体20建立用户传输数据的电连接,以获取所述固体20的数据,或向 所述固体20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用于供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固体20稳固, 实现对所述本体10悬挂或支撑的同时,还根据所述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13时做出智能响应,或与所述固体20进行数据交互,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
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12显露;
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一端14开设于第一位置15,所述第一 位置15位于所述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 区域16;
如图7b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17开设于第二位置18,所述第 二位置18位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9,所述第二表面19与所述第一表面 12相反;
所述第一通孔13为直通孔;其中,
如图7c所示,当固体2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在所述第一通孔13内表 面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21,以使所述本体10自身相对于所 述固体20稳固,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θ取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13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 的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9,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12的方向开设 并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19;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12可以是平面,也可 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表面12为曲面时,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12的 端点对应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
如图7d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上形成与所述固体20接触的M个接触点 21中第一接触点22与第二接触点23,所述第一接触点2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 1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点2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 触点22与所述第二接触点所构成的直线24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侧表面相 交,以将所述第一接触点22和所述第二接触点23作为支撑点,使得所述电子 设备支撑到支撑体上,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实施例九
基于实施例八,如图7a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所开设的第一位置15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6中与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方向相对的一侧,显示 方向如图7a中箭头所示。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显露;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 端开设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 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一通孔为直通孔;其中,
当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M 个接触点,以使所述本体自身相对于所述固体稳固,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呈θ角度的方向开设,θ取 值满足0≤θ≤9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开 设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或以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第 二表面;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当所述第一 表面为曲面时,所述直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端点对应的平面呈θ角度的方 向开设。
还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具有隆起的构造时,所述第一 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接触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以及第一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所述重力方向对应。
实际应用中,所述处理器可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CPU实现,所述第一传感 器可以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重力传感器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的 第二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当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获取所述固体在 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固体接触的M个接触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M个接触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 处的使用模式;根据所述确定的使用模式,触发一次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或多 次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单元,以使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并根 据所述获取的重力方向的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重力方向对应。
其中,所述使用模式包括第一使用模式和第二使用模式;所述第一使用模 式为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支撑状态的模式;所述 第二使用模式为所述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悬挂状态的 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M个接触点的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 内表面的同一侧,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否则,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时,多次触发 所述第一传感单元,以使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并根据所述 获取的重力方向的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重力方向对应;其中, 所述处理器多次触发第一传感单元,通过周期性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或控 制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总是处于使能状态实现。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使用不 同的侧边支撑于支撑体上,例如通过电子设备本体的较长的侧边或较短的侧边 支撑电子设备与支撑体上,当支撑电子设备的侧边发生变化时,所述处理器能 够及时根据获取的重力方向信息,调整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重力方向 一致。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时,触发一次 所述第一传感单元,以使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并根据所述 获取的重力方向的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重力方向对应。
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悬挂方 式相对固定,因此,只需触发一次所述第二传感单元以获取重力方向的信息, 以调整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与重力方向对应即可。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可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压力传感器实现。
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的使用模式时,能够根据电子设备所处 的不同的使用模式,智能化地对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显示方向进行调整,以方便 用户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十一
基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任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不小于第二阈 值,以使固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可以通过 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实际实现时可 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一些特征可以忽略。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 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 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 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电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一种电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一种电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子设备.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显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开设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开设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中除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屏幕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一通孔为直通孔;其中,当固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在所述第一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