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99761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CN102899761A*CN102899761A*(21)申请号 201010132730.9(22)申请日 2010.03.22D02G 3/04(2006.01)D02G 3/26(2006.01)(71)申请人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地址 312073 浙江省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兴滨路(72)发明人季国苗(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代理人宁冈(54) 发明名称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流程:选择一。
2、定纤维长度的汉麻和长绒棉,按照一定的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比后,再使用软化剂、油剂和水进行前处理,然后依次进行混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的工序流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的制造方法相比具有成本较低、产品质量高,面料手感好,纤维混合结合度好,产品寿命长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1/1页21.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流程:一,原料的选择:选择主体纤维长度为28-32mm之间的汉麻和37mm左右的新疆长绒棉,按照干重百分比55左右的汉麻。
3、和45左右的棉配比;二,前处理:油剂按照软化剂抗静电剂水重量分别为10.55配比,按照汉麻重量8均匀喷洒在汉麻上,养生72小时。混棉时按原料重量8加入温水,使原料回潮达到12-15之间,混后放置24小时;三,制造流程:混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1),混棉,把前述比例的汉麻和棉用手工或机械进行方式混合;2),清花,采用清花设备对原料进行开松除杂处理,同时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均匀的成卷。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备和工序;3),梳棉,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梳理,并去除其中的杂质,达到进一步的混合,制成生条。4),预并和条卷;对棉条中纤维进行初步的牵伸,使纤维平行伸直,制成均匀的小卷;5),精梳:。
4、去除棉条中一定长度一下的纤维,排除其中棉结,杂质和疵点,使纤维进一步的伸直,平行和分离,制成均匀的精条;6),并条工作,对棉条进行牵伸纤维和混合的作用,制成熟条;7),粗纱,对熟条进行拉长拉细,加上适当的捻度制成粗纱;8),细纱,粗纱经牵伸、加捻、卷绕成细纱管纱;车间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9),自络,去除卷装成纱中有害疵点,制成便于运输筒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条工作中的混一并合根数以八根喂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作业中捻系数为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汉麻棉混纺纤。
5、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作业中捻系数为40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机采用化纤皮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棉工序之前分别对麻纤维和棉纤维的散纤进行染色。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99761 A1/3页3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织物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混纺纤维织物的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 汉麻,又称大麻,起源于中国,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麻文化为东方服饰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汉麻的种植历史已有8000多年。素有“天。
6、然纤维之王”美誉,由它制成的服装衣饰具有吸湿、透气、舒爽、散热、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多种功能。汉麻是一种生态环保、可再生的多用途植物。汉麻的排湿性是纯棉的3倍,汉麻面料可在1小时内将附着的细菌杀灭;汉麻织物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在370高温时不褪色,在1000时不燃烧,具有极佳耐热、防紫外线性能,是其他纤维不能比的。汉麻-棉纤维既具有汉麻的上述特点,又具有棉的轻盈保暖、穿着舒适、不会产生静电,透气性良好,防敏感,容易清洗的优点,具有优良的特性。然而,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现有的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制造工艺存在着一些问题,制造成本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染色、手感和产品寿命方。
7、面都存在一些缺陷。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生产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 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流程:0006 一,原料的选择:0007 选择主体纤维长度在28-32mm之间的汉麻和37mm左右的新疆长绒棉,按照干重百分比55的汉麻和45棉配比;0008 二,前处理:0009 油剂按照软化剂抗静电剂水重量比为10.55配比,按照汉麻重量8均匀喷洒在汉麻上,养生72小时。混棉时按原料重量8加入温水,使原料回潮达到12-15之间,混后放置24小时;0010。
8、 三,工艺流程:0011 混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0012 1,混棉,把前述比例的汉麻和棉用手工或机械进行纺纱混合;0013 2,清花,采用清花设备对原料进行开松除杂处理,同时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均匀的成卷。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备和工序;0014 3,梳棉,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梳理,并去除其中的杂质,达到进一步的均匀混合,制成生条。0015 4,预并和条卷:对棉条中纤维进行初步的牵伸,使纤维平行伸直,制成均匀的小卷;说 明 书CN 102899761 A2/3页40016 5,精梳:去除棉条中一定长度一下的纤维,排除其中棉结,杂质和疵点,使纤维进一步的伸直,平行和分离,制成均匀的。
9、精条;0017 6,并条工作,对棉条进行牵伸纤维和混合的作用,制成熟条;0018 7,粗纱,对熟条进行拉长拉细,加上适当的捻度制成粗纱;0019 8,细纱,粗纱经牵伸、加捻、卷绕成细纱管纱;车间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0020 9,自络,去除卷装成纱中有害疵点,制成便于运输筒纱。002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并条工序中的混一并合根数以八根喂入;粗纱工序中粗纱捻系数为100;细纱工序中细纱捻系数为400;细纱机采用化纤皮辊;在混棉之前可以分别对麻纤维和棉纤维的散纤先进行染色。0022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的制造方法相比具有成本较低、产品质量高,面料手感好,纤维混合。
10、结合度好,产品寿命长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0023 本发明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制造工艺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0024 原料的选择:选择工艺纤维长度在32mm的汉麻和纤维主体长度在37mm的新疆长绒棉,按照重量百分比55的汉麻和45棉配比;0025 前处理:按照软化剂抗静电剂水重量比为1;0.5;5配比,按照汉麻0.8重量百分比均匀喷洒在汉麻上,养生72小时。混棉时按原料8重量百分比加入温水,使原料回潮达到12-15之间,混后放置24小时;0026 工艺流程:0027 混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0028 1,混棉,把前述比例的汉麻和棉用手工或机械进行混合;0029 2,清花,。
11、采用清花设备对原料进行开松除杂处理,同时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均匀的成卷。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备和工序。0030 3,梳棉工序是纺纱工序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根据原料分析麻纤维中由于含有50mm以上超长纤维和较短纤维,而且纤维的长度较长,所以梳棉的任务是:(1)去除麻纤维中麻粒,(2)除掉麻纤维和棉纤维中短绒,(3)把超长麻纤维梳理短,(4)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同时要尽量少的损伤纤维了。0031 4,预并和条卷;对棉条中纤维进行初步的牵伸,使纤维平行伸直,制成均匀的小卷;0032 5精梳是除去棉结短绒的主要工序,由于麻棉中的麻粒较多,而且还要去除棉中的棉结,所以首先要解决梳理问题,梳理解。
12、决是针布的问题,由于大麻纤维较棉粗,而且纤维柔软性较差,所以锡林针布的齿密减小,顶梳齿高减小,位置下调调,提高高梳理纤维中后弯钩作用。0033 6,并条,有两个任务牵伸和混合,根据原料的汉麻和长绒棉的主体纤维较长,所以加大后区的罗拉隔距,同时由于原料中还含有大量短纤维,为了加大对纤维的握持力,适当缩小前区隔距。预并由于生条含有大量的短纤维,整齐度差,所以隔距较混一的要小。由于原料是全混,所以并条的混合任务较小,再由汉麻条定量大,所以,混一并合根数以八根喂说 明 书CN 102899761 A3/3页5入,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和降低重量不匀。后区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减少前区的负荷,提高对纤维的。
13、控制力。0034 7,粗纱,汉麻纤维的抱合力差,粗纱加工难度较大,所以采用较大的捻系数(粗纱捻系数为100),使用12捻假捻器采用先进的。同时对皮辊进行预处理,解决皮辊绕花现象。0035 8,细纱:汉麻对湿度、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细纱车间温度应控制在3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为了提高纱的强力,要求采用较大的捻系数(捻系数为400)。汉麻纤维较硬,采用化纤皮辊,解决了绕皮辊现象。0036 9,自络具有两个主要功能:卷装成大筒子便与运输和去除有害纱疵点,考虑到汉麻纤维的特性,所以在卷绕的过程中,压力要棉的,筒子的卷装要松。便于织造的退绕。汉麻棉混纺纱,由于两种纤维之间的饱和力和相近性较差,所以成纱的棉结和短粗较多。我们通过电脑模拟设计切割曲线去除有害纱疵。再有我们采用先进的乌斯特电请,能更好去除疵点。0037 在上述混棉工艺之前对棉麻纤维散纤进行染色,而无需传统技术中的下水染色定型。按目前平均色比35计算,色纺汉麻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比传统工艺少70以上。颠覆了传统纺纱工艺,把染的环节提到了纺之前。解决了不同纤维不能同染的技术难题。说 明 书CN 10289976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