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63095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81525.7

申请日:

2014.06.20

公开号:

CN104373498A

公开日:

2015.02.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9/34申请日:20140620|||公开

IPC分类号:

F16F9/34

主分类号:

F16F9/34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万都

发明人:

金恩中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10-2013-0096539 2013.08.14 KR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代理人:

谢顺星; 张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在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安装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以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形成连接室,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40的相互作用。连通孔形成在压缩分离管中以与所述连接室相连通。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提高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操作独立性。因此,可以解决由于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电磁阀的通道的打开而引起的压缩阻尼力和回弹阻尼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从而有效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具有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所述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
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所述分离管被安装以在所述回弹分离管和所述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从而防止所述回弹电磁阀和所述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以及
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压缩分离管中以与所述连接室相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中在压缩冲程期间,所述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使从所述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所述回弹电磁阀和所述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安装在围绕所述回弹分离管的下部和所述压缩分离管的上部的位置。

4.  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
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所述分离管被安装以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连接的位置上形成连接室。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中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压缩分离管中以与所述连接室相连通。

说明书

说明书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8月1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3-009653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此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用于防止在采用双电磁阀时所产生的压缩阻尼力的减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在该减震器中用于防止相互工作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在压缩冲程期间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其中当该回弹电磁阀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任意打开时会引起该压缩阻尼力的减小。
背景技术
参考附图,将简要说明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
图1是说明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说明图1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基壳(base shell)11,和安装在基壳11内部的内管13,活塞杆12可移动地安装在长度方向上。
杆导向件14和主体阀15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和基壳11的上部和下部。
在内管13的内部,具有油通道16a的活塞阀16与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并且活塞阀16将内管1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17和 压缩室18。
顶盖21和底盖22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上部和下部。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和基壳11之间的上部和下部。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形成储存室25,该储存室25用于补偿由基壳11内的活塞杆12的往复运动导致的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的内部体积的变化。
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作为阻尼力可变阀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一侧和另一侧上。
在回弹冲程期间,回弹分离管23用于通过回弹电磁阀30循环回弹室17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储存室25。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分离管23用于通过回弹电磁阀30循环流体,并将储存室25中的流体再次引导至回弹室17。
在内管13的上部形成内孔13a使其与腔室C1相连通,腔室C1为回弹室17和回弹分离管23之间形成的空间。
在内管13的下部形成内孔13b使其与腔室C2相连通,腔室C2为压缩室18和压缩分离管24之间形成的空间。
回弹电磁阀30通过内孔13a与回弹室17相连接,压缩电磁阀40通过内孔13b与压缩室18相连接。
在压缩冲程期间,压缩分离管24循环压缩室18的流体通过压缩电磁阀40,并将流体引导至储存室25。
由于回弹分离管23,基壳11的内侧被分隔为连接到回弹室17的高压室PH和用作储存室25的低压室PL。
由于压缩分离管24,基壳11的内部分隔为连接到压缩室18的高压室PH和用作储存室26的低压室PL。
回弹高压室和压缩高压室PH分别通过内孔13的内孔13a和13b与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相连接。
压缩电磁阀40的低压室PL通过在主体阀15和基壳11之间形成的下通道32与主体阀15的通道相连接。
如上构造的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操作方法描述如下:
在压缩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下移动,压缩室18中的流体(油)被压缩,压缩室18内部变为高压。因此,压缩室18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b循环通过压缩电磁阀40,并移动到低压储存室25,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a被引导至回弹室17。
在回弹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上移动,回弹室17中的流体(油)被压缩,回弹室17内部变为高压。因此,回弹室17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a循环通过回弹电磁阀30,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b被导入至压缩室18。
当流体在经历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同时循环通过一系列过程时,阻尼力将发生变化。
但是,在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在压缩冲程期间,压缩室18中的流体会通过活塞阀16中的油通道16a通向回弹室17。此时,比回弹室17具有相对较低压力的连接到储存室25的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可以任意打开。因此,在压缩冲程期间由于与回弹电磁阀30的阻尼力相互作用,压缩电磁阀40的独立性降低。
为了解决此问题,如上所述,提出一种可以提高活塞阀的油通道吸收刚性(intake stiffness)的结构,以防止在压缩冲程期间高压压缩室18中的流体流入回弹室17。但是,这种结构具有以下问题,在从压缩冲程改变成压缩冲程期间由于回弹室17中负压的产生会存在滞后现象。因此,需要一种技术,其能够通过防止滞后现象的发生并独立地无相互作用(或相互干扰)地执行压缩模式和回弹模式来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
引用目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报No.10-2011-0085203(减震器的阀结构)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报No.10-2005-0104250(阻尼力可调减震器)
(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公报No.10-2012-0033252(阻尼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通过提高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之间的操作独立性来有效防止压缩阻尼力的降低。
本发明中,具有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其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以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和形成在压缩分离管以与连接室相连通的连通孔。
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油)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会流向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即,相互干扰)。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在减震器中内管被安装在构成外观的基壳内;活塞杆在长度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在内管内;在内管的内部,具有油通道的活塞阀连接到活塞杆的一端,且活塞阀将内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和压缩室;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分别被安装在内管与基壳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形成储存室,以补偿由于基壳内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回弹室和压缩室的内部体积的变化;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分别被安装在基壳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并且回弹电磁阀通过内孔连接到回弹室;压缩电磁阀通过内孔连接到 压缩室。在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到低压储存室,而会流到高压压缩室。为了防止回弹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连通孔形成在压缩分离管中以与连接室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说明根据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图3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解释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在压缩冲程期间发生相互作用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
图3是说明根据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图3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解释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在压缩冲程期间发生相互作用的纵向截面图。
根据图3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被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 23和压缩分离管24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C3,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之间的相互作用。连通孔13c形成在压缩分离管24内中以与连接室C3相连通。
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30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25,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18,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
内管13安装在构成外观的基壳11内。活塞杆12在长度方向上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内管13内。
在内管13的内部,具有油通道16a的活塞阀16与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活塞阀16将内管1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与基壳11之间的上部和下部。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形成储存室25,其补偿由于基壳11内的活塞杆12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的内部体积的变化。
另外,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两侧。
内孔13a形成在内管13的上部以与腔室C1相连通,腔室C1为回弹室17和回弹分离管23之间形成的空间。
内孔13b形成在内管13的下部以与腔室C2相通,腔室C2为压缩室18和压缩分离管24之间形成的空间。
回弹电磁阀30通过内孔13a与回弹室17相连接,压缩电磁阀40通过内孔13b与压缩室18相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 减震器中,从回弹电磁阀30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到低压储存室25,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18。因此,通过提高操作的独立性,即,通过防止压缩电磁阀40和回弹电磁阀3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
即,为了防止压缩电磁阀40和回弹电磁阀30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被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C3。连接孔13c形成在压缩分离管24中以与连接室C3相连通。
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被设置成围绕回弹分离管23的下外侧和压缩分离管24的上外侧。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在回弹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上移动时,回弹室17变为高压,压缩室18变为低压。此时,通过以下方式控制阻尼力,回弹室17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a和连接室C1循环通过回弹电磁阀30,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a被导入至压缩室18。
在压缩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下移动时,压缩室18变为高压。压缩室18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b和连接室C2循环通过压缩电磁阀40。
在此情况下,由于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从回弹电磁阀30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25,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18。由于流体无法从低压流向高压,因此通过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在结构上被封闭。
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压缩电磁阀40和回弹电磁阀30之间因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打开所导致的的相互作用问题。
如上所述,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流入高压压缩 室,从而提高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操作独立性(防止相互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压缩阻尼力和回弹阻尼力由于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电磁阀的通道打开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有效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
尽管参照前述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显然在不违背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附图标记说明
11:基壳         12:活塞杆
13:内管;       13a:内孔
13b:内孔        13c:连通孔
16:活塞阀       16a:油通道
17:回弹室       18:压缩室
23:回弹分离管   24:压缩分离管
25:储存室       30:回弹电磁阀
40:压缩电磁阀
110: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

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281525.7(22)申请日 2014.06.2010-2013-0096539 2013.08.14 KRF16F 9/34(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万都地址韩国京畿道(72)发明人金恩中(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谢顺星 张晶(54) 发明名称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在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安装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以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

2、管的连接位置形成连接室,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40的相互作用。连通孔形成在压缩分离管中以与所述连接室相连通。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提高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操作独立性。因此,可以解决由于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电磁阀的通道的打开而引起的压缩阻尼力和回弹阻尼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从而有效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73498 A(43)申请公布日 。

3、2015.02.25CN 104373498 A1/1页21.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具有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所述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所述分离管被安装以在所述回弹分离管和所述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从而防止所述回弹电磁阀和所述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以及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压缩分离管中以与所述连接室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中在压缩冲程期间,所述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使从所述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所述回弹电磁阀和所述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4、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安装在围绕所述回弹分离管的下部和所述压缩分离管的上部的位置。4.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所述分离管被安装以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连接的位置上形成连接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中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压缩分离管中以与所述连接室相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73498 A1/5页3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0002 本申请要求2013年8月1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3-009653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

5、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此文中。技术领域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用于防止在采用双电磁阀时所产生的压缩阻尼力的减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在该减震器中用于防止相互工作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在压缩冲程期间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其中当该回弹电磁阀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任意打开时会引起该压缩阻尼力的减小。背景技术0004 参考附图,将简要说明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0005 图1是说明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说明图1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图。。

6、0006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基壳(base shell)11,和安装在基壳11内部的内管13,活塞杆12可移动地安装在长度方向上。0007 杆导向件14和主体阀15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和基壳11的上部和下部。0008 在内管13的内部,具有油通道16a的活塞阀16与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并且活塞阀16将内管1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0009 顶盖21和底盖22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上部和下部。0010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和基壳11之间的上部和下部。0011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形成储存室25,。

7、该储存室25用于补偿由基壳11内的活塞杆12的往复运动导致的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的内部体积的变化。0012 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作为阻尼力可变阀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一侧和另一侧上。0013 在回弹冲程期间,回弹分离管23用于通过回弹电磁阀30循环回弹室17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储存室25。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分离管23用于通过回弹电磁阀30循环流体,并将储存室25中的流体再次引导至回弹室17。0014 在内管13的上部形成内孔13a使其与腔室C1相连通,腔室C1为回弹室17和回弹分离管23之间形成的空间。0015 在内管13的下部形成内孔13b使其与腔室C2。

8、相连通,腔室C2为压缩室18和压缩分离管24之间形成的空间。0016 回弹电磁阀30通过内孔13a与回弹室17相连接,压缩电磁阀40通过内孔13b与压缩室18相连接。说 明 书CN 104373498 A2/5页40017 在压缩冲程期间,压缩分离管24循环压缩室18的流体通过压缩电磁阀40,并将流体引导至储存室25。0018 由于回弹分离管23,基壳11的内侧被分隔为连接到回弹室17的高压室PH和用作储存室25的低压室PL。0019 由于压缩分离管24,基壳11的内部分隔为连接到压缩室18的高压室PH和用作储存室26的低压室PL。0020 回弹高压室和压缩高压室PH分别通过内孔13的内孔13。

9、a和13b与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相连接。0021 压缩电磁阀40的低压室PL通过在主体阀15和基壳11之间形成的下通道32与主体阀15的通道相连接。0022 如上构造的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操作方法描述如下:0023 在压缩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下移动,压缩室18中的流体(油)被压缩,压缩室18内部变为高压。因此,压缩室18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b循环通过压缩电磁阀40,并移动到低压储存室25,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a被引导至回弹室17。0024 在回弹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上移动,回弹室17中的流体(油)被压缩,回弹室17内部变为高压。因此,回弹室17中的一部。

10、分流体经由内孔13a循环通过回弹电磁阀30,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b被导入至压缩室18。0025 当流体在经历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同时循环通过一系列过程时,阻尼力将发生变化。0026 但是,在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在压缩冲程期间,压缩室18中的流体会通过活塞阀16中的油通道16a通向回弹室17。此时,比回弹室17具有相对较低压力的连接到储存室25的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可以任意打开。因此,在压缩冲程期间由于与回弹电磁阀30的阻尼力相互作用,压缩电磁阀40的独立性降低。0027 为了解决此问题,如上所述,提出一种可以提高活塞阀的油通道吸收刚性(intake stiffnes。

11、s)的结构,以防止在压缩冲程期间高压压缩室18中的流体流入回弹室17。但是,这种结构具有以下问题,在从压缩冲程改变成压缩冲程期间由于回弹室17中负压的产生会存在滞后现象。因此,需要一种技术,其能够通过防止滞后现象的发生并独立地无相互作用(或相互干扰)地执行压缩模式和回弹模式来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0028 引用目录0029 专利文献0030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报No.10-2011-0085203(减震器的阀结构)0031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报No.10-2005-0104250(阻尼力可调减震器)0032 (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公报No.10-2012-0033252(阻尼器)发。

12、明内容0033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通过提高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之间的操作独立性来有效防止压缩阻尼力的降低。0034 本发明中,具有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其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上形说 明 书CN 104373498 A3/5页5成连接室,以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和形成在压缩分离管以与连接室相连通的连通孔。0035 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油)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会流向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回弹。

13、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相互作用(即,相互干扰)。0036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在减震器中内管被安装在构成外观的基壳内;活塞杆在长度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在内管内;在内管的内部,具有油通道的活塞阀连接到活塞杆的一端,且活塞阀将内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和压缩室;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分别被安装在内管与基壳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形成储存室,以补偿由于基壳内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回弹室和压缩室的内部体积的变化;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分别被安装在基壳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并且回弹电磁阀通过内孔连接到回弹室;压缩电磁阀通过内孔连接到压缩室。。

14、在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到低压储存室,而会流到高压压缩室。为了防止回弹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和压缩分离管的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连通孔形成在压缩分离管中以与连接室连通。附图说明0037 图1是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0038 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0039 图3是说明根据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0040 图4是图3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0041 图5是解释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

15、缩电磁阀在压缩冲程期间发生相互作用的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42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0043 图3是说明根据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图3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解释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防止回弹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在压缩冲程期间发生相互作用的纵向截面图。0044 根据图3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0045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

16、器中,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被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连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C3,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之间的相互作用。连通孔13c形成在压缩分离管24内中以与连接室C3相连通。说 明 书CN 104373498 A4/5页60046 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30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25,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18,从而防止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之间的相互作用。0047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0048 内管13安装在构成外观的基壳11内。活塞杆12在长度方向上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内管13。

17、内。0049 在内管13的内部,具有油通道16a的活塞阀16与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活塞阀16将内管1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0050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与基壳11之间的上部和下部。0051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形成储存室25,其补偿由于基壳11内的活塞杆12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的内部体积的变化。0052 另外,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两侧。0053 内孔13a形成在内管13的上部以与腔室C1相连通,腔室C1为回弹室17和回弹分离管23之间形成的空间。0054 内孔1。

18、3b形成在内管13的下部以与腔室C2相通,腔室C2为压缩室18和压缩分离管24之间形成的空间。0055 回弹电磁阀30通过内孔13a与回弹室17相连接,压缩电磁阀40通过内孔13b与压缩室18相连接。0056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从回弹电磁阀30排出的流体不会排到低压储存室25,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18。因此,通过提高操作的独立性,即,通过防止压缩电磁阀40和回弹电磁阀3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0057 即,为了防止压缩电磁阀40和回弹电磁阀30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被安装成在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连。

19、接位置上形成连接室C3。连接孔13c形成在压缩分离管24中以与连接室C3相连通。0058 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被设置成围绕回弹分离管23的下外侧和压缩分离管24的上外侧。0059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述。0060 首先,在回弹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上移动时,回弹室17变为高压,压缩室18变为低压。此时,通过以下方式控制阻尼力,回弹室17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a和连接室C1循环通过回弹电磁阀30,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a被导入至压缩室18。0061 在压缩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下移动时,压缩室18变为高压。压缩室18中。

20、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b和连接室C2循环通过压缩电磁阀40。0062 在此情况下,由于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110,从回弹电磁阀30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25,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18。由于流体无法从低压流向高压,因此通过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在结构上被封闭。说 明 书CN 104373498 A5/5页70063 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压缩电磁阀40和回弹电磁阀30之间因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打开所导致的的相互作用问题。0064 如上所述,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在压缩冲程期间,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提高回弹电。

21、磁阀和压缩电磁阀的操作独立性(防止相互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压缩阻尼力和回弹阻尼力由于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电磁阀的通道打开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有效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0065 尽管参照前述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显然在不违背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0066 附图标记说明0067 11:基壳 12:活塞杆0068 13:内管; 13a:内孔0069 13b:内孔 13c:连通孔0070 16:活塞阀 16a:油通道0071 17:回弹室 18:压缩室0072 23:回弹分离管 24:压缩分离管0073 25:储存室 30:回弹电磁阀0074 40:压缩电磁阀0075 110:用于防止相互作用的分离管说 明 书CN 104373498 A1/3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73498 A2/3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73498 A3/3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73498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