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695388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1.05CN201695388U*CN201695388U*(21)申请号 201020229896.8(22)申请日 2010.06.13E02C 1/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72)发明人扈晓雯 吴关叶 侯继平(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代理人韩小燕(54) 实用新型名称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
2、的是提供一种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旨在突破高水头船闸的设计瓶颈,拓展船闸的应用范围,减少工程投资,实现良好的减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包括构成船闸输水系统阀门段的底板及两侧的边墩,输水廊道贯通船闸的上下游,在输水廊道的上游段设有阀门槽,其特征在于:紧靠阀门槽处的输水廊道其底部及两侧外扩形成一扩大的洞室结构,突扩后的整条输水廊道相当于包裹了一层高强度的硅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解决高水头船闸输水阀门段非恒定流空化的技术难题。(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
3、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CN 201695388 U 1/1页21.一种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包括构成船闸输水系统阀门段的底板(1)及两侧的边墩(7),输水廊道(8)贯通船闸的上下游,在输水廊道的上游段设有阀门槽(4),其特征在于:紧靠阀门槽(4)处的输水廊道(8)其底部及两侧外扩形成一扩大的洞室结构,突扩后的整条输水廊道(8)相当于包裹了一层高强度的硅粉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阀门槽(4)的门楣处开设通往外部的通气孔(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
4、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的洞室结构其顶高程与输水廊道(8)一致,它的垂直高度是突扩前输水廊道的1.51.8倍,宽度是突扩前输水廊道的1.82.0倍,所述洞室底部与输水廊道的上游段为直线连接,洞室底部与输水廊道的下游段由小圆弧曲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廊道(8)外面包裹的硅粉混凝土层厚度是40c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695388 U 1/3页3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水运交通工程,特别是一种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主要用于解决高水头船闸输水阀门段非恒定流空化。
5、的技术难题。背景技术0002 通航建筑物是水利水电枢纽解决船舶过坝,内河水运中实现河流渠化及沟通不同水系的重要建筑型式,在水利水电枢纽综合利用、水运交通运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已建的900多座通航建筑物中,船闸就有800多座。0003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水头船闸或超高水头船闸的应运而生,船闸输水系统的设计选型技术难题日益凸显,不利的水力学现象较为突出地反映在输水系统阀门段,是船闸特有的非恒定流空化作用。空化问题仍是世界难题,在其他领域如水工泄水建筑物至今难以解决。它直接影响到船闸的高效安全运行,是世界各国船闸设计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是制约船闸朝更高水头发展的主要因素。0004 大规模的船。
6、闸建设,现行设计规范已不能适应船闸发展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有必要突破规范规定,研究创新性成果,以解决高水头船闸输水阀门段的技术难题。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输水阀门段,高速水流对结构产生的破坏和造成的振声等技术问题,特提供一种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旨在突破高水头船闸的设计瓶颈,拓展船闸的应用范围,减少工程投资,实现良好的减压效果。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包括构成船闸输水系统阀门段的底板及两侧的边墩,输水廊道贯通船闸的上下游,在输水廊道的上游段设有阀门槽,其特征在于:紧靠阀门槽处的输水廊道其底。
7、部及两侧外扩形成一扩大的洞室结构,突扩后的整条输水廊道相当于包裹了一层高强度的硅粉混凝土。0007 在阀门槽的门楣处开设通往外部的通气孔。0008 所述扩大的洞室结构其顶高程与输水廊道一致,它的垂直高度是突扩前输水廊道的1.51.8倍,宽度是突扩前输水廊道的1.82.0倍,所述洞室底部与输水廊道的上游段为直线连接,洞室底部与输水廊道的下游段由小圆弧曲线连接。0009 所述输水廊道外面包裹的硅粉混凝土层厚度是40cm。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构,主要是利用硅粉材料高强度抗冲及扩大体型减压抗空蚀。根据试验结果,硅粉混凝土强度可达600kg/cm2,抗冲磨强度较。
8、300#普通混凝土提高1倍,抗空蚀性能提高5倍,能够抵抗高速水流的冲刷破坏。突扩洞室可以迅速扩大过流断面,减缓高速水流对结构造成的巨大压力,阀门门楣处设置通气孔自然通气,有效地解决了超高水头单级船闸阀门空化对结构造成破坏等难题。硅粉突扩洞室结构创新技术的提出,有效地避免了输水系统阀门面板及阀门后廊道边壁空说 明 书CN 201695388 U 2/3页4蚀破坏,避免了诱发声振引起的阀门及其启闭系统振动加剧造成破坏等自身安全运行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程投资小,减压效果优良。附图说明0011 图1是本发明带剖视(-剖)的主视图。0012 图2是本发明带剖视(-剖)的俯视图。0013 图。
9、3是图1的-剖视图。0014 图4是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图1、图2所示的是本实施例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阀门段的结构图,其中包括构成输水系统阀门段的底板1及两侧的边墩7,输水廊道8贯通于船闸的上下游,输水廊道的上游段设有阀门槽4。本例的特点是在紧靠阀门槽4处的输水廊道8将其底部及两侧向下、向两侧突扩形成一扩大的洞室结构,向下突扩后形成底扩部1,向两侧突扩后形成侧扩部2,另一特点是在突扩后的整条输水廊道8的外面包裹了一层40cm厚的高强度的硅粉混凝土,也可以认为是用40cm厚的高强度硅粉混凝土浇筑了一条具有闭合空间的输水廊道8。0016 为了抵抗高速水流的冲刷破坏,在阀门槽4的门楣。
10、4-1处采用二期硅粉混凝土并埋设通往外部的通气孔5自然通气。0017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扩大的洞室结构其顶高程不变(与输水廊道8一致),仅扩大底部和两侧,扩大的洞室结构的垂直高度是突扩前输水廊道的1.51.8倍,宽度是突扩前输水廊道的1.82.0倍。所述洞室底部与输水廊道的上游段为直线(或斜线)连接,洞室底部与输水廊道的下游段由小圆弧曲线连接,突扩后的输水廊道形成了一条闭合的空间水通道。图4中,标号1为输水廊道8段的底部硅粉混凝土结构的宽度,标号2为输水廊道8段的侧边硅粉混凝土结构的高度,此两处的尺寸由于未经突扩,故与原输水廊道的尺寸一致。0018 本实施例输水系统阀门段采用硅粉突扩洞室结。
11、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9 1、首先进行船闸结构基础开挖,当开挖输水廊道8下面的基础时,将紧靠阀门槽4侧的输水廊道向下及两边突扩形成了底扩部1和侧扩部2。开挖完毕后先浇筑底板6的混凝土。0020 2、立模浇筑底扩部1的硅粉混凝土层,厚度为40cm,与上游侧的输水廊道采用直线过渡,与下游侧的输水廊道采用小圆弧过渡。采用强振捣器将硅粉混凝土振捣密实,再立模浇筑侧扩部2同样厚度为40cm的硅粉混凝土层。0021 3、浇筑常规混凝土边墩7,侧扩部2的硅粉混凝土层需与边墩7的常规混凝土同时浇筑上升,交界处采用活动钢板分开(以保证边墩部位硅粉混凝土厚度),待二侧的混凝土到达平仓厚度后拔出活动钢板。
12、。0022 4、采用普通振捣器将边墩7的常规混凝土振捣密实,采用强振捣器将侧扩部2的硅粉混凝土振捣密实,常规混凝土与硅粉混凝土之间应间隔振捣,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0023 5、立模浇筑顶部3的硅粉混凝土层,厚度为40cm,采用强振捣器振捣密实;说 明 书CN 201695388 U 3/3页50024 6、立模浇筑阀门槽4门楣的二期硅粉混凝土,并在其中预埋10通气孔5,最后用常规混凝土浇筑剩下的边墩7结构。说 明 书CN 201695388 U 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695388 U 2/3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695388 U 3/3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