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2653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85280.1

申请日:

2005.07.22

公开号:

CN1900269A

公开日:

2007.01.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20(2006.01); C12N13/00(2006.01)

主分类号:

C12N1/20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李召虎; 章家长; 段留生; 张明才; 田晓莉; 王保民; 焦睿; 吴惠玲

地址:

100094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司君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丁香假单孢菌大豆致病变种(P.syringae pv.Glycinea)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该工程菌株是利用亚硝基胍诱变处理出发菌株,使其产生基因突变,从而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菌株。试验证实本发明基因工程菌株可在发酵温度为18℃的条件下用于工业化发酵生产冠菌素,产量可达84.7mg/L-112mg/L。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因工程菌,该菌株为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CGMCC 1412。
2: 权利要求1所述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1)将出发菌株用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处理; (2)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基因突变菌株。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中将出发菌株用亚硝基胍NTG 进行诱变处理包括步骤: a)以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yringae pv.glycinea)为出 发菌株在含有卡那霉素的MG培养基上培养;将培养好的出发菌株在 摇床上培养;离心,悬浮菌体,浓度为10 6 -10 7 c.f.u.ml -1 ; b)紫外线预处理; c)亚硝基胍NTG诱变; d)终止反应,离心,将菌体用MG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中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基因突 变菌株包括步骤: a)将步骤(1)所得培养物用无菌水稀释,涂布到含有卡那霉素 的MG固体培养基上;将长出的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含有卡那霉素的固 体培养基上培养; b)初筛:将步骤a)所得培养物接种到含有卡那霉素的MG液 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再转接到HSC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 16℃-20℃下发酵培养,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c)复筛将步骤b)所得冠菌素产量高的菌株接种到含有卡那 霉素的MG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再转接到HSC液体培养 基中,在温度18℃发酵培养,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工程菌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菌 株用于冠菌素的发酵生产中。

说明书


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冠菌素(Coronatine)C18H25NO4,分子量为319(Ichihara etal,1977),由一个含氨基酸的冠烷酸(coronamic acid)和一个聚酮结构的冠菌酸(coronafacic acid)两个组分以酰氨键连结而成(Mitchell etal,1994)。最初的文献报到它是一种植物毒素。但最近研究发现冠菌素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脱落酸、茉莉酸有类似的功能,而且活性是后两者的数千倍,可作为后两者(较为昂贵,生产上很难推广开)的替代物。且冠菌素属纯天然品,在生产上应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调节剂。

    冠菌素合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化学合成法(市原获民等,1998),但目前费用较高,不能工业化生产;另一种是生物合成法,即微生物发酵法。最初市原荻民(1998)用发酵法从250L发酵液中仅得冠菌素60mg。随后一些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将其产量提高到20-40mg/L(Bender et.al,1996;Ullrich,2000)。但生产成本还是比较高,一时难以投入大规模农业生产中。限制其产业化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缺少高产的优良菌株,因而选育高产冠菌素工程菌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该基因工程菌的应用。

    本发明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获得了一种高产冠菌素的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菌株,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菌株已于2005年7月12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1412。

    本发明所述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1)将出发菌株用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处理;

    (2)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基因突变菌株。

    本发明所述方法,其中将出发菌株用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处理包括步骤:

    a)以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yringae pv.glycinea)为出发菌株在含有卡那霉素的MG培养基上培养;将培养好的出发菌株在摇床上培养;离心,悬浮菌体,浓度为106-107c.f.u.ml-1;

    b)紫外线预处理;

    c)亚硝基胍NTG诱变;

    d)终止反应,离心,将菌体用MG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

    本发明所述方法,其中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基因突变菌株包括步骤:

    a)将步骤(1)所得培养物用无菌水稀释,涂布到含有卡那霉素的MG固体培养基上;将长出的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含有卡那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b)初筛:将步骤a)所得培养物接种到含有卡那霉素的MG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再转接到HSC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16℃-20℃下发酵培养,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c)复筛  将步骤b)所得冠菌素产量高的菌株接种到含有卡那霉素的MG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再转接到HSC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18℃发酵培养,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本发明所述方法详述如下:

    (1)将出发菌株用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处理;

    a)以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yringae pv.glycinea)为出发菌株,在含有卡那霉素的MG培养基上培养;将培养好的出发菌株在摇床上培养,当OD值达到0.7左右;离心,弃去上清液,将所得菌体用pH 7.0的磷酸缓冲液洗4-5遍,悬浮菌体,使浓度为106-107c.f.u.ml-1。

    b)紫外线预处理:15W灭菌紫外灯,距离33厘米,照射10秒。

    c)亚硝基胍NTG诱变:取步骤a)菌液1.8ml,加0.2ml 0.1mg/mlNTG,反应10分钟。其中亚硝基胍的配制:用少量丙酮助溶后,然后加pH 7.0的磷酸缓冲溶液(缓冲溶液∶NTG丙酮溶液为9∶1,NTG母液浓度1mg/ml)。

    d)终止反应:用2ml pH 5.6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反应液以终止反应,并洗涤2-3次,离心,将沉淀用等体积MG液体培养基(KeanePJ,Kerr A,New PB.1970)重新悬浮。

    (2)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基因突变菌株

    a)将步骤(1)所得培养物用无菌水稀释80-120倍,涂布到含有卡那霉素的MG固体培养基上(卡那霉素浓度为5-15μg/mL),在温度28℃-30℃下培养5-10天,将长出的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含有卡那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卡那霉素浓度为5-15μg/mL),在温度28℃-30℃条件下培养24-36小时;得到的培养物为突变菌株。

    优选地,将步骤(1)所得培养物用无菌水稀释100倍,涂布到MG固体培养基(含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平板上,在温度为28℃条件下培养7-8天,将长出的单菌落转接到新的MG固体培养基(含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平板上,在温度为30℃条件下培养48小时。

    b)初筛:将步骤a)所得培养物接种到MG(卡那霉素浓度为5-15μg/mL)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转接到HSC液体培养基(David,1993)中,在温度18℃发酵培养,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优选地,将步骤a)所得培养物接种到液体MG培养基(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中,在温度28℃,转速260rpm/min摇床上培养约24小时,到OD值达到0.6时,按2%接种量转接到HSC培养基中,在温度18℃,转速280rpm/min摇床上培养7天,提取冠菌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almer and Bender,1993)测定冠菌素含量,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更优选地,将步骤a)所得培养物接种到HSC液体培养基(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上,培养条件:在20ml试管中盛5ml HSC培养基,倾斜45°固定在摇床上,温度为18℃,转速280rpm/min,培养7天,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c)复筛:将步骤b)所得冠菌素产量比出发菌株高1倍以上的菌株接种到MG(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转接到HSC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18℃发酵培养,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优选地,将步骤b)所得冠菌素产量比出发菌株高1倍以上的菌株接种到MG(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在28℃下培养24小时;再按照2%的接种量接入到装有100mlHSC液体培养的500mL三角瓶中,在温度18℃,转速280rpm/min摇床上发酵培养7天,提取冠菌素,以冠菌素产量进行筛选。

    本发明所述的基因工程菌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菌株用于冠菌素的发酵生产中。

    本发明通过亚销基胍处理出发菌株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获得突变体,突变新菌株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CGMCC 1412可以提高冠菌素产量,并且高产稳产,产量可达100mg/L,比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产量(Ullrich,2000)高2.5倍。从而解决了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

    在用本发明提供的基因工程菌株发酵生产冠菌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培养基:MG液体培养基、MG固体培养基、HSC液体培养基,其具体组成如下:

    MG液体培养基:

    甘露醇            1%

    谷氨酸钠          0.2%

    KH2PO4         0.05%

    NaCl              0.02%

    MgSO4·7H2O    0.02%

    H2O              余量

    pH                7.0

    MG固体培养基:

    MG液体培养基加1.5%的琼脂。

    HSC培养基:

    NH4Cl            1.0g

    MgSO4·7H2O     0.2g

    KH2PO4          4.1g

    K2HPO4          3.6g

    KNO3             0.3g

    2mM FeCl3        10ml

    H2O              890ml

    pH                6.8

    生物材料保藏说明

    本发明基因工程菌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 pv.glycinea)CGMCC 141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中关村,保藏编号:CGMCC1412,保藏日期:2005年7月12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yringae pv.glycinea)为出发菌株在含有卡那霉素(10μg/mL)的MG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48小时;将培养好的出发菌株接种于MG液体培养基(卡那霉素终浓度为10μg/mL)中,28℃、260rpm摇床培养。当OD值达到0.7左右时,离心,弃去上清液,将所得菌体用pH值7.0的磷酸缓冲液洗4-5遍,悬浮菌体,使菌体浓度为107c.f.u.ml-1;

    将上述悬浮菌液用15W灭菌紫外灯,距离33厘米,照射10秒;取照射后的菌液1.8ml,加0.2ml 0.1mg/ml NTG,诱变反应10分钟;加入2ml pH 5.6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反应液以终止反应,并洗涤2-3次,离心,将沉淀用等体积MG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用无菌水稀释100倍,涂布到MG固体培养基(含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平板上,在温度为28℃条件下培养7-8天,将长出的单菌落转接到新的MG固体培养基(含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平板上,在温度为30℃条件下培养48小时;得到的即为突变体。

    将培养好的菌落接种到MG液体培养基(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中,在温度为28℃,转速260rpm/min摇床上培养到OD值达到0.7时,按2%接种量转接到HSC培养基中,在温度18℃,转速280rpm/min摇床上培养7天,提取冠菌素;提取出的冠菌素用色谱淋洗剂甲醇溶解,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冠菌素产量为112mg/L的新菌株为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CGMCC 1412。

    实施例2:

    将新菌株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CGMCC 1412接种到MG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转速260rpm/min摇床上培养到OD值达到0.7时,再按照2%的接种量接入到装有100ml HSC液体培养的500mL三角瓶中,在温度18℃,转速280rpm/min摇床上发酵培养7天,提取冠菌素,重复三次,冠菌素产量分别为90.1mg/L、84.7mg/L、92.4mg/L。

    实施例3:

    将本发明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CGMCC 1412的单菌落接种到装有MG液体培养基(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的试管中,在温度28℃,转速260rpm/min摇床上培养36小时,为一级种子液;

    将200ml MG液体培养基(卡那霉素浓度为10μg/mL)分装于三个500ml三角瓶中,将培养好的一级种子液按2%接种量分别接种于上述三个500ml三角瓶中,在温度28℃,转速260rpm/min摇床上培养48小时,为二级种子液;

    用7L的发酵罐内装5L的HSC培养基,用常规高压热蒸汽灭菌发灭菌后,按2%接种量接种二级种子液,通气搅拌;发酵温度18℃,发酵pH 6.8;发酵时间达到6天时下罐,下罐发酵液以大网格树脂吸附法回收产品,并用丙酮洗脱,经重结晶,得到无色结晶状冠菌素产品,产量为89.9mg/L。

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冠菌素的丁香假单孢菌大豆致病变种(P.syringae pv.Glycinea)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该工程菌株是利用亚硝基胍诱变处理出发菌株,使其产生基因突变,从而筛选冠菌素产量高的菌株。试验证实本发明基因工程菌株可在发酵温度为18的条件下用于工业化发酵生产冠菌素,产量可达84.7mg/L112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