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0002995.3
2014.05.29
CN104781748A
2015.07.15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18申请日:20140529|||公开
G06F1/18; E05D15/50; H05K5/03
G06F1/18
思科技术公司
源·恩古尹; 龙·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3/924,537 2013.06.22 US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8
李晓冬
一种装置包括:外壳框架,该外壳框架包括开口以便于计算机组件在外壳框架内部的插入和移除;挡板,该挡板被固定到外壳框架以便于外壳框架的打开和闭合;以及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便于在相对外壳框架的不同枢轴位置处挡板的枢转运动。
1. 一种装置,包括: 外壳框架,所述外壳框架包括开口以便于计算机组件在所述外壳框架 的内部的插入和移除; 挡板,所述挡板被固定到所述外壳框架以便于所述外壳框架的打开和 闭合;以及 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便于在相对所述外壳框架的多个不同的枢轴 位置处所述挡板的枢转运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一边缘和与所述第 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并且所述铰链机构便于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一边缘 经由接近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一枢轴位置枢转运动远离所述外壳框架,并且 所述铰链机构还便于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二边缘经由接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二 枢轴位置枢转运动远离所述外壳框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挡板经由所述第一枢轴位置的 枢转运动使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一边缘运动到相对所述外壳框架的较低的位 置,并且所述挡板经由所述第二枢轴位置的枢转运动使所述挡板的所述第 二边缘运动到相对所述外壳框架的较高的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铰链机构包括: 铰链臂,所述铰链臂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挡板以便于所述挡板在所 述铰链臂第一端处相对所述铰链臂和外壳框架枢转运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铰链臂还在第二端处连接到所 述外壳框架以便于所述铰链臂和挡板在所述铰链臂第二端处相对所述外壳 框架枢转运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 固定到所述外壳框架的主体部分; 其中所述铰链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主体部分枢转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磁结构,所述磁 结构将所述铰链臂有磁力地吸引到所述主体部分的表面。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一对铰链臂和 一对主体部分,每个铰链臂与相应的主体部分枢转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一个铰链臂与所述对中的其相应的 主体部分的连接形成第一铰链连接器,所述第一铰链连接器是由另一铰链 臂和所述对中的另一主体部分形成的第二铰链连接器的镜像。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铰链连接器靠近所述挡 板的第一拐角与所述挡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铰链连接器靠近所述挡板的第 二拐角与所述挡板连接。 11. 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外壳框架,所述外壳框架包括开口以便于计算机组件在所述外壳 框架的内部的插入和移除; 提供挡板,所述挡板被固定到所述外壳框架以便于所述外壳框架的打 开和闭合;以及 通过经由铰链机构使所述挡板相对所述外壳框架枢转运动来打开所述 外壳框架,其中所述铰链机构便于在相对所述外壳框架的多个不同的枢轴 位置处所述挡板的枢转运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一边缘和与所述 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并且打开所述外壳框架还包括: 经由所述铰链机构,经由接近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一枢轴位置使所述挡 板的所述第一边缘枢转运动远离所述外壳框架;以及 经由所述铰链机构,经由接近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二枢轴位置使所述挡 板的所述第二边缘枢转运动远离所述外壳框架。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挡板经由所述第一枢轴位置 的枢转运动使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一边缘运动到相对所述外壳框架的较低的 位置,并且所述挡板经由所述第二枢轴位置的枢转运动使所述挡板的所述 第二边缘运动到相对所述外壳框架的较高的位置。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铰链机构包括铰链臂,所述 铰链臂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挡板,并且所述外壳框架的打开还包括: 使所述挡板在所述铰链臂第一端处相对所述铰链臂和外壳框架枢转运 动。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铰链臂还在第二端处连接到 所述外壳框架,并且所述外壳框架的打开还包括: 使所述铰链臂和挡板在所述铰链臂第二端处相对所述外壳框架枢转运 动。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固定到所述 外壳框架的主体部分,并且所述铰链臂和挡板在所述铰链臂第二端处相对 所述外壳框架的枢转运动还包括: 使所述铰链臂的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主体部分枢转运动。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促进所述铰链臂经由所述主体部分的磁结构磁吸引到所述主体部分的 表面。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一对铰链臂 和一对主体部分,每个铰链臂相对相应的主体部分能够枢转运动。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铰链臂与所述对中的其相应 的主体部分的连接形成第一铰链连接器,所述第一铰链连接器是由另一铰 链臂和所述对中的另一主体部分形成的第二铰链连接器的镜像。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铰链连接器靠近所述挡 板的第一拐角与所述挡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铰链连接器靠近所述挡板的第 二拐角与所述挡板连接。
用于计算机外壳的挡板的双铰链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其包括可从外壳拆卸的盖子或挡板 以便于访问外壳内的组件。 背景技术 计算机系统组件通常被装配在保护外壳内,保护外壳包括相对于外壳 可以被打开的盖子或挡板以允许访问外壳内的系统组件。例如,计算机系 统组件可以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网络模块、处理模块等,这些模块中的每 个模块都包括被放置在外壳内的计算机组件(例如,与板连接的组件、风 扇或其它冷却组件、电力供应结构等)。多个计算机系统组件可以被布置 在存储架内在垂直方向堆叠对齐,其中多个存储架还可以被提供在存储中 心内(例如,用于将大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用于在电信中心提供 通信服务等)。计算机外壳的挡板提供保护特征以防止对计算机外壳内的 组件的未授权访问以及便于授权访问以打开挡板以便由人员访问外壳内的 组件。 根据挡板被设计相对外壳打开的方式,某些计算机组件架的尺寸可能 使得对于人员来说获得外壳内的容易的访问是困难的。例如,当外壳位于 组件架的上端时,期望挡板相对于外壳可以在向上的方向从闭合到打开的 位置枢转地打开(从而使得挡板不阻碍观察组件外壳内部),而对于位于 组件架的下端的外壳,期望挡板相对于外壳可以在向下的方向从闭合到打 开的位置枢转地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包括具有双铰链机构的挡板的计算机组件外壳的示例实施例 的视角下的视图。 图2是图1的计算机组件外壳在挡板被枢转远离外壳以暴露外壳内部 时的视角下的视图。 图3是图1的计算机组件外壳在挡板被枢转远离外壳并且相对外壳在 另一方向时的视角下的另一视图。 图4A是在图1的示例实施例的双铰链机构的主体部分的视角下的视 图。 图4B是图4A的双铰链机构的主体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5A是在图1的示例实施例的双铰链机构的铰链臂的视角下的视 图。 图5B是图5A的双铰链机构的铰链臂的侧视图。 图6是图1的示例实施例的双铰链机构的铰链结构的视图。 图7A是图1的计算机组件外壳在挡板朝组件外壳的较低的位置枢转 远离外壳框架时的侧视图。 图7B是图1的计算机组件外壳在挡板朝组件外壳的较高的位置枢转 远离外壳框架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一种装置包括:外壳框架,该外壳框架包括开口以便于计算机组件在 外壳框架内部的插入和移除;挡板,该挡板被固定到外壳框架以便于外壳 框架的打开和闭合;以及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便于在相对外壳框架的不 同枢轴位置处挡板的枢转运动。 示例实施例 计算机组件外壳的挡板包括将挡板与外壳连接的双铰链机构或结构。 双铰链机构便于打开外壳以通过在多个方向枢转挡板远离外壳来暴露外壳 内部。因此,实现挡板相对外壳的不同定位,其根据外壳相对用户的位置 允许到外壳内部的更容易的用户访问。 参照图1和图2,计算机组件外壳2的示例实施例被示出包括具有空 的内部12的大体矩形形状的外壳框架4。外壳框架4包括五个互相连接的 大体平面面板以形成外壳2的外侧壁,其中框架4的一侧至少是部分打开 的以暴露内部12。大体平面形状的挡板10以本文描述的方式与外壳框架 4枢转地连接,以便于外壳2的闭合(如图1中所示)以及外壳2的打开 (例如,如图2中所示)以暴露外壳内部12以便于对被放置在外壳内部 12的计算机组件的访问。 外壳框架4的每个外部面板和挡板10可以用任何适当的金属或能够 支持和保护被提供和固定在外壳内部12的计算机组件的其它坚固材料构 造。要注意的是外壳内部12可以包括任何适当数量和类型的计算机组件 (例如,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布线电路和任何其它适当的组件的电路 板)以及风扇、电力供应组件等。外壳内部12还可以包括任何适当的支 持结构以支持组件(例如,夹子、支撑物、钉子/槽口或任何其它适当的紧 固结构)。 双铰链机构20包括与外壳框架4和挡板10每个连接的部分以便于挡 板10沿多个枢轴点相对外壳框架4枢转运动,以便于外壳2的打开以允许 对外壳内部12的访问。双铰链机构20的每个部分用诸如金属(例如,锌 合金)之类的一种或多种适当的材料构造。参照图2、图3、图4A、图 4B、图5A和图5B,双铰链机构20包括位于靠近挡板10的相对的拐角并 靠近下边缘的一对铰链构件。机构20的每个铰链构件包括主体部分22和 铰链臂42,铰链臂42在第一铰链端44处与后表面14处靠近挡板10的下 边缘和相应的拐角的铰链结构枢转连接,以便于当双铰链机构20与框架4 和挡板10连接时挡板10相对每个主体部分22和铰链臂42枢转运动。每 个铰链臂42还在第二铰链端46处与主体部分22的铰链端24处的铰链结 构相连接。 每个铰链臂42的第一和第二铰链端44、46与挡板10和主体部分22 枢转连接的铰链结构被示出在图4A、图4B、图5A、图5B和图6中。铰 链结构包括具有圆形开口的销接收器构件30,其被配置为可滑动接收和摩 擦保持铰链销34的相应的圆形端36。销接收器构件30的开口和铰链销 34的圆形端36的尺寸被设计为当铰链销34的圆形端36安装在构件30内 时允许铰链销34旋转。铰链销34还包括大体矩形或多面体端38,其安装 在铰链结构的相应的矩形或多面体槽内。当铰链销34被适当地插入在销 接收器构件30和铰链结构的多面体槽的每一个中时,铰链结构允许铰链 销34和销接收器构件30之间的旋转而阻止销34和多面体槽之间的任何旋 转。 每个铰链臂42的第一铰链端44包括具有被配置为接收销接收器构件 30的开口的外壳(其中销接收器构件30被阻止在第一铰链端44的外壳开 口内旋转)。挡板10的后表面14包括适当的固定机构以与铰链销34的 端38相连接。 在靠近挡板的拐角位置通过将铰链销34的端38与位于挡板后表面14 的适当的固定机构相连接并且将铰链销34的端36插入到第一铰链端44处 的销接收器构件30的开口中,将每个铰链臂42的第一铰链端44连接到挡 板10的后表面14。在示例实施例中,挡板后表面14在靠近挡板拐角位置 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与铰链销34的端38附接的螺钉的多个螺钉孔以便于铰 链销34紧固到挡板10。 在将第一铰链端44与铰链销34在挡板后表面14的拐角位置处连接 后,圆形端36可以在构件30内旋转而多面体端38被阻止这样的旋转(由 于端38被固定到挡板后表面14),因此允许每个铰链臂42在它的第一铰 链端44和挡板10之间枢转运动。 通过铰链销34的多面体端38插入到位于第二铰链端46的多面体槽 32中,使得每个铰链臂42的第二铰链端46与主体部分22的铰链端24相 连接。铰链销34的圆形端36被插入到被连接在主体部分22的铰链端24 处的销接收器构件30的圆形开口中(例如,通过将构件30安装在铰链端 24处的开口内),其中销接收器构件30相对主体部分22的纵向方向横向 延伸,并且构件30被阻止在铰链端24它的连接处旋转。被提供在每个铰 链臂42的第二铰链端46和每个相应的主体的铰链端24处的铰链结构还可 以被配置为便于第二铰链端46与铰链端24的摩擦配合或滑入配合,铰链 销34被连接在接收器构件30和槽32内以便于铰链臂42和主体部分22之 间的锁定连接而允许铰链臂42和主体22之间在它们的铰链端46、24处的 枢转运动(经由构件30中的铰链销34的圆形端36的旋转而没有槽32内 的铰链销34的端38的旋转)。 例如图3中所示出的,每个铰链构件被设计为另一个的“镜像”,其 中每个铰链构件的铰链臂42被放置为相对于铰链端24处的构件30更靠近 挡板10的相应的拐角。因此,每个铰链臂42可以被视为具有与挡板10的 后表面14的相应的左边或右边相连接的“左手”或“右手”配置,相应 的主体22具有相应的“左手”或“右手”配置。 每个主体部分22还包括延伸穿过主体部分22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或槽 26(例如,在与被提供在铰链端24处的接收器构件30的圆形开口的方向 大体对应或平行的方向)。槽26被提供以便于每个主体部分22连接到外 壳框架4的相应的结构(例如,利用螺钉或任何其它适当的紧固件27,如 图2处所示)从而使得每个主体部分22被连接在相对的框架边缘,其限 定框架4内的开口以暴露外壳内部12。 每个主体部分22包括被布置在主体部分22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口 28,其面向相应的铰链臂42。每个凹口28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和保持磁 体,磁体有磁力地吸引相应的铰链臂42(在示例实施例中,铰链臂用诸如 磁性锌合金之类的适当的金属材料构造)。在如图2、图3和图7A中所示 的铰链机构20的配置中,使用在相应的铰链臂42下面的位置处固定到每 个主体部分22的一个或多个磁体可以在主体部分22和铰链臂42之间提供 磁吸引力和吸持力以便使这两个组件在挡板10在铰链臂42的第一铰链端 44处枢转运动期间保持啮合。磁吸持力可以通过例如将每个铰链臂42在 第二铰链端46处枢转远离相应的主体部分22来克服。 使用双铰链机构20的计算机组件外壳2的操作现在参照附图(更具 体地,图7A和图7B)描述。挡板10初始在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其中 外壳2是闭合的并且挡板10靠着外壳框架4被啮合以防止访问外壳内部 12并且挡板的前表面16(其与挡板后表面14相对)定义外壳2的一侧表 面。在期望打开挡板10到相对外壳框架4的较低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 7A中所示),挡板10的上侧或边缘13可以被用户抓住以通过相对主体部 分22枢转铰链臂42的第一铰链端44来将挡板10拉开远离框架4(其 中,相对框架4的相应的铰链结构18在固定方位的每个枢轴销34相对被 固定在相应的铰链臂42内的销接收器构件30旋转)。每个铰链臂42和被 布置在相应的主体部分22内的一个或多个磁体之间的磁吸引力在挡板20 从初始的闭合位置(图1)到如图7A中所示的外壳打开位置的枢转运动 期间阻止或实质上限制铰链臂42运动离开与其相应的主体部分22的啮 合。当期望闭合外壳2时,挡板10可以从该打开的位置枢转运动回到闭 合的位置。 利用双铰链机构20,可以如图7B中所示通过抓住挡板10的下侧或边 缘15并且将挡板移动远离外壳框架4,来在不同的枢轴点位置处将挡板枢 转远离外壳框架4。在该情境中,每个铰链臂42的第二铰链端46相对相 应的主体部分22的铰链端24枢转(其中,相对相应的第二铰链端46处的 槽34在固定方位的每个枢轴销34相对被固定在相应的主体部分22的铰链 端24处的销接收器构件30旋转)。主体部分22的磁体和铰链臂42之间 的磁吸引力被克服,并且铰链臂42在挡板下侧或边缘15相对外壳框架4 运动离开并且到升高的位置期间随挡板10移动。当期望闭合外壳2时, 挡板10可以被枢转回到闭合的位置(图1)。 因此,双铰链机构便于挡板10在多个枢轴点处相对外壳框架枢转运 动以便使挡板朝向不同的方向以暴露外壳内部。这样,当组件外壳被放置 在组件架或任何其它支持结构内的各种不同的高度时便于对外壳内部的更 容易的访问。 虽然描绘了双铰链机构的示例实施例是关于盖子或挡板相对外壳框架 移动到不同的垂直方位,但要注意的是挡板可以在不同的枢轴点处被枢转 运动以使挡板相对框架外壳朝向各种不同的垂直和/或水平方向的其它实施 例也是可能的。另外,任何适当的紧固材料可以被利用以将主体部分固定 到框架,并且任何适当的铰链结构可以被利用以便于挡板相对一个或多个 枢轴臂的第一枢轴端枢转运动和一个或多个枢轴臂的第二枢轴端相对一个 或多个主体部分枢转运动。任何适当数量的枢轴臂和/或主体部分还可以被 利用以实现挡板在各种不同的方位枢转并且利用相对外壳框架的不同的枢 轴点位置。 上面的描述仅旨在举例。
《用于计算机外壳的挡板的双铰链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计算机外壳的挡板的双铰链机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装置包括:外壳框架,该外壳框架包括开口以便于计算机组件在外壳框架内部的插入和移除;挡板,该挡板被固定到外壳框架以便于外壳框架的打开和闭合;以及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便于在相对外壳框架的不同枢轴位置处挡板的枢转运动。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