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显示设备.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178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8057.8

申请日:

2004.10.14

公开号:

CN1607871A

公开日:

2005.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韩国首尔变更后权利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韩国首尔登记生效日:2008.6.27|||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5B33/12; H05B33/08; H05B33/04; G09G3/32

主分类号:

H05B33/12; H05B33/08; H05B33/04; G09G3/32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学洙; 河元奎

地址:

韩国汉城

优先权:

2003.10.14 KR 10-2003-00714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孙志湧;钟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公开一种用于将某一尺寸基底上提供的图像显示部分的区域最大化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在该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电致发光显示部分具有在基底上提供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点所限定的每一区域上排列的多个象素。第一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左侧以便驱动一部分栅极线。第二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右侧以便驱动除了所述一部分栅极线之外的剩余栅极线。数据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上侧和下侧的任一侧以驱动数据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包括:
基底;
电致发光显示部分,具有排列在基底上提供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点所限定的每一区域上的多个象素;
第一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左侧以便驱动一部分栅极线;
第二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右侧以便驱动除了所述一部分栅极线之外的剩余栅极线;以及
数据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上侧和下侧的任一侧以驱动数据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
密封胶,覆盖在栅极驱动器、电致发光显示部分以及数据驱动器的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每一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器包括:
多个移位寄存器,用于顺序地将启动脉冲移位以便产生用于顺序驱动栅极线的选通脉冲。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一栅极驱动器的每一移位寄存器包括:
电路器件,其位于为奇数的栅极线的一侧空间上以及在其上或其下而排列的为偶数的栅极线的一侧空间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二栅极驱动器的每一移位寄存器包括:
电路器件,其位于为偶数的栅极线的另一侧空间上以及在其上或其下而排列的为奇数的栅极线的另一侧空间上。

6.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在基底上提供多个电极以及多个用于驱动这些电极的驱动电路,该设备包括:
第一驱动电路,位于基底的第一位置以驱动多个电极的第一电极组;以及
第二驱动电路,位于基底的第二位置以驱动多个电极的第二电极组。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多个电极包括:
多个数据电极;以及
与数据电极相交叉的多个栅电极。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
多个栅电极的一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二电极组包括:
多个栅电极的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电极。

10.
  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
多个数据电极的一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二电极组包括:
多个数据电极的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电极。

12.
  一种具有多个数据线、多个栅极线、用于驱动所述数据线的数据驱动电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栅极线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电致发光显示部分,具有在基底上提供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点所限定的每一区域上排列的多个象素;
第一栅极驱动器,连接到栅极线的第一栅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一侧;
第二栅极驱动器,连接到栅极线的第二栅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二侧;
第一数据驱动器,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一数据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三侧;
第二数据驱动器,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二数据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四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一栅电极组包括:
奇数的栅电极。

1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二栅电极组包括:
偶数的栅电极。

15.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一数据电极组包括:
奇数的数据电极。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第二数据电极组包括:
偶数的数据电极。

17.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左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右侧。

19.
  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上侧。

20.
  根据权利要求19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四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下侧。

说明书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
该申请要求2003年10月14日于韩国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号为P2003-71497的权益,其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该设备适合于将某一尺寸的衬底上所提供的图像显示部分的区域最大化。
背景技术
近来,存在能够消除阴极射线管(CRT)的缺陷而使得重量和体积明显减少的不同平面控制板显示设备。所述平面控制板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显示板(PDP)以及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等。
在所述显示设备中的EL显示器是一种通过重新组合电子和空穴而使得磷材料发光的自发光设备。该EL显示设备通常被划分为一种将磷材料作为无机化合物使用的无机EL显示设备和一种将磷材料作为有机化合物使用的有机EL显示设备。所述EL显示设备具有以下优点:低压驱动、自发光、薄的厚度、宽视角、快响应速度以及高对比度等等。如此以致于EL显示设备在下一代显示设备中尤为突出。
有机EL设备通常包括布置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在该有机EL设备中,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经由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而将从阴极产生的电子移动到发光层,同时经由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而将从阳极产生的空穴移动到发光层。所以,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所馈送的电子和空穴通过它们在发光层的重新组合而发光。
参考图1,传统EL显示器包括:基底10;EL显示部分12,具有在通过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之间的交点所定义的每一区域上排列的象素28;栅极驱动器22,位于基底10的一侧以驱动EL显示部分12的栅极线GL;以及数据驱动器24,位于基底10的下侧以驱动EL显示部分12的数据线DL。
当将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时,每一象素28接收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以产生相应于数据信号的光。在基底10上提供由所述象素28组成的EL显示部分12,于是具有取决于分辨率的某一区域和宽度W1。
在基底10上,距离EL显示部分12一侧预定距离处提供将被连接到每一栅极线GL的栅极驱动器22。该栅极驱动器22将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以便从而顺序驱动栅极线GL。在该情况中,如图2所示,栅极驱动器22具有根据用于驱动每一栅极线GL的栅极移位寄存器23的预定宽度GW。
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23将从外部输入的启动脉冲SP移动到输入端IN以响应输入时钟信号CLK以便从而产生选通脉冲,并且经由输出端OUT而将所产生的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在该情况中,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23由包括多个用于移位启动脉冲SP以产生选通脉冲的薄膜晶体管的电路器件(未示出)组成。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器件在水平方向上很长,也就是说,于是根据相邻栅极线GL之间的距离而具有矩形区域。换句话说,由于相邻栅极线GL之间的距离,仅在每一栅极线GL的一侧空间上提供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23的电路器件。所以,根据用于驱动一个栅极线GL的栅极移位寄存器23的电路器件,而在X轴方向上延长了栅极驱动器22的宽度GW。
数据驱动器24在EL显示部分12下侧的预定距离处连接到每一数据线DL。数据驱动器24将从外部输入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成使用伽马(gamma)电压的模拟数据信号。进一步,只要施加选通脉冲,数据驱动器24将模拟数据信号施加到数据线DL。
所述EL显示器进一步包括一个与基底10相结合的封装板(未示出),该封装板用于避免EL显示部分12遭受氧气和湿气的破坏。为了将封装板与基底10相结合,将具有预定宽度SW的密封胶30覆盖在栅极驱动器22、数据驱动器24以及EL显示部分12的外部侧面。
同时,传统EL显示器包括:栅极驱动器22与EL显示部分12之间的第一间隙G1、栅极驱动器22与密封胶30之间的第二间隙G2、以及在用于将EL显示设备与基底10相隔离的划线与密封胶30之间的第三间隙G3,以便确保其制造工序中的处理容限。该EL显示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定义在EL显示部分12和密封胶30(也就是在未提供栅极驱动器22的EL显示部分12的右侧与密封胶30)之间的虚拟(dummy)空间62,以致于成品EL显示器的EL显示部分12定位于基底10的中心位置。虚拟空间62的宽度等于栅极驱动器22的宽度和第一和第二间隙G1和G2的宽度。
因此,传统EL显示器由于栅极驱动器22的宽度GW以及第一至第三间隙G1-G3而不能扩大EL显示部分12的区域,因为其提供在取决于EL显示部分12分辨率的某一尺寸的基底10上。而且,当传统EL显示器趋向于扩大具有某一分辨率的EL显示部分的区域时,它不得不扩大基底10的尺寸。
而且,传统EL显示器具有以下问题:当提供在某一基底10上的EL显示部分12的分辨率增加时,栅极驱动器22的宽度GW将被扩大,基底10的尺寸也必须被扩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该设备适合于将某一尺寸地基底上所提供的图像显示部分的区域最大化。
为了实现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包括:基底;电致发光显示部分,具有在基底上提供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点所限定的每一区域上排列的多个象素;第一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左侧以便驱动一部分栅极线;第二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右侧以便驱动除了所述一部分栅极线之外的剩余栅极线;以及数据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上侧和下侧的任一侧以驱动数据线。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密封胶,该密封胶覆盖在栅极驱动器、电致发光显示部分以及数据驱动器的外侧。
在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每一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器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用于顺序地将启动脉冲移位以便产生用于顺序驱动栅极线的选通脉冲。
在此,第一栅极驱动器的每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电路器件,其位于为奇数的栅极线的一侧空间上以及在其上或其下而排列的为偶数的栅极线的一侧空间上。
第二栅极驱动器的每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电路器件,其位于为偶数的栅极线的另一侧空间上以及在其上或其下而排列的为奇数的栅极线的另一侧空间上。
一种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其中在基底上提供多个电极以及多个用于驱动电极的驱动电路,该设备包括:第一驱动电路,位于基底的第一位置以驱动多个电极的第一电极组;以及第二驱动电路,位于基底的第二位置以驱动多个电极的第二电极组。
在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多个电极包括:多个数据电极;以及与数据电极相交叉的多个栅电极。
在此,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栅电极的一部分。
在此,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栅电极的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电极。
在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数据电极的一部分。
在此,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数据电极的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电极。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多个数据线、多个栅极线、用于驱动所述数据线的数据驱动电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栅极线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部分,具有在基底上提供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点所限定的每一区域上排列的多个象素;第一栅极驱动器,连接到栅极线的第一栅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一侧;第二栅极驱动器,连接到栅极线的第二栅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二侧;第一数据驱动器,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一数据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三侧;第二数据驱动器,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二数据电极组并且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外侧的第四侧。
在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第一栅电极组包括奇数的栅电极。
在此,第二栅电极组包括偶数的栅电极。
在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第一数据电极组包括奇数的数据电极。
在此,第二数据电极组包括偶数的数据电极。
在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所述第一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左侧。
在此,所述第二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右侧。
在此,所述第三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上侧。
在此,所述第四侧是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下侧。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随后详细描述,使得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变得很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传统电致发光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2说明了图1所示栅极驱动器的移位寄存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图3所示象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由四个晶体管组成的图3所示象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6说明了图3所示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器的移位寄存器;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下文中,将通过参考图3-8而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发光(EL)显示设备包括:基底110;具有排列在由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之间的交点所定义的每一区域上的象素128的EL显示部分112;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其位于基底110的左侧以便驱动栅极线GL中为奇数的栅极线GL1、GL3、…GLn-1;第二栅极驱动器122b,其位于基底110的右侧以便驱动栅极线GL中为偶数的栅极线GL2、GL4、…GLn;以及数据驱动器124,其位于基底110的下侧以便驱动EL显示部分112的数据线DL。
当将选通信号施加到作为阴极的栅极线GL时,选择每一象素128,因此产生光,该光相应于被施加到作为阳极的数据线DL的象素信号,也就是电流信号。
具体而言,每一象素128能够等效地表示为连接在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之间的二极管。当选通信号启动栅极线GL时,驱动每一象素128以便从而产生相应于数据线DL上数据信号的幅度的光。
为此目的,如图4所示,每一象素128包括电源电压线VDD、连接在电源电压VDD和接地电源电压GND之间的发光单元OEL、以及用于驱动发光单元OEL以响应从每一数据线DL和每一栅极线GL上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发光单元驱动电路135。
发光单元OEL包括布置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未示出)。在所述发光元件OEL中,当在阳极即透明电极和阴极即金属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经由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而将从阴极产生的电子移动到发光层,同时经由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而将阳极产生的空穴移动到发光层。所以,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中所馈送的电子和空穴通过它们在发光层的再组合而发光。该光经由阳极也就是透明电极而发射到其外部,从而显示图像。
发光单元驱动电路135包括:一个连接到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的开关薄膜晶体管(TFT)T1;一个连接在开关TFT T1和发光单元OEL之间的驱动TFT T2  以及一个连接在第一节点n1和驱动TFT T2的源极端之间的电容器Cst,其中所述第一节点n1位于开关TFT T1和驱动TFT T2之间,所述驱动TFT T2的源极端连接到电源电压线VDD。
开关TFT T1具有连接到栅极线GL的栅极端、连接到数据线DL的源极端以及经由第一节点n1而连接到驱动TFT T2的栅极端的漏极端。当将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以便从而将提供给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施加到第一节点n1时,导通开关TFT T1。提供给第一节点n1的数据信号向电容器Cst充电并且被施加到驱动TFT T2的栅极端。
驱动TFT T2具有经由第一节点n1而连接到开关TFT T1的漏极端的栅极端以及连接到发光单元OEL的漏极端。驱动TFT T2控制从电源电压线VDD馈送到发光单元OEL电流数量,以响应其栅极端所施加的数据信号,从而控制发光单元OEL的发光数量。另外,由于即使开关TFT T1关断,数据信号从电容器Cst放电,驱动TFT T2将来自于电源电压线VDD的电流施加到发光单元OEL直到提供下一帧的数据信号,从而使得发光单元OEL保持发光。
作为选择,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由四个晶体管TFT’DT、MT、ST1和ST2组成的发光单元驱动电路235来配置每一象素128。
具体而言,发光单元驱动电路235包括:一个连接在电源电压线VDD和发光单元OEL之间的驱动TFT DT;连接在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之间的第一开关TFT ST1;连接在第一开关TFT ST1和栅极线GL之间的第二开关TFT ST2;以及转换TFT MT,其连接在第一节点n1和电源电压线VDD之间以便关于驱动TFT DT而形成电流镜像电路,从而将电流转换成电压,所述第一节点n1位于第一和第二开关TFTST1和ST2之间;以及连接在第二节点n2和电源电压线VDD之间的电容器Cst,所述第二节点n2位于驱动TFT DT和每一转换TFT MT的栅极端之间。在此,TFT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该驱动TFT DT具有一个连接到转换TFT MT的栅极端的栅极端、一个连接到电源电压线VDD的源极端以及一个连接到发光单元OEL的漏极端。
转换TFT MT具有一个连接到电源电压线VDD的源极端以及一个连接到第一开关TFT ST1的漏极端和第二开关TFT ST2的源极端的漏极端。第一开关TFT ST1的源极端连接到数据线DL,同时其漏极端连接到第二开关TFT ST2的源极端。第二开关TFT ST2的漏极端连接到驱动TFT DT和TFT MT的栅极端并且连接到电容器Cst。第一和第二开关TFT ST1和ST2的栅极端连接到栅极线GL。如果因为转换TFT MT和驱动TFT DT彼此邻近以便形成电流镜像电路而假设转换TFT MT和驱动TFT DT具有相同的特性,那么当转换TFT MT和驱动TFT DT具有相同尺寸时,流经转换TFT MT的电流数量等于流经驱动TFT DT的电流数量。
下文中,将描述发光单元驱动电路235的驱动。
首先,如果将ON状态的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那么第一和第二开关TFT ST1和ST2导通。因为第一和第二开关TFT ST1和ST2导通,所以通过经由第一和第二开关TFT ST1和ST2施加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而导通驱动TFT DT和转换TFTMT。所以,驱动TFT DT控制从电源电压线VDD馈送的驱动TFT DT的源极端和漏极端之间的电流,以响应驱动TFT DT的栅极端所施加的数据信号以便将被控制的电流施加到发光单元OEL,从而使得发光单元OEL发射出相应于数据信号的亮度。
另一方面,如果将OFF状态的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那么第一和第二开关TFT ST1和ST2关断。因为第一和第二开关TFT ST1和ST2关断,所以电容器Cst使用存储的电压来驱动该驱动TFT DT。所以,驱动TFT DT将来自于电源电压线VDD的电流施加到发光单元OEL直到提供下一帧的数据信号,从而使得发光单元OEL保持发光。
在基底110上提供由象素128构成的EL显示部分112,以致于该EL显示部分具有取决于其分辨率的某一区域和宽度W2。
在基底110的左侧,距离EL显示部分112一侧预定距离处提供可被连接到栅极线GL中为奇数的栅极线GL1、GL3、…、GLn-1的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将选通脉冲施加到为奇数的栅极线GL1、GL3、…、GLn-1以便从而顺序驱动栅极线GL。在该情况中,如图6所示,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具有按照用于驱动各自为奇数的栅极线GL1、GL3、…、GLn-1的多个栅极移位寄存器123的一个预定的宽度GW。
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的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123将从其外部输入的启动脉冲SP移位到输入端IN以便响应一个输入时钟信号CLK以产生一个选通脉冲,并且经由输出端OUT而将所产生的选通脉冲施加到栅极线GL。为此目的,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的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123由包括用于移位启动脉冲SP以产生选通脉冲的多个薄膜晶体管的电路器件(未示出)组成。从而,通过能够配置多个栅极移位寄存器123以致于驱动一个栅极线GL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来确定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的宽度GW。在该情况中,多个薄膜晶体管采用规则正方形而不是现有的矩形,因为相邻为奇数的栅极线GL1、GL3、…、GLn-1之间的距离大于现有技术中的距离(例如是现有技术的两倍)。例如,如果在X轴方向上提供多个现有技术中的薄膜晶体管,那么在X轴和Y轴方向上提供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换句话说,在为奇数的栅极线GL1、GL3、…、GLn-1的每侧上以及在其上或其下排列的为偶数的栅极线GL2、GL4、…、GLn的每侧上提供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22a的每一栅极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器件。所以,在其上提供有多个栅极移位寄存器123的每一个栅极移位寄存器的区域范围等于现有技术中的栅极移位寄存器的区域范围,但是其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很多。
因此,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的宽度GW小于传统栅极驱动器的宽度。例如,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驱动n个栅极线GL的一半,以致于第一栅极驱动器的宽度减少到传统栅极驱动器宽度的一半。
在基底110的右侧,距离EL显示部分112一侧预定距离处提供可被连接到栅极线GL中为奇数的栅极线GL2、GL4、…、GLn的第二栅极驱动器122b。换句话说,在由传统EL显示器的基底上定义的虚设空间上提供第二栅极驱动器122b。第二栅极驱动器122b将选通脉冲提供给为偶数的栅极线GL2、GL4、…、GLn,以便从而驱动栅极线GL。在该情况中,因为第二栅极驱动器122b具有与上述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相同的配置,因此关于其的解释将由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的解释来代替。
数据驱动器124在距离EL显示部件112下侧的预定距离处连接到每一数据线DL。该数据驱动器124将从其外部输入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成使用伽马电压的模拟数据信号。另外,只要施加选通脉冲,所述数据驱动器124就将模拟数据信号施加到数据线DL。
EL显示器进一步包括一个与基底110相结合的封装板(未示出),该封装板用于避免EL显示部分112遭受氧气和湿气的破坏。为了将封装板与基底110相结合,将具有预定宽度SW的密封胶130覆盖在栅极驱动器122、数据驱动器124以及EL显示部分112的外部侧面。
同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与EL显示部分112之间的第一间隙G1、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与密封胶130之间的第二间隙G2、以及在用于将EL显示设备与基底110相隔离的划线与密封胶130之间的第三间隙G3,以便确保其制造工序中的处理容限。第一至第三间隙G1-G3和密封胶的宽度SW与传统EL显示设备中的相应部件的宽度相同。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显示设备中,栅极驱动器被分为两个驱动器,每一驱动器位于基底110的左侧或右侧并且在EL显示部分112的周围。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显示设备,不仅能够将EL显示部分112的宽度W2向其左侧方向上扩大由于第一栅极驱动器122a具有比传统栅极驱动器小的宽度GW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减少的栅极驱动器的宽度,而且能够将EL显示部分112的宽度W2向传统的EL显示设备的虚拟空间方向上扩大第二栅极驱动器122b的宽度GW。所以,当在基底110上提供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显示部分112和传统EL显示部分具有相同尺寸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显示部分112的宽度W2大于传统EL显示部分的宽度W1。结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显示设备能够在不增加基底110尺寸的范围内,在EL显示部分112的左侧或右侧扩大宽度W2,从而最大增加EL显示部分112的区域。
作为选择,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EL显示设备的数据驱动器124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位于EL显示部分112的上侧。
另外,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EL显示设备的数据驱动器124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包括提供在基底110上侧和下侧的第一和第二数据驱动器124a和124b。
在此,在基底110的上侧提供第一数据驱动器124a以驱动数据线DL中为奇数的数据线DL1、DL3…、DLn-1,同时在基底110的下侧提供第二数据驱动器124b以驱动数据线DL中为偶数的数据线DL2、DL4…、DLn。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EL显示部分的左侧或右侧提供栅极驱动器,从而扩大了EL显示部分的宽度。因此,能够将提供在取决于分辨率的某一尺寸基底上的EL显示部分的区域最大化。
虽然已经通过以上所述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限制于这些实施例,而是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精神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和修改。从而,发明的范围将仅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致发光显示设备.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公开一种用于将某一尺寸基底上提供的图像显示部分的区域最大化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在该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中,电致发光显示部分具有在基底上提供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点所限定的每一区域上排列的多个象素。第一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左侧以便驱动一部分栅极线。第二栅极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的右侧以便驱动除了所述一部分栅极线之外的剩余栅极线。数据驱动器,位于电致发光显示部分上侧和下侧的任一侧以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