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防盗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形防盗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形防盗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推拉窗缺少安全防盗功能,用户通常在推拉窗外安装固定防盗网,这
样不仅存在发生火警时难以逃生弊端,而且影响室内视线,不便清洁窗户,同时固定防盗网
款式各异,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美化。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隐形防盗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包括门窗外框、第一推拉窗扇、第二推拉窗扇
以及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其中:
门窗外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
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水平设置,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竖直设置,第三边框、第四边框分
别设有开口相对第一长条形收纳槽、第二长条形收纳槽,第一长条形收纳槽包括平行并列
设置的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的衔接处设有向第一长条形收纳
槽外凸起的第一矩形框;第二长条形收纳槽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三收纳槽、第四收纳槽,
第三收纳槽、第四收纳槽的衔接处设有向第二长条形收纳槽外凸起的第二矩形框;
第一推拉窗扇、第二推拉窗扇对称设置且分别通过推拉机构安装在门窗外框内形
成组合式推拉窗,第一推拉窗扇、第二推拉窗扇的上端均与第一边框滑动式连接,第一推拉
窗扇、第二推拉窗扇的下端均与第二边框滑动式连接,第一推拉窗扇的侧边框与第一收纳
槽扣合或者分离,当第一推拉窗扇与第一收纳槽扣合时,第一推拉窗扇的外侧边与第一矩
形框相抵靠,第二推拉窗扇的侧边 框与第三收纳槽扣合或者分离,当第二推拉窗扇与第三
收纳槽扣合时,第二推拉窗扇的外侧边与第二矩形框相抵靠;
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均设置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一横杆组包括多根第一横杆、
第一滑动杆,第一横杆一端均与第一推拉窗扇侧边铰接,第一横杆另一端均与第一滑动杆
铰接,第一滑动杆可移动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横杆组包括多根第二横杆、第二滑动
杆,第二横杆一端均与第一推拉窗扇侧边铰接,第二横杆另一端均与第二滑动杆铰接,第二
滑动杆可移动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横杆与第一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横杆与第
一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下方且第二横杆与第一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与第一横杆与第一推拉窗
扇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等距离并列设置。
优选的,第一横杆组还包括多根第一牵引杆,第一牵引杆一端均与第一收纳槽槽
底铰接,第一牵引杆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横杆铰接。
优选的,第二横杆组还包括多根第二牵引杆,第二牵引杆一端均与第一收纳槽槽
底铰接,第二牵引杆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横杆铰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横杆组,第三横杆组包括多根第三横杆、第三滑动杆,第三横
杆一端均与第二推拉窗扇侧边铰接,第三横杆另一端均与第三滑动杆铰接,第三滑动杆可
移动安装在第四收纳槽内。
优选的,第三横杆组还包括多根第三牵引杆,第三牵引杆一端均与第四收纳槽槽
底铰接,第三牵引杆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三横杆铰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四横杆组,第四横杆组包括多根第四横杆、第四滑动杆,第四横
杆一端均与第二推拉窗扇侧边铰接,第四横杆另一端均与第二推拉窗扇侧边铰接,第四横
杆与第二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位于第三横杆与第二推拉窗扇的铰接点的下方且第四横杆与
第二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与第三横杆与第二推拉窗扇 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等距离并列设
置。
优选的,第四横杆组还包括多根第四牵引杆,第四牵引杆一端均与第四收纳槽槽
底铰接,第四牵引杆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下方的第四横杆铰接。
优选的,第一横杆的长度、第二横杆的长度均与第一推拉窗扇的宽度相匹配。
优选的,第三横杆的长度、第四横杆的长度均与第二推拉窗扇的宽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隐形防盗窗,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均设置在第三边框的第
二收纳槽内,第一横杆一端均与第一推拉窗扇侧边铰接,第一横杆另一端均与第一滑动杆
铰接,第一滑动杆可移动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横杆一端均与第一推拉窗扇侧边铰接,
第二横杆另一端均与第二滑动杆铰接,第二滑动杆可移动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横杆
与第一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横杆与第一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下方且第二横杆与第一
推拉窗扇的铰接点与第一横杆与第一推拉窗扇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等距离并列设置;当第
一推拉窗扇打开时,第一推拉窗扇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拉直,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分别带
动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滑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拉直后均相互平行形成防盗网,本实
用新型将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进行隐藏设置,并且将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设置在第
一推拉窗扇开口处,随着第一推垃窗扇的打开而展开,随着第一推拉窗扇的关闭而收起,使
用方便,占用空间小,而且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上不易挂上灰尘,可以保持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的第一推拉窗扇和第二推拉窗扇全关时
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的第一推垃窗扇部分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的第一推拉窗扇全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的第二推拉窗扇部分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的第二推拉窗扇全开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隐形防盗窗,包括门窗外框1、第
一推拉窗扇2、第二推拉窗扇3、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第三横杆组和第四横杆组,其中:
门窗外框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4和第二边框5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6和
第四边框7,第一边框4、第二边框5水平设置,第三边框6、第四边框7竖直设置,第三边框6、
第四边框7分别设有开口相对第一长条形收纳槽、第二长条形收纳槽,第一长条形收纳槽包
括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的衔接处设有向第一
长条形收纳槽外凸起的第一矩形框;第二长条形收纳槽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三收纳槽、
第四收纳槽,第三收纳槽、第四收纳槽的衔接处设有向第二长条形收纳槽外凸起的第二矩
形框。
第一推拉窗扇2、第二推拉窗扇3对称设置且分别通过推拉机构安装在门窗外框1
内形成组合式推拉窗,第一推拉窗扇2、第二推拉窗扇3的上端均与第一边框4滑动式连接,
第一推拉窗扇2、第二推拉窗扇3的下端均与第二边框5滑 动式连接,第一推拉窗扇2的侧边
框与第一收纳槽扣合或者分离,当第一推拉窗扇2与第一收纳槽扣合时,第一推拉窗扇2的
外侧边与第一矩形框相抵靠,第二推拉窗扇3的侧边框与第三收纳槽扣合或者分离,当第二
推拉窗扇3与第三收纳槽扣合时,第二推拉窗扇3的外侧边与第二矩形框相抵靠。
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均设置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一横杆组包括多根第一横杆
8、第一滑动杆9、多根第一牵引杆12,第一横杆8一端均与第一推拉窗扇2侧边铰接,第一横
杆8另一端均与第一滑动杆9铰接,第一滑动杆9可移动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一牵引杆12
一端均与第一收纳槽槽底铰接,第一牵引杆12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横杆8铰接。
第二横杆组包括多根第二横杆10、第二滑动杆11、多根第二牵引杆13,第二横杆10
一端均与第一推拉窗扇2侧边铰接,第二横杆10另一端均与第二滑动杆11铰接,第二滑动杆
11可移动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横杆10与第一推拉窗扇2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横杆8与第
一推拉窗扇2的铰接点下方且第二横杆10与第一推拉窗扇2的铰接点与第一横杆8与第一推
拉窗扇2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等距离并列设置;第二牵引杆13一端均与第一收纳槽槽底铰
接,第二牵引杆13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横杆10铰接。
第三横杆组包括多根第三横杆14、第三滑动杆15、多根第三牵引杆16,第三横杆14
一端均与第二推拉窗扇3侧边铰接,第三横杆14另一端均与第三滑动杆15铰接,第三滑动杆
15可移动安装在第四收纳槽内;第三牵引杆16一端均与第四收纳槽槽底铰接,第三牵引杆
16另一端均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三横杆14铰接。
第四横杆组包括多根第四横杆17、第四滑动杆18、多根第四牵引杆19,第四横杆17
一端均与第二推拉窗扇3侧边铰接,第四横杆17另一端均与第二推 拉窗扇3侧边铰接,第四
横杆17与第二推拉窗扇3的铰接点位于第三横杆14与第二推拉窗扇3的铰接点的下方且第
四横杆17与第二推拉窗扇3的铰接点与第三横杆14与第二推拉窗扇3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
等距离并列设置;第四牵引杆19一端均与第四收纳槽槽底铰接,第四牵引杆19另一端均与
位于最下方的第四横杆17铰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杆8的长度、第二横杆10的长度均与第一推拉窗扇2的宽度相
匹配。第三横杆14的长度、第四横杆17的长度均与第二推拉窗扇3的宽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防盗窗,当第一推拉窗扇2打开时,第一推拉窗扇2将
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10拉直,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10分别带动第一滑动杆9、第二滑动杆11
滑动,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10拉直后均相互平行形成防盗网;当第二推拉窗扇3打开时,第
二推拉窗扇3将第三横杆14、第四横杆16垃圾,第三横杆14、第四横杆16分别带动第三滑动
杆15、第四滑动杆17滑动,第三横杆14、第四横杆17拉直后相互平行形成防盗网。本实用新
型将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第三横杆组、第四横杆组进行隐藏设置,并且将第一横杆组、
第二横杆组设置在第一推拉窗扇2开口处,随着第一推垃窗扇2的打开而展开,随着第一推
拉窗扇2的关闭而收起,使用方便;将第三横杆组、第四横杆组设置在第二推拉窗扇3的窗扇
开口处,随着第二推垃窗扇3的打开而展开,随着第二推拉窗扇3的关闭而收起,使用方便,
占用空间小,而且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上不易挂上灰尘,可以保持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