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152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7771.5

申请日:

2004.10.28

公开号:

CN1615060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5B33/28; H05B33/12; H05B33/10; H01J1/62; H01L31/06; G09G3/36

主分类号:

H05B33/28; H05B33/12; H05B33/10; H01J1/62; H01L31/06; G09G3/36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林英和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3.11.07 JP 2003-378364; 2003.12.26 JP 2003-432402; 2004.09.08 JP 2004-260547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香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是具备在基体(12)上依次层叠第1电极(14)、含有发光层(15)的功能层(25)、第2电极(17)而形成的发光元件(13)的发光装置(100),所述第1电极(14)及第2电极(17)具有光反射性,所述第2电极(17)具有透过来自发光层(15)的光的开口部(17a)。利用该发光装置,可以实现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并且具有可以在显示面内获得均一的显示亮度的高可靠性,即使在实施大画面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由各种配线构造引起的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光装置,具备在基体上依次层叠第1电极、含有发光层的功能层、第2电极而形成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所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具有光反射性,所述第2电极具有透过来自发光层的光的开口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电极,在与所述第2电极的所述开口部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具有相对于基体面倾斜的倾斜面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设有围绕所述发光元件的隔壁,所述第1电极被延伸设置至所述隔壁的内壁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将由所述隔壁包围的区域平面地划分的内部隔壁,所述第1电极被延伸设置至所述内部隔壁的内壁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壁或内部隔壁的内壁面相对于所述基体面具有大约45°的倾斜角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2电极的外面侧设置有防止反射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2阴极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性导电膜、辅助这些透明性导电膜的导电性的辅助电极构成,在所述辅助电极上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发光层的光透过的所述开口部。

8.
  一种发光装置,在基板上具有一对相对向的电极、被夹持在这些电极间的含有发光层的功能层,其特征是,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设有遮挡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的配线,在这些配线上的所述发光层一侧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面,在所述配线的侧部形成有所述发光层的发出光通过的开口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对于所述发光层,形成多条分支的所述配线。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射面具有使发出光散射的光散射性。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夹持所述发光层的所述电极的一方具有光反射性。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光层在与所述配线相反一侧具有凹凸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凹凸面的端部,所述基板的垂直方向与该凹凸面所成的角度在30°以上50°以下。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凹凸面的顶部或底部与所述开口部对应。

15.
  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配线之间,形成有光吸收层。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功能层含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18.
  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在基板上设有一对相对向的电极和被夹持在这些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层的功能层,其特征是,
具有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形成遮挡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的配线的工序,
这些配线在所述发光层侧具备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面,在侧部具有所述发光层的发出光通过的开口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分隔多个所述发光层而形成隔壁的工序、利用液滴喷出法与所述隔壁相邻地形成所述发光层的工序。

20.
  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是,具有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说明书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以液晶装置、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装置、无机EL装置为代表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搭载了该发光装置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简称为有机EL)装置等发光装置中,有具有如下构成的装置,即,在基板上层叠多个电路元件、阳极、空穴注入层、由EL物质等电光学物质形成的发光层及阴极等,通过利用密封基板夹隔在与基板之间而将它们密封。具体来说,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依次层叠了由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锡(SnO2)等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阳极、由聚噻吩衍生物(以下简称为PEDOT)的掺杂体形成的空穴注入层、由聚芴等发光物质形成的发光层、由具有Ca等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或金属化合物形成的阴极。
此种有机EL装置中,利用从阳极侧注入的空穴、从阴极侧注入的电子在具有荧光能的发光层内复合并从激发状态失活时发光的现象。
另外,作为将发出的光向观察者侧取出的构造,例如已知有被称为底发射的构造,该构造从形成了电路元件的基板侧将发出的光取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近年来,对于有机EL装置的大型化、高精细化、高亮度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利于实现发光元件的高开口率化、高效率化的顶发射型的有机EL装置的研究开放正在积极地进行之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35642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WO98/36407号文本
顶发射型的有机EL装置中,有必要使光取出侧的上部电极透明,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构成中,在上部电极中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膜或薄的Al膜和ITO膜的叠层膜。但是,当采用该构成时,以ITO为代表的透明导电膜与以Al为代表的金属膜相比,由于电阻更高,因此会因由透明导电膜自身的电阻引起的电压下降而产生发光元件的亮度不均。
另外,当形成至少以Al为代表的金属膜制成的上部电极时,无法获得足够的透明性,从而会有光取出效率降低的问题。
另外,是顶发射构造的大部分使电极透明的技术,会有无法获得足够的透明度的问题,或即使获得透明度也会有可靠性差等问题。另外,以往的有机EL装置中,由于将发光层内产生的光直接向外部取出,因此有20%左右无法取出的问题。
另外,当在包含Li、Na等碱金属或Be、Mg、Ca等碱土金属的功函数低的电子注入层上层叠由ITO等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透明导电材料时,会有电子注入层容易损伤的问题。
另一方面,底发射型的有机EL装置中,由于各种配线被配置在遮挡发出光的位置上,因此有此种配线使发出光的取出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达成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并且还具有在显示面内能够获得均一的显示亮度的高可靠性,即使在实施大画面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由各种配线构造引起的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提供具备在基体上依次层叠第1电极、含有发光层的功能层、第2电极而形成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具有光反射性,所述第2电极具有透过来自发光层的光地开口部。
本发明中,所谓发光装置是包含将电能转换为光能而产生发光现象的装置的总称。
另外,本发明的所谓开口部是指,来自发光层的光透过的部位,意味着未形成电极的部分或电极上形成的孔部分。另外,在层叠具有透明性的电极和非透明性的电极的情况下,在该非透明性的电极上所形成的孔部分中,由于光经过具有透明性的电极而透过,因此该孔部分也具有作为开口部的意思。
根据本发明,使通过向由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夹持的功能层供给电能而在发光层中产生的光,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反射的同时,向功能层的面方向传播,从而可以利用第2电极的开口部向功能层的外侧取出。
另外,本发明中,在作为第2电极不使用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透明导电材料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使用包含Li、Na等碱金属或Be、Mg、Ca等碱土金属的功函数低的材料作为电子注入层,因此可以效率优良地将电子注入发光层,从而可以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亮度。
另外,本发光装置中,由于在发光层中产生的光不透过透明导电膜地被射出,因此产生的光基本上不会衰减,被高效率地取出,从而可以实现明亮的显示。
另外,本发明中,由于第2电极可以使用具有光反射性、可靠性优良、电阻低的金属膜,因此可以减少由第2电极自身的电阻引起的电压下降所造成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不均。另外,与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以往的发光装置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所述第1电极在所述第2电极的非形成区域中,最好具有相对于基体面倾斜的倾斜面部。
这样,在作为将在所述功能层内部传播的光向外部取出的区域的第2电极的非形成区域,就可以将较多的光向发光装置的正面侧(基体的大约法线方向)取出。
即,可以提供在观察者方向可以获得高亮度的显示的发光装置。另外,所述倾斜面部的倾斜角度最好设为与所述基体面成大约45°。这样,就可以将在功能层内部传播而从所述倾斜面部反射的光向基体法线方向射出,从而可以在发光装置正面获得最亮的显示。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最好设有围绕所述发光元件的隔壁,所述第1电极被延伸设置至所述隔壁的内壁面。
这样,被延伸设置于所述隔壁的内壁面的第1电极就被配置为在所述内壁面处从电极面上立起。这样,由于在功能层内部传播的光被第1电极的立起的部分反射,因此就被以高指向性向装置正面侧取出,由此在观察者方向就会获得高亮度的显示。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即,还具有将由所述隔壁包围的区域平面地划分的内部隔壁,所述第1电极被延伸设置于所述内部隔壁的内壁面。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由于将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被相对向配置的区域中产生的光向功能层的面方向传播,并且在第2电极的非形成区域中向外部取出,因此当功能层内部的传播距离变长时,虽然较少,但是衰减量会变多,从而有效率降低的可能。所以,通过像本发明那样利用内部隔壁划分发光元件,就可以缩小所述两电极的相对区域(发光区域),从而可以减小功能层内部的衰减量。另外,由于第1电极被形成至内部隔壁的内壁面,因此利用该形成于内壁面上的第1电极,就可以沿特定方向高效率地取出光。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发光元件的平面面积较大的大画面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所述隔壁或内部隔壁的内壁面最好相对于所述基体面具有大约45°的倾斜角度。
这样,就可以将形成于所述内壁面上的第1电极的倾斜角度设为大约45°,从而可以将在功能层内部传播的光向发光装置的正面方向高效率地射出。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最好在所述第2电极的外面侧设置防止反射机构。
这样,就可以防止由配置于发光装置的显示面上的第2电极反射外来光,由此可以提供识认性优良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所述第2阴极最好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性导电膜、辅助该透明性导电膜的导电性的辅助电极构成,在所述辅助电极上最好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发光层的光透过的所述开口部。
这里,透明性导电膜最好形成于功能层的全面。另外,在该透明性导电膜的表面最好形成有辅助电极。另外,辅助电极最好具有光反射性。
此种发光装置中,当向由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阴极夹持的功能层供给电能时,电能就被向透明性导电膜和第1电极之间供给,同时,辅助电极辅助透明性导电膜的导电性,向功能层供给电能。此外,在像这样供给电能的发光层中,可以产生发出光,并且,可以在第1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多次反射发出光的同时,使该发出光在功能层及透明性导电膜中向面方向传播,从而可以在辅助电极的开口部向功能层的外侧取出。即,本发光装置中,由于辅助电极提高了透明性导电膜的导电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向功能层供给电能,从而可以高效率地取出发出的光,实现明亮的显示。另外,由于在功能层的全面形成有透明性导电膜,因此,与在功能层的一部分接触形成电极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与功能层的接触面积。这样,与在功能层的一部分上形成电极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发光面积。
所以,如上所述,由于通过辅助电极辅助透明性导电膜的导电性,可以提高导电性,并且,可以增加发光面积,因此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光效率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是在基板上设有一对相对向的电极和被夹持在这些电极间的包含发光层的功能层的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设有遮挡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的配线,在该配线上的所述发光层一侧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面,在所述配线的侧部形成有所述发光层的发出光通过的开口部。
这里,所谓配线是指,TFT等开关元件的配线、向发光层供给电流的电源线、保持特定的电位的电容线等各种配线。
此种发光装置中,在发光层发光时,有发出光直接从开口部向基板外部射出的情况和发出光与配线冲突的情况。这里,由于在配线上形成有反射面,因此发出光就被配线的反射面或电极反射而从开口部射出,或经过多次反射沿发光层的水平方向传播后从开口部射出。
所以,即使在配线被按照遮挡显示区域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由于使之反射发出光而从开口部射出,因此可以实现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发光装置的大画面化的情况下,虽然为了实现配线电阻的低电阻化,其线宽变粗,遮挡显示区域,从而有可能导致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但是,通过采用所述构成,可以抑制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所以,由于配线构造或配线图案的自由度增大,因此就可以使TFT配线或电源线位于所需的位置,从而可以容易地实施大画面化。
另外,由于发出光从形成于配线的侧部的开口部射出,因此例如通过将该配线制成所需的图案,就可以使发出光从所需的开口部射出。另外,在因发光层或电极的形状导致发出光的强度不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取出发出光,通过积极地调整配线的图案,将开口部形成于所需的位置上,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出光的取出效率。
而且,所述构成在从设置了TFT或各种配线的基板侧取出发出光的所谓底发射构造中,特别有效。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多条分支的所述配线为特征。
通过像这样将配线分支为多条,就形成多条分支配线,在这些分支配线之间,形成多个开口部。所以,就可以使发出光从与分支配线相邻的开口部射出。这里,通过将这些分支配线制成所需的图案,就可以使发出光从所需的开口部射出。另外,在由发光层或电极的形状导致发出光的强度不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的取出发出光,通过积极地将配线分支而在所需的位置上形成开口部,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出光的取出效率。另外,由于可以避免多次反射,因此就可以抑制由这些多次反射引起的发出光的衰减。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所述反射面具有使发出光散射的光散射性为特征。
像这样,由于反射面具有光散射性,因此就可以使与反射面冲突的发出光散射。所以,就可以防止发出光的反射方向的偏离。
另外,这里所说的光散射性最好不使发出光在发光层侧反射。这样,由于可以避免多次反射,因此就可以抑制由这些多次反射引起的发出光的衰减。
另外,所示发光装置中,以夹持所述发光层的所述电极的一方具有光反射性为特征。
这里,所谓「夹持发光层的电极的一方」,优选从发光层看位于与配线相反一侧的位置上的电极。
像这样,由于电极具有光反射性,因此就可以将从发光层朝向电极发出的发出光或被配线反射的发出光朝向配线或开口部反射。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所述发光层在与所述配线相反一侧具有凹凸面为特征。
像这样,由于发光层具有凹凸面,因此就可以根据该凹凸面的形状射出发出光。另外,通过按照覆盖该凹凸面的方式设置具有所述光反射性的电极,就可以使发出光向凹凸面的法线方向射出。
另外,通过以所需的形状形成凹凸面,就可以使发出光向所需的位置聚光,从而可以部分地增大发光强度。另外,通过使此种发出光直接从开口部射出,或经反射而射出,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在所述凹凸面的端部,所述基板的垂直方向与该凹凸面所成的角度在30°以上50°以下为特征。
这样,就可以良好地获得具有所述的凹凸面的效果。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所述凹凸面的顶部或底部与所述开口部对应为特征。
这样,就可以良好地获得具有所述的凹凸面的效果。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部为特征。
通过像这样在基板上设置反射部,从开口部射出的发出光就可以可靠地向观察者侧射出。所以,就可以进一步促进所述的效果。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中,以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配线之间,形成有光吸收层为特征。
这样,由于防止了来自观察者侧的外来光反射,因此就可以实现对比度的提高。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所述功能层可以采用含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构成。即,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将有机EL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板上设有一对相对向的电极和被夹持在这些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层的功能层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形成遮挡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的配线的工序,这些配线在所述发光层一侧具备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面。
另外,在所述配线的侧部,最好形成有所述发光层的发出光所通过的开口部。
这样,即使配线被按照遮挡显示区域的方式形成,由于使发出光反射而从开口部射出,因此就可以实现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发光装置的大画面化的情况下,虽然为了实现配线电阻的低电阻化,其线宽变粗,遮挡显示区域,从而有导致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的可能,但是,通过采用所述构成,就可以抑制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所以,由于配线构造或配线图案的自由度增大,因此就可以使TFT配线或电源线位于所需的位置,从而可以容易地实现大画面化。
另外,由于发出光从形成于配线的侧部的开口部射出,因此例如通过将该配线制成所需的图案,就可以使发出光从所需的开口部射出。另外,在因发光层或电极的形状导致发出光的强度不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取出发出光,通过积极地调整配线的图案,将开口部形成于所需的位置上,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出光的取出效率。
而且,所述的制造方法在制造从设置了TFT或各种配线的基板侧取出发出光的所谓底发射构造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另外,所述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以还具有分隔多个所述发光层而形成隔壁的工序、利用液滴喷出法与所述隔壁相邻地形成所述发光层的工序为特征。
另外,最好按照使隔壁的表面相对地具有亲液性或疏液性的方式,实施亲液处理或疏液处理。
这样,通过使用液滴喷出法将发光层材料向隔壁附近喷出,就可以在隔壁和发光层的接触部,利用隔壁的疏液性、基底的亲液性、发光层材料的溶剂的蒸发性等各种要因,使之以所需的角度接触。由此,就可以容易地形成所述的凹凸面。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特征是,具有先前所述的本发明的发光装置。
这里,作为电子机器,可以列举出例如携带电话、移动体信息终端、钟表、文字处理器、个人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等。
所以,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使用了先前所述的发光装置的显示部,因此就可以形成具备可以显示明亮、高画质、高可靠性、高亮度并且高对比度的图像的显示部的电子机器。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由于可以减少发光元件的亮度不均,因此例如可以适用于具有对角线在20英寸以上的大面积的显示部的电子机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整体俯视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局部剖面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俯视构成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局部剖面构成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局部剖面构成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局部剖面构成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配线构造的示意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侧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发光层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电源线宽度和象素宽度的比较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所示的有机EL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侧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电子机器的图。
其中,11  元件形成层,12  基板(基体),13  发光元件,13a  发光区域,14  阳极(第1电极),14a  倾斜面部,15  发光层,16  空穴注入/传输层,17  阴极(第2电极),17a  光射出部,18  驱动用TFT,19  密封基板,20  干燥剂,22  围堰(隔壁),22a  接触孔,22b  (围堰的)内壁面,32  子围堰(内部隔壁),32b  (子围堰的)内壁面,25  EL层(功能层),100、110、120、130、140、150…有机EL装置(发光装置),34…实显示区域,12…基板,17a、63、81…开口部,14…阳极(电极),17…阴极(电极),84…发光层,95…反射部,103…电源线(配线),103a…反射面,OT…凹凸面,T…凸部(顶部),O…凹部(底部),θ…角度,P…接触点(端部),A…垂直方向,BM…遮光层(光吸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进行说明。
而且,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任意变更。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或各构件设为在图面上可以识认的程度的大小,对于各层或各构件,使比例尺不同。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俯视构成图,图2是相同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表示相同有机EL装置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俯视构成图。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是将来自发光层的输出光从元件形成侧取出的顶发射型,是与各发光元件对应地设置了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有机EL装置。
首先,根据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本例的有机EL装置100,在具有电绝缘性的基板(基体)12上,具备与发光元件驱动部(未图示)连接的象素电极在基板12上被以矩阵状配置而成的俯视近似矩形的象素部33(图1中的单点划线框内)。象素部33被划分为中央部分的显示区域34(图1中的双点划线框内)、配置于显示区域34的周围的虚设区域35(单点划线和双点划线之间的区域)。在显示区域34中,由分别具有象素电极的3色(R、G、B)的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13构成的象素沿纸面的纵向及横向分别分离而被成矩阵状配置。另外,在图1的显示区域34的左右配置有扫描线驱动电路38,另一方面,在图1的显示区域34的上下配置有数据线驱动电路31。这些扫描线驱动电路38、数据线驱动电路31被配置在虚设区域35的周缘部。而且,图1中,扫描线及数据线的图示被省略。
另外,在图1的数据线驱动电路31的上侧,配置有检查电路30。该检查电路30是用于检查有机EL装置100的动作状况的电路,例如具有将检查结果向外部输出的检查信息取出机构(未图示),从而可以检查制造途中或出售时的有机EL装置的质量、缺陷。而且,该检查电路30也被配置于虚设区域35的内侧。另外,在基板12上连接有驱动用外部基板36,在驱动用外部基板36上搭载有外部驱动电路32。
此外,当观察图2所示的剖面构造时,设于基板12的一方的面上的多个发光元件(象素)13被分别与对应设置的发光元件驱动部18电连接。发光元件13被设于由竖立设置在基板12上的围堰(隔壁)22包围的区域内,具有被阳极(第1电极)14及阴极(第2电极)17夹持的EL层(功能层)25。EL层25具有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为主体的发光层15、空穴注入/传输层16。另外,在基板12的元件形成面侧,覆盖有透光性的密封基板19。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阳极14及阴极17都由银或金、铝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形成,阴极17部分地形成于阳极14的平面区域内,在各发光元件13的平面区域内具有开口部17a。以此种构成为基础,在与阴极17的开口部17a对应的区域中,阳极14及EL层25的一部分向元件上面侧露出,该露出区域形成发射出发光元件13的输出光的光射出部。图示的3个EL层25分别包含例如红色(R)、绿色(G)及蓝色(B)3色的发光层,这些3色的发光元件13(象素)构成有机EL装置100的1个显示单位。
包围发光元件13的围堰22被制成如图所示的剖面近似梯形的形状,发光元件13侧的内壁面22b形成相对于基板面倾斜的面。在围堰22的上面,设有直达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接触孔22a,发光元件13被一部分被埋设于该接触孔22a中的阳极14,与设于下侧的元件形成层11上的发光元件驱动部18电连接。阳极14和发光元件驱动部18也可以夹隔绝缘层11而直接导通。发光元件驱动部18是向发光元件13供给与显示色调对应的电能的部分,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与由显示电路供给的数据对应地向发光元件13取出施加电压信息的象素选择用开关元件、基于从该象素选择用开关元件取出的电压施加信息将由电源线供给的电压施加在发光元件13上的象素驱动用开关元件的电路。
另外,密封基板19和基板12借助图示省略的粘接层被粘接,利用密封基板19和粘接层密封有机EL元件13。另外,在密封基板19的内面侧,配设有用于除去被密封了的空间的水分的干燥剂20。也可以在密封基板19和基板12间不设置粘接层,而填充惰性气体。如先前所述,图1所示的有机EL装置100是将来自发光层16的发出光从密封基板19侧向装置外部取出的顶发射型的有机EL装置。
此外,当观察图3的俯视构造时,在各发光元件13中,在俯视近似矩形的具有开口部的围堰22的内部,配置有俯视为矩形的阳极14和EL层25,并且,具有多个矩形的开口部(光射出部)17a的阴极17跨越多个发光元件13而形成。设于阴极17上的开口部17a被配置在与形成于围堰22的内壁面22b上的阳极14的平面区域大致重合的位置上。另外,在两端的发光元件13中,阴极17的图示左右方向外侧也成为开口部17a。此外,在围堰22的内部阳极14和EL层25和阴极17在平面上重合的部分形成各发光元件13的发光区域13a。为了使发光元件13的阳极14和阴极17电绝缘,形成于围堰22的内壁面22b上的阳极14a的未配设EL层25的部分,处于设于阴极17上的开口部17a的区域内。为了可靠地使发光元件13的阳极14和阴极17电绝缘,也可以将绝缘层(未图示)配置在形成于围堰22的内壁面22b上的阳极14a上。
具有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00中,当从发光元件驱动部18向发光元件13供给电能时,EL层25被电极夹持的发光区域13a上,发光层15就会发光。由于夹持EL层25的阳极14和阴极17都使用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形成,因此在发光区域13a中产生的光在两极间发射的同时向EL层25的平面方向传播。此外,当在该EL层25内部传播的光到达阴极17的外侧时,光就会从向图2上方开口的光射出部17a向密封基板19侧射出。
这里,发光元件13中,由于在基板12上及沿着相对于基板12表面倾斜的内壁面22b形成阳极14,因此阳极14就形成在发光元件13的两侧部从基板面向上竖起的近似船形。即,阳极14成为在其两侧部具有相对于基板12倾斜的倾斜面部14a、14a的构造。利用该构成,从发光区域13a向外侧传播的光,在该阳极14的倾斜面部14a、14a被反射,从而被从光射出部17a效率良好地取出。
像这样还作为在内部产生的光的射出机构发挥作用的阳极14,为了使所述取出光效率优良地向基板上方反射,倾斜面部14a的与基板面的倾斜角度为35°至55°,优选大约45°。另外,也可以采用这些倾斜面部14a(即围堰22的内壁面22b)形成曲面形状的构成。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00,在将发光元件13的发光区域13a中产生的光用夹持EL层25的阳极14及阴极17反射的同时导向光射出部17a,就可以在该光射出部17a以高指向性向基板12上方取出。即,本有机EL装置中,虽然是顶发射型有机EL装置,但是由于来自发光元件13的输出光不透过透明电极,因此可以极高效率地将输出光取出。另外,由于不使用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透明导电材料作为第2电极,而可以使用包含Li、Na等碱金属或Be、Mg、Ca等碱土金属的功函数低的材料作为电子注入层,因此可以效率优良地将电子注入发光层,从而可以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亮度。另外,作为电子注入层,可以使用比较厚的层,也可以使用透光性低的材料。
另外,由于利用金属膜形成阳极14及阴极17,因此与以往的利用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上部电极的构成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与透明导电材料相比,电阻明显更低,因此在形成于显示区域34的大致全面上的阴极17中难以产生电压下降,因而即使在进行大画面化的情况下,也难以产生显示不均等。
下面,对有机EL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的具体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有机EL装置100中,作为基板12的形成材料,可以举出玻璃、石英、蓝宝石或聚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醚酮等合成树脂材料等。基板12中除了不透明材料以外,也可以使用可以透过光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优选使用廉价的玻璃。
阳极14包含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例如金、银等)。作为该金属膜,如果使用金、银,则由于功函数较大(优选4.6eV。),因此在利用单层的金属膜形成阳极14的情况下比较理想。或者,也可以使用与其他的导电膜的叠层构造。阳极14可以使用溅射法或蒸镀法等公知的成膜方法形成。
阴极17包含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例如铝、金、银等)。即,既可以用这些金属膜单层形成,也可以在这些金属膜的EL层25侧,设置含有包括Li、Na等碱金属或Be、Mg、Ca等碱土金属的功函数低的材料的层。阴极17虽然可以利用公知的成膜方法形成,但是为了在成膜时不损伤已经设置的EL层25,最好利用使用金属掩模的掩模蒸镀法进行选择形成。
另外,在阴极17的外面侧,也可以设置防止反射膜(防止反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阴极17被配置在透光性的密封基板19侧而被观察者识认,因此向有机EL装置100入射的光在阴极17被反射时,有可能使显示的识认性降低,但是,通过设置所述防止反射膜,就可以防止由该反射光造成的识认性的降低,另外还可以提高与光射出部17a的对比度,有助于显示的高画质化。
空穴注入/传输层16例如采用高分子类材料,则作为优选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作为高分子类材料的聚噻吩、聚苯磺酸、聚吡咯、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等。另外,当使用低分子类材料时,优选将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层叠形成,作为空穴注入层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作为铜酞菁(CuPc)或聚四氢硫代苯基亚苯基的聚亚苯基亚乙烯基、1,1-双-(4-N,N-二甲苯胺苯基)环己烷、三(8-羟基喹啉)铝等,但是特别优选使用铜酞菁(CuPc)。另外,作为空穴传输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TPD)、吡唑啉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芪衍生物、三苯基二胺衍生物等构成。具体来说,列举有特开昭63-70257号、相同的63-175860号、特开平2-135359号、相同的2-135361号、相同的2-209988号、相同的3-37992号、相同的3-152184号公报中记述的化合物等,但是优选三苯基二胺衍生物,其中4、4’-双(N-(3-甲基苯基)-N-苯胺)联苯基被认为是理想的。而且,也可以形成空穴传输层或空穴注入层的任意一方。
作为发光层15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高分子发光体或低分子的有机发光染料,即各种荧光物质或磷光物质等发光物质。成为发光物质的共轭高分子中,特别优选包含亚芳基亚乙烯基或聚芴构造的物质。低分子发光体中,例如可以使用萘衍生物、蒽衍生物、紫苏烯衍生物、聚甲炔类、氧杂蒽类、香豆素类、青色素类等染料类、8-氢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芳香族胺、四苯基环戊二烯衍生物等或特开昭57-51781、相同的59-194393号公报等中记述的公知的物质。
而且,在阴极17和发光层15之间,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噁二唑衍生物、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苯醌及其衍生物、萘醌及其衍生物、蒽醌及其衍生物、四氰基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芴酮衍生物、二苯基二乙基氰及其衍生物、二吩醌衍生物、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等。具体来说,与前面的空穴传输层的形成材料相同,可以列举特开昭63-70257号、相同的63-175860号、特开平2-135359号、相同的2-135361号、相同的2-209988号、相同的3-37992号、相同的3-152184号公报中记述的化合物等,特别优选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苯醌、蒽醌、三(8-羟基喹啉)铝。
作为密封基板19,虽然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基板,但是如果透明并且气体屏障性优良,则也可以使用塑料、塑料的层压薄膜、层压成形基板等玻璃基板以外的构件或玻璃的层压薄膜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吸收紫外线的构件作为保护层。
图1至图3所示的有机EL装置100的包含发光层15的功能层可以使用液滴喷出法(喷墨法)形成。在使用液滴喷出法形成功能层时,在应当形成该功能层的区域形成具有开口部的俯视近似格子状的围堰22。此外,通过利用液滴喷出装置的喷出头,将含有所述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液体材料向围堰22的开口部喷出,就可以在特定的位置形成功能层。
这里,液滴喷出装置的喷出头包括喷墨头。作为喷墨方式,既可以是利用压电体元件的体积变化喷出流动体的压电喷墨方式,也可以是使用电热转换体作为能量产生元件的方式。而且,作为液滴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分配器装置。另外,所谓液体材料是指,具有可以从喷出头的喷嘴喷出的粘度的介质。无论是水性还是油性都可以。只要具有可以从喷嘴等中喷出的流动性(粘度)就足够,即使混入固体物质,只要作为整体是流动体即可。另外,液体材料中所含的固体物质既可以是被加热至熔点以上而溶解的物质,也可以是作为微粒分散在溶剂中的物质,除了溶剂以外,还可以添加染料或颜料等其他的功能性材料。
虽然详细的图示被省略,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00是有源矩阵型,实际上,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形成俯视近似格子状而被制成元件形成层11。此外,在每个被这些数据线或扫描线划分而配置为矩阵状的各象素上,借助开关晶体管或激励晶体管等驱动用TFT而连接有发光元件13。当经过数据线或扫描线供给驱动信号时,电流在电极间流动,发光元件13的发光层15发光而从光射出部17a向密封基板19的外侧射出光,该象素点亮。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10的局部剖面构成图,是相当于先前的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00的图2的图。图4中虽然将密封基板的图示省略,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10具有与前面的有机EL装置100相同的基本构成,在划分各发光元件的围堰22的内部,设有将相同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子围堰(内部隔壁)32,在这一点上具有特征。所以,以下的说明及图4中,对于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将详细的说明省略。
图4所示的有机EL装置110具备多个发光元件53。各发光元件53被设于由竖立设置在基板12上的围堰22包围的区域内。各发光元件53具备在阳极14和阴极17之间夹持EL层25的构成,被与设于和围堰22同层的子围堰32在平面上划分。此外,在被所述子围堰32划分的各个区域中,通过将阳极14和阴极17夹持EL层25而相对配置,就形成多个(图示中为2个)发光区域13a。阴极17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地被部分地形成于阳极14的平面区域内,这样,在发光区域13a的两侧,就形成有成为光射出部的开口部17a。在各开口部17a的位置上,形成于围堰22及子围堰32上的阳极14具有与这些围堰的内壁面形状相仿的倾斜面部14a。
具有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10利用经过接触孔从与阳极14导电连接的发光元件驱动部18供给的电流,使发光区域13a的发光层15发光,通过使该光在阴极17和阳极14间不断反射,导向发光区域13a的两侧,就可以从设于多个位置的光射出部(阴极的开口部)17a输出。阳极14和发光元件驱动部18也可以夹隔绝缘层11而直接导通。像这样,通过采用将发光元件13在平面上划分,设置了多个发光区域13a和与之对应的光射出部17a的构成,即使在形成了比较大型的象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高光取出效率。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10,可以实现高亮度的大画面显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射出部17a上形成的阳极14的倾斜面部14a最好也与基板12的主面形成大约45°的角度。即,子围堰32的内壁面32b最好与基板面形成大约45°的角度。通过采用此种构成,在有机EL装置110的正面方向亮度就达到最大,在观察者方向就可以获得高亮度的显示。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20的局部剖面构成图,是相当于前面的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00的图2的图。
而且,图5中省略了密封基板的图示,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对于相同构成,使用相同符号,将说明简略化。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20如图5所示,具有与前面的有机EL装置100相同的基本构成、围堰(隔壁)60、阴极(第2电极)62、层间绝缘膜64。
这里,在围堰60中,具有在层间绝缘膜64上依次层叠了第1围堰层60a、第2围堰层60b及第3围堰层60c的构造。此外,第1围堰层60a为了包围发光元件13,是做成如图所示的剖面近似梯形而形成的构件,发光元件13侧的内壁面60d成为相对于基板面倾斜的面。另外,第2围堰层60b是模仿第1围堰层60a的形状形成的反射膜,是由银或金、铝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构成的。另外,第3围堰层60c是模仿第2围堰层60b的形状形成的透明树脂膜,是由丙烯酸等树脂膜构成的。所以,围堰60就成为剖面近似梯形并且具有光反射性并具有绝缘性的表面的部分。
另外,在阴极62中,具有层叠了透明性导电膜62a及辅助电极62b的构造。此外,透明性导电膜62a是铟锡氧化物(以下简称为ITO。)等的透明导电膜。另外,除了ITO以外,也可以采用在金属氧化物中含有锌(Zn)的材料,例如氧化铟·氧化锌类无定形透明导电膜(Indium Zinc Oxide:IZO)(注册商标))(出光兴产公司制)。此种透明性导电膜62a是包含EL层25及围堰60并在基板12上全面形成的膜。
另外,辅助电极62b是在各发光元件13的平面区域内在透明性导电膜62a上局部地形成的部分。另外,这些辅助电极62b与透明性导电膜62a相比导电性更高,从而辅助透明性导电膜62a的导电性。另外,通过像这样在透明性导电膜62a上局部地形成辅助电极62b,就在辅助电极62b的侧部形成了开口部63。另外,此种开口部63就成为形成于各发光元件13的平面区域内的部分。另外,这些开口部63中,如后述所示,透过透明性导电膜62a的发光层15的发出光就可以通过,另外,在阳极14和辅助电极62b之间多次反射的发出光可以经过透明性导电膜62a而通过。基于此种构成,在辅助电极62b的与开口部63对应的区域上EL层25的一部分与透明性导电膜62a接触,该接触区域形成放射发光元件13的输出光的光射出部。图示的3个EL层25分别例如含有红色(R)、绿色(G)及蓝色(B)3色的发光层,这些3色的发光元件13(象素)构成有机EL装置100的1个显示单位。
另外,层间绝缘膜64是设于阳极14和发光元件驱动部18之间的绝缘膜,借助形成于这些层间绝缘膜64上的接触孔64a,阳极14和发光元件18被连接。
对此种有机EL装置1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形成发光元件驱动部18后,形成层间绝缘膜64及接触孔64a。然后,形成反射性阳极14(Al制膜后形成ITO,或其他的金属膜、银、金等反射率高且功函数在4.6eV以上的金属)。然后,利用丙烯酸树脂,按照使螺面角为45度左右的方式形成第1围堰60a。然后,将反射性金属膜成膜而形成第2围堰60b。然后,按照覆盖第2围堰60b的方式形成第3围堰60c。继而形成EL层25。根据需要,形成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空穴阻挡层。然后,以Ca/ITO等的叠层构造形成透明性导电膜62a,继而穿越掩模用Al等金属蒸镀反射性的辅助电极62b,将开口部63如图5那样打开。
如此构成的有机EL装置120中,向被阳极14和阴极62夹持的EL层25供给电能。这样,向由阳极14和透明性导电膜62a夹持的EL层25供给电能,另外,辅助电极62b辅助透明性导电膜62a的导电性,而向EL层25供给电能。此外,在被如此供给电能的EL层25中,可以产生发出光,并且,使这些发出光在阳极14和辅助电极62b之间多次反射,同时还利用第2围堰60b反射发出光,发出光就会在EL层25及透明性导电膜62a中沿面方向传播。此外,最终透过了透明性导电膜62a的发出光就从开口部63向有机EL装置120的外侧射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20中,可以使EL层25的发出光在阳极14和辅助电极62b之间多次反射,另外,可以利用第2围堰60b反射发出光,可以将发出光在EL层25及透明性导电膜62a中沿面方向传播。此外,可以使发出光透过透明性导电膜62a从开口部63射出。
另外,在有机EL装置120中,由于辅助电极62b使透明性导电膜62a的导电性提高,从而可以有效地将电能向EL层25供给,可以高效率地将发出光取出,从而可以实现明亮的显示。另外,由于在EL层25的全面形成透明性导电膜62a,因此与在EL层25的一部分接触形成电极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与EL层25的接触面积。这样,与在EL层25的局部形成电极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发光面积。
所以,如上所述,由于通过辅助电极62b辅助透明性导电膜62a的导电性,就可以提高导电性,并且可以增加发光面积,因此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光效率的提高。
(实施方式4)
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30的局部剖面构成图,是相当于前面的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00的图2的图。图7是表示有机EL装置130的要部的俯视图,是用于说明辅助电极、阳极、围堰的位置关系的图。
而且,图6中将密封基板的图示省略,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对于相同构成使用相同符号,将说明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30如图6所示,具有与前面的有机EL装置120相同的基本构成、围堰(隔壁)70。
这里,围堰70中,具有在层间绝缘膜64上依次层叠了亲液围堰层70a和疏液围堰层70b的构造。此外,亲液围堰层70a是由氧化硅等亲液性高的无机材料构成的层,疏液围堰层70b是由对丙烯酸树脂材料实施了氟等离子处理的层。此种围堰70中,在使用液滴喷出法形成EL层25时,由于亲液围堰层70a使EL层25停留在阳极14上,因此就可以在这些阳极14上形成EL层25。另外,即使在从喷出头中喷出的液体材料中产生飞行弯曲,液体材料被涂布在疏液围堰层70b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疏液围堰层70b的疏液性使液体材料在阳极14上流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30中,具有在每个发光元件13上形成了多个开口部63的构成。具体来说,如图6及图7所示,在被围堰70包围的发光元件13中,分支形成多个辅助电极62b,从而形成多个这些辅助电极62b的侧部的开口部63。
此种构成中,与有机EL装置120相比,可以从更多的开口部63中射出发出光。这里,通过将辅助电极62b分支形成所需的图案,就可以从所需的开口部63射出发出光。另外,在由发光层15的形状导致发出光的强度不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取出发出光,通过积极地使辅助电极62b分支而在所需的位置形成开口部63,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出光的取出效率。另外,由于可以利用所述构成避免多次反射,因此可以抑制由这些多次反射引起的发出光的衰减。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30中,不仅可以获得与前面所述的有机EL装置120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可以抑制发出光的衰减,因此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光效率的提高。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有源矩阵型有机EL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有源矩阵型有机EL装置,可以适用于单纯矩阵型有机EL装置、无源矩阵型有机EL装置。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作为发光元件具有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适用于使用有机EL装置以外的发光元件的情况,特别是从在基板上配设了发光元件的上面侧射出光的形态的有机EL装置中使用十分理想。
(实施方式5)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的配线构造的示意图。
有机EL装置(发光装置)140是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简记为TFT)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有机EL装置。
如图8所示,有机EL装置140具有将多条扫描线101…、沿与各扫描线101成直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条信号线102…、与各信号线102并列延伸的多条电源线103…分别配线的构成,并且,在扫描线101…和信号线102…的各交点附近,设有象素区域X…。
在信号线102上,连接有具有移位寄存器、电平移动二极管、视频线路及模拟开关的数据线驱动电路32。另外,在扫描线101上,连接有具有移位寄存器及电平移动二极管的扫描线驱动电路38。
另外,在各个象素区域X中,设有借助扫描线101向栅电极供给扫描信号的开关用TFT112、借助该开关用TFT112保持由信号线102供给的象素信号的保持电容113、将由该保持电容113保持的象素信号向栅电极供给的发光元件驱动部18、在借助该发光元件驱动部18与电源线103电连接时从该电源线103流入驱动电流的阳极(电极)23、被夹入该阳极14和阴极17之间的发光功能层82。在发光功能层82中,通过将从阳极14及阴极17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结合,就会产生发光现象。
根据该有机EL装置140,当扫描线101被驱动而开关用TFT112变为开状态时,此时的信号线102的电位被保持电容113保持,根据该保持电容113的状态,决定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开·关状态。此外,经过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沟道,电流从电源线103流向阳极14,进而电流经过发光功能层82流向阴极17。发光功能层82根据流过其的电流量而发光。所以,由于发光被各个阳极14…控制开·关,因此阳极14就成为象素电极。
下面,参照图9到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40的具体的形式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有机EL装置14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显示区域R、G、B的侧剖面图,图11是将发光层的附近放大后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比较电源线的宽度和象素的宽度的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40具备:具有电绝缘性的基板12、与图示省略的开关用TFT连接的阳极14…被以矩阵状配置在基板12上而形成的图示省略的象素电极区域、配置于象素电极区域的周围并且与各阳极14…连接的电源线103…(参照图8)、至少位于象素电极区域上的俯视近似矩形的象素部33(图中单点划线框内)、数据线驱动电路31。另外,象素部33被中央部分的实显示区域34(图中双点划线框内)、配置于实显示区域34的周围的虚设区域35(单点划线及双点划线之间的区域)所划分。
在实显示区域34中,分别具有阳极14…的显示区域R、G、B被分离配置。另外,在实显示区域34的图中两侧,配置有扫描线驱动电路38。该扫描线驱动电路38被设于虚设区域35的下侧。
另外,在实显示区域34的图中上侧,配置有检查电路30。该检查电路30被设于虚设区域35的下侧。该检查电路30是用于检查有机EL装置140的动作状况的电路,具有例如将检查结果向外部输出的未图示的检查信息输出机构,从而可以进行制造途中或出售时的有机EL装置的质量、缺陷的检查。
扫描线驱动电路38及检查电路30的驱动电压被从特定的电源部经过电源线103(参照图10)加在发光元件驱动部18上。另外,对这些扫描线驱动电路38及检查电路30的驱动控制信号或驱动电压被从负责有机EL装置140的动作控制的特定的主驱动器等施加。而且,此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是指,与扫描线驱动电路38及检查电路30输出信号时有关的来自主驱动器等的指令信号。
如图10所示,有机EL装置140是通过将基板12和密封基板19借助密封树脂19a贴合而构成的。由基板12、密封基板19及密封树脂19a包围的区域中,插入有干燥剂,并且形成有填充了例如氮气等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填充层。
由于在基板侧发光型(底发射型)的有机EL装置中是从基板12侧取出光的构成,因此基板12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玻璃、石英、树脂(塑料、塑料薄膜)等,特别优选使用连接的钠玻璃基板。
另外,在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基底或电源线103的基底上,形成有例如由氧化铬或氧化钛等光吸收性的材料制成的遮光层(光吸收层)BM。另外,在这些遮光层BM的周围,形成有透明性的绝缘层80。
密封基板19例如可以采用具有电绝缘性的板状构件。另外,密封树脂19a例如是由热固化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的材料,特别优选由作为热固化树脂的一种的环氧树脂形成。
另外,在基板12上,形成有用于驱动阳极14…的发光元件驱动部18…、电源线103…、层间绝缘膜64、开口部81。
发光元件驱动部18…是通过使用公知的TFT制造技术而形成的开关元件,是层叠了掺杂了杂质的硅膜、栅电极、栅极绝缘膜等的构件。另外,发光元件驱动部18…被与显示区域R、G、B的位置对应地设置,如后述所示,分别与阳极14…连接。
层间绝缘膜64优选由透明性树脂材料形成,另外,优选由加工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由热固化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以优选采用作为热固化树脂的一种的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另外,在层间绝缘膜64中,与阳极14…的界面最好被高精度地平坦化,为了达成该平坦化,可以是经过多个工序而层叠形成的构成。另外,在层间绝缘膜64上,与发光元件驱动部18…和阳极14…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接触孔C,利用埋设于这些接触孔C中的连接配线将发光元件驱动部18…和阳极14…连接。
而且,在被层间绝缘膜64覆盖的各种电路部中,包含扫描线驱动电路38、检查电路30及用于将它们连接驱动的驱动电压导通部或驱动控制信号导通部等。
电源线103是根据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开·关状态向发光功能层101供给电能的构件,优选由低电阻金属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Al类金属形成。另外,这些电源线103…的表面形成有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面103a。另外,这些反射面103a具有光散射性。
另外,如图12所示,电源线103…的宽度W2和象素的宽度W1为,例如与象素宽度W1为45μm的情况相对,电源线宽度W2最好在10μm以下。另外,在为了实现电源线103…的低电阻化,有必要增大电源线宽度W2的情况下,最好将电源线103…分割为多条。例如,在将电源线103…的总宽度设为20μm的情况下,最好以5μm的线宽分割为4条。或者,在将象素宽度W1设为50μm,将电源线宽度W2设为10μm的情况下,最好将电源线条数设为2条。另外,也可以采用将电源线103…分割为多条的编带状。
开口部81在发光元件驱动部18…和电源线103…之间被相邻地形成,是用于使发光功能层82发出的光向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4侧通过的部位。另外,开口部81的开口面积要根据考虑了与发出光的通过量或电源线103…的电阻值对应的平面面积、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配置、发光功能层82和电源线103…之间的发出光的多次反射作用等的设计事项来决定。
另外,形成了阳极14…的层间绝缘层21的表面,被阳极14…、以SiO2等亲液性材料为主体的亲液性控制层90、由丙烯酸树脂或聚亚酰胺树脂等形成的围堰层(隔壁)91…覆盖。围堰层91…形成如下构成,即,在阳极14…之间被按照围绕在其周围的方式2维配置,功能层110…的发出光被围堰层91分隔。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亲液性控制层的所谓「亲液性」是指,至少与构成围堰层91的丙烯酸树脂、聚亚酰胺树脂等材料相比,亲液性更高。
另外,发光元件驱动部18分别与阳极14…连接,在阳极14…的上层,形成发光功能层82,在其上层,形成有阴极17。
发光功能层82具有被阳极14和阴极17夹持的多层构造,从阳极14侧开始,依次形成了空穴注入层83、发光层84(84R、84G、84B)。
阳极14由ITO构成,利用所加的电压,将空穴向发光层84注入,功函数较高,具有导电性。作为用于形成阳极14的材料,并不限定于ITO,对于密封侧发光型的有机EL装置的情况,不需要特别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只要是合适的材料即可。另外,对于基板侧发光型的有机EL装置的情况,可以采用具有透光性的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金属氧化物,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ITO)或者在金属氧化物中含有锌(Zn)的材料,例如氧化铟·氧化锌类无定形透明导电膜(Indium Zinc Oxide:IZO)(注册商标))(出光兴产公司制)。
空穴注入层83是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是用于构成将阳极14的空穴注入发光层84中的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其膜厚被制成30nm。作为形成此种空穴注入层的材料的例子,可以合适地使用各种导电性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PEDOT:PSS、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等。
发光层84通过从阳极14经过空穴注入层83而被注入的空穴和来自阴极17的被注入的电子结合而产生荧光。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84的材料,可以使用能够产生荧光或磷光的公知的发光材料。具体来说,可以合适地使用聚芴衍生物(PF)、(聚)对亚苯基亚乙烯衍生物(PPV)、聚亚苯基衍生物(PP)、聚对亚苯基衍生物(PPP)、聚乙烯基咔唑(PVK)、聚噻吩衍生物、聚甲基苯基硅烷(PMPS)等聚硅烷类等。另外,也可以在这些高分子材料中,掺杂使用紫苏烯类染料、香豆素类染料、罗丹明类染料等高分子类材料,例如红荧烯、紫苏烯、9,10-二苯基蒽、四苯基丁二烯、尼罗红、香豆素6、喹吖啶酮等材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40可以进行彩色显示。即,每个与光的三原色R、G、B对应的显示区域R、G、B中,分别与三原色对应地形成各发光层84,构成发光层84R、84G、84B。
下面,参照图11,对发光层84的剖面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发光层84具有在其上部具有凸部(顶部)T和凹部(底部)O的凹凸面OT,另外,在凸部T的端部具有与围堰层91接触的接触点(端部)P。在接触点P中,沿基板12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线A和凹凸面OT所成角度θ在30°以上50°以下。在决定这些角度θ时,是通过调整围堰层91表面相对于发光层84的材料液体的疏液性来进行的。所以,角度θ就被合适地设定。另外,凸部T形成于与开口部81对应的位置上。
阴极17如图10所示,具有比实显示区域34及虚设区域35的总面积还大的面积,被按照分别覆盖二者的方式形成。阴极17作为阳极14的对置电极,具有将电子注入发光层84的功能。作为形成阴极17的材料,采用如下的叠层体,即,例如将钙金属或以钙为主成分的合金在发光层84侧层叠而作为第1阴极层,在其上层层叠铝或以铝为主成分的合金或者银或银-镁合金等而作为第2阴极层。而且,第2阴极层覆盖第1阴极层,保护其不与氧或水分等产生化学反应,而且,是为了提高阴极17的导电性而设置的。所以,如果在化学上稳定并且功函数较低,也可以是单层构造,另外并不限定于金属材料。
另外,阴极17在发光层84侧具有反射面,从而可以将发光层84的发出光向实显示区域34侧反射。而且,也可以使阴极17自身由反射性材料形成。
另外,阴极17的反射面形成与发光层84的凹凸面OT对应形成的曲面,例如,形成于发光层84的凸部T上的反射面作为将发出光向实显示区域34聚光的镜子发挥作用。
在具有此种构成的有机EL装置140中,当驱动电流从电源线103(参照图8)流入发光功能层82的阳极14时,在阳极14和阴极17之间就产生电位差,由于阳极14的空穴穿过空穴注入层83,被注入发光层84,阴极17的电子被注入发光层84,因此通过被注入发光层84的空穴和电子结合,发光层84就会发光。此外,发光层84的发出光有直接经过开口部81而向实显示区域34射出的情况和发出光与电源线103…冲突的情况。这里,由于在电源线103…上形成有反射面103a,因此发出光就被电源线103…的反射面103a或阴极17的反射面反射而从开口部81射出,或在反射面103a和阴极17中产生多次反射而沿发光层84的水平方向传播后从开口部81射出。另外,由于反射层103a具有光散射性,因此与反射面103a冲突的发出光就会散射,从而抑制由多次反射引起的发出光的衰减。另外,由于与发光层84的凹凸面OT对应地形成阴极17,因此阴极17就具有曲面状的反射面。另外,由于凸部T与开口部81的位置对应,因此阴极17的反射面就形成于与开口部81对应的位置上。所以,由阴极17的反射面反射的发出光就被聚光,以强度增大的状态从开口部81射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40中,设有被按照遮挡实显示区域34的方式配置的电源线103…,这些电源线103…具有反射面103a,在这些电源线103…的侧部,由于形成有开口部81,因此即使按照遮挡实显示区域34的方式形成电源线103…,也会反射发出光而使之从开口部81射出,从而可以实现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有机EL装置140的大画面化的情况下,虽然为了实现配线电阻的低电阻化,电源线103…的线宽变粗,从而有可能遮挡实显示区域34,导致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但是通过采用所述构成,就可以抑制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所以,由于配线构造或配线图案的自由度变大,因此使发光元件驱动部18…或开关用TFT112的各种或电源线103…位于所需的位置上,从而可以容易地实施大画面化。
另外,由于发出光从开口部81射出,因此例如通过以所需的图案形成电源线103…,就可以使发出光从所需的开口部81射出。另外,在因发光层84或阴极17的形状导致发出光的强度不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取出发出光,通过积极地调整电源线103…的图案,在所需的位置形成开口部81,就可以使发出光的取出效率进一步提高。此外,所述构成在从设置了发光元件驱动部18…或各种配线的基板12侧取出发出光的所谓底发射构造中特别有效。
另外,电源线103…也可以分支为多条而形成。
像这样通过将电源线103…分支为多条,就会形成多个开口部81。这样,就可以使发出光从这些开口部81射出。这里,通过将电源线103…以所需的图案分支形成,就可以使发出光从所需的开口部81射出。另外,在由发光层84或阴极17的形状导致发出光的强度不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取出发出光,通过积极地使电源线103…分支而在所需的位置上形成开口部81,就可以使发出光的取出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可以利用所述构成避免多次反射,因此可以抑制由这些多次反射引起的发出光的衰减。
另外,由于反射面103a具有使发出光散射的光散射性,因此可以使与反射面103a冲突的发出光散射。所以,就可以防止发出光的反射方向的偏离。另外,由于如果按照不使发出光向发光层84侧反射的方式具有光散射性,则可以避免多次反射,因此就可以抑制由这些多次反射引起的发出光的衰减。
另外,由于阴极17具有光反射性,因此就可以将从发光层84向阴极17发出的发出光或被电源线103…反射的发出光向电源线103…或开口部81反射。
另外,由于发光层84具有凹凸面OT,因此就可以与这些凹凸面OT的形状对应地射出发出光。另外,由于按照覆盖这些凹凸面OT的方式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阴极17,因此就可以使发出光向凹凸面OT的法线方向射出。此外,由于凹凸面OT的凸部T或凹部0与开口部81对应,因此就可以使发出光向开口部81反射。
另外,通过以所需的形状形成凹凸面OT,就可以使发出光向所需的位置聚光,从而可以部分地增大发光强度。另外,通过使此种发出光直接从开口部81射出,或在向任意的部位反射后射出,就可以使发出光的取出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在发光层84的凹凸面OT和围堰层91接触的接触点P中,角度θ的值在30°以上50°以下,因此就可以进一步促进所述效果。
另外,由于形成有遮光层BM,防止来自观察实显示在于34的观察者侧的外来光反射,因此可以实现对比度的提高。
而且,所述构成中,虽然阳极14…由以ITO制成的透明导电膜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利用光反射性导电膜形成这些阳极14…,在与这些光反射性导电膜的开口部81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狭缝的构成。
这样,在阳极14…和阴极17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后,就可以从狭缝部取出发出光。
另外,所述构成中,也可以采用在发光层84和阴极17之间设置了电子注入/传输层的构成。这里,电子注入/传输层最好是具有透光性的程度的膜厚。这样,由阴极17反射的发出光就不会被遮蔽,从而可以防止发光强度的降低。
电子注入/传输层是发挥将电子注入发光层84的作用的层,作为其形成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噁二唑衍生物、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苯醌及其衍生物、萘醌及其衍生物、蒽醌及其衍生物、四氰基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芴酮衍生物、二苯基二乙基氰及其衍生物、二吩醌衍生物、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等。具体来说,与前面的空穴传输层的形成材料相同,可以列举特开昭63-70257号、相同的63-175860号、特开平2-135359号、相同的2-135361号、相同的2-209988号、相同的3-37992号、相同的3-152184号公报中记述的化合物等,特别优选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苯醌、蒽醌、三(8-羟基喹啉)铝。
(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图10对所述的有机EL装置14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基板12上,作为遮光层BM形成氧化铬或氧化钛膜,按照空出光取出部的方式进行图案处理。然后,根据需要,用SiO2等形成绝缘层80,在其上形成扫描线101、信号线102…、电源线103…、保持电容113、开关用TFT112、发光元件驱动部18。另外,在各配线的端部附近,形成数据线驱动电路32、扫描线驱动电路38。此外,尽可能地拉开发光元件驱动部18和电源线103…之间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距离设为10μm。
然后,形成层间绝缘膜64。层间绝缘膜64的膜厚优选100nm以上。当这些膜厚不够时,就会有发出光的波长变化而无法实现所需的发光颜色的情况。所以,为了可靠地显示RGB各色,最好以足够的膜厚形成层间绝缘膜64。另外,通过调整层间绝缘膜64的膜厚,就可以对从发光层84到电源线103…的反射面103a的距离和发光波长进行适当调整。即,最好考虑波长区域来决定层间绝缘膜的膜厚。另外,根据发出光所透过的透过性材料的折射率来调整层间绝缘膜64的膜厚。另外,层间绝缘膜64的上面最好被实施平坦化处理,所以也可以分多个工序来形成层间绝缘膜64。
然后,在层间绝缘膜64上使成为阳极14…的ITO成膜而进行图案处理。
这里,最好预先在层间绝缘膜64上形成接触孔C。通过像这样形成阳极14…,发光元件驱动部18…的漏电极和阳极14…就被连接。而且,阳极14…也可以利用印刷法或喷墨法将材料墨液喷出·干燥而在所需位置上形成。
然后,在作为用于决定象素开口部的无机绝缘膜使SiO2成膜后,通过进行图案处理,就形成亲液性控制层90。
然后,通过在亲液性控制层90上使树脂材料成膜而进行图案处理,就形成围堰层91(形成隔壁的工序)。这里,将围堰层91的膜厚设为50nm。具体来说,例如在将在溶剂中溶解了丙烯酸树脂、聚亚酰胺树脂等抗蚀剂的溶液利用旋转涂覆法、浸渍涂覆法等各种涂布方法涂布而形成有机质层后,就可以利用蚀刻等进行图案处理。但是,如果利用印刷法或喷墨法(材料喷出法),将材料墨液喷出·干燥而形成,则由于不需要图案处理的工序,也没有材料的浪费,因此更为优选。这里,当围堰层91的膜厚在100nm以上时,由于象素内有机层的干燥后的外形变得平坦,射出效率降低,因此如果可能,则优选50nm以下的膜厚。另外,作为较薄的疏液膜,取代围堰层91,在进行了疏液化处理后,仅向象素开口部照射UV(300nm以下的波长的紫外线)即可。作为疏液化处理剂,也可以使用具有氟化烷基的钛耦合剂或硅烷耦合剂。
在将电源线细分化为编带状而从其间隙射出发出光的情况下,围堰91的厚度不限定于此,为了将TFT或配线和阴极间的寄生电容降低至可以忽视的程度,围堰91的厚度优选1~2μm。
然后,在作为亲液化处理向全面照射氧等离子体后,为了仅对围堰层91的表面进行疏液化,照射CF4等离子体。
然后,通过使用喷墨法(液滴喷出法),形成空穴注入层83及发光层84(与隔壁相邻地形成发光层的工序)。即,通过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将PEDOT:PSS墨液与围堰层91相邻地喷出,干燥,进行200℃的煅烧,形成空穴注入层83。另外,作为发光层84,依次将发出红、绿、蓝光的材料按照与围堰层91相邻的方式喷出而形成3原色。
然后,利用蒸镀形成反射性的阴极17,继而形成钝化膜85。另外,通过加入干燥剂(未图示)而粘接密封基板19,即完成有机EL装置14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140的制造方法中,起到与前面记述的有机EL装置140相同的效果。
另外,由于具有形成围堰层91的工序、利用喷墨法与围堰层91相邻地形成发光层84的工序,因此在围堰层91和发光层84的接触点P中,可以因围堰层91的疏液性、基底的亲液性、发光层84的材料溶剂的蒸发性等各种要因,而以所需的角度使之接触。所以,就可以容易地形成所述的凹凸面OT。
(发光装置的实施方式6)
下面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5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将说明省略。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发光装置)150具有在基板12的实显示区域34侧形成了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部95的构成。
通过像这样在基板12上设置反射部95,从开口部81射出的发出光就可以可靠地向观察者侧射出。所以,就可以进一步促进所述的效果。
如所述的实施方式5及实施方式6所示,由于使用实用的电极,确保了可靠性,因此就可以实现能够使电能配线位于象素内的底发射构造。另外,利用本构成,由于可以将发光层84内的发出光中的在平面内(基板12的水平方向)传播的光也向外部射出,因此就可以实现80%以上的光取出效率。另外,可以缩小象素开口部,通过对象素开口部以外进行光吸收处理,就可以不使用偏光板而实现对比度的提高。
而且,在所述的实施方式1~6的有机EL装置100、110、120、130、140、150中,作为使发出光的取出效率提高的构成,也可以设置透镜等光学构件。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6中,虽然对于作为发光装置的有机EL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有机EL装置。除了有机EL装置以外,在等离子体发光或利用电子放出的使用荧光等的装置(例如PDP、FED、SED)等中,也可以使用本发明。
(电子机器)
下面,对具有所述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的电子机器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4(a)是表示携带电话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4(a)中,符号1000表示携带电话主体,符号1001表示使用了所述的有机EL装置的显示部。
图14(b)是表示了手表型电子机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4(b)中,符号1100表示手表主体,符号1101表示使用了所述有机EL装置的显示部。
图14(c)是表示文字处理器、个人电脑等携带型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4(c)中,符号1200表示信息处理装置,符号1202表示键盘等输入部,符号1204表示信息处理装置主体,符号1206表示使用了所述的有机EL装置的显示部。
图14(a)~(c)所示的电子机器由于具有所述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因此就成为具有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的显示部的电子机器。
而且,作为电子机器,并不限定于所述的携带电话等,可以适用于各种电子机器中。例如,可以作为笔记本型电脑、液晶投影仪、与多媒体对应的个人电脑(PC)及工程·工作站(EWS)、寻呼机、文字处理器、电视、取景器型或监视器直视型的摄像机、电子记事簿、电子桌上计算机、导航装置、POS终端、具有触摸式面板的装置等的电子机器的显示部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由于可以降低发光元件的亮度不均,因此例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具有对角线在20英寸以上的大面积的显示部的电子机器中。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是具备在基体(12)上依次层叠第1电极(14)、含有发光层(15)的功能层(25)、第2电极(17)而形成的发光元件(13)的发光装置(100),所述第1电极(14)及第2电极(17)具有光反射性,所述第2电极(17)具有透过来自发光层(15)的光的开口部(17a)。利用该发光装置,可以实现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并且具有可以在显示面内获得均一的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