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变形缝构造通常做法是在变形缝内填充保温材料,其上
沿水平向铺设防水卷材,面层施工完成后,再用镀锌铁皮封堵。
此种构造做法简单易行,但易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
素影响,导致建筑物变形缝构造破坏,出现漏水、灌风等质量问题,而建
筑物变形缝漏水导致墙面污迹斑斑,潮湿、霉变及抹灰脱落等严重问题,
给空间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影响了环境卫生和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以避
免建筑物变形缝出现漏水、灌风等质量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建筑物整体外
观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所述变形缝位于相
邻的外墙与女儿墙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包括:
顶盖,设于所述外墙上并延伸至所述女儿墙的上方,所述顶盖与所述女
儿墙的顶面之间形成水平空隙;
弹性基,填充于所述水平空隙内;
弹性密封材料,填充于所述水平空隙的封口处;
封板,封堵于所述封口外并向所述外墙以及所述女儿墙延伸。
本实用新型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水平构造改变现有直接在变形缝上铺上防水卷材,并进一步通
过弹性基配合弹性密封材料密封填充水平空隙,保证密实性,再通过封板形
成彻底封堵,从而显著减少建筑物变形缝出现漏水、灌风。
优选地,所述外墙高于所述女儿墙,所述顶盖具有2%的坡度。
优选地,所述外墙与所述女儿墙等高,所述顶盖具有2%的坡度。
优选地,所述水平空隙的高度小于所述变形缝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顶盖为混凝土盖板,所述封板为铝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
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
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
各种修饰或改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变形缝3
位于相邻的高跨外墙1与低跨女儿墙2之间,该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包括:
100mm厚的混凝土盖板10,当高跨结构施工时,在距低跨屋面女儿墙2
顶标高50mm施工一100mm厚的混凝土盖板10,凸出高跨处外墙1面至低跨
屋面女儿墙2结构内边缘,坡度为2%;
弹性基11,100mm厚混凝土盖板10施工完成后,在与低跨屋面女儿墙
2的50mm空隙4(该空隙4与变形缝3导通)内填充一弹性基11,填充严
实;
弹性密封材料12,弹性基11施工完成后,即用弹性密封材料12嵌缝
封口,嵌缝封口严密;
铝板13,待屋面建筑工程做法完成后,自100mm厚的混凝土盖板10顶
向上高跨外墙1的250mm处起,沿高跨外墙1,100mm厚混凝土盖板10至低
跨屋面女儿墙2顶向下250mm处止,用铝板13封堵,铝板13用止水钉14
固定,接缝用建筑密封胶密封。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变形缝
3位于相邻等高的外墙1与女儿墙2之间,该建筑变形缝水平构造包括:
100mm厚的混凝土盖板20,在等高屋面女儿墙2施工时,一侧等高屋面
女儿墙1在距另一侧等高屋面女儿墙2的50mm处形成一100mm厚混凝土盖
板20,延伸至等高屋面女儿墙2结构内边缘,坡度为2%;另一侧等高屋面
女儿墙2施工至女儿墙2顶标高向下150mm处;
弹性基21,100mm厚混凝土盖板20施工完成后,在与另一侧等高屋面
女儿墙2的50mm的空隙4(该空隙4与变形缝3导通)内填充一弹性基21,
填充严实;
弹性密封材料22,弹性基21施工完成后,即用弹性密封材料22嵌缝
封口,嵌缝封口严密;
铝板23,待屋面建筑工程做法完成后,等高屋面女儿墙顶沿100mm厚
混凝土盖板20至100mm厚混凝土盖板20顶向下250mm处止,用铝板23封
堵,铝板23用止水钉24固定,接缝用建筑密封胶密封。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以下特点:
提供了高低跨建筑物变形缝水平构造和等高建筑物变形缝水平构造两
种构造,保证构造的合理性。此种建筑物变形缝水平构造即能减小建筑物变
形缝漏水、灌风的风险,且提高建筑物整体美观,尤其在大型综合体,在超
高层与裙房建筑群及建筑物建连廊应用中效果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
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
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
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
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
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
“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
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
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
范围作为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