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保温装饰板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火保温装饰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防火保温装饰板材的导热系数偏高,保温效果差,且在使
用过程中,会产生热桥,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较低,寒冬期间,该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
蒸气会凝结在其表面上,形成结露,此后空气中的灰尘容易沾上,逐渐变黑,长菌发霉。热桥
严重的部位,在寒冬时甚至会淌水,对生活和健康影响很大;在运输安装时容易破坏保温
层,造成浪费。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该类板材一般外层材料都采用密度较大的石膏板或者玻
镁板等,整块板材的密度较大,固定难度高,施工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火保温装饰
板材,包括:金属印花板,保温板,酚醛泡沫板;
所述保温板由酚醛泡沫包覆真空绝热板组成;
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防火胶分别与所述金属印花板和所述酚醛泡
沫板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印花板边缘折弯成阶梯状,中间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保温板位于第一凹槽内部;
所述酚醛泡沫板位于第二凹槽内部;
所述保温板一表面与所述金属印花板粘结,另一面与所述酚醛泡沫板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印花板为印花彩钢板,印花铝板或者印花镀锌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保温装饰板材通过在采用酚醛泡沫包覆的真空绝热板的
保温板的上下表面粘结金属印花板和酚醛泡沫板,使得防火保温装饰板材的导热系数低,
防火保温效果好,耐腐蚀,又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保温装饰板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金属印花板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火保温装饰板材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金属印花板 11第一凹槽 12第二凹槽
21酚醛泡沫 22真空绝热板 30酚醛泡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火保温装饰板材,包括:金属印花板10,保温板,酚醛泡沫
板30;所述保温板由酚醛泡沫21包覆真空绝热板22组成;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
过防火胶分别与所述金属印花板10和所述酚醛泡沫板30粘结。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保温装饰板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保温板通过
酚醛泡沫21包覆真空绝热板22,使得保温板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保温效果好,粘结强度
好,防火等级高,减小了因为边缘效应产生热桥;另一方面,通过酚醛泡沫21包覆真空绝热
板22,使得保温板的尺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会遭到破坏而脱落。在
保温板的上表面粘结金属印花板10,使得防火保温装饰板材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也能起
到装饰作用。在保温板的另一面粘结酚醛泡沫板30,使得防火保温装饰板材具有较大的厚
度,同时防火保温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保温装饰板材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防火保温效果好,耐
腐蚀,又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金属印花板10边缘折弯成阶梯状,中间形成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
12;所述保温板位于第一凹槽11内部;所述酚醛泡沫板30位于第二凹槽12内部;所述保温板
一表面与所述金属印花板10粘结,另一面与所述酚醛泡沫板30粘结。
将金属印花板10的边缘折弯成阶梯状,中间形成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如图2
所示。保温板通过防火胶粘结于第一凹槽11中,接着,将酚醛泡沫板30通过防火胶粘结于第
二凹槽12中,其中一表面与保温板粘结,如图3所示。金属印花板10边缘的折弯使得防火保
温装饰板材容易安装;另一方面,使保温板及酚醛泡沫板30的形状尺寸更具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金属印花板10为印花彩钢板,印花铝板或者印花镀锌板。
根据防火保温装饰板材的强度要求,防腐要求等,金属印花板10可选择印花彩钢
板,印花铝板或者印花镀锌板。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金属印花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酚醛泡沫,真空
绝热板,酚醛泡沫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
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
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