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线漏点维修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埋地管线漏
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户外抢修处理埋地管线漏点时,需开挖漏点作业坑,通过水泵排除作
业坑内的积水,排水作业的漏点坑内环境条件复杂,坑内泥水、碎石、杂物、
树根较多,作业坑也容易塌方。作业坑的开挖大小与管线直径及现场条件相
关,对较大的作业坑进行水泵排水时,如没有机械对水泵的悬挂,水泵只能
放置于坑边,易受到坑内杂物、碎石、污泥及作业坑塌方的埋压、堵塞。
如用机械对水泵悬挂排水,则不易发生泵体堵塞;但是,现场通常使用
挖机悬挂水泵,降低了挖机的使用效率,即浪费人力又耗时,职工劳动强度
提高的同时抢修工作效率降低。若对铸铁管道进行漏点抢修,则必须对漏点
进行打口,在打灰口的情况下,在打完灰口后的管道养护阶段看水位时,必
须保证排水泵的排水顺畅,一旦排水泵底发生淤堵,对堵塞的排水泵进行清
理即浪费人力、降低排水效率,又使得打完的灰口泡水,泡水后的灰口无法
对漏点进行有效封堵,堵漏前功尽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
置,有利于抢修时排水泵的定位排水,在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因水泵直接放入作业坑内抽水被杂物淤堵烧损的概率。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包括滑道、承托板和承载小车;
所述承托板设置在滑道的末端,所述滑道包括两根平行的滑轨,所述滑轨设
置有滑槽;所述承载小车的结构包括水泵承装罩和轮组,两个所述轮组焊接
在所述水泵承装罩的底部,所述轮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轮组包括两个滑轮和一个转轴,两个所述滑轮分别设置在
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
进一步:所述水泵承装罩的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杆
和底网;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转轴上,所述连
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所述底网固定在
所述第一固定环上。
进一步:所述承托板与所述滑道所在的平面垂直。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外侧焊接有拉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
二固定环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两根所述滑轨之间固定有加强短杆。
进一步:所述水泵承装罩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水泵承装罩
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排水泵淤堵,降低排水泵烧损频次,有利于抢修
时排水泵的定位排水,在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为管线
抢修赢得宝贵时间,降低了水资源的无谓流失,减少了排水泵因淤堵烧损后
购进费用的发生。
2、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作业坑内使用排水泵排水时,无需另外借助
挖机对水泵进行悬吊,可以充分发挥挖机在开挖漏点作业坑时的作用。夜间
排水看水位时,也无需挖机滞留来挂装水泵,防止泵体堵塞,提拉水泵较省
力且可以悬挂放置在排水作业坑任意位置,使泵底不易发生淤堵现象,降低
了水泵的损坏率。在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节省了每次漏点开挖抢修使用机
械对水泵悬吊发生的机械台班费用及使用拖板车的费用,节省了漏点抢修开
挖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水资源的无谓流失。
3、本实用新型更适用于埋深较深的地下管线出现漏点抢修时开挖作业坑
内大量积水的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方便,对于较大作业坑
抽水时不用借助机械对排水泵进行悬吊抽水,通过滑道直接就可对排水泵位
移到作业坑内需要排水的任意一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排水省时
省力。本实用新型装置不仅适用于建筑工地基础坑开挖时积水的排出,还适
用于埋地管线出现漏点抢修时作业坑积水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的结构包括:滑道1、承托板2、承载小
车3;承托板2设置在滑道1的末端,承托板2与滑道1所在的平面互相垂
直,承载小车3安装在滑道1上。滑道1包括两根平行的滑轨,滑轨设置有
滑槽11。
为了增加滑道1的强度,在滑道1的两根滑轨之间焊接有加强短杆4。
承托板2的作用是防止承载小车3滑入作业坑底部,便于提拉。
通过对作业现场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滑轨选用槽钢,加强短杆4选
用钢筋作为制作材料,借助滑动的方式在作业坑内对抽水泵进行悬挂及定位。
可针对排水泵(4寸清水泵、4寸污潜泵或者2寸污潜泵)的实际重量情况,
选取50、80或以上的同型号两根槽钢作为滑轨。
承载小车3的结构包括:水泵承装罩和两个轮组,两个轮组焊接在水泵
承装罩的底部。排水泵放置在水泵承装罩内。
每个轮组包括两个滑轮35和一个转轴36,两个滑轮35分别设置在转轴
36的两个端部。滑轮35安装在滑槽11内。
水泵承装罩的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31、第二固定环32、连接杆33、
底网34;第一固定环31、第二固定环32分别焊接在两个转轴36上,连接杆
3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固定环31、第二固定环32之间,底网34焊接在第
一固定环31上,底网34既用来承载水泵,又可以滤掉杂物。
为了方便提拉承载小车3,在第二固定环32的外侧焊接有拉环37;为了
加强水泵承装罩固定在连接杆33上的强度,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环32
与连接杆33连接部位焊接有加强板38。
上述焊接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通过铆接、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
为使水泵承装罩更易于承装排水泵,水泵承装罩可以设置一个活动门,
活动门与水泵承装罩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这样,活动门就可以轻松启闭,
易于放置排水泵,排水泵放入水泵承装罩后,通过螺母或者螺丝将活动门锁
住,防止水泵滑脱。
因埋地管线在北方一般都是埋入冻土层以下(北方冻土层覆土厚度至少
1.5米),防止埋地管线冬季冻裂。埋地管线在开挖处理漏点时,作业坑的深
度需要开挖近3米左右,为方便处理管线漏点,增加作业面,作业坑的开挖
长度大约近4米左右,所以选取滑道1的长度为5米左右。这样,就可以方
便地将滑道1放置于作业坑的中心位置,以利于排水。
为缩短滑道1的长度,滑轨也可以使用50和80(或其它规格)的槽钢
进行承插连接,连接处打螺纹孔用螺丝和螺母固定,根据作业坑开挖实际需
要调整滑道1的长度,在不用时可将滑轨分拆以便于储放和携带。
通过测量排水泵的体积,来选定转轴36的长度,即确定两个滑轮35之
间的间距,以便于承载小车3的移动。
埋地管线漏点抢修排水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1:排水作业时将滑道1放入作业坑,承托板2位置向下没入水中;
步骤2:将承载小车3安装在滑道1上,使四个滑轮35放入滑槽11内;
步骤3:将绳索绑在拉环37上,将排水泵放入水泵承装罩;
步骤4:放松绳索,使承载小车3在滑道1上向下滑动,直到承载小车3
顶在承托板2上,承载小车3停止移动;
排水泵的自带电缆和排水管道也随着排水泵送入作业坑,防止电缆发生
弯折或埋压,保证水泵安全供电,以及通电后的排水顺利。
步骤5:排水泵通电,将作业坑内的积水通过排水管排出;
排水作业完成后,可以对破损的埋地管线进行堵漏和修补。
排水作业的作业坑内环境条件复杂,作业坑内泥水、碎石、杂物、树根
较多,连接杆33、底网34可以阻止排水泵周围的杂物进入排水泵,防止排
水泵堵塞,以及杂物对叶轮造成损坏。
步骤6:当堵漏和修补完成后,拉动绳索,将承载小车3和排水泵拉出。
当不使用排水泵时,可以将承载小车3单独拉出,将滑道1留在作业坑
边当作梯子,方便检修人员下至作业坑内处理埋地管线的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