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微震隔震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架空地板配套的用
于墙体边的防微震隔震条。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扩张,建筑高度纪录被不断刷新,越来越
多的超高层建筑被不断建造出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是工程结构、特
别是高柔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合理地进行结构抗风抗震设计,是保
证高层结构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超高层建筑的内部,减震隔震系
统的改善对于整个建筑的抗风抗震能力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现有建筑内部的架空地板系统,其减震装置仅仅体现在地板支架
上附带的减震垫,减震垫仅在垂直方向产生减震效果,而在水平方向,
一般是没有装置的。往往在简单地涂刷防锈涂料后,硬碰硬地接触到
墙体或幕墙等边缘部分。这种简易的隔震装置,已远远不能满足超高
层建筑的隔震效果要求。
在架空地板系统的水平方向上,除了具有隔震需求,还有一个重
要的参数需求就是地板系统的受热膨胀系数。根据《照建筑地面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的要求,板块与四周墙面间的缝
隙不应大于3MM,用钢尺和楔形塞尺检查。这就意味着,如果在整层
铺设的大开间区域,架空地板的累积热膨胀量如果超过6mm,则必然
会对建筑物墙体及幕墙边缘等收边位置产生水平方向的压力。目前,
行业领域内还没有任何能够有效缓解此水平压力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对现有架空地板的减震进行
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微震隔震条。不仅使系统的稳定性、抗
震隔震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还可以有效缓解架空地板系统的累积热
膨胀量对建筑物墙体及幕墙边缘等收边位置产生的水平压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微震隔震条,包括背板和嵌入背板的
内衬柔性条,所述内衬柔性条与所述背板的连接面中至少一个连接面
设有凸起,优选为相对的两侧连接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条状凸
起或点状凸起,条状凸起的切面可见为锯齿状。由于设置凸起产生的
空间,使得内衬柔性条和连接面之间具有足够的防震空间,以便震动
时内衬柔性条缓冲,同时该空间还可以弥补因热胀冷缩产生的体积变
化影响。所述背板优选为镀锌钢衬板,所述内衬柔性条优选为阻燃橡
胶柔性条。
阻燃橡胶一体拉伸成型,具有很好的柔韧性,整体性优良。防火
性能可达到A级,满足超高层建筑对结构的要求。
所述内衬柔性条设置成中空形状。作为优选,所述中空形状包括
三个平行中空孔,所述三个中空孔在切面呈三角形设置。
内衬柔性条为中空,可有效吸收结构震动对架空地板系统的传播
力。也可吸收架空地板系统的累积微热膨胀量对建筑物墙体及幕墙边
缘等收边位置产生的部分水平压力。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墙体边的架空地板系统收边,如结
构墙体、石膏板墙、干挂石材墙体、木制或玻璃成品隔断墙、临时或
永久墙体等一切需要收边处理的墙体边缘,或各类幕墙边的架空地板
系统收边,如全玻幕墙、石材幕墙、单元结构幕墙等市面可见形式幕
墙及幕墙边可能出现的散热器及其罩板、窗台板、收边装饰板等一切
需要收边处理的幕墙边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轴侧图;
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结构墙体的收边使用状态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幕墙的收边使用状态截面示意图;
图中,1、背板;2、柔性条;3、墙体;4、地板;5、支撑结构;6、
收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
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6,一种防微震隔震条,通常在楼层地面以上设置架空
地板4,地板4由支撑结构5支撑,通常地板4会直接与墙体3连接,
或者地板4会通过收边板6与墙体3连接。而隔震条即柔性条2即设
置在墙体3与地板4收边板6之间,起到防震作用。该隔震条包括背
板1和嵌入背板1的内衬柔性条2,所述内衬柔性条2与所述背板1
的连接面中至少一个连接面11设有凸起,图1-2中所示为相对的两
侧连接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条状锯齿状凸起或点状凸起。由于
设置凸起产生的空间,使得内衬柔性条和连接面之间具有足够的防震
空间,以便震动时内衬柔性条缓冲,同时该空间还可以弥补因热胀冷
缩产生的体积变化影响。所述背板1优选为镀锌钢衬板,所述内衬柔
性条2优选为阻燃橡胶柔性条。阻燃橡胶一体拉伸成型,具有很好的
柔韧性,整体性优良。防火性能可达到A级,满足超高层建筑对结构
的要求。所述内衬柔性2条设置成中空形状。所述中空形状包括三个
平行中空孔,如图2所示,所述三个中空孔在切面呈三角形,上面一
个,下侧左右各一个的方式设置。内衬柔性条为中空,可有效吸收结
构震动对架空地板系统的传播力。也可吸收架空地板系统的累积微热
膨胀量对建筑物墙体及幕墙边缘等收边位置产生的部分水平压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
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
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
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
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