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工作器具及背负式吹风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负式工作器具及背负式吹
风机。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轴流吹风机均为轻型手持式吹风机,配合200Wh-300Wh的电池包,放
电时间一般均在10min左右,仅仅适用于家庭用户。
对于专业工人,需要功率更大、放电时间更长的专业款吹风机,大容量的电池包加
大功率的电机组件重量较重。
现有市面上的专业款背负式吹风机均为汽油式吹风机,并使用离心式风道,具有
噪音大,振动强,重量重, 操作不方便,难清洁,不环保等缺陷。
市场上的专业款背负式吹风机,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背负方式单一,且操作过
程中的负荷较大,加大了操作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负式工作器具及背负式吹风机,能
够改变操作者的背负方式,减轻操作者的负荷,减轻操作人员的手臂受力,实现多种方式的
背负,满足各种不同的吹吸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负式工作
器具,包括:
背带组件,用于背负整个工作器具,
电池包,用于为工作器具提供动力源,
动力组件,与电池包连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动力,
整机组件,用于容置电池包以及与电池包连接的动力组件,
功能组件,与动力组件相连接,并由动力组件驱动进行工作,
电池包和动力组件部分或全部置于整机组件内部,电池包与动力组件为上下排布
或左右排布,将动力组件部分与电池包一起固定于整机内部,并背负起来,可以有效的减少
手臂的受力,降低疲劳。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整机组件通过背带组件背负,整机组件的
重心位于背带中间;整机组件的重心位于背带中间,避免操作者的两肩受力不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的插拔口方向为横向或纵向,操作
者可根据操作习惯选择不同的机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负式吹
风机,包括:
背带组件,用于背负整个吹风机,
电池包,用于向吹风机提供动力源,
轴流风机组件,与电池包电性连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动力,输出气流,
整机组件,用于容置电池包和轴流风机组件,
吹管组件,与轴流风机组件相连接,引导、约束气流的流向进行吹吸动作,
电池包和轴流风机组件部分或全部置于整机组件内部,电池包与轴流风机组件为
上下排布或左右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机组件的一端设有进风管,进风管
与整机组件连接并具有进风口,轴流风机组件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弯管,连接弯管上具有出
风口。连接弯管为平滑过渡的弯管,避免因转折角过大造成气流损失能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机组件内部具有电机涵道,用于引
导气流从进风口向着出风口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电机涵道和连接弯管依次连接,进
风口、电机涵道和出风口形成了轴流风道,轴流风道呈直筒状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与轴流风机组件在整机组件内呈上
下分布式设置时,进风口位于整机组件的左侧或右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电机涵道和连接弯管依次沿横向
排列,轴流风道所在的轴线与水平线相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与轴流风机组件在整机组件内呈左
右分布式设置时,进风口位于整机组件的上部或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电机涵道和连接弯管依次沿纵向
排列,轴流风道所在的轴线与水平线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机在吹管组件上有可活动的控制手
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包含把手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
部分或全部位于把手内部,控制组件与动力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含调速按钮,用
于控制动力组件的启停和速度调节;极速按钮,用于实现动力组件全功率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工作器具及背负式吹风机结构紧
凑、重量轻、低噪音、低振动、操作方便、清洁环保,能够改变操作者的背负方式,减轻操作者
的负荷,减轻操作人员的手臂受力,实现多种方式的背负,满足各种不同的吹吸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操作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操作手柄调速按钮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电池包弹出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吹风管角度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0、整机组件,200、电池包,300、动力组件,400、背带
组件,401、肩背带,402、腰带,403、调节机构,500、操作手柄组件,501、手柄壳体,502、调速
按钮,503、定速按钮,504、定位孔,505、极速按钮,506、把手,600、吹管组件,601、连接弯管,
602、直管,603、软管,700、轴流风机组件,701、进风口,702、进风管,703、电机涵道,704、进
风网罩,705、出风口,800、调速按钮组件,801、固定螺母,802、按钮外壳,803、固定螺栓,
804、弹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一
一种背负式工作器具,包括整机组件100,电池包200,动力组件300,背带组件400,
功能组件。
电池包200和动力组件300部分或全部置于整机组件内部,电池包200与动力组件
300之间为上下或左右排布。
电池包200与动力组件300形成整体置于整机组件100内。
在背负式工作器具中,电池包200用于为工作器具提供动力源,其为可充电式电池
包,电池包200与动力组件300一体装配于整机组件100内部,可以减轻功能组件的重量,减
轻操作人员的手臂受力。
电池包200与整机组件100之间设计成可插拔模式,在电池包200上设有电池包保
护罩,可以用来保护电池包200,防止发生电池包200从整机组件100中脱落的现象。
在整机组件100内部有通道,通道内有导线,用来连接电池包200的接口弹片和驱
动功能组件启停的动力组件300。
在背负式工作器具中具有背带组件400,可用来背负整个工作器具。背带组件400
包含至少一个肩背带401和至少一个腰带402,肩背带401通过两个端部与腰带402连接。
肩背带401和腰带402都具有一定的弹性,肩背带401和腰带402上都具有调节长度
的调节机构403。
肩背带401可以是单肩斜垮或者双肩背负式,双肩背负式还带有卡接头,以方便轻
松穿戴。
在整机组件100上设有进风口,空气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在动力组件300内部
形成有吹风函道。
在整个背负式工作器具中,动力组件300与电池包200连接,其将电池包200的电能
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动力。
电池包200设于整机组件100的上部,动力组件300设于整机组件100的下部,动力
组件300中吹风函道所在的轴线与水平线相平行。
或者电池包200与动力组件300在整机组件100中为左右分布设置,此时动力组件
300中吹风函道所在的轴线与水平线相垂直。
动力组件300与功能组件相连接,功能组件上的操作手柄组件500通过控制线与动
力组件300电性连接。
在功能组件上装配有操作手柄组件500,操作手柄组件500可用来控制动力组件
300的启停和调速,进而可实现对功能组件的控制。
在操作手柄组件500的控制下,动力组件输出动力并驱动功能组件工作。
其中,功能组件可以为吹管组件、喷雾组件或打草组件。
实施例二
一种背负式工作器具,包括整机组件100,电池包200,动力组件300,背带组件400,
功能组件。
电池包200和动力组件300部分或全部置于整机组件内部,电池包200与动力组件
300之间为上下或左右排布。
电池包200与动力组件300形成整体置于整机组件100内。
动力组件300与功能组件相连接,功能组件上有操作手柄组件500,操作手柄组件
500与动力组件300电性连接,可用来控制动力组件300的启停和调速,进而可实现对功能组
件的工作控制。
操作手柄组件500包括把手506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把手506内
部,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线与动力组件300电性连接。
控制组件包含用于控制动力组件300的启停和速度调节的调速按钮502,以及用于
实现动力组件全功率输出的极速按钮505。
操作手柄组件500包括分离式设置的左右两片手柄壳体501,形成中空式的手柄,
左右两片手柄壳体501锁紧固定在一起,其连接方式为铆接、卡接或螺栓固定。
调速按钮502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手柄的机壳上,调速旋钮502的拨杆与机壳内开关
扳机扣接,实现调速旋钮502与开关扳机之间的联动。
调速按钮组件800包括按钮外壳802、固定螺栓803、固定螺母801和弹簧垫圈804,
按钮外壳802通过固定螺栓803和固定螺母801所见你在手柄机壳上,并在弹簧垫圈804的作
用下进行调节动作。
调速旋钮502还通过定速按钮503进行位置固定。
具体地,调速旋钮502与定速按钮503之间设有第一圆垫片,定速按钮503与机壳之
间设有第二圆垫片,固定件与第一圆垫片之间设有具有轴向压紧力的阻尼结构;阻尼结构
为弹性垫圈、波形垫圈或碗型组合垫圈。
优选地,左右两片手柄壳体501所形成的腔体内部设有与调速按钮502连接的定位
柱504,定位柱504的另一端连接有对调速按钮502进行复位的弹簧片。
定位柱504上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调速按钮502和极速按钮505电
性连接。
拨动调速按钮502,控制动力组件300的启停和速度调节;拨动极速按钮505,实现
动力组件全功率输出。
实施例三
一种背负式吹风机,包括整机组件100,电池包200,轴流风机组件700,背带组件
400,吹管组件600。
电池包200和轴流风机组件700部分或全部置于整机组件100内部,电池包200与轴
流风机组件700之间上下排布。
在背负式吹吸机中,电池包200用于为吹管组件600提供动力源,其为可充电式电
池包。
在整个背负式吹风机中,轴流风机组件700与电池包200连接,其将电池包200的电
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气流。
轴流风机组件700的一端设有进风管702,进风管702与整机组件100连接并具有进
风口701,轴流风机组件700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弯管601,连接弯管601上具有出风口705。
轴流风机组件700内部具有电机涵道703,用于引导气流从进风口701向着出风口
705移动。
进风管702、电机涵道703和连接弯管601依次连接,进风口701、电机涵道703和出
风口705形成了轴流风道,轴流风道呈直筒状设置。
电池包200与轴流风机组件700在整机组件100内呈上下分布式设置,可以减轻吹
管组件600的重量,减轻操作人员的手臂受力。
具体地,进风管702、电机涵道703和连接弯管601依次沿横向排列,轴流风道所在
的轴线与水平线相平行。
进风管702上设有可拆卸的进风网罩704,进风网罩704为弧形面或平面。
电池包200与整机组件100之间设计成可插拔模式,在电池包200上设有电池包保
护罩,可以用来保护电池包200,防止发生电池包200从整机组件100中脱落的现象。
在整机组件100内部有通道,通道内有导线,用来连接电池包200的接口弹片和驱
动功能组件启停的轴流风机组件700。
在背负式工作器具中具有背带组件400,可用来背负整个工作器具。背带组件400
包含至少一个肩背带401和至少一个腰带402,肩背带401通过两个端部与腰带402连接。肩
背带401和腰带402都具有一定的弹性,肩背带401和腰带402上都具有调节长度的调节机构
403。肩背带401可以是单肩斜垮或者双肩背负式,双肩背负式还带有卡接头,以方便轻松穿
戴。
在整个背负式吹风机中,轴流风机组件700与吹管组件600相连接, 吹管组件600
上装配有操作手柄组件500,操作手柄组件500与轴流风机组件700电性连接。
吹管组件600包括连接弯管601、直管602和软管603,连接弯管601的一端与轴流风
机组件700的出风口连通,直管602通过软管603与连接弯管601的另一端连通。
操作手柄组件500装配于直管602上,用于控制轴流风机组件700的启停和调,并引
导、约束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吹吸动作。
操作手柄组件500包括把手506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把手506内
部,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线与轴流风机组件700电性连接。
控制组件包含用于控制轴流风机组件700的启停和速度调节的调速按钮502,以及
用于实现动力组件全功率输出的极速按钮505。
拨动调速按钮502,轴流风机组件700启动并保持同一吹风速度,气流通过轴流风
机组件700上的出风口流出并传送至吹管组件600,实现吹风机的启动,完成吹吸动作;松开
调速按钮502,在弹簧片的动作下,调速按钮502复位,吹风机停止吹吸动作;工作时可将定
速按钮503固定,使风速固定。
按下极速按钮505,风速加大并持续在最大值:当有砖块等重物时,可以按住极速
按钮505,使风速保持在最大值。
极速按钮505按下,风速达到最大值,这样可以实现对砖块等重物的吹吸工作;松
开极速按钮505,吹风机就恢复本来的吹吸速度。
通过控制操作手柄组件500,可以很方便的控制整机组件100的启停、吹风速度的
快慢以及吹风方向,并可以实现吹风速度保持在最大值,完成对砖块等重物的吹吸工作。
实施例四
一种背负式吹风机,包括整机组件100,电池包200,轴流风机组件700,背带组件
400,吹管组件600。
替代实施例三中电池包200与轴流风机组件700在整机组件100内的分布方式:
电池包200与轴流风机组件700在整机组件100内还可呈左右分布式设置。采用此
种分布设置时,背包吹风机的弯管601可左右摆动,较软管的左右摆动角度大。
具体地,进风管702、电机涵道703和连接弯管601依次沿纵向排列,轴流风道所在
的轴线与水平线相垂直。
这样可以改变操作者的背负方式,减轻操作者的负荷,实现多种方式的背负,满足
各种不同的吹吸需求。
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工作器具及背负式吹风机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紧凑、重量轻、低噪音、低振动、操作方便、清洁环保,能够改变操作者的背负
方式,减轻操作者的负荷,减轻操作人员的手臂受力,实现多种方式的背负,满足各种不同
的吹吸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
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