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脚手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活动脚手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脚手架是建筑工程中基本的支撑工具,目前现有技术中,建筑用的可调高度的脚手架包括横杆和立杆,横杆两端通过连接装置与立杆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立杆上的插接槽和固定在横杆两端的插片。现有技术中的活动脚手架存在的问题是:组装与拆卸较耗费时间,耗时,耗费人力,不能调节高度,储存运输时,占用空间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调节工作台面高度的满足实际使用的室内用活动脚手架。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室外活动脚手架,包括立杆、横杆、台板、插销、索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为侧壁设有多个贯穿孔的方型钢管,所述横杆为带有贯通孔的钢管;所述插销穿过所述贯穿孔连接2根立杆,形成立杆组,2根立杆间有3-8cm(优选3.8cm)的间隙;墙内立杆组与墙外立杆组在墙的两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所述横杆放置于立杆组间隙中的贯穿孔处,插销将其与墙内立杆组固定,所述索链一端连在立杆的贯穿孔,另一端连接横杆的贯通孔;相邻的且处于同一高度处的横杆上放置台板,形成工作台面。
进一步地,墙内立杆组顶部通过角铁架与膨胀螺栓固定于屋内棚板上。当阳台没有上墙时,用此方法固定脚手架。
进一步地,贯穿孔的间距为10-30cm。优选为25cm。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螺栓、螺母、2块垫片,螺栓依次穿过垫片、墙外立杆组、墙内立杆组、垫片、螺母后,旋紧螺母。
进一步地,墙内立杆组连接两根立杆,插销穿过连接部位的贯穿孔。此方法能够增加脚手架的高度。
进一步地,台板为木板或者铝合金板。
进一步地,该脚手架还包括安全带,安全带的锁扣与穿过贯穿孔的插销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由横杆、索链、台板组成的拓展面,横杆一端固定于脚手架的横杆上,与其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成一定的夹角,索链一端连在立杆的贯穿孔,另一端连接横杆的贯通孔,相邻横杆上放置台板,形成拓展面。
进一步地,该脚手架还包括物料提升装置,该装置包提升电机,带有两个定滑轮的横杆,横杆固定于立杆组所需高度处,与所述提升电机连接并经过所述定滑轮的用于提升物料的钢索还包括与横杆的一端及立杆组相连的刚性支撑。形成的三角形支撑,使横杆更为稳固,提高承重能力及安全性。提升电机的座为角铁架,角铁架上带有通孔,能够放进立杆组的间隙中,并用插销固定。加装物料提升装置,使脚手架的使用更为方便。
脚手架安装、使用、拆卸过程如下;
取两根立杆平行放置,2根或者2根以上的插销相隔一定的距离穿过贯穿孔,形成立杆组,立杆组两根立杆间具有3-8cm的间隙。墙内立杆组及墙外立杆组紧靠上墙体下墙体竖直立在地面,(当室内只有下墙体没有上墙体时,将立杆组紧靠下墙体放置,顶端通过角铁架及膨胀螺栓与室内棚板固定。)垫片贴在墙外立杆组接近下墙体位置处,插销穿过垫片并从墙外立杆组及墙内立杆组的间隙穿过后由墙内立杆组中间穿出,再加第2块垫片,旋紧螺母,通过同样的方法将固定装置固定于立杆组接近上墙体(或屋顶棚板)的位置处。
将横杆放进墙内立杆组及墙外立杆组的立杆中间的间隙,高度需满足作业的需要,取一根插销,穿过墙内立杆组的贯穿孔及横杆的贯通孔。此时,横杆平行于地面。
取索链一端用插销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与横杆的远端固定,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使横杆更为稳固,提高承重能力及安全性。
通过以上步骤,在距离前一横杆合适距离的位置(例如2米或2.6米或3米,根据台板的长度确定)固定,再固定墙内、墙外立杆组及横杆,并用索链加固。该横杆的高度与前一横杆高度相同。
将台板放置于两根横杆之上,固定,形成工作台面。
工人在工作台面作业时,将安全带或安全绳索锁在立杆上。
安装物料提升装置时,将提升电机座固定于墙内立杆组,将带有定滑轮的横杆固定于立杆组的所需要高度处,再在横杆一端与立杆组间安装刚性支撑,再安装用于提升物料的钢索。提升电机的座为角铁架,角铁架上带有通孔,能够放进立杆组的间隙中,并用插销固定。
调整工作台面的高度:将台板卸下,将横杆与立杆组固定的插销拔出后,取到所需要高度,重新利用插销将横杆进行固定,调整锁链的长度。重新放置台板,形成工作台面。
拆卸脚手架时:首先将台板撤下,解开锁链与立杆的连接,将横杆与立杆组分开,解开索链与立杆的连接,再将墙内立杆组与墙外立杆组的固定装置卸下,取回墙外立杆组,将立杆组拆分成立杆。整理。运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室外活动脚手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快速方便,节省工时。
2、工作台面的高度可调节,满足多种条件要求下的使用。
3、安装物料吊装系统,省工省力。
4、带有保险锁链,更加安全、可靠。
5、拆卸后,所占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室外活动脚手架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室外活动脚手架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3带有物料提升装置的室外活动脚手架示意图
图4无上墙体时室外活动脚手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带有拓展面的室外活动脚手架示意图
图中:1-贯穿孔,2-垫片,3-螺母,4-立杆,5-螺栓,6-索链,7-台板,8-横杆,9-上墙体,10-下墙体,11-屋内棚板,12-角铁架,13-膨胀螺栓,14-定滑轮,15-钢索,16-提升电机,1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室外活动脚手架,包括立杆4、横杆8、台板7、插销17、索链6,立杆4为侧壁设有多个贯穿孔1的方型钢管,横杆8为两端带贯通孔的钢管;插销17穿过贯穿孔连接2根立杆4,形成立杆组,2根立杆间有3-8cm的间隙;墙内立杆组与墙外立杆组在墙的两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横杆8放置于立杆组间隙中所需高度的贯穿孔1处,插销17将其与墙内立杆组固定,索链6一端连在立杆的贯穿孔1,另一端连接横杆8的贯通孔;相邻的且处于同一高度处的横杆8上放置台板7,形成工作台面。
如图4所示,当室内没有上墙体时,墙内立杆组顶部通过角铁架12与膨胀螺栓13固定于屋内棚板11上。
贯穿孔的间距为10-50cm。优选为25cm-30cm。间距过小时,影响立杆的强度,间距过大,影响工作台面的高度调整的合适程度。
固定装置包括螺栓5、螺母3、2块垫片2,螺栓5依次穿过垫片2、墙外立杆组的间隙、墙内立杆组的间隙、垫片2、螺母3后,旋紧螺母。
如图1中所述,墙内立杆组连接两根立杆2,插销17穿过连接部位的贯穿孔1。此方法能够增加脚手架的高度。
台板7为木板或者铝合金板。
该脚手架还包括安全带(图中未示出),安全带的锁扣与穿过贯穿孔1的插销连接。
如图3所示,该脚手架还包括物料提升装置,该装置包提升电机16,带有定滑轮14的横杆,横杆固定于立杆组所需高度处,与提升电机16连接并经过定滑轮14的用于提升物料的钢索15。还包括与横杆的一端及立杆组相连的刚性支撑。加装物料提升装置,使脚手架的使用更为方便。
如图5所示,该脚手架还包括拓展面,横杆8、索链6、台板7组成的拓展面,横杆8一端固定于脚手架的横杆8上,与其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成一定的夹角,索链一端连在立杆4的贯穿孔,另一端连接横杆的贯通孔,相邻横杆上放置台板7,形成拓展面。
脚手架安装、使用、拆卸过程如下:
取两根立杆4平行放置,2根或者2根以上的插销17相隔一定的距离穿过贯穿孔1,形成立杆组,立杆组两根立杆间具有3-8cm的间隙。墙内立杆组及墙外立杆组紧靠上墙体9下墙体10竖直立在地面,当只有下墙体10没有上墙体9时,将立杆组紧靠下墙体10放置,顶端通过角铁架12及膨胀螺栓13与屋内棚板11固定。垫片2贴在墙外立杆组接近下墙体10位置处,插销17穿过垫片2并从墙外立杆组及内立杆组的间隙穿出,再加第2块垫片,旋紧螺母,通过同样的方法将固定装置固定于立杆组接近上墙体(或屋顶棚板)的位置处。
如图4所示,当只有下墙体10没有上墙体9时,将立杆组紧靠下墙体10放置,顶端通过角铁架12及膨胀螺栓13与屋内棚板11固定。
将横杆8放进墙内立杆组及墙外立杆组的立杆中间的间隙,高度需满足作业的需要,取一根插销17,穿过墙内立杆组的贯穿孔及横杆的贯通孔。此时,横杆平行于地面。
取索链一端用插销17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与横杆8的远端固定,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使横杆8更为稳固,提高承重能力及安全性。
通过以上步骤,在距离前一横杆合适距离的位置(例如2米或2.6米或3米,根据台板 的长度确定)固定再固定墙内立杆组、墙外立杆组及横杆8,并用索链加固。该横杆的高度与前一横杆高度相同。
将台板7放置于两根横杆8之上,固定,形成工作台面。
包括由横杆、索链、台板组成的拓展面,横杆一端固定于脚手架的横杆上,与其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成一定的夹角,索链一端连在立杆的贯穿孔,另一端连接横杆的贯通孔,相邻横杆上放置台板,形成拓展面。
工人在工作台面作业时,将安全带或安全绳索锁在立杆4上。
安装物料提升装置时,将提升电机座固定于墙内立杆组,将带有定滑轮的横杆固定于立杆组的所需要高度处,再在横杆一端与立杆组间安装刚性支撑,再安装用于提升物料的钢索。
调整工作台面的高度:将台板7卸下,将横杆8与立杆组固定的插销拔出后,取到所需要高度,重新利用插销17将横杆进行固定,调整锁链的长度。重新放置台板,形成工作台面。拆卸脚手架时:首先将台板7撤下,解开索链6与立杆4的连接,将横杆8与立杆4组分开,再将墙内立杆组与墙外立杆组的固定装置卸下,取回墙外立杆组,将立杆组拆分成立杆4。整理。运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外观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