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建筑施工铲.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60599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32727.4

申请日:

2016.04.20

公开号:

CN205676937U

公开日:

2016.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F3/02; B25G1/10

主分类号:

E02F3/02

申请人: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发明人:

郝笑甜

地址:

400052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科技园华龙大道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谢殿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力建筑施工铲,施工铲上设置有用于手提施工铲的手提环;所述施工铲由前到后依次包括铲头、铲颈和铲杆,所述铲头和铲颈一体成型,铲颈与铲杆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通过在铲颈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手提的手提环,施工人员在铲取较重物料或废渣时,可通过一支手手提手提环并通过另一只手控制铲杆使施工铲保持平衡,使得施工铲具有较大单次铲取量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轻松提起和转运并倾倒;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有利于减小力矩,保证向上的提升力较小且稳定,施工人员可轻松移动施工铲,减小劳动强度,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省力建筑施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铲上设置有用于手提施工铲的手提环;
所述施工铲由前到后依次包括铲头、铲颈和铲杆,所述铲头和铲颈一体成型,铲颈与铲杆可
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所述手提环为矩形环且矩形环的底边沿径
向穿过铲颈并与铲颈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建筑施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的顶边外套设置有
橡胶套筒,所述橡胶套筒与矩形环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省力建筑施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的底边还设置有扭
簧,所述扭簧用于对矩形环施加使矩形环绕矩形环底边转动的力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力建筑施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铲
颈中心轴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省力建筑施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颈为由前到后直径逐渐
增大的空心管,所述铲杆的前端由后向前插入铲颈后端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省力建筑施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头、铲颈和手提环均由
金属材料制备而成,所述铲杆由木材制备而成。

说明书

省力建筑施工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省力建筑施工铲。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铲具对物料(沙石等)或废渣进行铲取并转移,达
到短距离运输的作用,而现有技术中,施工铲通常包括铲头、铲颈和铲杆,铲头用于铲取并
盛放物料或废渣,铲颈用于固定连接铲头和铲杆,施工工人通过托举铲杆移动实现物料或
废渣等转移,为了增加单次铲取物料或废渣量,一般通常增大铲头以实现增大单词铲取量,
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施工工人通常用铲杆控制铲头移动,当盛有较重物料或废渣的铲
头时,由于力壁较长且工人需托举的原因使得使用非常费力,给施工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省力建筑施工铲,具有较大的单次铲取量,保证
施工效率的同时,施工人员可轻松移动施工铲,减小劳动强度,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省力建筑施工铲,具
有较大的单次铲取量,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施工人员可轻松移动施工铲,减小劳动强度,
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建筑施工铲,所述施工铲上设置有用于手提施工铲的手提环。

进一步,所述施工铲由前到后依次包括铲头、铲颈和铲杆,所述铲头和铲颈一体成
型,铲颈与铲杆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

进一步,所述手提环为矩形环且矩形环的底边沿径向穿过铲颈并与铲颈转动配
合。

进一步,所述矩形环的顶边外套设置有橡胶套筒,所述橡胶套筒与矩形环转动配
合。

进一步,所述矩形环的底边还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对矩形环施加使矩形环
绕矩形环底边转动的力矩。

进一步,所述扭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铲颈中心轴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铲颈为由前到后直径逐渐增大的空心管,所述铲杆的前端由后向前
插入铲颈后端并固定。

进一步,所述铲头、铲颈和手提环均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所述铲杆由木材制备而
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省力建筑施工铲,通过在铲颈
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手提的手提环,施工人员在铲取较重物料或废渣时,可通过一支手
手提手提环并通过另一只手控制铲杆使施工铲保持平衡,使得施工铲具有较大单次铲取量
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轻松提起和转运并倾倒;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有利于减小力矩,
保证向上的提升力较小且稳定,施工人员可轻松移动施工铲,减小劳动强度,并且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
省力建筑施工铲;所述施工铲上设置有用于手提施工铲的手提环1;所述施工铲由前到后依
次包括铲头2、铲颈3和铲杆4,所述铲头2和铲颈3一体成型,铲颈3与铲杆4可拆卸式固定连
接,所述手提环设置于铲颈3前端;所述铲颈3与铲杆4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实现本实用新型
发明目的的所有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如卡接、插接或螺纹连接等;铲头2和铲颈3一体成型能
有效保证铲头2和铲颈3的连接强度,避免铲头2与铲颈3受到较大力时而断裂,铲颈3的前端
表示靠近铲头2的一端,反之为后端;通过在铲颈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手提的手提环1,
施工人员在铲取较重物料或废渣时,可通过一支手手提手提环1并通过另一只手控制铲杆4
使施工铲保持平衡,使得施工铲具有较大单次铲取量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轻松提起和转
运并倾倒;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有利于减小力矩,保证向上的提升力较小且稳定,施工
人员可轻松移动施工铲,减小劳动强度,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提环1为矩形环且矩形环的底边11沿径向穿过铲颈3并与铲颈
3转动配合;所述矩形环包括底边11、顶边12和两侧边,底边11穿过铲颈3后再两端与其他边
焊接形成矩形结构,所述手提环由断面尺寸较大的金属杆组成,当然,形成底边11的金属杆
为圆柱杆,利于手提环转动,通过矩形环的底边11穿过铲颈3并转动配合,使得手提环与铲
颈3连接结构强度大,且手提环可转动的结构能有效保证铲头2转运过程中施工铲所受力矩
易于平衡,利于操作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环的顶边12外套设置有橡胶套筒5,所述橡胶套筒5与矩形
环转动配合;所述橡胶套筒5可为材质较软的橡胶材料制备而成,耐用且有利于提高手的舒
适度,避免施工人员的手受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环的底边11还设置有扭簧6,所述扭簧6用于对矩形环施加
使矩形环绕矩形环底边11转动的力矩;所述扭簧6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第一卡接头6a和第二
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6a和第二卡接头6b均为“7”形,第一卡接头6a的末端沿铲颈3径向
插入铲颈3内,所述第二卡接头6b末端沿矩形环侧边的径向插入并固定,通过扭簧6的弹性
力的用于下,使得矩形环的顶边12向后运动并紧贴于铲颈3上,保证结构紧凑,同时避免矩
形环自由摆动影响施工人员铲取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簧6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铲颈3中心轴线的两侧;如图所示,两个
扭簧6均外套于矩形环底边11的两端,保证矩形环两侧受到的力矩相同,保证矩形环转动稳
定,同时两个扭簧6对矩形环底边11有沿自身轴向有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铲颈为由前到后直径逐渐增大的空心管,所述铲杆4的前端由后
向前插入铲颈3后端并固定;所述铲杆4的前端可设置与铲颈3适形配合的前小后大的锥形
结构,安装和拆卸方便,固定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铲头2、铲颈3和手提环均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所述铲杆4由木
材制备而成;铲头2、铲颈3和手提环可由强度较大的钢或铝合金等制备而成,铲杆4为树枝
杆加工而成或者铲杆4为高强度伸缩式套杆,环境适用性好,所述铲杆4的尾部可设置用于
钩挂的支耳,所述支耳上设置有挂孔。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省力建筑施工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省力建筑施工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省力建筑施工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力建筑施工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力建筑施工铲.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力建筑施工铲,施工铲上设置有用于手提施工铲的手提环;所述施工铲由前到后依次包括铲头、铲颈和铲杆,所述铲头和铲颈一体成型,铲颈与铲杆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手提环设置于铲颈前端;通过在铲颈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手提的手提环,施工人员在铲取较重物料或废渣时,可通过一支手手提手提环并通过另一只手控制铲杆使施工铲保持平衡,使得施工铲具有较大单次铲取量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轻松提起和转运并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