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410060758.0
2004.08.20
CN1597891A
2005.03.23
终止
无权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1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C11B1/10
彭汝祥;
彭汝祥; 赵一; 宣文漪; 承葆生; 谭余庆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植物路52号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李振梅
一种从天然植物海蓬提取活性物质海蓬子油的方法。将干燥并粉碎或磨浆之海蓬植物全株或种子加水搅拌加热蒸煮,冷却至40℃~60℃时,加入酶制剂调pH值至2~10酶解1~20小时,加热滤沉,取酶解液用有机溶剂提取得海蓬子混合油;或再用亚油酸异构酶把海蓬子混合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该方法混合油提取率高达29%~35%,海蓬子油中的亚油酸比率≥74%。
1、 一种从海蓬植物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其特征是取干燥并粉碎或磨浆之海蓬植物全株或种子加入原料重量1~10倍的水,经充分搅拌后浸泡,加热蒸煮1~4小时,然后放冷至40℃~60℃,加入酶制剂充分搅拌,调节PH值至2~10,经酶解1~20小时后,将其加热80℃~100℃,经20~50分钟滤沉,取酶解液用有机溶剂提取得海蓬子混合油;或再用亚油酸异构酶把海蓬子混合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从海蓬植物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酶制剂包括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中的一种或若干种混合用。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从海蓬植物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亚油酸异构酶的加入重量比为0.5%~1.0%,然后调节PH值至6.5~7.5,在30℃~40℃条件下培养35~48小时使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
从海蓬植物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天然活性物质地方法,具体是从海蓬植物中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蓬(Salicornia bigclvii Torr)原产于北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海滨及内陆盐沼中,是一种无叶、肉质化的一年生盐沼植物,种子产量很高。海蓬全身是宝,其嫩茎叶可做蔬菜食用,其种子含油量高于35%。在海蓬子混合油中亚油酸含74%,亚麻酸含2.6%,其中亚油酸是人体健康生长所必需的而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它具有营养脑细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参与人体平滑肌的收缩、脂类代谢中酶的活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它生理活动。临床用于调整血胆固醇、动脉硬化的治疗及预防。而亚油酸的异构体共轭亚油酸,则具有抗肿瘤、降低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防治糖尿病和可以降低动物和人体脂肪、增加肌肉等功效。 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对海蓬子油的提取均采用机械榨油方法,并采用化学方法生产出共轭亚油酸。该方法因机械处理过程对植物细胞破坏程度有限而使海蓬子油提取率不高,仅达21%~24%,亚油酸异构化成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也仅达50%~65%,且因用化学方法生产共轭亚油酸存在的热力处理会使油料中的亚油酸及共轭亚油酸等的变性加剧,影响它们的进一步利用。因为在植物油料中,油脂存在于植物油料的细胞内,通常与其它大分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质结合存在,构成脂蛋白、脂多糖等复合体,只有将油料的细胞结构及油脂复合体破坏,才能提取出油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机械榨油方法存在的缺陷,采用水酶法提取海蓬子油工艺,既降低提取成本、提高得油率,又能保证有效成份亚油酸的含量,并使共轭亚油酸得以高效转化。 本发明所采用的水酶法提取工艺,是取干燥并粉碎或磨浆之海蓬植物全株或种子加入原料重量1~10倍的水,经充分搅拌后浸泡,加热蒸煮1~4小时,然后放冷至65℃~40℃,加入酶制剂充分搅拌,调节PH值至2~10,经酶解1~20小时后,将其加热80℃~100℃,经20~50分钟滤沉,取酶解液用有机溶剂提取得海蓬子混合油,或再将海蓬子油进一步提取出亚油酸,再用亚油酸异构酶把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 本发明采用亚油酸异构酶转化亚油酸或海蓬子油中的亚油酸时,亚油酸异构酶的用量为0.5%~1%,调节PH值6.5~7.5,在30℃~40℃条件下培养35~48小时。 本发明所采用的酶制剂包括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采用水酶法提取海蓬子油,提取率高达29%~35%,所提取油中含亚油酸的比率≥74%;用微生物酶把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达80%~90%。较之传统方法相比,海蓬子油的提取率和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本发明方法提取的海蓬子油,可以将其制成滴丸、软胶囊等保健品制剂,也可以将其加入到化妆品原料中制成化妆品,还可以将其添加到各种食品中制成保健食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干燥海蓬子植株,粉碎后加入原料重量3倍的水,充分搅拌后加热蒸煮1小时,放冷至50℃时,加入原量重量0.5%的蛋白酶,调节PH值5.0,然后保持温度在55℃条件下酶解5小时。酶解后将其加热100℃滤沉30分钟,取酶解液加入石油醚提取,经回收石油醚后得海蓬子油。 实施例2: 取干燥海蓬子种子2公斤,加水5公斤,充分搅拌后加热蒸煮2小时,冷却至60℃时加入5克蛋白酶、5克纤维素酶、5克果胶酶,调节PH值5.5,然后保持温度在60℃条件下酶解6小时。酶解后将其加热90℃过滤沉淀45分钟,取酶解液加入甲醇提取,经回收甲醇后得海蓬子油。 实施例3: 取海蓬子油1公斤,加入10克亚油酸异构酶(Lactobacillus Yeuferi PYR8(Atcc 55739)〕,调节PH值7,在35~37℃条件下培养42小时,即可将海蓬子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 实施例4: 取聚乙二醇800克,加热熔融,加入海蓬子油200克搅匀,滴入液体石蜡管道(滴丸设备),滤出滴丸,即得海蓬子油滴丸。 实施例5: 取海蓬子油25克、明胶50克、甘油25克。将明胶加甘油加热融化制模,通过胶囊成型机注入海蓬子油,模压成型,制成海蓬子油软胶囊。 实施例6: 按以下比例称取组分:海蓬子油19%,亚油酸20%,单硬脂酸甘油酯10%,十六醇11%,三压硬脂酸10%,单油酸甘油酯5%,鲸蜡7%,凡士林8%,角沙烯5%,胆固醇酯5%。将上述各组分搅拌均匀制成膏体状化妆品。 实施例7: 取海蓬子油1.5份,明胶6份,阿拉伯胶6份,丙烯酸树酯0.5份。将明胶及阿拉伯胶熔于40℃热水中,加入海蓬子油,在乳匀机中形成乳剂,至检查油粒直径为6~10μ时,加入丙烯酸树酯,于210份热水中搅拌,并用5%醋酸调PH值至0.5,再加入37%甲醛溶液2.5份,待束膜硬化,另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10,溶液于50℃加热20分钟,离心得到25μ微囊。将海蓬子油微囊加到各种软料或果汁中可得到混浊状饮料或果汁。 实施例8: 取面粉50份,海蓬子油28份,食盐0.15份,白糖20份,碳酸氢铵0.2份,小苏打0.3份,乳品适量,水适量,香料0.08份。将原料调制,辊轧,压切成型后经烘烤、冷却、整理即得海蓬子油饼干。
《从海蓬植物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海蓬植物提取海蓬子油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从天然植物海蓬提取活性物质海蓬子油的方法。将干燥并粉碎或磨浆之海蓬植物全株或种子加水搅拌加热蒸煮,冷却至4060时,加入酶制剂调pH值至210酶解120小时,加热滤沉,取酶解液用有机溶剂提取得海蓬子混合油;或再用亚油酸异构酶把海蓬子混合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该方法混合油提取率高达2935,海蓬子油中的亚油酸比率7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