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6014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4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58861.1

申请日:

2003.09.15

公开号:

CN1598659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3; G02F1/13357; G02B5/23

主分类号:

G02F1/1333; G02F1/13357; G02B5/23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志濠; 吴志刚; 周晖凯

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陶凤波;侯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包括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该滤光装置例如是一滤光片、一以溅镀方式形成的介电层、一薄膜或者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组件所形成的滤光装置。本发明可以滤除已知以波长480-500nm、波长545nm以及波长570-590nm作为显色范围基准点的二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使光的纯度提高,而液晶显示器的显色效果可趋近于光的三原色的显色范围,以增加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的可视颜色范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作为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及一背光模块,其中,该背光模块包括:
多个光源;
一光学膜,其位于该些光源之上;
一滤光装置,用以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该滤光装置位于该些光源之上;以及
一灯座,其用以承载该些光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支撑板,该支撑板配置于所述这些光源上方,而该滤光装置形成于该支撑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介电材料层,该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该支撑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薄膜,该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该支撑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是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该支撑板中形成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光学膜包括一棱镜片与一扩散板,而该滤光装置形成于该棱镜片或该扩散板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介电材料层,该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该棱镜片或该扩散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薄膜,该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该棱镜片或该扩散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是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该棱镜片或该扩散板中形成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介电材料层,该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该玻璃基板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薄膜,该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该玻璃基板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是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该玻璃基板中形成的。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滤光装置包括一滤光片,且配置于该玻璃基板与该些光源之间。

说明书

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有一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全平面与轻薄的体型、所占空间小、面板厚度薄、重量轻,加上可平面直角显示、耗电量低、低电磁波辐射、低热辐射等优越性,使之逐渐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Ray Tube,CRT)成为计算机的标准配备。
请参照图1,图中所显示的是传统液晶显示器的剖面图。在图1中,液晶显示器100主要包括有一液晶显示面板110及一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backlight module)120。背光模块120包括一由棱镜片(prism sheet)111及扩散片(diffusing sheet)112所组成的多层光学膜、一反射片115、多个光源114以及一灯座116。灯座116是用以置放多个光源114,光源可以是数个冷阴极管,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110均匀且充足的光线,以表现较佳的显像品质。于灯座116上配置有反射片115,用以反射光线。棱镜片111及扩散片112是配置于背光模块120及液晶显示面板110之间,用以将从背光模块120发散的光线均匀地扩散并导引至液晶显示面板110。另外,对于一般20时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于光源114上方是配置一支撑板113来强化液晶显示器100的主体结构,以避免由于显示面板110尺寸过大而弯曲变形的状况,进而影响显示品质。
在1931年,国际照明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CIE)以[X]、[Y]、[Z]的记号来代表色彩的红、绿、蓝三原色,而以此三原色作为颜色的基准绘制CIE色度图。而依据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NTSC)在电视显示的色度方面制订的相关各式规格,由于目前液晶显示器的颜色纯度并无法完全达到CRT显示器的规格,因此液晶显示器一般都以达到多少NTSC的百分比来表示其对色彩表现的优劣,以目前一般液晶显示器的NTSC百分比,约可达到70%~80%左右。
请参照图2,图中所显示的是传统液晶显示器的CIE色度图。于图2中,RGB三角形面积以红光(R,波长611nm)、绿光(G,波长545nm)以及蓝光(B,波长430nm)为显色范围的三角形三顶点。然而,由于一般显示器并无滤除波长480-500nm(接近青色)及570-590nm(接近黄橘色)的光的装置,故当存在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时,将会以波长480-500nm、波长545nm以及波长570-590nm作为显色范围的新基准点,混色后的色纯度变低,色域变小,使得RGB三角形面积缩小,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的可视颜色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此滤光装置例如是一滤光片,或一介电层,一薄膜形式,可以滤除已知以波长480-500nm、波长545nm以及波长570-590nm作为显色范围基准点的二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使光的纯度提高,而液晶显示器的显色效果可趋近于光的三原色的显色范围,以增加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的可视颜色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作为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及一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包括多个光源、一光学膜、一滤光装置以及一灯座。光学膜是位于光源之上,而灯座是用以承载光源。光学膜包括棱镜片与扩散板。另外,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另具有一支撑板,此支撑板位于显示面板之下,用以支撑显示面板。滤光装置是位于光源之上,且此滤光装置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接近青色)及570-590nm(接近黄橘色)的光。滤光装置可形成于支撑板、棱镜片、扩散板或显示面板上。其形成方法如下三例:例一、滤光装置是一介电材料层,是以溅镀方式形成于其上。例二、滤光装置是一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其上。例三、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支撑板、棱镜片、扩散板或显示面板中以形成此滤光装置。除此之外,滤光装置可以是一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片,是配置于玻璃基板与光源之间的任一组件上,其配置方法与上述将滤光装置配置于支撑板上的方法相似。
为使本发明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显示的是传统液晶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2所显示的是传统液晶显示器的CIE色度图。
图3A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3B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3C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地再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3D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再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4A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4B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4C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再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4D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再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5所显示的是传统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CIE色度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300、400:液晶显示器;
110、310、410:显示面板;
111、311、411:棱镜片;
112、312、412:扩散板;
113、313、413:支撑板;
114、314、414:光源;
115、315、415:反射片;
116、316、416:灯座;
319A、319B、319C、319D:滤光装置;
419:滤光片;
120、320A、320B、320C、320D、420:背光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特别设计一种包括有一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此滤光装置例如是一滤光片,或一介电层,一薄膜的形式,可以滤除已知以波长480-500nm、波长545nm以及波长570-590nm作为显色范围基准点的二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使光的纯度提高,而液晶显示器的显色效果可趋近于光的三原色的显色范围,以增加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的可视颜色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图中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在图3A中,液晶显示器300至少包括有一作为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310及一直下式背光模块320A。背光模块320A包括一滤光装置319A、一由棱镜片311及扩散片312所组成的光学膜、一反射片315、多个光源314以及一灯座316。另外,对于一般20时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于光源314上方是配置一支撑板313来强化液晶显示器300的主体结构,以避免由于显示面板310尺寸过大而弯曲变形的状况,进而影响显示品质。
灯座316,是用以置放光源314,光源可以是数个冷阴极管,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310均匀且充足的光线,以表现较佳的显像品质。于灯座316上配置有一反射片315,用以反射光线。滤光装置319A是位于光源314之上,且形成于支撑板313的表面上,滤光装置319A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棱镜片311及扩散片312是配置于背光模块320A及显示面板310之间。当光线自光源314发散后,经由滤光装置319A将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滤除,以及棱镜片311及扩散片312的作用,使得光线能够均匀地被扩散并被导引至显示面板310上来显示影像。
形成滤光装置319A的方法如下三例:例一、滤光装置319A为一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支撑板313的表面上。例二、滤光装置319A为一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支撑板313的表面上。例三、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支撑板313中以形成滤光装置319A。
请参照图3B,图中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与图3A所不同的是,背光模块320B包括一滤光装置319B、一由棱镜片311及扩散片312所组成的光学膜、一反射片315、多个光源314以及一灯座316。滤光装置319B是位于光源314之上,且形成于扩散片312的表面上,滤光装置319B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形成滤光装置319B的方法与图3A的滤光装置319A形成于支撑板313上的三种方式相似。形成滤光装置319B的方法如下三例:例一、滤光装置319B为一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扩散片312的表面上。例二、滤光装置319B为一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扩散片312的表面上。例三、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扩散片312中以形成滤光装置319B。
请参照图3C,图中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再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与图3A所不同的是,背光模块320C包括一滤光装置319C、一由棱镜片311及扩散片312所组成的光学膜、一反射片315、多个光源314以及一灯座316。滤光装置319C是位于光源314之上,且形成于棱镜片311的表面上,滤光装置319B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形成滤光装置319C的方法与图3A的滤光装置319A形成于支撑板313上的三种方式相似。形成滤光装置319C的方法如下三例:例一、滤光装置319C为一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棱镜片311的表面上。例二、滤光装置319C为一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棱镜片311的表面上。例三、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棱镜片311中以形成滤光装置319C。
请参照图3D,图中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再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与图3A所不同的是,背光模块320D包括一滤光装置319D、一由棱镜片311及扩散片312所组成的光学膜、一反射片315、多个光源314以及一灯座316。滤光装置319D是位于光源314之上,且形成于玻璃基板310的表面上,滤光装置319B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形成滤光装置319D的方法与第3A图的滤光装置319A形成于支撑板313上的三种方式相似。形成滤光装置319D的方法如下三例:例一、滤光装置319D为一介电材料层,以溅镀方式形成于玻璃基板310的表面上。例二、滤光装置319C为一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玻璃基板310的表面上。例三、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玻璃基板310中以形成滤光装置319C。
第二实施例
除此之外,滤光装置可以是一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片,请参照图4A,其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在图4A中,液晶显示器400主要包括有一作为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410及一直下式背光模块420。背光模块420包括一滤光片419、一由棱镜片411及扩散片412所组成的光学膜、一反射片415、多个光源414以及一灯座416。另外,对于一般20时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于光源414上方是配置一支撑板413来强化液晶显示器400的主体结构,以避免由于显示面板410尺寸过大而弯曲变形的状况,进而影响显示品质。
灯座416,是用以置放光源414,光源可以是数个冷阴极管,用以提供显示面板410均匀且充足的光线,以表现较佳的显像品质。于灯座416上配置有一反射片415,用以反射光线。滤光片419是位于光源414之上,滤光片419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棱镜片411及扩散片412是配置于背光模块420及液晶显示面板410之间。当光线自光源414发散后,经由滤光片419将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滤除,以及棱镜片411及扩散片412的作用,使得光线能够均匀地被扩散并被导引至显示面板410上来显示影像。
本实施例所述的滤光片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滤光装置功用相同,皆可至少吸收波长约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但,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滤光片419是位于光源414之上,且可配置于显示面板410与光源414之间的任一组件上。其中,位于显示面板410与光源414之间的任一组件,所指的包括有玻璃基板410、棱镜片411、扩散片412或支撑板413等。因此,滤光片419例如是配置于光源414与支撑板413之间,如图4A所示。或者,滤光片419例如是配置于支撑板413与扩散片412之间,如图4B所示。又或者,滤光片419例如是配置于扩散片412与棱镜片411之间,如图4C所示。又或者,滤光片419例如是配置于棱镜片411与玻璃基板410之间,如图4D所示。
在此,形成滤光片419的方法如下三例:方式一、使用一介电材料,以溅镀方式形成滤光片419于玻璃基板410与光源414之间的任一组件上。方式二、使用一薄膜材料,以压合方式形成滤光片419于玻璃基板410与光源414之间的任一组件上。方式三、藉由添加一吸收色素于玻璃基板410与光源414之间的任一组件中形成滤光片419。
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先使用分光器测出光源的频谱分布后,经公式计算可分别获得红光(R)、绿光(G)、蓝光(B)的x与y值。对所得的各项数值做一统合整理之后,得到一表,如表1中所示。依照表1中的数据,绘制可得一CIE色度图,如图5所示。图5所显示的是传统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CIE色度图。
表1

  NTSC  区 传统液晶显 示器  本发明液  晶显示器  x  y    x y    x y Wx (6500K)  0.313  0.329 R  0.67  0.33    0.6464 0.3373    0.6521 0.3211 G  0.21  0.71    0.2803 0.5994    0.2802 0.6319 B  0.14  0.08    0.1436 0.0741    0.143 0.0689

由图5中可明显看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液晶显示器,利用一可吸收波长480-500nm(接近青色)及570-590nm(接近黄橘色)的光的滤光装置,使得已知以波长480-500nm、波长545nm以及波长570-590nm作为显色范围基准点的二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得以滤除,使液晶显示器的显色面积扩大而趋近于光的三原色的显色范围,以增加液晶显示器或电视显示屏的可视颜色范围。滤光装置可以是一滤光片,配置于显示面板310与光源314之间的任一组件上,包括玻璃基板310、棱镜片311、扩散片312或支撑板313上。或者,以一介电材料层,利用溅镀方式形成于其上。或是,滤光装置以一薄膜,以压合方式形成于其上。又或者,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支撑板、棱镜片、扩散板或显示面板中以形成此滤光装置。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结合优选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液晶显示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液晶显示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液晶显示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包括可吸收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的滤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该滤光装置例如是一滤光片、一以溅镀方式形成的介电层、一薄膜或者通过添加一吸收色素于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组件所形成的滤光装置。本发明可以滤除已知以波长480500nm、波长545nm以及波长570590nm作为显色范围基准点的二波长480500nm及570590nm的光,使光的纯度提高,而液晶显示器的显色效果可趋近于光的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