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控制装置,特别是用于进行水位调节机构即尾门的角度智
能控制装置,它可以实现尾门叶片旋转角度的智能控制。
背景技术
尾门主要应用于水利模型中的水位调节,在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给驱动
尾门旋转叶片进行旋转的电机一个信号,使旋转叶片旋转一个设定角度,但是由于各种原
因,旋转叶片实际旋转的角度与计算机的设定角度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的存在不能
对尾门开合角度实现精准的控制。由此,不能通过精准的控制尾门叶片的开合度来调节模
型中水位的高度,难以达到其实验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不能精准控制尾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
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它能通过精准的控制尾门叶片的开合度来调节模型中水位的高度,以
达到其实验目的。
为了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它包括:感应片、传感箱、联轴器、角度传
感器、限位传感器和计算机,尾门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尾门,尾门包括:若干个旋转叶片,在
每个旋转叶片上装有联接轴,在每个联接轴上装有蜗轮,蜗杆与若干个蜗轮啮合并由电机
驱动,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若干个蜗轮旋转,若干个蜗轮的旋转使装在蜗轮上的若
干个联接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每个旋转叶片旋转,其中:在尾门上装有传感箱,在传感箱
内包括:感应片、联轴器和限位传感器,上述一个联接轴伸入传感箱内,感应片装在联接轴
上,限位传感器被放置在检测到感应片的位置上,联轴器的一端与联接轴相连,另一端与角
度传感器输入轴相连,角度传感器被放置在传感箱上,角度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分别与计
算机的输入端相连,计算机输出端与电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尾门还包括:尾门箱,蜗杆和
若干个蜗轮装在尾门箱内,联接轴的一端穿过尾门箱与旋转叶片相连,电机被装在尾门箱
外侧的一端,传感箱被放置在尾门箱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限位传感器为两个,它们被放
置在检测到上述感应片的旋转起始和旋转终止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两个限位传感器被放置在相
互间隔90°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角度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分
别通过信息线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计算机输出端通过信息线与电机的信号输入端相
连。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主要是基于水利实验模型上水位调节需要,对
尾门开合角度实现精准的控制而设计的。水利实验中通过精准的控制尾门叶片的开合度来
调节模型中水位的高度,以达到其实验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处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标号1为旋转叶片;标号2为联接轴;标号3为蜗轮;标号4为蜗杆;标
号5为尾门箱;标号6为电机;标号7为感应片;标号8为传感箱;标号9为联轴器;标号10为角
度传感器;标号11为限位传感器;标号12为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尾门包括:若干个旋转叶片1和尾门箱5,在每个旋
转叶片1上装有联接轴2,在每个联接轴2上装有蜗轮3,蜗杆4与若干个蜗轮3啮合并由电机6
驱动,电机6带动蜗杆4旋转,蜗杆4带动若干个蜗轮3旋转,若干个蜗轮3的旋转使装在蜗轮3
上的若干个联接轴2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每个旋转叶片1旋转,蜗杆4和若干个蜗轮3装在尾
门箱5内,联接轴2的一端穿过尾门箱5与旋转叶片1相连,电机6被装在尾门箱5外侧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包括:感应片7、传感箱8、联轴器9、角度传感器
10、限位传感器11和计算机12,尾门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尾门,在尾门上装有传感箱8,传感
箱8被放置在尾门箱5上,在传感箱8内包括:感应片7、联轴器9和限位传感器11,上述一个联
接轴2伸入传感箱8内,感应片7装在联接轴2上,限位传感器11为两个,它们被放置在检测到
上述感应片7的旋转起始和旋转终止的位置处,通常两个限位传感器11被放置在相互间隔
90°的位置上,来限制旋转叶片1的开启和闭合。联轴器9的一端与联接轴2相连,另一端与角
度传感器10输入轴相连,角度传感器10被放置在传感箱8上,角度传感器10和限位传感器11
分别通过信息线与计算机12的输入端相连,计算机12输出端通过信息线与电机6的信号输
入端相连。
工作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尾门的控制装置主要是由尾门机械结构及角度传感器和相应
控制模块组合而成的可实现角度智能控制的装置,它固定于水利模型尾端。角度传感器10
与尾门通过联接轴联接,当尾门的旋转叶片1旋转时,通过角度传感器10输出模拟量信号,
传输给计算机12,计算机12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反馈信号输送给尾门的电机6,来控制尾门
的旋转叶片1的角度变化从而实现模型中的水位智能调节。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
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