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保温结构的墙体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方面相邻墙体的对接,现有墙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开设凹槽,墙体的相对侧面则具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以解决原有墙体对接困难、操作费时的缺点,具有连接快速方便的优点。但是,这种一个侧面开设凹槽、相对侧面具有凸起的墙体还存在以下缺点:1)施工工艺复杂; 2)当相邻墙体对接连接时,抗震性能差;3)墙体与地基、楼板连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三U型钢和第四U型钢,所述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的U型开口相对,所述第三U型钢和第四U型钢的U型开口相背,且第三U型钢和第四U型钢为子母乘插结构,用于两块墙体的连接,并可形成建筑体系的矩形柱子以承担荷载和穿管线;
所述第一U型钢、第三U型钢、第二U型钢和第四U型钢首尾对接围成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对角端点之间连接有内钢带,或者/同时,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连接有交叉的外钢带;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填充有保温层,且保温层裸露在外的局部表面平齐与第一U型钢U型侧部所在的平面,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分别覆盖有混凝土覆盖面板,且当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连接交叉的外钢带时,混凝土覆盖面板完全覆盖外钢带,混凝土覆盖面板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延伸且局部覆盖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第三U型钢和第四U型钢的U型侧面。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固定有多个连接件,混凝土覆盖面板完全覆盖连接件。
再此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同一侧面的连接件或交叉的外钢带相连,混凝土覆盖面板完全覆盖钢丝网和连接件。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钢丝网位于交叉的外钢带内侧或外侧。
优选,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上、左、下、右四个内表面与保温层之间设置有防腐蚀功能的隔板。
优选,所述内钢带或/和外钢带上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由于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的上、下、左、有四个侧面具有U型钢,且混凝土覆盖面板包覆有外钢带和钢丝网,保温层包覆有内钢带,使保墙体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成型方便快速和结构维护一体化的优点,另一方面,还能通过U型钢的插接快速完成两个墙体的连接,保证连接的牢固稳定性;第三U型钢和第四U型钢为子母乘插结构,在制作过程中用于成型,在安装过程中用于两块墙体的连接,并可形成建筑体系的矩形柱子以承担荷载和穿管线,且还方便与地基和楼板连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2是实施例一中长方体框架结构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未覆盖混凝土覆盖面板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3是实施例一中长方体框架结构内部未填充保温层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6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7是实施例五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8是实施例六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9是实施例七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10是实施例八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11是实施例九的立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第一U型钢,2、第二U型钢,3、第三U型钢,4、第四U型钢,
5、保温层,6、连接件,7、外钢带,8、混凝土覆盖面板,9、钢丝网,
10、内钢带,11、通孔,1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其结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钢1和第二U型钢2,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所述第一U型钢1和第二U型钢2的U型开口相对,所述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的U型开口相背,且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为子母乘插结构,用于两块墙体的连接,并可形成建筑体系的矩形柱子以承担荷载和穿管线;
所述第一U型钢1、第三U型钢3、第二U型钢2和第四U型钢4首尾对接围成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对角端点之间连接有内钢带10;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填充有保温层5,且保温层5裸露在外的局部表面平齐与第一U型钢1U型侧部所在的平面,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分别覆盖有混凝土覆盖面板8,所述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外钢带7,且混凝土覆盖面板8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延伸且局部覆盖第一U型钢1、第二U型钢2、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的U型侧面。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1、4,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固定有多个连接件6,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连接件6。
实施例三:
参考附图1、5,在实施例二的结构基础上,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设置有钢丝网9,所述钢丝网9与同一侧面的连接件6相连,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钢丝网9和连接件6。
实施例四:
参考附图1、6,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其结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钢1和第二U型钢2,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所述第一U型钢1和第二U型钢2的U型开口相对,所述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的U型开口相背,且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为子母乘插结构,用于两块墙体的连接,并可形成建筑体系的矩形柱子以承担荷载和穿管线;
所述第一U型钢1、第三U型钢3、第二U型钢2和第四U型钢4首尾对接围成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连接有交叉的外钢带7;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填充有保温层5,且保温层5裸露在外的局部表面平齐与第一U型钢1U型侧部所在的平面,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分别覆盖有混凝土覆盖面板8,所述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外钢带7,混凝土覆盖面板8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延伸且局部覆盖第一U型钢1、第二U型钢2、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的U型侧面。
实施例五:
参考附图1、7,在实施例四的结构基础上,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固定有多个连接件6,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外钢带7和连接件6。
实施例六:
参考附图1、8,在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的结构基础上,所述外钢带7的内侧设置有钢丝网9,所述钢丝网9连接于外钢带7的四个端点,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外钢带7和钢丝网9。
实施例七:
参考附图1、2、3、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其结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钢1和第二U型钢2,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所述第一U型钢1和第二U型钢2的U型开口相对,所述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的U型开口相背,且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为子母乘插结构,用于两块墙体的连接,并可形成建筑体系的矩形柱子以承担荷载和穿管线;
所述第一U型钢1、第三U型钢3、第二U型钢2和第四U型钢4首尾对接围成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对角端点之间连接有内钢带10,同时,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连接有交叉的外钢带7;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填充有保温层5,且保温层5裸露在外的局部表面平齐与第一U型钢1U型侧部所在的平面,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分别覆盖有混凝土覆盖面板8,所述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外钢带7,混凝土覆盖面板8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延伸且局部覆盖第一U型钢1、第二U型钢2、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的U型侧面。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八的结构基础上,参考附图1、10,所述外钢带7的内侧设置有钢丝网9,所述钢丝网9连接于外钢带7的四个端点,混凝土覆盖面板8完全覆盖外钢带7和钢丝网9。
实施例九:
在上述八个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参考附图1、11,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上、左、下、右四个内表面与保温层5之间设置有防腐蚀功能的隔板12。
实施例十:
在上述九个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参考附图3、6-11,所述内钢带10和外钢带7上开设有通孔11。
使用过程中,相邻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之间利用为子母乘插结构的第三U型钢3和第四U型钢4进行插接连接,并可形成建筑体系的矩形柱子以承担荷载和穿管线。考虑到具体使用情况,可在U型钢插接围成的腔内填充混凝土,以进一步对两个模块化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进行连接,加强连接的稳定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内钢带10不仅限于连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对角端点,只要是能够提高保温层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内钢带10在长方体框架结构内部的连接形式是不固定的。必要时,在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部交叉连接两根内钢带10,且使交叉连接的内钢带1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前后侧面也是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