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59652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1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38988.1

申请日:

2012.02.17

公开号:

CN102732051A

公开日:

2012.10.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B 62/085申请日:20120217|||公开

IPC分类号:

C09B62/085; C09B62/09; D06P1/38; D06P3/66

主分类号:

C09B62/085

申请人:

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建宇; 高祯隆; 游雅晴; 黄惠卿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2011.04.12 TW 100112601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崔香丹;洪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结构:其中,X、R1、R2、R3、n、Q1、Q2及(HO3S)1-3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优异的染深性、再现性及牢度的特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结构: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
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
n为0或1;
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磺酸基、C1-4烷基、C1-4烷氧基、C1-4烷酰氨
基或脲基;以及
(HO3S)1-3为1至3个磺酸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该式(I)为下式(I-1):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
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
基;以及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
取代的苯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1a)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1g)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该式(I)为下式(I-2):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
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
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
基;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
基取代的苯基;以及
Q1、Q2独立地选自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2a)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2d)结构:

说明书

活性染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活性染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含氢氧基或胺
基纤维的浸染、冷染、连染、印花及数字喷印的新型活性染料。

背景技术

现今流行的色彩趋势,已转向具有柔和色系的大地色,其色系包含褐色、
灰色、卡其色、橄榄色、米色等。以往纤维素纤维的大地色系皆以瓮染料(Vat 
dyestuffs)来染色,以瓮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具有良好再现性与牢度特性,
但染程繁杂且无亮色系,同时在染深色时效率较差,因此,以活性染料取代
瓮染料,存在一定的市场与需求。

另外,第WO2008/055805号专利揭露了一种活性染料混合物,但市场上
仍需要开发具有优异再现性及牢度的黄色和红棕色活性染料。

发明内容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染料,其具有下式(I)结构: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carboxypyridinium);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alkylcarbonyl)、
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

n为0或1;

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磺酸基、C1-4烷基、C1-4烷氧基(alkoxy)、C1-4
烷酰氨基(alkanoylamino)或脲基(ureido);以及

(HO3S)1-3为1至3个磺酸基,任意键结在萘基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式(I)结构中的n为0,该式(I)具有下式(I-1)的结构: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
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R1、R2和R3独立
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例如,本发明
的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1a)、(I-1b)、(I-1c)、(I-1d)、(I-1e)、(I-1f)或(I-1g)的
结构: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式(I)结构中的n为1,该式(I)为下式(I-2)的结构: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
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

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R1、R2和R3独立地选自
氢原子、C1-4烷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Q1、Q2
独立地选自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例如,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下
式(I-2a)、(I-2b)、(I-2c)或(I-2d)结构:


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优异的染深性。相较于市售染料,本发明的活性
染料具有较佳的染深性,应用于中温浸染及冷压染时,更具有再现性佳及优
异牢度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本发明也可通
过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
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赋予不同的修饰与变更。

本发明为了说明方便,在说明书中化合物皆以自由酸的形式表示,但本
发明中的染料在被制造或使用时,常会以水溶性盐的形式存在,合适的盐可
以是碱金属、碱土金属、铵盐或有机胺盐,其中优选为钠盐、钾盐、锂盐、
铵盐或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盐。

本发明的染料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制备,其制备的反应顺序并没有很严
格的限制,可以是先将发色团制备好,然后再合成所需要的染料;也可以在
染料的制备过程中,才合成发色团。

本发明的染料适用于纤维材料,尤其是纤维素纤维材料,以及含纤维素
纤维的纤维材料的染色或印花。此纤维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可以是天然或再
生的纤维素纤维,例如棉、麻、亚麻、大麻、苎麻、粘液嫘萦,或是含纤维
素系纤维的纤维材料。本发明的染料同样也适用于含羟基纤维的纤维掺混织
物的染色和印花。

本发明的染料可以用各种方式固色于纤维上,特别是以水性染料溶液和
印染糊形式。并以浸染、连染、冷压染、印染和数字喷印等方式进行染色与
印花。

本发明的染色或印染可按照一般现有、惯用的方法进行,浸染法
(exhaustion dyeing)是采用公知的无机中性盐(如无水硫酸钠及氯化钠)及公知
的酸结合剂(如碳酸钠、氢氧化钠)单独或混合使用。无机中性盐和碱的用量并
不是很重要,无机中性盐和碱可以根据传统方法一次或分次加入染浴中。此
外,也可以根据传统方法加入助染剂(如均染剂、缓染剂等),染色温度通常是
介于40℃至90℃,优选为50℃至70℃。

冷压染法是使欲染色的物质,利用公知的无机中性盐(如无水硫酸钠及氯
化钠)及公知的酸结合剂(如碳酸钠、氢氧化钠)轧染,然后在室温下,使所得
的物质成卷置形式进行染色。

连续染色法是使公知的酸结合剂(如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和轧染液混合,根
据常规方法使欲染色的物质进行轧染,然后使所得物质干热或汽蒸固色;两
浴轧染法是以染料使欲染色的物质进行轧染,然后以公知的无机中性盐(如硫
酸钠或硅酸钠)处理,最好根据常规方法将处理过的物质干燥或汽蒸固色。

通过以下实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会因此而受限制。若无特别注
明,则温度为摄氏温度,份数及百分比是以重量计。

实施例1

(1)将30.2份的2-萘胺-4,8-二磺酸(2-Naphthylamine-4,8-disulfonic acid)分
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
接着再缓慢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
时。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8-磺酸(1-Naphthylamine-8-sulfonic acid),
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3,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
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5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
3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
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1)。


(4)将产物(1)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
(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3小时,经盐析
取出得到橘黄色产物(2),即式(I-1a)化合物(λmax=405nm)。


实施例2

(1)将30.2份的2-萘胺-4,8-二磺酸(2-Naphthylamine-4,8-disulfonic acid)分
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
接着再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
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7-磺酸(1-Naphthylamine-7-sulfonic acid),以
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3,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
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5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
2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
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3)。


(4)将产物(3)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
(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到3小时,经盐
析取出得到黄色产物(4),即式(I-1b)化合物(λmax=400nm)。


实施例3

(1)将30.2份的2-萘胺-4,8-二磺酸(2-Naphthylamine-4,8-disulfonic acid)分
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
接着再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
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6-磺酸(1-Naphthylamine-6-sulfonic acid),以碳
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3,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至3小时,得到反应液。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
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5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
2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
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到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5)。


(4)将产物(5)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
(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3小时,经盐析
取出得到黄色产物(6),即式(I-1c)化合物(λmax=400nm)。


实施例4

(1)将30.2份的2-萘胺-1,5-二磺酸(2-Naphthylamine-1,5-disulfonic acid)分
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
接着再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
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8-磺酸(1-Naphthylamine-8-sulfonic acid),以碳
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氰氯(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倒
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9至9.5,于温度8℃至10℃下搅拌3
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
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7)。


(4)将产物(7)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
(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
取出得到黄色产物(8),即式(I-1d)化合物(λmax=400nm)。


制备实施例5至7:

参考实施例1至4所述的步骤,可制备以下含尼古丁酸的活性染料,得
到纯度高、染深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牢度特性的染料。

实施例5

可得到黄色产物(9),即式(I-1e)化合物(λmax=402nm)


实施例6

可得到黄色产物(10),即式(I-1f)化合物(λmax=408nm)


实施例7

可得到黄色产物(11),即式(I-1g)化合物(λmax=406nm)


实施例8

(1)将57.5份的2-萘胺-3,6,8-三磺酸(2-naphthylamine-3,6,8-trisulfonic acid)
均匀分散于225份冰水中,缓慢加入45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在8℃到
15℃下搅拌1小时。接着加入27.03份的3-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
(3-amino-4-methoxyacetanilide),并用45%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维持在5至
5.5,于20℃下搅拌2小时。加入36.87份的32%盐酸水溶液,然后缓慢加入
45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于5℃至10℃下搅拌1小时。再将32.82份的1-萘
胺-8-磺酸(1-naphthylamine-8-sulfonic acid)在10℃至15℃下加入重氮溶液中,
并用45%氢氧化钠水溶液维持pH在6至6.5搅拌2小时,最后经盐析取得产
物(12)。


(2)将24.91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分散在40份冰水中,并在0℃
至5℃下加入到产物(12)的水溶液中,以15%碳酸钠水溶液将pH维持在6至
7,并进一步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下搅拌1小时。

(3)取16.55份的24%氨水加入上述(2)所得反应液中,在40℃至45℃下搅
拌1小时。接着加入28.25份的尼古丁酸(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到
80℃至90℃,搅拌5小时,即可得到红棕色产物(13),即式(I-2a)化合物。
(λmax=481nm)


实施例9

(1)将24.91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分散在40份冰水中,并在0℃
至5℃下加入到产物(12)的溶解液中,以15%碳酸钠水溶液将pH维持在6至
7,并进一步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下搅拌1小时。

(2)取14.77份的甲苯胺(N-methyl aniline)加入上述(1)所得反应液中,在
40℃至45℃下搅拌1小时。接着加入28.25份的尼古丁酸(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到80℃至90℃,搅拌5小时,即可得到红棕色产物(14),即式(I-2b)
化合物。(λmax=520nm)


实施例10

(1)将24.91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分散在40份冰水中,并在0℃
至5℃下加入到产物(12)的水溶液中,以15%碳酸钠水溶液将pH维持在6至
7,并进一步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下搅拌1小时。

(2)取23.86份的1-苯胺-3-磺酸(Metanilic acid)加入上述(1)所得反应液中,
在40℃至45℃下搅拌1小时。接着加入28.25份的尼古丁酸
(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到80℃至90℃,搅拌5小时,即可得到红
棕色产物(15),即式(I-2c)化合物。(λmax=520nm)


实施例11

(1)将24.91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分散在40份冰水中,并在0℃
至5℃下加入到产物(12)的水溶液中,以15%碳酸钠水溶液将pH维持在6至
7,并进一步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下搅拌1小时。

(2)取8.42份的乙醇胺(Ethanolamine)加入上述(1)所得反应液中,在40℃
至45℃下搅拌1小时。接着加入28.25份的尼古丁酸(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到80℃至90℃,搅拌5小时,即可得到红棕色产物(16),即式(I-2d)
化合物。(λmax=530nm)


试验例1

取实施例8的染料1份,完全溶于100份蒸馏水中,以配成染料液,将
染料液20份注入染杯中,加入芒硝4.8份,再以蒸馏水将染液加到总量75
份,再加入320克/升的纯碱水溶液5份。取4份全棉平织布放入染液中,上
盖锁紧后上下摇动使染料均匀后,将此染杯放入恒温槽中,激活旋转钮,30
分钟升温至60℃后保温60分钟固色。染色完成后,取出布样以冷水冲洗,
再经一般清洗、脱水、烘干程序,得到红棕色染物具备优良的染深性及上色
率。

注:染深性的测定:K/S值为表观色深或是表面色度深度,是衡量织物
表面色值深浅的一种指标。其测定方式是通过测定织物反射率来评定,用分
光光度计分别测量遮盖部分和不遮盖部分的反射率(R),然后换算成色深值
(K/S),即一般染色学上所公知的公式:

K/S=(1-R)2/2R

试验例2

取3份实施例1所制备的染料溶于100毫升水中,配制成30份/升压染
液;取碱剂25毫升(使用苛性钠15毫升/升和芒硝30份/升)加入于压染液中
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倒入罗拉(Roller)压染器中,然后将棉织物经过罗拉压
染后,再卷成轴状。将此形态棉织物在室温下储存4小时。然后,将所得到
黄色染物先经冷水洗,再经沸腾热水洗10分钟,然后经沸腾的非离子清洁剂
皂洗10分钟,最后再用冷水洗清一次,干燥后可得到黄色染物具备优良的染
深性及上色率。

试验例3--浸染染深性比较测试

取实施例1的染料与比较样1的染料,并依照试验例1的方法,以不同
染料液浓度(o.w.f.)进行浸染染深性比较,所得结果记录于下表1中。

注:o.w.f.定义即以织物重量为基准(on weight of fabric)。

表1


比较样1:


经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的染料,在中温型浸染染色上,确实具有
优异的染深性。

试验例4--冷压染(Cold Pad Batch)染深性比较测试

取实施例8的染料与比较样2的染料,并依照试验例2的方法,以不同
染料液浓度(g/l),进行染深性比较,所得结果记录于下表2中。

表2


比较样2:


经比较,实施例8所得的染料,在冷压染染色的应用上,也具有优异的
染深性。

因此,相较于比较样1及比较样2的活性染料,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
较高的染深性,应用于中温浸染及冷压染时,更具有再现性优异的特性。相
较于该市售染料,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在染深性、水洗性及牢度方面,也具有
相当的性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
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
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活性染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活性染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活性染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性染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染料.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32051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7CN102732051A*CN102732051A*(21)申请号 201210038988.1(22)申请日 2012.02.17100112601 2011.04.12 TWC09B 62/085(2006.01)C09B 62/09(2006.01)D06P 1/38(2006.01)D06P 3/66(2006.01)(71)申请人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72)发明人陈建宇 高祯隆 游雅晴 黄惠卿(74)专利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代理人崔香丹 洪燕(。

2、54) 发明名称活性染料(57) 摘要一种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结构:其中,X、R1、R2、R3、n、Q1、Q2及(HO3S)1-3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优异的染深性、再现性及牢度的特性。(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1/2页21.一种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结构: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n为0或1;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磺酸基、C。

3、1-4烷基、C1-4烷氧基、C1-4烷酰氨基或脲基;以及(HO3S)1-3为1至3个磺酸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该式(I)为下式(I-1):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1a)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1g)结。

4、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32051 A2/2页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该式(I)为下式(I-2):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Q1、Q2独立地选自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染料,其。

5、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2a)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式(I-2d)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32051 A1/12页4活性染料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活性染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含氢氧基或胺基纤维的浸染、冷染、连染、印花及数字喷印的新型活性染料。背景技术0002 现今流行的色彩趋势,已转向具有柔和色系的大地色,其色系包含褐色、灰色、卡其色、橄榄色、米色等。以往纤维素纤维的大地色系皆以瓮染料(Vat dyestuffs)来染色,以瓮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具有良好再现性与牢度特性,但染程繁杂且无亮色系,同时在染深色时效率较差,因此,以活。

6、性染料取代瓮染料,存在一定的市场与需求。0003 另外,第WO2008/055805号专利揭露了一种活性染料混合物,但市场上仍需要开发具有优异再现性及牢度的黄色和红棕色活性染料。发明内容0004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染料,其具有下式(I)结构:0005 0006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carboxypyridinium);0007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alkylcarbonyl)、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0008 n为0或1;0009 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磺酸基、C1-4烷基、C1-4烷氧基(alk。

7、oxy)、C1-4烷酰氨基(alkanoylamino)或脲基(ureido);以及0010 (HO3S)1-3为1至3个磺酸基,任意键结在萘基上。0011 在一实施方式中,式(I)结构中的n为0,该式(I)具有下式(I-1)的结构:0012 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2/12页50013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0014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0015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以及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例如,本。

8、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1a)、(I-1b)、(I-1c)、(I-1d)、(I-1e)、(I-1f)或(I-1g)的结构:0016 0017 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3/12页60018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式(I)结构中的n为1,该式(I)为下式(I-2)的结构:0019 0020 其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0021 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羰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0022 Q1、Q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0023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卤素或羧基吡啶基;R1、R2。

9、和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4烷基、苯基、C1-4羟基烷基或磺酸基取代的苯基;以及Q1、Q2独立地选自C1-4烷氧基或C1-4烷酰氨基。例如,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下式(I-2a)、(I-2b)、(I-2c)或(I-2d)结构: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4/12页70024 0025 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优异的染深性。相较于市售染料,本发明的活性染料具有较佳的染深性,应用于中温浸染及冷压染时,更具有再现性佳及优异牢度的特性。具体实施方式0026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本发明也可通过其它不。

10、同的实施方式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赋予不同的修饰与变更。0027 本发明为了说明方便,在说明书中化合物皆以自由酸的形式表示,但本发明中的染料在被制造或使用时,常会以水溶性盐的形式存在,合适的盐可以是碱金属、碱土金属、铵盐或有机胺盐,其中优选为钠盐、钾盐、锂盐、铵盐或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盐。0028 本发明的染料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制备,其制备的反应顺序并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可以是先将发色团制备好,然后再合成所需要的染料;也可以在染料的制备过程中,才合成发色团。0029 本发明的染料适用于纤维材料,尤其是纤维素纤。

11、维材料,以及含纤维素纤维的纤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5/12页8维材料的染色或印花。此纤维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可以是天然或再生的纤维素纤维,例如棉、麻、亚麻、大麻、苎麻、粘液嫘萦,或是含纤维素系纤维的纤维材料。本发明的染料同样也适用于含羟基纤维的纤维掺混织物的染色和印花。0030 本发明的染料可以用各种方式固色于纤维上,特别是以水性染料溶液和印染糊形式。并以浸染、连染、冷压染、印染和数字喷印等方式进行染色与印花。0031 本发明的染色或印染可按照一般现有、惯用的方法进行,浸染法(exhaustion dyeing)是采用公知的无机中性盐(如无水硫酸钠及氯化钠)及公知的酸结合剂(如碳。

12、酸钠、氢氧化钠)单独或混合使用。无机中性盐和碱的用量并不是很重要,无机中性盐和碱可以根据传统方法一次或分次加入染浴中。此外,也可以根据传统方法加入助染剂(如均染剂、缓染剂等),染色温度通常是介于40至90,优选为50至70。0032 冷压染法是使欲染色的物质,利用公知的无机中性盐(如无水硫酸钠及氯化钠)及公知的酸结合剂(如碳酸钠、氢氧化钠)轧染,然后在室温下,使所得的物质成卷置形式进行染色。0033 连续染色法是使公知的酸结合剂(如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和轧染液混合,根据常规方法使欲染色的物质进行轧染,然后使所得物质干热或汽蒸固色;两浴轧染法是以染料使欲染色的物质进行轧染,然后以公知的无机中性盐(。

13、如硫酸钠或硅酸钠)处理,最好根据常规方法将处理过的物质干燥或汽蒸固色。0034 通过以下实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会因此而受限制。若无特别注明,则温度为摄氏温度,份数及百分比是以重量计。0035 实施例10036 (1)将30.2份的2-萘胺-4,8-二磺酸(2-Naphthylamine-4,8-disulfonic acid)分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接着再缓慢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8-磺酸(1-Naphthylamine-8-sulfonic acid),以碳酸氢纳。

14、调整酸碱值至3,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0037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5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0038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1)。0039 0040 (4)将产物(1)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3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橘黄色产物(2),即式。

15、(I-1a)化合物(max405nm)。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6/12页90041 0042 实施例20043 (1)将30.2份的2-萘胺-4,8-二磺酸(2-Naphthylamine-4,8-disulfonic acid)分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接着再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7-磺酸(1-Naphthylamine-7-sulfonic acid),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3,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0044 (2)将100份冰水中含。

16、18.4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5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2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0045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3)。0046 0047 (4)将产物(3)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到3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黄色产物(4),即式(I-1b)化合物(max400nm)。0048 0049 实施例30050 (1)将30.。

17、2份的2-萘胺-4,8-二磺酸(2-Naphthylamine-4,8-disulfonic acid)分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接着再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7/12页101-萘胺-6-磺酸(1-Naphthylamine-6-sulfonic acid),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3,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至3小时,得到反应液。0051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

18、氢纳调整酸碱值至5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2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0052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到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5)。0053 0054 (4)将产物(5)分散于300份水中,加入12.3份尼古丁酸(Pyridine-3-carboxylic acid),升温至70至80,持续搅拌3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黄色产物(6),即式(I-1c)化合物(max400nm)。0055 0056 实施例40057 (1)将30.2份的2-萘胺-1,5-二磺酸(2-Naphthylamine-1,5-disulfon。

19、ic acid)分散在30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28.5份的32HCl水溶液于其中充分搅拌,接着再加入6.9份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于0至5下持续搅拌1小时。接着缓慢加入22.3份的1-萘胺-8-磺酸(1-Naphthylamine-8-sulfonic acid),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6,于温度10至15下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0058 (2)将100份冰水中含18.4份三聚氰氯(Cyanuric chloride)的分散液缓慢倒入反应液中,以碳酸氢纳调整酸碱值至9至9.5,于温度8至10下搅拌3小时,经过滤后即得到反应液。0059 (3)接着,再将反应液以24氨水水溶液调整酸碱值维持在10至11,升温至40至45,持续搅拌2小时,经盐析取出得到产物(7)。0060 说 明 书CN 102732051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