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59340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51946.6

申请日:

2013.02.14

公开号:

CN103173984A

公开日:

2013.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L 1/14申请日:20130214|||公开

IPC分类号:

D06L1/14

主分类号:

D06L1/14

申请人:

上海秋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美蓉

地址:

201111 上海市闵行区曙光路280号第30幢27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所述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pH值11-12,由下述组分组成:亚硫酸钾1-3g/L,双氧水4-8g/L,双核锰配合物2-4μmol/L,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g/L,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0.5-1.5g/L,氢氧化钠适量。采用本发明的退浆液对腈棉混纺织物进行退浆处理,退浆率高,而且得到的织物具有较高的毛效和力学性能,有利于后续印染工艺的进行,保证了后续印染质量;并且因浆料的有效去除,改善了织物的手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pH值11‑12,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亚硫酸钾1‑3g/L,双氧水4‑8g/L,双核锰配合物2‑4μmol/L,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g/L,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0.5‑1.5g/L,氢氧化钠适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锰配合物,分子式为[Mn2IV(μ‑O)3(Me3TACN)2][PF6]2·H2O。

3.   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包括浸渍退浆液、汽蒸和水洗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退浆液步骤中的退浆液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退浆液中,浴比为1:15‑1:25,升温至60‑80℃,保温条件下浸渍45‑75min;在100‑102℃汽蒸45‑60min,然后水洗20‑60min。

说明书

说明书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用退浆液及织物的退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染整工艺中,以纱为经线的织物,在织造前都必须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经纱上浆所用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
坯布上浆料对印染加工不利,因为浆料的存在会沾污染整工作液,耗费染化料,甚至会阻碍染化料与纤维的接触,影响印染产品的质量。因此,织物在染整加工之初便必须经过退浆处理,尽可能地除去坯布上浆料。退浆要求根据后续加工的品种不同而异,例如用于染色、印花的织物,退浆要求较高,而对漂白织物的退浆要求则可稍低一些。
经纱所上浆料品种与织物使用的纤维品种有关,淀粉浆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如棉织物、麻织物等,化学浆料多用于合纤织物。有时也使用混合浆料上浆。退浆是在退浆剂及一定作用条件下进行退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该方法流程简单,适用大生产;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pH值11‑12,由下述组分组成:亚硫酸钾1‑3g/L,双氧水4‑8g/L,双核锰配合物2‑4μmol/L,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g/L,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0.5‑1.5g/L,氢氧化钠适量。
双核锰配合物,分子式为[Mn2IV(μ‑O)3(Me3TACN)2][PF6]2·H2O。其制备方法在《印染》2011年第21期中《双核锰配合物在低温漂白中的活化作用》一文中有详细记载。
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CAS登录号:98063‑75‑3,英文名:N‑Carboxymethyl‑N‑methylglycine ferric sodium salt。
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分子结构式如下:

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分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端是一个较长的非极性烃链,即疏水基;另一端是一个较短的极性基团,即亲水基,是一种苯磺酸盐类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室温下将亚硫酸钾、双氧水、双核锰配合物、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和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加入水中,再添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1‑12,搅拌均匀,即可制得。
本发明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对织物进行退浆,如填充‑蒸汽法、加压沸腾法,浸轧法或在60‑100℃范围内的浸渍法等类似方法。
进一步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包括浸渍退浆液、汽蒸和水洗步骤,
其中,所述浸渍退浆液步骤中的退浆液采用上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
优选的,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退浆液中,浴比为1:15‑1:25,升温至60‑80℃,保温条件下浸渍45‑75min;在100‑102℃汽蒸45‑60min,然后水洗20‑60min。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采用本发明的退浆液对腈棉混纺织物进行退浆处理,退浆率高,而且得到的织物具有较高的毛效和力学性能,有利于后续印染工艺的进行,保证了后续印染质量;并且因浆料的有效去除,改善了织物的手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采用的腈棉混纺织物,为30wt%棉与70wt%腈纶混纺而成的织物。
实施例1
表1: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水溶液)配方表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室温下将双核锰配合物[Mn2IV(μ‑O)3(Me3TACN)2][PF6]2·H2O、亚硫酸钾、双氧水、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和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加入水中,再添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2,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所述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
对比例1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即可制得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
对比例2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即可制得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
对比例3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即可制得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
对比例4
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组成为:
双氧水2.4g/L,
双核锰配合物[Mn2IV(μ‑O)3(Me3TACN)2][PF6]2·H2O10μmol/L,
快速渗透剂T1g/L,
稳定剂DTA1g/L。
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12。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
测试例
对退浆后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腈棉混纺织物,检测退浆率和力学性能强度保持率。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退浆率表示织物上浆料去除程度的一项基本技术指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退浆率=[(退浆前织物含浆率-退浆后织物含浆率)/退浆前织物含浆率]×100%。
用埃尔曼多夫撕裂测试仪测试强度保持率。将一个尺寸为6.5cm×10cm的测试样品两端夹紧,在其中间部位垂直切一个2cm的切口,在撕裂至4.5cm处测量该点所显示的最大克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用该平均值除以未经处理的样品的测量值,其商值即为强度保持率。强度保持率越大,说明退浆工序对织物的损伤越小。
测试数据,见下表2。
表2:测试数据表
测试项目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退浆率,%93.387.789.388.680.4强度保持率,%91.388.789.890.290.7
通过表2数据比较,可明显得出,实施例1的退浆效果和强度保持率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4。

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398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CN103173984A*CN103173984A*(21)申请号 201310051946.6(22)申请日 2013.02.14D06L 1/14(2006.01)(71)申请人上海秋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01111 上海市闵行区曙光路280号第30幢271室(72)发明人黄美蓉(54) 发明名称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所述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pH值11-12,由下述组分组成:亚硫酸钾1-3g/L,双。

2、氧水4-8g/L,双核锰配合物2-4mol/L,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g/L,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0.5-1.5g/L,氢氧化钠适量。采用本发明的退浆液对腈棉混纺织物进行退浆处理,退浆率高,而且得到的织物具有较高的毛效和力学性能,有利于后续印染工艺的进行,保证了后续印染质量;并且因浆料的有效去除,改善了织物的手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3984 ACN 103173984 A1/1页21.一种腈棉混纺织物。

3、用退浆液,pH值11-12,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亚硫酸钾1-3g/L,双氧水4-8g/L,双核锰配合物2-4mol/L,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g/L,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0.5-1.5g/L,氢氧化钠适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锰配合物,分子式为Mn2IV(-O)3(Me3TACN)2PF62H2O。3.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包括浸渍退浆液、汽蒸和水洗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退浆液步骤中的退浆液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其特。

4、征在于: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退浆液中,浴比为1:15-1:25,升温至60-80,保温条件下浸渍45-75min;在100-102汽蒸45-60min,然后水洗20-60min。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73984 A1/4页3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用退浆液及织物的退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背景技术0002 在纺织染整工艺中,以纱为经线的织物,在织造前都必须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经纱上浆所用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

5、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0003 坯布上浆料对印染加工不利,因为浆料的存在会沾污染整工作液,耗费染化料,甚至会阻碍染化料与纤维的接触,影响印染产品的质量。因此,织物在染整加工之初便必须经过退浆处理,尽可能地除去坯布上浆料。退浆要求根据后续加工的品种不同而异,例如用于染色、印花的织物,退浆要求较高,而对漂白织物的退浆要求则可稍低一些。0004 经纱所上浆料品种与织。

6、物使用的纤维品种有关,淀粉浆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如棉织物、麻织物等,化学浆料多用于合纤织物。有时也使用混合浆料上浆。退浆是在退浆剂及一定作用条件下进行退浆。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及腈棉混纺织物的退浆方法。该方法流程简单,适用大生产;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环保。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7 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pH值11-12,由下述组分组成:亚硫酸钾1-3g/L,双氧水4-8g/L,双核锰配合物2-4mol/L,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g/L,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

7、II)钠盐0.5-1.5g/L,氢氧化钠适量。0008 双核锰配合物,分子式为Mn2IV(-O)3(Me3TACN)2PF62H2O。其制备方法在印染2011年第21期中双核锰配合物在低温漂白中的活化作用一文中有详细记载。0009 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CAS登录号:98063-75-3,英文名:N-Carboxymethyl-N-methylglycine ferric sodium salt。0010 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分子结构式如下:0011 0012 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分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端是一个较长的非极性烃。

8、链,即疏水基;另一端是一个较短的极性基团,即亲水基,是一种苯磺酸盐类说 明 书CN 103173984 A2/4页4的表面活性剂。0013 本发明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室温下将亚硫酸钾、双氧水、双核锰配合物、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和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加入水中,再添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1-12,搅拌均匀,即可制得。0014 本发明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对织物进行退浆,如填充-蒸汽法、加压沸腾法,浸轧法或在60-100范围内的浸渍法等类似方法。0015 进一步的,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的退。

9、浆方法,包括浸渍退浆液、汽蒸和水洗步骤,0017 其中,所述浸渍退浆液步骤中的退浆液采用上述的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0018 优选的,0019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退浆液中,浴比为1:15-1:25,升温至60-80,保温条件下浸渍45-75min;在100-102汽蒸45-60min,然后水洗20-60min。002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0021 采用本发明的退浆液对腈棉混纺织物进行退浆处理,退浆率高,而且得到的织物具有较高的毛效和力学性能,有利于后续印染工艺的进行,保证了后续印染质量;并且因浆料的有效去除,改善了织物的手感。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中,。

10、所采用的腈棉混纺织物,为30wt%棉与70wt%腈纶混纺而成的织物。0023 实施例10024 表1: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水溶液)配方表0025 0026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室温下将双核锰配合物Mn2IV(-O)3(Me3TACN)2PF62H2O、亚硫酸钾、双氧水、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说 明 书CN 103173984 A3/4页5苯磺酸钠和N-羧甲基-N-甲基甘氨酸铁(III)钠盐加入水中,再添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2,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所述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0027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

11、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0028 对比例10029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即可制得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0030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0031 对比例20032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即可制得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0033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

12、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0034 对比例30035 按表1所对应的数据,称取各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即可制得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0036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0037 对比例40038 一种腈棉混纺织物用退浆液,组成为:0039 双氧水2.4g/L,0040 双核锰配合物Mn2IV(-O)3(Me3TACN)2PF62H2O10mol/L,0041 快速渗透剂T1g/L,0042 稳定剂DTA1g/L。0043 用氢氧化。

13、钠调节pH至12。0044 在室温下将腈棉混纺织物浸渍在上述制得的退浆液中,浴比为1:20,升温至70,在保持温度在70的条件下浸渍60min;在100汽蒸50min,然后水洗40min,干燥。0045 测试例0046 对退浆后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腈棉混纺织物,检测退浆率和力学性能强度保持率。0047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0048 退浆率表示织物上浆料去除程度的一项基本技术指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0049 退浆率=(退浆前织物含浆率退浆后织物含浆率)/退浆前织物含浆率100。0050 用埃尔曼多夫撕裂测试仪测试强度保持率。将一个尺寸为6.5cm10cm的测试样品两端夹紧,在其中间部位垂直切。

14、一个2cm的切口,在撕裂至4.5cm处测量该点所显示的最大克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用该平均值除以未经处理的样品的测量值,其商值即为强度保持率。强度保持率越大,说明退浆工序对织物的损伤越小。说 明 书CN 103173984 A4/4页60051 测试数据,见下表2。0052 表2:测试数据表0053 测试项目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退浆率,% 93.3 87.7 89.3 88.6 80.4强度保持率,% 91.3 88.7 89.8 90.2 90.70054 通过表2数据比较,可明显得出,实施例1的退浆效果和强度保持率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4。说 明 书CN 10317398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