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59168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12552.6

申请日:

2015.03.13

公开号:

CN104752672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2/26申请日:20150313|||公开

IPC分类号:

H01M2/26; H01M10/0525(2010.01)I

主分类号:

H01M2/26

申请人: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安轩; 谭欣荣; 郭兵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同富裕工业区第1栋(1-4)层

优先权:

2014100928532 2014.03.13 CN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转接板包括:绝缘基板,在绝缘基板上设置有分别第一极耳通孔、第二极耳通孔,还包括固定在绝缘基板表面的第一金属组件、第二金属组件、第三金属组件,第一金属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以及延伸在第一金属管右侧的第一金属板块,第二金属组件包括第二金属管以及分别延伸在第二金属管左右两侧的第二金属板块、第三金属板块,第三金属组件包括第三金属管以及延伸在第三金属管右侧的第四金属板块,第一金属板块与第二金属板块相互正对平行,分别位于第一极耳通孔的前后,第三金属板块与第四金属板块正对平行,分别位于第二极耳通孔的前后。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循环性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用转接板,包括:绝缘基板,在所述绝缘基板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供极耳贯穿的第一极耳通孔、第二极耳通孔,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绝缘基板表面的第一金属组件、第二金属组件、第三金属组件,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以及延伸在所述第一金属管右侧的第一金属板块,所述第二金属组件包括第二金属管以及分别延伸在所述第二金属管左右两侧的第二金属板块、第三金属板块,所述第三金属组件包括第三金属管以及延伸在所述第三金属管右侧的第四金属板块,所述第一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二金属板块相互正对平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耳通孔的前后,所述第三金属板块与所述第四金属板块正对平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极耳通孔的前后。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金属管与所述第二金属板块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二金属管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是,在所述第四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二金属管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三金属管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6.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由至少两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离子电芯组,各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分别伸出有极性相反的正极耳、负极耳,其特征是,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所述的转接板,对任意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单体、第二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分别从所述第一极耳通孔伸出,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板块的顶面,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块的顶面,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从所述第二极耳通孔伸出,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四金属板块的顶面,所述第三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三金属板块的顶面。

说明书

说明书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环保节能的特点,被作为新能源广泛使用。目前用于车辆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组串联转接用的转接板采用纤维板附铜箔方法制成,存在电池组串联组装后。当电池通过大电流时,电池的内阻高、发热大、整体放电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有利于提高串联锂离子电池组在大电流放电时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板,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用转接板,包括:绝缘基板,
在所述绝缘基板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供极耳贯穿的第一极耳通孔、第二极耳通孔,
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绝缘基板表面的第一金属组件、第二金属组件、第三金属组件,
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以及延伸在所述第一金属管右侧的第一金属板块,
所述第二金属组件包括第二金属管以及分别延伸在所述第二金属管左右两侧的第二金属板块、第三金属板块,
所述第三金属组件包括第三金属管以及延伸在所述第三金属管右侧的第四金属板块,
所述第一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二金属板块相互正对平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耳通孔的前后,
所述第三金属板块与所述第四金属板块正对平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极耳通孔的前后。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金属管与所述第二金属板块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二金属管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
可选地,在所述第四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二金属管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
可选地,在所述第三金属板块与所述第三金属管之间还凸起间隔有绝缘间隔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由至少两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离子电芯组,各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分别伸出有极性相反的正极耳、负极耳,其特征是,
还包括上述之任一所述的转接板,
对任意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单体、第二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分别从所述第一极耳通孔伸出,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二金属板块的顶面,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一金属板块的顶面,
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从所述第二极耳通孔伸出,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四金属板块的顶面,所述第三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弯折焊接在所述第三金属板块的顶面。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本实施例的转接板,在进行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只需将单体电池的极耳分别固定在该四金属板块上即可,而无需其他的引线或者走线进行串联点的互连,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使电池组的连接装配更加简单、快捷且易于操作。且本实施例转接板采用金属组件作为串联连接的部件,其相对于导线或者线路板走线连接,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还有利于减少电池组的串联内阻,降低放电温度,防止串联点温度过高烧坏导致输出断开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组在大电流放电时 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转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转接板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转接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电池150A放电容量变化曲线对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电池在150A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变化图。
附图标记:
100:绝缘基板;      101:第一金属组件;   102:第二金属组件;
103:第三金属组件;  1001:第一极耳通孔;  1002:第二极耳通孔;
1011:第一金属管;    1012:第一金属板块;  1021:第二金属管;
1022:第二金属板块;  1023:第三金属板块;  1032:第四金属板块;
1003:绝缘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组用转接板主要包括绝缘基板100、固定在绝缘基板100上的第一金属组件101、第二金属组件102、第三金属组件103。
在绝缘基板100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供极耳贯穿的第一极耳通孔1001、第二极耳通孔1002。
第一金属组件101包括第一金属管1011、以及延伸在第一金属管1011右 侧的第一金属板块1012。第二金属组件102包括第二金属管1021、以及分别延伸在第二金属管1021左右两侧的第二金属板块1022、第三金属板块1023。第三金属组件103包括第三金属管1031以及延伸在第三金属管1031右侧的第四金属板块1032。
当固定在绝缘基板100顶部时,第一金属管1011、第二金属管1021、第三金属管1031分别平行,而在第一金属管1011与第二金属管1021之间第二金属板块1022、第二金属板块1022相互中间存在间隙地正对、平行,分别位于第一极耳通孔1001的前端以及后端。在第二金属管1021与第三金属管1031之间第三金属板块1023、第四金属板块1032亦相互中间存在间隙地正对、平行。分别位于第二极耳通孔1002的前端以及后端。
可以将本实施例的转接板应用到由多个锂离子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组装配:
以任意相邻的两串联电池单体(记为第一电池单体、第二电池单体)为例对该转接板与单体电池的连接关系进行示意说明。
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分别从绝缘基板100的第一极耳通孔1001伸出,弯折伸出的正极耳、负极耳,将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固定导电连接(焊接或者激光点焊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在第二金属板块1022的顶面,将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弯折固定导电连接在第一金属板块1012的顶面。同理,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从绝缘基板100的第二极耳通孔1002伸出,弯折伸出的正极耳、负极耳,将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固定导电连接在第四金属板块1032的顶面,将第三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固定导电连接在第三金属板块1023的顶面。使第一电池单体、第二电池单体通过第一金属组件101、第二金属组件102以及第三金属组件103串联连接在一起。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本实施例的转接板,在进行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只需将单体电池的极耳分别固定在该四金属板块上即可,而无需其他的引线或者走线进行串联点的互连,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使电池组的连接装配更加简单、快捷且易于操作。且本实施例转接板采用 金属组件作为串联连接的部件,其相对于导线或者线路板走线连接,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还有利于减少电池组的串联内阻,降低放电温度,防止串联点温度过高烧坏导致输出断开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组在大电流放电时的循环性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第一金属管1011与第二金属板块1022之间、第一金属板块1012与第二金属管1021之间、第四金属板块1032与第二金属管1021之间、第三金属板块1023与第三金属管1031之间,分别设置一凸起的绝缘间隔板1003。以进一步提高各串联点的绝缘性能,避免连接短路。该绝缘间隔板1003可以但不限于与绝缘基板100一体化设计,在绝缘基板100成型时一体化成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绝缘基板10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木板或者塑料板或者其他的绝缘材料基板。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第一金属管1011、第三金属管1031可以作为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组的正负极输出端从而对外供电,转接板上的第一金属组件101、第二金属组件102以及第三金属组件103作为本实施例各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的连接部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第二金属组件102除了作为各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的连接部件外,第二金属组件102上的第二金属管1031还可以作为本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充电电压检测节点的连接接口,以提供给电压充电检测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池使用的方便性,简化了结构。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以下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本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以下以APA742126-Q2A-7.4V型号的,标准容量为5200mAh的锂离子电池为测试对象。
对照组:传统的PCB转接板,在PCB转接板上通过铜箔走线的方式进行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焊接连接。
本发明:采用本发明转接板进行串联连接。
测试一:检测电池组的150A放电性能,得到表一所示的实验数据、以及 图4所示的放电容量变化曲线对照示意图。在图4中,其中401为本发明电池的放电容量变化曲线,402为对照组电池的放电容量变化曲线。
测试二:将电池组以1C充满电后,以150A恒流放电至6.0V,记录放电容量、铜管温度、串连点温度及电池组表面温度。得到图5温度变化曲线变化图。在图5中,其中501为对照组电池的第一金属管的管中心的温度变化曲线,502为1为本发明电池的第一金属管的管中心的温度变化曲线,503为对照组电池在第二金属组件表面的串联点温度变化曲线,504为本发明电池在第二金属组件表面的串联点温度变化曲线,505为对照组电池组壳体表面温度变化曲线,502为本发明电池组壳体表面温度变化曲线。
测试设备:检测柜。
表一:150A放电性能测试数据

由上表一以及图4、5可见,相对于对照锂离子电池,采用本实施例的转接板,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放电时的循环性能,大大降低串联点的温度,特别适用于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组。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转接板以及带该转接板的锂离子电池组。转接板包括:绝缘基板,在绝缘基板上设置有分别第一极耳通孔、第二极耳通孔,还包括固定在绝缘基板表面的第一金属组件、第二金属组件、第三金属组件,第一金属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管以及延伸在第一金属管右侧的第一金属板块,第二金属组件包括第二金属管以及分别延伸在第二金属管左右两侧的第二金属板块、第三金属板块,第三金属组件包括第三金属管以及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