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一修饰键更改键码的 键盘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系有关于电脑系统的输入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单一修饰键更改键码的键盘及其控制方法。
由于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日益提升,使得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功能已是现今电脑系统所必备者。然习知电脑系统对多媒体的操作控制,大抵是藉由操作滑鼠于不同的应用软件间转换而得。通常在视窗作业系统环境下,由一应用软件转换至另一应用软件,系以滑鼠经过一连串的点选操作方能获致所需的功能,譬如在文书处理程序欲观看光盘机内影音光盘(DVD)的资料、听取声音光盘(Audio CD)的音乐、或拔接数据机等,甚或欲调整控制声音的音量、音质、平衡度等操作,都需要经过一连串繁复的滑鼠移动、定位和点选等动作,对使用者相当不便。
因此,有提出在做为电脑系统输入装置的键盘处加设十几个热键(hotkeys),譬如是CD、Video、Play、FF、FR、Volume+、Volume-、Mute、Telephone等键,分别表示读取声音光盘、读取影音光盘、播放、向前快速搜寻、向后快速搜寻、调高音量、调低音量、消音、拨接电话等功能,并透过驱动程序连接多媒体资源,藉此使用者便得以热键与电脑系统的多媒体资源直接互动,令使用者在任何应用软件环境下均得执行电脑系统内多媒体控制功能。但是,为因应十几个热键的设置,必须考虑增加键盘面积、或以缩小热键面积来保持原有键盘面积,然而不论以何种方式,皆有需增加线路和重新开模等增加成本的不利因素。
而另一解决方式是以多键复合方式行之,譬如先按住Ctrl、Alt、和Shift等键之一者,同时再按其他既定的键如功能键F1-F12等中之一者,并藉由驱动程序执行既定的多媒体功能。此法虽无上述加设热键时需增加线路和重新开模等增加成本的缺点,但是以复合键藉驱动程序启动某一特定多媒体功能地方式,须分别以两个手指同时按下既定组合的键,亦尚须仰赖记忆力记住复合键所代表的功能,对使用者而言相当不便,再者,所选择的复合键可能已为其他系统软件所采用,造成系统功能不完整。
为解决上述习知技术所遭致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系统所使用的键盘及其控制方法,仅需以单一修饰键便可切换键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系统所使用的键盘及其控制方法,无需更改标准键盘的机械结构,便得以单一修饰键切换功能键、PrintScreen键、ScrollLock键、或Pause键等成多媒体热键。
为获致上述目的,本发明可藉由提供一种以单一修饰键更改键码的键盘来完成,此键盘包括:一键阵列、一储存装置、以及一检测装置。键阵列由至少一修饰键和复数被切换键所建构成。储存装置则用以储存第一键码组和第二键码组。检测装置则用以检测修饰键被按下之与否;若修饰键被按下的次数为偶数,则被切换键便被设定成第一键码组;若修饰键被按下的次数为奇数,则被切换键被设定成第二键码组。
再者,本发明亦可藉由提供一种以单一修饰键更改键码的控制方法来完成,使复数被切换键所代表的键码得切换于一第一键码组和一第二键码组间。首先,此控制方法系提供一键盘,该键盘包括至少一修饰键和被切换键。接着,以一检测装置检测修饰键有否被按下;若修饰键被按下,则判断被切换键所代表的键码。然后,若被切换键所代表的键码属第一键码组,则经切换成第二键码组;若被切换键所代表的键码属第二键码组,则经切换成第一键码组。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键盘与主电脑连接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2系显示根据本发明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实施例:
Alt键、Ctrl键、以及Shift键于习知键盘通常是以复合键的方式使用,意即先按住Ctrl、Alt、或Shift键再按另一键,便可改变所按下的另一键的功能或字符(character),譬如,以复合键方式按Shift+A,则输入大写字母A;若以复合键方式按Ctrl+C,则在DOS下代表中断的动作。因此Ctrl、Alt、和Shift键被称为修饰键(modifier keys),同时需按下经改变功能或字符的键可称为被修饰键(modifiable keys),此被修饰键可以是功能键、字母键、数字键、或符号键等。
习知当此等修饰键之一者经单独按下未被放开时,系统会设定相对应的修饰键使用旗标(modifier-activeflag)和最近修饰键计数器(recent-modifiercounter),简言之,只是更新(update)此键的状态是被按下(make)的,系统并不会做任何动作。这个状态仅提供给一些需要参考的程序,诸如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作业系统(operating system)、或某些应用软件参考使用。这个状态会被放置在系统的某一存储器装置内,当此修饰键被放开后,修饰键使用旗标(modifier-activeflag)和最近修饰键计数器(recent-modifier counter)便被重置清除,存储器装置内容又回复至修饰键未经按下的状态。换句话说,假如修饰键被一按一放间没有其他被修饰键按下的话,对系统而言,仅是设定(set)与重设(reset)代表修饰键的位置而已,修饰键并无实质作用。
而本发明便是利用此一特性,当只有修饰键被按下随即放开,一按一放间无插入被修饰键时,便将功能键、PrintScreen键、ScrollLock键、或Pause键的键码由原先之一组更换成另一组,而经更换后的另一组键码可以代表诸项多媒体功能,而得以单一修饰键切换功能键、PrintScreen键、Scro1lLock键、或Pause键等成为多媒体热键。
请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键盘1至少包括:一键阵列lO、一微处理器11、一只读存储装置12。微处理器11是根据烧录于只读存储装置12内储存的程序运算操作,并储存键阵列10每一键所代表的键码,特别是储存功能键、PrintScreen键、ScrollLock键、或Pause键等键原先所代表的键码组和经切换后代表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此只读存储装置12亦可制作于微处理器11内。大抵而言,键盘1是经由微处理器11输出扫描信号,以获知键阵列10所包含的若干键中究意何者被使用者按下,再由微处理器11将所按下键相对应的键码送至主电脑2处。
键阵列10包括有复数键,若此键盘1是IBM个人电脑标准101键的配置,则键阵列10具有一对Alt键15、一对Ctrl键16、一对Shift键17、一CapsLock键18、十二个功能键19(分别标示以F1-F12)、一PrintScreen键20、一ScrollLock键21、一Pause键22、以及一NumLock键23。另外,键盘1尚包括:一NumLock指示灯24、一CapsLock指示灯25、以及一ScrollLock指示灯26,概分别以发光二极管建构而得,并以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分别用以表示NumLock键23、CapsLock键18、以及ScrollLock键21所代表功能的开启与关闭。键阵列10尚具有一Space键27,用以输入空白间隔,做为输入字元间的分隔符号,一般键盘的布置即如图1所示,系令两个Alt键15、两个Ctrl键16、和两个Shift键17相对于Space键27呈左右对称。上述各个键譬如可以一薄膜开关配合一二极管、亦或以磁性探测器(nagnet sensor)行之。
微处理器11是以复数行扫描驱动线13和复数列扫描驱动线14,来获知键阵列10中究意何键被按下。例如,上述各键可以是以串接方式分别连接于一行扫描驱动线13和一列扫描驱动线14间,而微处理器1可对此等行扫描驱动线13周而复始地循序扫描。若某一键被按下时,则相对应行扫描驱动线13和列扫描驱动线14间得有电流的导通,业经微处理器11探测得,再根据储存于只读存储装置12内储存的搜寻列表(lookup table),将所按下键相对应的键码撷取输出至主电脑2。
根据本发明,定义当只有Alt键15、Ctrl键16、Shift键17之一者被按下又随即放开,一按一放间无插入任何被修饰键时,则将储存于只读存储装置12内代表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或Pause键22等的键码由原先之一组更换成另一组,如是,经切换后的另一组键码可分别代表多媒体功能,譬如是CD、Video、Play、FF、FR、Volume+、Volume-、Mute、Telephone等,分别表示读取声音光盘、读取影音光盘、播放、向前快速搜寻、向后快速搜寻、调高音量、调低音量、消音、拔接电话等功能,而以单一修饰键切换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或Pause键22等成为多媒体热键。而后续若再按下启动多媒体热键功能的Alt键15、Ctrl键16、或Shift键17并随即放开,则将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或Pause键22所代表多媒体热键的键码组切换回原先所代表的键码组。
为能令使用者获知键盘目前被修饰键的状态,系究属原有的键码组或代表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则本发明利用键盘1所具有的NumLock指示灯24、CapsLock指示灯25和ScrollLock指示灯26中之一者做显示。若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或Pause键22为原有键码组的状态,则指示灯以静态持续亮灭方式呈现;若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或Pause键22为具有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状态,则指示灯以动态闪烁方式显示。然当指示灯以动态闪烁方式显示时,与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或Pause键22经切换成具多媒体功能键码组状态前的指示灯亮灭状态有关,若指示灯原本是亮着,则进入多媒体功能键码组状态后,指示灯系以亮着时间较熄着的时间长的闪烁方式显示,例如:亮着时间为1.5秒,熄着的时间为0.5秒;若指示灯原本是灭着的,则进入多媒体功能键码组状态后,系以亮着时间较熄着的时间短的闪烁方式显示,例如:亮着时间为0.5秒,熄着的时间为1.5秒。如是,藉由指示灯的闪烁与否,可知目前状态系属原有的键码组或代表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而藉由指示灯的闪烁显示方式,可知此指示灯原为亮或灭,间接获知指示灯功能是否已经启动,譬如,若NumLock指示灯24原为亮着的话,表示NumLock键23下方诸键为数字键;若NumLock指示灯24原为灭着的话,表示NumLock键23下方诸键为方向移动键。
当做为切换的Alt键15、Ctrl键16、或Shift键17之一者先被按住,同时再按下一被修饰键,此被修饰键可以是功能键、字母键、数字键、或符号键等,则便可改变所按下被修饰键的功能或字符(character),譬如,以复合键方式按Shift+A,则输入大写字母A;若以复合键方式按Ctrl+C,则在DOS下代表中断的动作。亦即本发明键盘1仍保有习知复合键输入的功能。
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图中,用以切换多媒体热键与否的修饰键为Shift键17,而经切换者则以功能键19、或较不常用的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和Pause键22为例,然用以显示目前键码组状态者为ScrollLock指示灯26。
首先于步骤30检测Shift键17是否被按下,若无,则持续步骤30的检测程序,亦即以微处理器11持续对键阵列10做扫描;若有检测到Shft键17被按下,进行至步骤31判断Shift键17是否被放开。若于步骤31判断Shift键被放开,则进行步骤34;若否,则进行至步骤32判断有否某一被修饰键被按下,若否,则返回步骤31,反之则执行步骤33的复合键功能。
然进行至步骤34则判断多媒体热键功能设定是否业经启动,若否,表示欲进入多媒体热键功能,则进行至步骤35将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和Pause键22的键码由原先之一组更换成多媒体键码组,设定成多媒体热键后,再至步骤36判断ScrollLock指示灯26是否已亮着,若ScrollLock指示灯原本是亮着,则进入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状态后,系以亮着时间较熄着的时间长的闪烁方式显示,例如:亮着时间为1.5秒,熄着的时间为0.5秒;若ScrollLock指示灯26原本是灭着的,则进入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状态后,系以亮着时间较熄着的时间短的闪烁方式显示,例如:亮着时间为0.5秒,熄着的时间为1.5秒。
若在步骤34判断得多媒体热键功能已经设定,表示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Pause键22原已具有多媒体热键功能,此时按下Shift键17系为解除多媒体热键功能,故进行至步骤39对功能键19、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和Pause键22予以重置,将其键码回复成原先的键码组,再于步骤40判断ScrollLock指示灯26的闪烁模式,若为亮着时间为1.5秒,熄着的时间为0.5秒,表示ScrollLock指示灯26进入多媒体热键功能前原本是持续亮着,故于步骤41令ScrollLock指示灯26持续亮着;若否,则于步骤42关闭ScrollLock指示灯26。
若本发明控制方法系以副程序的方式呈现,则上述步骤37、38、41、42等完成后,可返回叫用本发明控制方法的主程序。
综合上述,本发明以单一修饰键切换键码的键盘及其控制方法,得以在不更改标准键盘的机械结构、亦不必藉用复合键方式,便得以获致多媒体热键功能,仅需以单一修饰键控制标准键盘的功能键19及较不常用的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和Pause键22等,切换成表示读取声音光盘、读取影音光盘、播放、向前快速搜寻、向后快速搜寻、调高音量、调低音量、消音、拨接电话等功能的多媒体热键。再者,为能令使用者获知上述诸键目前究意代表多媒体功能的键码组或原有的键码组,则本发明利用键盘1所具有的NumLock指示灯24、CapsLock指示灯25或ScrollLock指示灯26中之一者,以闪烁与否做显示。
上述实施例中,虽仅以功能键19、或较不常用的PrintScreen键20、ScrollLock键21和Pause键22做为被切换键为例,其他原已设置于键盘1上,可获致相同功效者亦可适用。而键阵列10并不只适用于IBM个人电脑标准101键的配置,常用于笔记型电脑的88键配置亦可适用。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