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59041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14578.8

申请日:

2012.06.26

公开号:

CN102733032A

公开日:

2012.10.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2G 3/38申请日:20120626|||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38; D02G3/36; D01H13/00; D02J1/18

主分类号:

D02G3/38

申请人:

东华大学

发明人:

于伟东; 杜赵群; 邓成亮; 于昊慧; 王东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柏子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其应用。该复合纱是由两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两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复合纱。其网裹、网裹网包和网包三种形式的复合纱,均可织造成纹理清晰、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高档精细面料。实现该复合纱的方法是采用导纱钩、集束器和展丝器,安装于环锭细纱机上,使2束长丝经左、右路导丝钩对中进入各自的展丝器展丝,形成两路上盖丝网,同步与经集束器定位的短纤维须条呈上下两层进入前罗拉钳口,并在加捻三角区对各自短纤维须条裹缠后,复倂成复合纱。该方法适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其特征在于,由单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
后再复合的2×2轴系的复合纱结构,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一对丝网分别上
盖裹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第二种、一丝网
上盖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裹网包复
合纱;第三、一对丝网分别包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包复合
纱;
网裹网包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而右侧为先上包缠;
网包复合纱,又分为对称包缠和同向包缠两种形式。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导纱钩(1)、集束器(2)、展丝器(3),
并使展丝器(3)紧贴前上罗拉(41)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1)包括左导
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展丝器(3)包括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6),分别为左长丝(61L)及右长丝(61R),左长丝
(61L)及右长丝(61R)分别经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对中定位后,
分别送达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展丝得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
再由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与前上罗拉(41)的紧贴处,夹持左
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并紧贴上罗拉(41)输出,此为第一轴(I);
第三步,作为第二轴(II)的短纤维须条(5)的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
条(51R)分别经左集束器(2L)及右集束器(2R)与第一轴(I)同轴或有一
定间距,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42),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与对
应的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形成层叠或分开的排列;出前罗拉钳口(42)
后,在加捻三角区的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先各自形成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51)
的二轴系成纱(71)分别为左路二轴系成纱(71L)及右路二轴系成纱(71R),
再在成纱三角区形成以左路二轴系成纱(71L)为左路二复合轴系(L)及以右
路二轴系成纱(71R)为右路二复合轴系(R)复倂的复合纱(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纱钩(1L)及所述右
导纱钩(1R),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分别与左滑块及右滑块相连,
左滑块及右滑块分别套接在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一左调节架(11L)及第一右
调节架(11R),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分别与可上下、前后移动
的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相连,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分别在左移
动架(12L)及右移动架(12R)水平左右移动,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水平移
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的定位喂入和间距,通
过第一左调节架(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的上下、前后移动来分别调整
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对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
辊(31R)的包围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
述右展丝辊(31R)的表面分别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及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
所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左长丝(61L)的左对中线
(32L),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右长丝(61R)的右
对中线(32R),即所述第一轴(I)的左长丝轴线及右长丝轴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须条(5)由纺织
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9)喂入,再经皮圈
罗拉(8)的牵伸所得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6)取与所述短纤
维须条(5)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6)为人造纤维长
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中的一种或两种。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用于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
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
9.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超短、易掉屑、
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

说明书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该复合纱的纺纱方法,该复
合纱及该纺纱方法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的落棉、落毛等偏短、偏弱类纤
维增加;回用纺织品所得纤维在长度和强度上同原纤维相比,都有一定差距;新
的一些超短、脆弱纤维,如木棉、羽绒等,开始被关注和利用。而这些偏短、偏
弱类的纤维纺出的纱线强力低,且毛羽多。这样就导致这一类偏短、偏弱的纤维
不能被充分利用。

目前短纤/长丝复合纱生产装置都是在传统环锭纺纱机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
造。如王文革和李保仓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0320121270.5),在
纺纱支架上设置偏口集合器,纱条由皮圈嵌口经偏口集合器通道进入前皮辊,长丝
经集合器前端在前皮辊与纱条汇合,使纱条与长丝形成稳定的加捻三角区。

有关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专利报道,如薛元的专利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
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CN1372027A),通过在细纱机上加装长丝
张力控制装置和导轮的简单改造纺制出包覆率较高的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
合纱线,使复合包芯纱线具有短纤维纱线的外观风格、手感、蓬松性、饱满感、
吸湿透气性,同时还有长丝的强伸性保型性等功效。王强的专利一种长丝短纤维
复合纱线(专利号:CN101775679A)复合纱线中的长丝一般为三根或三根以上
的单丝或复丝,他们各自分散分布并与短纤维形成有机结合,复合纱线可以是短
纤维包覆长丝的结构,也可以是内外兼有长丝而外表面由长丝包缠短纤维的结
构,来增加纱线的强力、耐磨性、和抗弯刚度,该专利是多根长丝分散同短纤维
复合。陈越的专利无捻复合纱线及其工艺技术(专利号:CN1441097A)无捻复
合纱线是由长丝和无捻短纤维经并融复合而成的纱线,其织物具有独特的单纤和
单纱复合组织结构,该专利是长丝和无捻短纤维并融复合而成。施楣梧的专利一
种并捻复合纱线(专利申请号:01124171.3)由合成纤维长丝和短纤维合股加捻
而成,复合纱线的合股加捻捻向与单纱的捻向一致,兼顾了长纱和短纤维纱性能
的优点,该专利是长丝和短纤维合股加捻而成。张同华等人的专利一种长短纤维
复合结构纱线的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042054.6)在环锭细纱机的牵伸
机构上,从粗纱管退绕下来的短纤维粗纱须条,经导纱喇叭进入牵伸区进行牵伸,
至少三根长丝从前罗拉后端平行喂入前钳口,在钳口处与粗纱须条汇合,制作出
具有独特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表面结构的纱线,增强纱线的强力、耐磨性等。

有关长丝束分劈为单根长丝层的专利报道,如马强的专利连续纤维束分散装
置(专利号CN1811025A)主要由空气分离器和梳理器组成,空气分离器中有中
空筒体,其上端口有分丝腔,分丝腔底面为分布有若干通气孔的分丝板,梳理器
中装有梳理槽,这种气体分离方式根本不适于短纤维须条的纺纱,因为会加大飞
花和须条的紊乱。余明伟的专利将丝束分解为平行单丝的收/放卷设备及方法(专
利号:CN1884026A)由分筘器和张力控制装置组成,通过张力控制装置控制张
力,通过分丝筘的分离作用将丝束分解成平行单丝。Joseph Lee Lifke的专利束
纤维分的离方法与装置(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READING 
FIBER BUNDLES)(专利号:US6049956)由数个分散鼓组成,通过改变分散鼓
两端圆片的角度来使纤维束分散开,该方法设备机械部件多、机械协同性要求高。

上述各相关方法,其一,都是以可纺性优秀的纤维为对象、改变成纱风格和
花式或高支化为目的的纺纱,无法利用可纺性差或根本无法纺的纤维;其二,更
适于偏短偏弱纤维的高支化、甚至超高支化纺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在通用环锭细纱纱机上,对偏短、偏弱、
难纺、甚至传统纺纱不可纺纤维的低耗、高效、高支、防飞花、掉毛和起毛的保
护式纺纱问题,以提供高制成率的高支柔软光洁的复合纱。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是提供一种上述复合纱的纺纱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复合纱
的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纺纱方法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
2轴系复合纱,其特征在于,由单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的
复合纱结构,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一对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
复倂的复合纱,称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第二种、一丝网上盖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
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第三、一对丝网分
别包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包复合纱;

网裹网包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而右侧为先上包缠;

网包复合纱,又分为对称包缠和同向包缠两种形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
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导纱钩、集束器、展丝器,并使展丝器紧
贴前上罗拉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包括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展丝器包括左
展丝辊及右展丝辊;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分别为左长丝及右长丝,左长丝及右长丝分别经左导
纱钩及右导纱钩对中定位后,分别送达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展丝得左丝网及右丝
网,再由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与前上罗拉的紧贴处,夹持左丝网及右丝网并紧贴
上罗拉输出,此为第一轴;

第三步,作为第二轴的短纤维须条的左路须条及右路须条分别经左集束器及
右集束器与第一轴同轴或有一定间距,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左路须条及右路须
条与对应的左丝网及右丝网形成层叠或分开的排列;出前罗拉钳口后,在加捻三
角区的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先各自形成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的二轴系成纱分别为
左路二轴系成纱及右路二轴系成纱,再在成纱三角区形成以左路二轴系成纱为左
路二复合轴系及以右路二轴系成纱为右路二复合轴系复倂的复合纱。

优选地,所述左导纱钩及所述右导纱钩,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分别与左滑块
及右滑块相连,左滑块及右滑块分别套接在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一左调节架及
第一右调节架,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分别与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二左调节架及
第二右调节架相连,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分别在左移动架及右移动架水
平左右移动,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水平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及所述右长
丝的定位喂入和间距,通过第一左调节架及第一右调节架的上下、前后移动来分
别调整所述左长丝及所述右长丝对所述左展丝辊及所述右展丝辊的包围角。

优选地,在所述左展丝辊及所述右展丝辊的表面分别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
槽及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所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左
长丝的左对中线,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右长丝的右
对中线,即所述第一轴的左长丝轴线及右长丝轴线。

优选地,所述短纤维须条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
机上的后罗拉喂入,再经皮圈罗拉的牵伸所得到。

优选地,所述长丝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

优选地,所述长丝为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中的一种或两
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
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柔软耐磨、强度高、抗
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
于,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
高支复合纱的纺纱。

本发明的原理是将两束长丝分别展开成丝网,并分别上盖裹缠两束短纤维须
条,再相互加捻复合成2×2轴系的复合纱。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于:①仅在普通细纱机上增加两展纱器,就解决
了偏短偏弱、可纺性差、或不可纺纤维的高制成率、低毛羽量的光洁复合纱的纺
纱问题,方法简捷、机构实用、安装方便、可控可调;②通过调整展纱器的包围
角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长丝束展开成丝网并对短纤裹缠,以达成纱结构的稳定;
③可实现对不可纺纤维如木棉和回用纤维如落棉的短纤维须条的上盖下托的保
护,达到连续、增强、低飞花、掉毛和起毛的纺纱,当然也适于常用纤维更高支
的纺纱;④采用与短纤维组成相同的同质长丝进行复合纺纱,是循环再利用的生
产方式和加工技术的突破;⑤所得光洁复合纱,可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
断裂强度和撕破强度高,抗起毛起球、耐磨、光泽好、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
档面料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称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盖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托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丝网上盖式2×2轴系复合纺纱机构原理图;

图7为丝网上盖式2×2轴系复合纺纱机构原理侧视图;

图中:1-导纱钩;1L-左导纱钩、1R-右导纱钩;11L-第一左调节架、11R-第
一右调节架;12L-左移动架、12R-右移动架;2-集束器;2L-左集束器、2R-右集
束器;3-展丝器;31L-左展丝辊、31R-右展丝辊;32L-左对中线、32R-右对中
线;4-前罗拉;41-前上罗拉;42-前罗拉钳口;5-短纤维须条;51L-左路须条、
51R-右路须条;6-长丝;61L-左长丝、61R-右长丝;62L-左丝网、62R-右丝网;
7-复合纱;71-二轴系成纱;71L-左路二轴系成纱、71R-右路二轴系成纱;8-皮圈
罗拉;9-后罗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
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
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纺纱
方法,其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导纱钩1、集束器2、展丝器3,并使展
丝器3紧贴前上罗拉41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1包括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
钩1R,展丝器3包括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6,分别为左长丝61L及右长丝61R,左长丝61L及右
长丝61R分别经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对中定位后,分别送达左展丝辊31L
及右展丝辊31R展丝得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再由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
辊31R与前上罗拉41的紧贴处,夹持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并紧贴上罗拉
41输出,此为第一轴I;

第三步,作为第二轴II的短纤维须条5的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分
别经左集束器2L及右集束器2R与第一轴I同轴或有一定间距,同步喂入前罗
拉钳口42,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与对应的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形
成层叠或分开的排列;出前罗拉钳口42后,在加捻三角区的作用下,左路及右
路先各自形成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51的二轴系成纱71分别为左路二轴系成纱
71L及右路二轴系成纱71R,再在成纱三角区形成以左路二轴系成纱71L为左路
二复合轴系L及以右路二轴系成纱71R为右路二复合轴系R复倂的复合纱7。

所述左导纱钩1L及所述右导纱钩1R,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分别与
左滑块及右滑块相连,左滑块及右滑块分别套接在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一左调
节架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分别与可上下、
前后移动的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相连,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分
别在左移动架12L及右移动架12R水平左右移动,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水平
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的定位喂入和间距,通过第
一左调节架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的上下、前后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
61L及所述右长丝61R对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辊31R的包围角。

在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辊31R的表面分别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
沟槽及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所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
左长丝61L的左对中线32L,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
右长丝61R的右对中线32R,即所述第一轴I的左长丝轴线及右长丝轴线。

所述短纤维须条5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
后罗拉9喂入,再经皮圈罗拉8的牵伸所得到。

所述长丝6为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优
选地,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5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

通过上述步骤,纺纱得到了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由单丝网裹
缠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的复合纱结构,其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一对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上盖
网裹复合纱。如图1所示,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示意图。

第二种、一丝网上盖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
纱,称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网裹网包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
而右侧为先上包缠。如图2所示,为左侧网裹网包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示意图。

第三、一对丝网分别包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包复合纱;
网包复合纱,又分为对称包缠和同向包缠两种形式。对称包缠的网包复合纱的纺
纱及结构如图3所示。同向包缠的网包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如图4或如图5所示。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33032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7CN102733032A*CN102733032A*(21)申请号 201210214578.8(22)申请日 2012.06.26D02G 3/38(2006.01)D02G 3/36(2006.01)D01H 13/00(2006.01)D02J 1/18(2006.01)(71)申请人东华大学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72)发明人于伟东 杜赵群 邓成亮 于昊慧王东(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代理人翁若莹 柏子雵(54) 发明名称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

2、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其应用。该复合纱是由两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两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复合纱。其网裹、网裹网包和网包三种形式的复合纱,均可织造成纹理清晰、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高档精细面料。实现该复合纱的方法是采用导纱钩、集束器和展丝器,安装于环锭细纱机上,使2束长丝经左、右路导丝钩对中进入各自的展丝器展丝,形成两路上盖丝网,同步与经集束器定位的短纤维须条呈上下两层进入前罗拉钳口,并在加捻三角区对各自短纤维须条裹缠后,复倂成复合纱。该方法适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

3、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1/2页21.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其特征在于,由单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的复合纱结构,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一对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第二种、一丝网上盖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第三、一对丝网分别包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包复合纱;网裹网包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而右侧为。

4、先上包缠;网包复合纱,又分为对称包缠和同向包缠两种形式。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导纱钩(1)、集束器(2)、展丝器(3),并使展丝器(3)紧贴前上罗拉(41)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1)包括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展丝器(3)包括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第二步,取两束长丝(6),分别为左长丝(61L)及右长丝(61R),左长丝(61L)及右长丝(61R)分别经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对中定位后,分别送达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展丝得左丝网(62L)及右。

5、丝网(62R),再由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与前上罗拉(41)的紧贴处,夹持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并紧贴上罗拉(41)输出,此为第一轴(I);第三步,作为第二轴(II)的短纤维须条(5)的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分别经左集束器(2L)及右集束器(2R)与第一轴(I)同轴或有一定间距,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42),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与对应的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形成层叠或分开的排列;出前罗拉钳口(42)后,在加捻三角区的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先各自形成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51)的二轴系成纱(71)分别为左路二轴系成纱(71L)及右。

6、路二轴系成纱(71R),再在成纱三角区形成以左路二轴系成纱(71L)为左路二复合轴系(L)及以右路二轴系成纱(71R)为右路二复合轴系(R)复倂的复合纱(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纱钩(1L)及所述右导纱钩(1R),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分别与左滑块及右滑块相连,左滑块及右滑块分别套接在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一左调节架(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分别与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相连,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分别在左移动架(12L)及右移动架(12R)水平左右移动,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水平。

7、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的定位喂入和间距,通过第一左调节架(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的上下、前后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对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辊(31R)的包围角。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辊(31R)的表面分别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及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所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左长丝(61L)的左对中线(32L),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右长丝(61R)的右对中线(32R),即所述第一轴(I)的左长丝轴线及右长丝轴。

8、线。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须条(5)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9)喂入,再经皮圈罗拉(8)的牵伸所得到。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33032 A2/2页3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6)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5)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6)为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中的一种或两种。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

9、9.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33032 A1/5页4丝网上盖式 2 乘 2 轴系复合纱、 纺纱方法及应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该复合纱的纺纱方法,该复合纱及该纺纱方法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 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的落棉、落毛等偏短、偏弱类纤维增加;回用纺织品所得纤维在长度和强度上同原纤维相比,都有一定差距;新的一些超短、脆弱纤维,如木棉、羽绒等,开始被关注和利用。而这些偏短、偏弱类的纤维纺出的纱线强。

10、力低,且毛羽多。这样就导致这一类偏短、偏弱的纤维不能被充分利用。0003 目前短纤/长丝复合纱生产装置都是在传统环锭纺纱机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造。如王文革和李保仓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0320121270.5),在纺纱支架上设置偏口集合器,纱条由皮圈嵌口经偏口集合器通道进入前皮辊,长丝经集合器前端在前皮辊与纱条汇合,使纱条与长丝形成稳定的加捻三角区。0004 有关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专利报道,如薛元的专利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CN1372027A),通过在细纱机上加装长丝张力控制装置和导轮的简单改造纺制出包覆率较高的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合纱线,使复。

11、合包芯纱线具有短纤维纱线的外观风格、手感、蓬松性、饱满感、吸湿透气性,同时还有长丝的强伸性保型性等功效。王强的专利一种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线(专利号:CN101775679A)复合纱线中的长丝一般为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单丝或复丝,他们各自分散分布并与短纤维形成有机结合,复合纱线可以是短纤维包覆长丝的结构,也可以是内外兼有长丝而外表面由长丝包缠短纤维的结构,来增加纱线的强力、耐磨性、和抗弯刚度,该专利是多根长丝分散同短纤维复合。陈越的专利无捻复合纱线及其工艺技术(专利号:CN1441097A)无捻复合纱线是由长丝和无捻短纤维经并融复合而成的纱线,其织物具有独特的单纤和单纱复合组织结构,该专利是长丝和无捻。

12、短纤维并融复合而成。施楣梧的专利一种并捻复合纱线(专利申请号:01124171.3)由合成纤维长丝和短纤维合股加捻而成,复合纱线的合股加捻捻向与单纱的捻向一致,兼顾了长纱和短纤维纱性能的优点,该专利是长丝和短纤维合股加捻而成。张同华等人的专利一种长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线的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042054.6)在环锭细纱机的牵伸机构上,从粗纱管退绕下来的短纤维粗纱须条,经导纱喇叭进入牵伸区进行牵伸,至少三根长丝从前罗拉后端平行喂入前钳口,在钳口处与粗纱须条汇合,制作出具有独特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表面结构的纱线,增强纱线的强力、耐磨性等。0005 有关长丝束分劈为单根长丝层的专利报道,如马。

13、强的专利连续纤维束分散装置(专利号CN1811025A)主要由空气分离器和梳理器组成,空气分离器中有中空筒体,其上端口有分丝腔,分丝腔底面为分布有若干通气孔的分丝板,梳理器中装有梳理槽,这种气体分离方式根本不适于短纤维须条的纺纱,因为会加大飞花和须条的紊乱。余明伟的专利将丝束分解为平行单丝的收/放卷设备及方法(专利号:CN1884026A)由分筘器和张力控制装置组成,通过张力控制装置控制张力,通过分丝筘的分离作用将丝束分解成平行说 明 书CN 102733032 A2/5页5单丝。Joseph Lee Lifke的专利束纤维分的离方法与装置(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

14、PEREADING FIBER BUNDLES)(专利号:US6049956)由数个分散鼓组成,通过改变分散鼓两端圆片的角度来使纤维束分散开,该方法设备机械部件多、机械协同性要求高。0006 上述各相关方法,其一,都是以可纺性优秀的纤维为对象、改变成纱风格和花式或高支化为目的的纺纱,无法利用可纺性差或根本无法纺的纤维;其二,更适于偏短偏弱纤维的高支化、甚至超高支化纺纱。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在通用环锭细纱纱机上,对偏短、偏弱、难纺、甚至传统纺纱不可纺纤维的低耗、高效、高支、防飞花、掉毛和起毛的保护式纺纱问题,以提供高制成率的高支柔软光洁的复合纱。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

15、供一种上述复合纱的纺纱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复合纱的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纺纱方法的应用。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其特征在于,由单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的复合纱结构,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一对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第二种、一丝网上盖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第三、一对丝网分别包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包复合纱;0009 网裹网包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而右侧为先上包缠;。

16、0010 网包复合纱,又分为对称包缠和同向包缠两种形式。0011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0012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导纱钩、集束器、展丝器,并使展丝器紧贴前上罗拉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包括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展丝器包括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0013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分别为左长丝及右长丝,左长丝及右长丝分别经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对中定位后,分别送达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展丝得左丝网及右丝网,再由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与前上罗拉的紧贴处,夹持左丝网及右丝网并紧贴上罗拉输出,此为第一轴;0014 第三步,作为第二轴的短。

17、纤维须条的左路须条及右路须条分别经左集束器及右集束器与第一轴同轴或有一定间距,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左路须条及右路须条与对应的左丝网及右丝网形成层叠或分开的排列;出前罗拉钳口后,在加捻三角区的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先各自形成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的二轴系成纱分别为左路二轴系成纱及右路二轴系成纱,再在成纱三角区形成以左路二轴系成纱为左路二复合轴系及以右路二轴系成纱为右路二复合轴系复倂的复合纱。0015 优选地,所述左导纱钩及所述右导纱钩,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分别与左滑块及右滑块相连,左滑块及右滑块分别套接在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一左调节架及第一右调节架,左展丝辊及右展丝辊分别与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二左调节架及。

18、第二右调节架相连,第二说 明 书CN 102733032 A3/5页6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分别在左移动架及右移动架水平左右移动,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水平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及所述右长丝的定位喂入和间距,通过第一左调节架及第一右调节架的上下、前后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及所述右长丝对所述左展丝辊及所述右展丝辊的包围角。0016 优选地,在所述左展丝辊及所述右展丝辊的表面分别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及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所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左长丝的左对中线,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右长丝的右对中线,即所述第一轴的左长丝轴线及右长丝轴线。0017 优选。

19、地,所述短纤维须条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喂入,再经皮圈罗拉的牵伸所得到。0018 优选地,所述长丝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0019 优选地,所述长丝为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中的一种或两种。0020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0021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0。

20、022 本发明的原理是将两束长丝分别展开成丝网,并分别上盖裹缠两束短纤维须条,再相互加捻复合成22轴系的复合纱。0023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仅在普通细纱机上增加两展纱器,就解决了偏短偏弱、可纺性差、或不可纺纤维的高制成率、低毛羽量的光洁复合纱的纺纱问题,方法简捷、机构实用、安装方便、可控可调;通过调整展纱器的包围角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长丝束展开成丝网并对短纤裹缠,以达成纱结构的稳定;可实现对不可纺纤维如木棉和回用纤维如落棉的短纤维须条的上盖下托的保护,达到连续、增强、低飞花、掉毛和起毛的纺纱,当然也适于常用纤维更高支的纺纱;采用与短纤维组成相同的同质长丝进行复合纺纱,是循环再利用的生产。

21、方式和加工技术的突破;所得光洁复合纱,可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断裂强度和撕破强度高,抗起毛起球、耐磨、光泽好、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等。附图说明0024 图1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0026 图3为对称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0027 图4为上盖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0028 图5为下托网包复合纱的纺纱成形与结构示意图;0029 图6为丝网上盖式22轴系复合纺纱机构原理图;0030 图7为丝网上盖式22轴系复合纺纱机构原理侧视图;0031 图中:1-导纱钩;1L-左导纱钩、1R-右导纱钩;11。

22、L-第一左调节架、11R-第一右调节架;12L-左移动架、12R-右移动架;2-集束器;2L-左集束器、2R-右集束器;3-展丝说 明 书CN 102733032 A4/5页7器;31L-左展丝辊、31R-右展丝辊;32L-左对中线、32R-右对中线;4-前罗拉;41-前上罗拉;42-前罗拉钳口;5-短纤维须条;51L-左路须条、51R-右路须条;6-长丝;61L-左长丝、61R-右长丝;62L-左丝网、62R-右丝网;7-复合纱;71-二轴系成纱;71L-左路二轴系成纱、71R-右路二轴系成纱;8-皮圈罗拉;9-后罗拉。具体实施方式0032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

23、详细说明如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0033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的纺纱方法,其步骤为:0034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导纱钩1、集束器2、展丝器3,并使展丝器3紧贴前上罗拉41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1包括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展丝器3包括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0035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6,分别为左长丝61L及右长丝61R,左长丝61L及右长丝61R分。

24、别经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对中定位后,分别送达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展丝得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再由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与前上罗拉41的紧贴处,夹持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并紧贴上罗拉41输出,此为第一轴I;0036 第三步,作为第二轴II的短纤维须条5的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分别经左集束器2L及右集束器2R与第一轴I同轴或有一定间距,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42,左路须条51L及右路须条51R与对应的左丝网62L及右丝网62R形成层叠或分开的排列;出前罗拉钳口42后,在加捻三角区的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先各自形成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51的二轴系成纱71分别为左路二轴。

25、系成纱71L及右路二轴系成纱71R,再在成纱三角区形成以左路二轴系成纱71L为左路二复合轴系L及以右路二轴系成纱71R为右路二复合轴系R复倂的复合纱7。0037 所述左导纱钩1L及所述右导纱钩1R,左导纱钩1L及右导纱钩1R分别与左滑块及右滑块相连,左滑块及右滑块分别套接在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一左调节架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左展丝辊31L及右展丝辊31R分别与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相连,第二左调节架及第二右调节架分别在左移动架12L及右移动架12R水平左右移动,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水平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的定位喂入和间距,通过第一左调节架。

26、11L及第一右调节架11R的上下、前后移动来分别调整所述左长丝61L及所述右长丝61R对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辊31R的包围角。0038 在所述左展丝辊31L及所述右展丝辊31R的表面分别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及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所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左长丝61L的左对中线32L,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叉顶点的连线为所述右长丝61R的右对中线32R,即所述第一轴I的左长丝轴线及右长丝轴线。0039 所述短纤维须条5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9喂入,再经皮圈罗拉8的牵伸所得到。说 明 书CN 102733032 A5/5页8004。

27、0 所述长丝6为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或天然蚕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5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0041 通过上述步骤,纺纱得到了一种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由单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22轴系的复合纱结构,其有三种形式:0042 第一种、一对丝网分别上盖裹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上盖网裹复合纱。如图1所示,为上盖网裹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示意图。0043 第二种、一丝网上盖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裹网包复合纱。网裹网包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而右侧为先上包缠。如图2所示,为左侧网裹网包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示意图。0044 第三、一对丝网分别包缠一对短纤维须条后复倂的复合纱,称为网包复合纱;网包复合纱,又分为对称包缠和同向包缠两种形式。对称包缠的网包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如图3所示。同向包缠的网包复合纱的纺纱及结构如图4或如图5所示。说 明 书CN 102733032 A1/6页9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33032 A2/6页10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33032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