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轴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轴组件.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9332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CN103119332A*CN103119332A*(21)申请号 201180042732.1(22)申请日 2011.07.1461/364,072 2010.07.14 US61/468,809 2011.03.29 US13/182,153 2011.07.13 USF16H 48/36(2012.01)(71)申请人 E-AAM 传动系统公司地址瑞典特罗尔海坦(72)发明人埃里克斯滕(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代理人周艳玲 王琦(54) 发明名称具有扭矩分配驱动机构。
2、的轴组件(57) 摘要一种轴组件(10),该轴组件(10)具有输入构件(86)、第一行星齿轮组(40)、差速器组件(36)和第二行星齿轮组(4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由所述输入构件驱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部。所述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83)以及接纳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第一差速输出构件(16)和第二差速输出构件(18)。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用于共同旋转的行星架(84)。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50)非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70)。(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03.0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IB2011/0。
3、01637 2011.07.14(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007829 EN 2012.01.19(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9332 ACN 103119332 A1/3页21.一种轴组件,包括:输入构件;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由所述输入构件驱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部;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接纳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第一差速器输出构件和第二差速器输出构件;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用于共同旋转的行星架;其。
4、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被非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选择性地使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部分离的离合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离合器能进一步操作以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使得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差速器架共同旋转。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离合器能进一步操作以选择性地锁定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使得所述差速器组件的所述第一输出构件和所述第二输出构件共同旋转。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进一步包括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位套筒,并且其中当所述移位套筒被定。
5、位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移位套筒联接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行星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移位套筒能移动到第三位置,在该第三位置,所述移位套筒锁定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使得所述差速器组件的所述输出构件共同旋转。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组件,其中当所述移位套筒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移位套筒将所述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恒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恒星齿轮,从而用于共同旋转。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移位套筒能移动到空挡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移位套筒移动到所述空挡位置时,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
6、轮组和所述差速器架分离。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组件,其中当所述移位套筒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移位套筒将所述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进一步包括通过辅助齿轮减速器而被驱动地联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电动机。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减速器包括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以与所述差速器架共同旋转的环形齿轮。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对车轴,所述车轴中的每一个被驱动联接到所述差速器组件的所述输出构件中的相关的一个。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
7、述差速器组件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多个小齿轮,并且其中所述差速器组件的所述输出构件为啮合到所述小齿轮的侧齿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19332 A2/3页3轮。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被联接到所述输入构件以随所述输入构件旋转。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组件,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被接纳在该壳体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被非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壳体。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车轴中的一个被接纳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恒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恒星齿轮。18.如权利要求16。
8、所述的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架被联接到所述车轴中的一个,从而用于共同旋转。19.一种轴组件,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的输入构件;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接纳在差速器箱中的第一差速器输出部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从所述输入构件接纳旋转动力的变速器;以及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动的能移位的元件,其中所述能移位的元件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定位将所述变速器联接到所述差速器组件,以建立扭矩主动分配模式,在该扭矩主动分配模式,所述变速器向所述第一差速器输出部和所述第二差速器输出部应用相等但反向的扭矩,并且其中所述能移位的元件在所述第二位置的定位将所述变速器联接到所述差速器组件,以直接驱。
9、动所述差速器架。20.一种轴组件,包括:输入构件;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变速器输入部、第一恒星齿轮、第一环形齿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部由所述输入构件驱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被啮合到所述第一恒星齿轮和所述第一环形齿轮,所述第一行星架支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进行旋转;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接纳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用于共同旋转的第二行星架;其中所述输入构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被设置在所述差速器架的共同的轴端上,并且其中所述轴组件能以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彼此旋转地分离的模。
10、式操作。21.一种用于机构中的零件的线性位移的致动器,所述机构能在至少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所述转换器被布置为在所述至少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所述致动器包括:被布置为操作地联接到驱动构件的输入构件;被布置为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转换器的输出构件;用于将所述驱动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转换器的线性运动的转换构件;所述转换构件包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19332 A3/3页4圆柱形凸轮,具有沿着所述凸轮的周界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凸轮槽;以及被布置为在所述凸轮槽中移动的凸轮从动件;所述凸轮被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输入构件;并且所述凸轮从动件被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输出构件;所述槽包括:平行于横向平面延伸的第一槽部分。
11、,所述横向平面垂直于所述凸轮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延伸的第二槽部分;以及第三槽部分,该第三槽部分在所述第一槽部分与所述第二槽部分之间延伸,并且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周界在相对于所述横向平面形成大于0角的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分和所述第二槽部分分别对应于所述零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两种模式中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所述输出构件为杆,并且所述凸轮从动件为布置在所述杆上的突出部;其中所述致动器进一步包括被布置为给所述杆导向的导向部;其中所述导向部包括适于接纳所述杆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具有非圆形横截面形状,并且所述杆具有匹配的横截面形状,由此防。
12、止所述杆旋转。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分和所述第二槽部分分别对应于所述零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两种模式中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所述输出构件为杆。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致动器,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为布置在所述杆上的突出部。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致动器,进一步包括被布置为给所述杆导向的导向部。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致动器,其中所述导向部包括适于接纳所述杆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具有非圆形横截面形状,并且所述杆具有匹配的横截面形状,由此防止所述杆旋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1。
13、9332 A1/11页5具有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轴组件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7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具有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轴组件”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第13/182,153号、2010年7月14日提交的名称为“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364,072号以及2011年3月29日提交的名称为“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468,809号的权益。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如在此详细阐述那样合并于此。技术领域0003 本公开涉及一种轴组件,并涉及一种具有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车辆。背景技术0004 用于修正或减少车辆中的转向不足或过度。
14、转向滑动的一种方式是扭矩主动分配差速(TVD)。TVD典型地是电子控制差速器,其能够独立于车轮的速度形成对车辆重心的力矩,该力矩被用于修正或减少转向不足或过度转向滑动。0005 美国专利第7,491,147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驱动的TVD,该发动机驱动的TVD采用设置在差速机构相对侧上的一对速度控制机构。每一个速度控制机构包括(正)齿轮减速器和摩擦离合器。齿轮减速器将旋转动力从差速机构的差速器箱传递到摩擦离合器,并从摩擦离合器传递到相关(轴)的输出轴。0006 类似地,美国专利第7,238,140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驱动的TVD,该发动机驱动的TVD采用设置在差速机构相对侧上的一对扭矩转向器。每一。
15、个扭矩转向器包括齿轮减速器和磁粉闸。齿轮减速器将旋转动力从差速机构的差速器箱传递到输出构件,该输出构件被联接到相关的轴的输出轴,以随其旋转。磁粉闸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制动齿轮减速器的输出构件。0007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323837号公开了一种电驱动TVD,该电驱动TVD具有一对行星变速器、电动机和控制行星变速器的操作的套筒。TVD可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操作,在第一模式,TVD被配置为由电动机驱动的开放式差速器,在第二模式,TVD产生扭矩主动分配输出。0008 尽管这种构造可有效地执行扭矩主动分配功能,其中旋转动力可在差速机构上从一个车轴重新分配到另一个车轴,但是TVD容许改进。发明内。
16、容0009 该部分提供本公开的大致总结,并非是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0010 在一种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轴组件,该轴组件具有输入构件、第一行星齿轮组、差速器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由所述输入构件驱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部。所述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被接纳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第一差速器输出构件和第二差速器输出构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被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用于共说 明 书CN 103119332 A2/11页6同旋转的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被非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恒星齿轮。0011 在另一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轴组件,该轴组件具有输入构件。
17、、第一行星齿轮组、差速器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变速器输入部、第一恒星齿轮、第一环形齿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部由所述输入构件驱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被啮合到所述第一恒星齿轮和所述第一环形齿轮。所述第一行星架支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进行旋转。所述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被接纳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被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用于共同旋转的第二行星架。所述输入构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被设置在所述差速器架的共同的轴端上。所述轴组件能以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彼此旋转地分离的模式操作。0。
18、012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由所述输入构件驱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部。所述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被接纳在所述差速器架中的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被联接到所述差速器架用于共同旋转的第二行星架。所述输入构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被设置在所述差速器架的共同的轴端上。0013 在另一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轴组件,该轴组件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的输入构件、差速器组件、变速器以及能移位的元件。所述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架以及被接纳在差速器箱中的第一差速器输出部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所述变速器从所述输入构件接纳旋转动力。所述能移位的元件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19、轴向移动。所述能移位的元件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定位将所述变速器联接到所述差速器组件,以建立扭矩主动分配模式,在该扭矩主动分配模式,所述变速器向所述第一差速器输出部和所述第二差速器输出部应用相等但反向的扭矩。所述能移位的元件在所述第二位置的定位将所述变速器联接到所述差速器组件,以直接驱动所述差速器架。0014 在又一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用于机构中的零件的线性位移的致动器,所述机构能在至少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所述致动器包括:被布置为操作地联接到驱动构件的输入构件、被布置为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转换器的输出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驱动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转换器的线性运动的转换构件。所述转换构件包括:圆柱形凸轮,。
20、该圆柱形凸轮具有沿着所述凸轮的周界的一部分延伸的凸轮槽;以及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被布置为在所述凸轮槽中移动。所述凸轮被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输入构件,并且所述凸轮从动件被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输出构件。所述槽包括:平行于横向平面延伸的第一槽部分,所述横向平面垂直于所述凸轮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延伸的第二槽部分;以及第三槽部分,该第三槽部分在所述第一槽部分与所述第二槽部分之间延伸,并且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周界在相对于所述横向平面形成大于0角的方向上延伸。0015 进一步的应用领域根据在此所提供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在本发明内容中的描述和特定示例仅用于例示的目的,并非意欲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附图说明001。
21、6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例示所选实施例而非例示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并非意欲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说 明 书CN 103119332 A3/11页70017 图1示意性地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剖视图;0018 图2示意性地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能以若干模式操作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剖视图;0019 图3示意性地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能以若干模式操作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剖视图;0020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分解图;0021 图5是图4的致动器的局部分解图;0022 图6是图6的致动器的透视图;0023 图7示意性地例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剖视图;0024 图8是图7。
22、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0025 图9是图7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后视图;以及0026 图10是图7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0027 相应的附图标记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始终表示相应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0028 参见图1,根据本公开教导构造的轴组件大致由附图标记10表示。轴组件10例如可为车辆12的前轴组件或后轴组件。轴组件10可包括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可被用于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的,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在本示例中分别被例示为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例如,第一输出构件16可被联接到左轮20,第二输出构件18。
23、可被联接到轴组件10的右轮22。特别地并且如下文中进一步解释的那样,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可用于扭矩主动分配,也就是,在第一输出构件16与第二输出构件18之间产生扭矩差。0029 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可包括双行星齿轮组30和驱动构件32。0030 双行星齿轮组30可相对于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和/或差速器组件36同轴安装。双行星齿轮组30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4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42。第一行星齿轮组4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42可具有相同的齿轮比,并且可被配置为使得第一行星齿轮组4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42的相关部件可互换。0031 第一行星齿轮组40可包括第一恒星齿轮50、。
24、多个第一行星齿轮52、第一环形齿轮54和第一行星架56。第一恒星齿轮50可为可围绕第一输出构件16同轴安装的大致中空结构。第一行星齿轮52可围绕第一恒星齿轮50沿圆周分开,使得第一行星齿轮52的齿啮合第一恒星齿轮50的齿。同样,第一环形齿轮54可围绕第一行星齿轮52同轴设置,使得第一行星齿轮52的齿啮合第一环形齿轮54上的齿。第一环形齿轮54可被能旋转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58中,该变速器壳体58可被非旋转地联接到容纳差速器组件36的差速器壳体60。第一行星架56可包括第一架体62以及可被固定地联接到第一架体62的多个第一销64。第一架体62可被联接到第一输出构件16,使得第一架体62和第一输出构。
25、件16共同旋转。可采用任一合适的装置将第一架体62联接到第一输出构件16,包括焊缝和配合齿或者花键。第一销64中的每一个可被接纳到第一行星齿轮52中的相关的一个中,并且可支撑第一行星齿轮52中的所述相关的一个,从而用于围绕第一销64的纵向轴线旋转。0032 第二行星齿轮组42可包括第二恒星齿轮70、多个第二行星齿轮72、第二环形齿轮说 明 书CN 103119332 A4/11页874和第二行星架76。第二恒星齿轮70可为可围绕第一输出构件16同轴安装的大致中空结构。第二恒星齿轮70可被非旋转地联接到第一恒星齿轮50(例如,第一恒星齿轮50和第二恒星齿轮70可整体和一体地形成)。第二行星齿轮7。
26、2可围绕第二恒星齿轮70沿圆周分开,使得第二行星齿轮上的齿啮合第二恒星齿轮70的齿。第二环形齿轮74可围绕第二行星齿轮72同轴设置,使得第二行星齿轮72的齿啮合第二环形齿轮74上的齿。第二环形齿轮74可被非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壳体58。第二行星架76可包括第二架体82以及可固定地联接到第二架体82的多个第二销84。第二架体82可被联接到差速器组件36的壳体或差速器架83,使得第二架体82和差速器架83共同旋转。第二销84中的每一个可被接纳在第二行星齿轮72中相关的一个中,并且可支撑第二行星齿轮72中相关的一个,从而用于围绕第二销84的纵向轴线旋转。0033 第一行星齿轮组4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42。
27、可围绕共同的纵向轴线(即,可延伸穿过第一恒星齿轮50和第二恒星齿轮70的轴线)共同对准,并且可沿着共同的纵向轴线85轴向彼此偏置。0034 驱动构件32可为用于为双行星齿轮组30提供旋转输入的任一装置,例如电动机或者液压马达,并且可用于驱动将旋转动力传递到第一行星齿轮组40的变速器输入部的输入构件86。在所提供的示例中,变速器输入部与第一环形齿轮54形成整体,输入构件86被联接到第一环形齿轮54用于共同旋转,并包括与安装在驱动构件32的输出轴90上的减速齿轮88的齿进行啮合的多个齿。输入构件86可为可被非旋转地联接到第一环形齿轮54的分立部件,但在所提供的示例中,输入构件86和第一环形齿轮54。
28、被一体形成为单个分立部分。0035 除了差速器壳体60和差速器架83之外,差速器组件36可包括用于将旋转动力从差速器架83传递到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的装置。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可包括第一差速器输出部100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102。在所提供的具体示例中,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差速齿轮组104,差速齿轮组104被容纳在差速器架83中并具有第一侧齿轮106、第二侧齿轮108、十字销110和多个小齿轮112。第一侧齿轮106和第二侧齿轮108可围绕差速器架83的旋转轴线被能旋转地设置,并可分别包括第一差速器输出部100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102。第一输出构件16可被联接到第一侧齿轮106用于共同。
29、旋转,而第二输出构件18可被联接到第二侧齿轮108用于共同旋转。十字销110可被安装到差速器架83且大致垂直于差速器架83的旋转轴线。小齿轮112可被能旋转地安装在十字销110上并与第一侧齿轮106和第二侧齿轮108啮合。0036 尽管差速器组件36已被例示为采用小锥齿轮和侧齿轮,将意识到,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差速机构,包括采用螺旋小齿轮和侧齿轮或行星齿轮组的差速机构。0037 可选地,差速器组件36可被联接到车辆12的主驱动器或初级驱动器。在所提供的具体示例中,车辆的初级驱动器包括用于驱动差速器组件36的发动机120。在这点上,由发动机120产生的旋转动力可以常规方式被传递到差速器架83,以便驱。
30、动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即,经由差速器架83和差速齿轮组104)。通过这种方式,驱动构件32可用作车辆12的初级驱动器的补充,从而当驱动构件32同时产生辅助扭矩时,该辅助扭矩将被添加到由初级驱动器引起的第一输出扭矩和第二输出扭矩,如下文中进一步解释的那样。说 明 书CN 103119332 A5/11页90038 当驱动构件32被致动时(即,当驱动构件32的输出轴90在所提供的示例中旋转时),驱动构件32、减速齿轮88和输入构件86可协作,以便将旋转动力应用到第一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一环形齿轮54。由第一环形齿轮54接纳的旋转动力经由第一行星齿轮52和第一行星架56被传递到第一输出。
31、构件16,而相对的反作用力被应用到第一恒星齿轮50,使得第一恒星齿轮50沿着与第一行星架56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恒星齿轮50的旋转导致第二恒星齿轮70的相应旋转,由此驱动第二行星齿轮72。由于第二环形齿轮74被能旋转地固定到变速器壳体58,因而第二行星齿轮72的旋转导致第二行星架76沿着与第一行星架56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而,从第二行星架76传递到差速器架83(并且通过差速器组件36传递到第二输出构件18)的旋转动力(即,扭矩)的大小,与从第一行星架56传递到第一输出构件16的旋转动力(即,扭矩)的大小相等但相反。0039 因而,结果是,由驱动构件32引起的分别到达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
32、二输出构件18的扭矩方向相反。而且,由于第一行星齿轮组4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42经由差速器组件36被操作地联接,因而在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处引起的扭矩的大小基本相等。例如,如果正向扭矩被传递到第一输出构件16(经由驱动构件32的输出轴90沿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则相等的负扭矩被传递到第二输出构件18。类似地,如果负向扭矩被传递到第一输出构件16(经由驱动构件32的输出轴90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则相等的正扭矩被传递到第二输出构件18。换言之,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可用于在第一差速器输出部100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102之间产生扭矩差,第一差速器输出部100和第二。
33、差速器输出部102分别通过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而分别与左轮20和右轮22联系。0040 在将旋转动力从初级驱动器(即,所例示的示例中的发动机120)传递到差速器组件36时致动驱动构件32的情况下,由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传递的扭矩将用作偏置扭矩,该偏置扭矩被添加到从初级驱动器传递到轴组件10的输入扭矩。以另一种方式陈述,来自初级驱动器的输入扭矩经由差速器组件36被分布,使得第一驱动扭矩经由第一差速器输出部100被应用到第一输出构件16,第二驱动扭矩经由第二差速器输出部102被应用到第二输出构件18,而由驱动构件32引起的补充扭矩经由双行星齿轮组30被分布,使得第一主动分配扭矩被应。
34、用到第一输出构件16,第二主动分配扭矩(其在所提供的示例中与第一主动分配扭矩相等但相反)被应用到第二输出构件18(经由差速器组件36)。作用于第一输出构件16的净扭矩为第一驱动扭矩与第一主动分配扭矩的和,而作用于第二输出构件18的净扭矩为第二驱动扭矩与第二主动分配扭矩的和。0041 作为示例,当机动车辆12向左转动时,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可减少左轮20的扭矩并将相应的扭矩添加到右轮22,当机动车辆12向右转动时,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可减少右轮22的扭矩并将相应的扭矩添加到左轮20,从而改进车辆12的转动性能并减少其转动半径。0042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双行星齿轮组30的构造致使第一恒。
35、星齿轮50和第二恒星齿轮70经历最高的旋转速度,而第一环形齿轮54以略微较低的旋转速度旋转,第一行星架56和第二行星架76以低于第一环形齿轮54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一环形齿轮54与第一输出构件16之间可实现诸如大约1:1.5至大约1:2.0的齿轮比的有利齿轮比。结果,可使双行星齿轮组30的齿轮的尺寸变小。例如,第一行星齿说 明 书CN 103119332 A6/11页10轮52和第二行星齿轮72的直径可小至大约30mm。通过这种方式,双行星齿轮组30的尺寸可为小的,由此可使扭矩分布驱动机构14a变得紧凑和轻质。0043 驱动构件32意欲在车辆12转动时被致动(例如,自动。
36、或基于需要)。在向前直行期间,驱动构件32因此未被致动,以便允许车辆12通过发动机120沿着向前的方向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接纳来自发动机120的输入扭矩的差速器组件36将基本相等的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接着,基本相等的扭矩被传递到以基本相等速度旋转的第一行星架56和第二行星架76。作为影响并且由于相同的行星组40和42,在第一环形齿轮54与第二环形齿轮74之间将没有相对运动,这意味着几乎没有影响或扭矩被传递到第一环形齿轮54和第二环形齿轮74。换言之,第一环形齿轮54和第二环形齿轮74均将不会旋转。通过这种方式,驱动构件32的输出轴90将不会移动,并且向前直行期间的损失。
37、通过这种方式被降至最低。0044 尽管输入构件86已被例示和描述为直接啮合减速齿轮88,将意识到,在输入构件86与减速齿轮88之间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减速级,或者输入构件86可由驱动构件32直接驱动。0045 参见图2,根据本公开教导构造的另一轴组件大体上由附图标记10b表示。除了在此提到的之外,轴组件10b可大体上与图1的轴组件10类似。在该示例中,轴组件10b包括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b,其可选择地以包括扭矩主动分配模式、驱动模式和空挡模式的多种操作模式操作。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b在结构上可与图1的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类似,除了输入构件86b相对于第一环形齿轮54b能旋转并且致动器150被用于。
38、控制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b的操作状态之外。输入构件86b可包括冠齿轮,该冠齿轮可围绕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一行星齿轮组40b能旋转地安装。致动器150可包括可形成变速器输入部的移位套筒152。移位套筒152可具有:齿状外表面154,其可非旋转地但轴向能滑动地啮合到输入构件86b的配合的齿状内表面156;一组第一内齿160,其可配合地啮合到形成在第一环形齿轮54b上的相应的齿162;以及一组第二内齿164,其可配合地啮合到形成在第二行星架76b上的相应的齿166。0046 在扭矩主动分配模式,移位套筒152可被定位在第一位置,以便将输入构件86b联接到第一环形齿轮54b(经由所述一组第一内齿160。
39、和第一环形齿轮54b上的齿162的啮合),使得输入构件86b、移位套筒152和第一环形齿轮54b共同旋转。将意识到,当移位套筒15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一组第二内齿164与第二行星架76b上的齿166脱离啮合。因而,将意识到,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b在扭矩主动分配模式中的操作与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a(图1)的操作基本类似。在这点上,驱动构件32可被选择性地致动,以便如前面解释的那样在第一输出构件16与第二输出构件18之间产生扭矩差。0047 在驱动模式,移位套筒152可被定位在第二位置,以便将输入构件86b联接到第二行星架76b(经由所述一组第二内齿164与第二行星架76b上的齿166的啮合),使得由驱动构件32提供的旋转动力经由差速器组件36被输入到差速器架83并应用到第一输出构件16和第二输出构件18。将意识到,当移位套筒152处于第二位置时,移位套筒152上的所述一组第一内齿160可与第一环形齿轮54b上的齿162脱离啮合。还将意识到,当扭矩分配驱动机构14b在驱动模式被操作时,由驱动构件32提供的旋转动力用作推进动力,以便推进(或者有助于推进)车辆12。说 明 书CN 103119332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