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570408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75938.X

申请日:

2012.11.21

公开号:

CN102925084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J 133/08申请日:20121121|||公开

IPC分类号:

C09J133/08; C09J7/00; C09J11/00; C08F220/18; C08F220/06; C08F222/02; C08F220/28; C08F2/24

主分类号:

C09J133/08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白永平; 张蕾; 曹英杰; 邵路; 黄玉东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韩末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丙烯酸酯胶黏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现有丙烯酸酯胶黏剂剪切强度不高和不易剥离的问题。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由丙烯酸树脂,发泡剂,稳泡剂,增稠剂,增塑剂,交联剂,异丙醇和填料制成。制备方法:一、按重量比配取制备丙烯酸树脂的原料;二、将步骤一制备的各原料组分控制滴加速度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三、依次将步骤二的丙烯酸树脂和其余原料加入反应釜中分散,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得到丙烯酸酯胶黏剂。本发明制备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剪切强度高,易于剥离,主要应用于海报、墙贴、多种装饰贴上的胶黏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由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制成,其中所述的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由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去离子水组成;
其中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
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其特征在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8%~90%的丙烯酸树脂,2%~4%的发泡剂,2%~4%的稳泡剂,2%~4%的增稠剂,1%~2%的增塑剂,1%~2%的交联剂和1%~2%的异丙醇制成。
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一、按重量比称取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08%~0.2%的引发剂,0.03%~0.4%的乳化剂和20%~3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20%~30%的主单体,0.03%~0.3%的乳化剂,8%~1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功能单体混合后,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0.2%的引发剂和3%~6%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6%~10%的去离子水与余下的主单体、乳化剂混合,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升温至70~90℃,保温5~15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00~20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25~40min后,再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加入反应釜中,以3500~45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2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0~100℃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50~530r/min,升温至70~90℃。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一、按重量比称取49%的主单体,0.8%的功能单体,0.3%的引发剂,0.5%的乳化剂,0.4%的NaHCO3和49%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5%的(NH)2S2O8,0.35%的DSB乳化剂和2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30%的丙烯酸乙酯,0.1%的DSB乳化剂,1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后,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B;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的(NH)2S2O8和3%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8%的去离子水和4%的丙烯酸丁酯与余下的丙烯酸乙酯、DSB乳化剂混合,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D;
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升温至80℃,保温10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5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30min后,再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92%的丙烯酸树脂,2%的发泡剂,2%的稳泡剂,1%的增稠剂,1%的增塑剂,1%的交联剂和1%的异丙加入反应釜中,以40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5℃干燥后转移到聚丙烯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按重量比为45%丙烯酸乙酯和4%丙烯酸丁酯,功能单体是按重量比为0.4%的丙烯酸和0.4%的丙烯酸羟乙酯,引发剂为(NH)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的表面活性剂Z‑6020,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Z‑6040,增稠剂为TCK‑35,增塑剂为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

说明书

说明书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酯胶黏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胶黏剂是以不同类型的丙烯酸酯为基料,利用原料中酯基、羧基和羟基官能团所具有较强的极性,对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如今的丙烯酸酯系胶黏剂主要包括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丙烯酸乳液胶黏剂、丙烯酸溶液胶黏剂和反应型丙烯酸酯胶黏剂,丙烯酸溶液胶黏剂因存在有毒、易燃,生产过程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开发中受到限制,而丙烯酸乳液胶黏剂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油性,并且有着原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基本无毒和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因而在涂料、胶黏剂、密封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制备丙烯酸乳液胶黏剂的工艺主要有间歇乳液聚合工艺、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和预乳化聚合工艺等方法,而制备得到的传统丙烯酸胶黏剂制品在粘贴时,容易混入气泡。同时现有的丙烯酸酯胶黏剂存在剪切强度不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易剥离,剥离后易有胶残留,重复使用时牢度明显降低的问题,影响丙烯酸酯胶黏剂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丙烯酸酯胶黏剂剪切强度不高和不易剥离的问题,而提供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制成,其中所述的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由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去离子水组成;
其中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
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上述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一、按重量比称取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08%~0.2%的引发剂,0.03%~0.4%的乳化剂和20%~3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20%~30%的主单体,0.03%~0.3%的乳化剂,8%~1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功能单体混合后,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0.2%的引发剂和3%~6%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6%~10%的去离子水与余下的主单体、乳化剂混合,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升温至70~90℃,保温5~15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00~20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25~40min后,再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加入反应釜中,以3500~45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2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0~100℃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
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制备时所使用的丙烯酸树脂,是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的,同时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实现水性丙烯酸树脂的高弹性,并以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单体作为主要单体,使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力,赋予材料一定的自吸力,根据不同应用条件的需要,改变功能单体的种类和加入量,提高其与基材的粘附性,改善与颜料的分散稳定性,提供更好的拉伸强度、硬度、耐热性、耐水性、抗污性等。经剪切强度试验测得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剪切强度达到0.2394Mpa,显示出丙烯酸酯胶黏剂较高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为0.0572kN/m,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易剥离。
本发明得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采用发泡剂使乳液中形成微孔,采用稳泡剂调节微孔的数量及大小,通过适当速率的搅拌制备出适合不同应用条件的具有不同发泡倍率的材料。同时这种多微孔材料还具有类似于“吸盘”的多微孔结构,可吸附于包括玻璃等光滑表面在内的物体表面,材料表面可吸收油墨,附着牢度优异,在其表面打印,颜色艳丽,不晕染,材料双面均可打印。在基材上干燥涂布后,可独立成膜,双面均可粘贴,可低温粘合,剪切强度高,抗老化性能好,剥离后无残胶,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粘接强度逐渐提高。同时成膜工艺简单,可在室温条件下自成膜,既可覆于基材表面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可根据需要通过喷绘、打孔、覆膜、收卷、切割等方式进行后处理后应用于标签、海报、墙贴、多种装饰贴、橱窗广告耗材上的胶黏剂。通过在其表面打孔制成内视贴转移粘贴于车窗及房屋门窗的表面,还可用于清洁用具上处理灰尘、毛发、细小垃圾等,而利用其弹性和一定的抗震性,用作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制成,其中所述的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由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去离子水组成;
其中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
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8%~90%的丙烯酸树脂,2%~4%的发泡剂,2%~4%的稳泡剂,2%~4%的增稠剂,1%~2%的增塑剂,1%~2%的交联剂和1%~2%的异丙醇制成。其它原料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列步骤实施:
一、按重量比称取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08%~0.2%的引发剂,0.03%~0.4%的乳化剂和20%~3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20%~30%的主单体,0.03%~0.3%的乳化剂,8%~1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功能单体混合后,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0.2%的引发剂和3%~6%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6%~10%的去离子水与余下的主单体、乳化剂混合,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升温至70~90℃,保温5~15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00~20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25~40min后,再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加入反应釜中,以3500~45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2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0~100℃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
本实施方式中当主单体和功能单体为组合物时,各成分间为任意比。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步骤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50~530r/min,升温至70~9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不同的是步骤三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列步骤实施:
一、按重量比称取49%的主单体,0.8%的功能单体,0.3%的引发剂,0.5%的乳化剂,0.4%的NaHCO3和49%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5%的(NH)2S2O8,0.35%的DSB乳化剂和2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30%的丙烯酸乙酯,0.1%的DSB乳化剂,1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后,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B;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的(NH)2S2O8和3%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8%的去离子水和4%的丙烯酸丁酯与余下的丙烯酸乙酯、DSB乳化剂混合,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D;
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升温至80℃,保温10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5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30min后,再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92%的丙烯酸树脂,2%的发泡剂,2%的稳泡剂,1%的增稠剂,1%的增塑剂,1%的交联剂和1%的异丙加入反应釜中,以40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5℃干燥后转移到聚丙烯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按重量比为45%丙烯酸乙酯(EA)和4%丙烯酸丁酯(BA),功能单体是按重量比为0.4%的丙烯酸(AA)和0.4%的丙烯酸羟乙酯(HEA),引发剂为(NH)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Z‑6020,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Z‑6040,增稠剂为TCK‑35,增塑剂为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
按照GB/T 2792‑1998的方法测得本实施方式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剥离力F=2.1062N,剥离强度σ=0.0572kN/m,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易剥离,剥离后无胶残留。
按照GB 7754‑87的方法测得本实施方式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剪切力F=120.02N,剪切强度τ=0.2394Mpa,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优良的剪切强度。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508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CN102925084A*CN102925084A*(21)申请号 201210475938.X(22)申请日 2012.11.21C09J 133/08(2006.01)C09J 7/00(2006.01)C09J 11/00(2006.01)C08F 220/18(2006.01)C08F 220/06(2006.01)C08F 222/02(2006.01)C08F 220/28(2006.01)C08F 2/24(2006.01)(71)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2、西大直街92号(72)发明人白永平 张蕾 曹英杰 邵路黄玉东(74)专利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代理人韩末洙(54) 发明名称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 摘要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丙烯酸酯胶黏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现有丙烯酸酯胶黏剂剪切强度不高和不易剥离的问题。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由丙烯酸树脂,发泡剂,稳泡剂,增稠剂,增塑剂,交联剂,异丙醇和填料制成。制备方法:一、按重量比配取制备丙烯酸树脂的原料;二、将步骤一制备的各原料组分控制滴加速度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三、依次将步。

3、骤二的丙烯酸树脂和其余原料加入反应釜中分散,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得到丙烯酸酯胶黏剂。本发明制备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剪切强度高,易于剥离,主要应用于海报、墙贴、多种装饰贴上的胶黏剂。(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1/2页21.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由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制成,其中所述的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由30%。

4、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去离子水组成;其中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

5、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其特征在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8%90%的丙烯酸树脂,2%4%的发泡剂,2%4%的稳泡剂,2%4%的增稠剂,1%2%的增塑剂,1%2%的交联剂和1%2%的异丙醇制成。3.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一、按重量比称取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08%0.2%的引发。

6、剂,0.03%0.4%的乳化剂和20%3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20%30%的主单体,0.03%0.3%的乳化剂,8%1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功能单体混合后,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0.2%的引发剂和3%6%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6%10%的去离子水与余下的主单体、乳化剂混合,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升温至7090,保温515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00200r/min,并。

7、向反应釜中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2540min后,再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加入反应釜中,以350045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2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0100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

8、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25084 A2/2页3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50530r/min,升温至7090。5.根据权利要求3或4。

9、所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一、按重量比称取49%的主单体,0.8%的功能单体,0.3%的引发剂,0.5%的乳化剂,0.4%的NaHCO3和49%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5%的(NH)2S2O8,0.35%的DSB乳化剂和2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30%的丙烯酸乙酯,0.1%的。

10、DSB乳化剂,1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后,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的(NH)2S2O8和3%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8%的去离子水和4%的丙烯酸丁酯与余下的丙烯酸乙酯、DSB乳化剂混合,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升温至80,保温10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5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30min后,再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

11、;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92%的丙烯酸树脂,2%的发泡剂,2%的稳泡剂,1%的增稠剂,1%的增塑剂,1%的交联剂和1%的异丙加入反应釜中,以40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5干燥后转移到聚丙烯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按重量比为45%丙烯酸乙酯和4%丙烯酸丁酯,功能单体是按重量比为0.4%的丙烯酸和0.4%的丙烯酸羟乙酯,引发剂为(NH)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的表面活性剂Z-6020,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Z-6040,增稠剂为TCK-35,增塑剂为T。

12、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25084 A1/5页4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酯胶黏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 丙烯酸酯胶黏剂是以不同类型的丙烯酸酯为基料,利用原料中酯基、羧基和羟基官能团所具有较强的极性,对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如今的丙烯酸酯系胶黏剂主要包括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丙烯酸乳液胶黏剂、丙烯酸溶液胶黏剂和反应型丙烯酸酯胶黏剂,丙烯酸溶液胶黏剂因存在有毒、易燃,生产过程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开发中受到限制,而丙烯酸乳液胶黏剂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油性,并且。

13、有着原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基本无毒和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因而在涂料、胶黏剂、密封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0003 现有制备丙烯酸乳液胶黏剂的工艺主要有间歇乳液聚合工艺、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和预乳化聚合工艺等方法,而制备得到的传统丙烯酸胶黏剂制品在粘贴时,容易混入气泡。同时现有的丙烯酸酯胶黏剂存在剪切强度不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易剥离,剥离后易有胶残留,重复使用时牢度明显降低的问题,影响丙烯酸酯胶黏剂的使用。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丙烯酸酯胶黏剂剪切强度不高和不易剥离的问题,而提供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0005 本发明多用。

14、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制成,其中所述的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由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去离子水组成;0006 其中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 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

15、O3;0007 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0008 上述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0009 一、按重量比称取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说 明 书CN 102925084 A2/5页5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

16、40%70%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08%0.2%的引发剂,0.03%0.4%的乳化剂和20%3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20%30%的主单体,0.03%0.3%的乳化剂,8%1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功能单体混合后,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0.2%的引发剂和3%6%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6%10%的去离子水与余下的主单体、乳化剂混合,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0010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00。

17、600r/min,升温至7090,保温515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0020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2540min后,再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0011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加入反应釜中,以350045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12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0100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

18、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0012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0013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0014 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

19、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制备时所使用的丙烯酸树脂,是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的,同时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实现水性丙烯酸树脂的高弹性,并以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单体作为主要单体,使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力,赋予材料一定的自吸力,根据不同应用条件的需要,改变功能单体的种类和加入量,提高其与基材的粘附性,改善与颜料的分散稳定性,提供更好的拉伸强度、硬度、耐热性、耐水性、抗污性等。经剪切强度试验测得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剪切强度达到0.2394Mpa,显示出丙烯酸酯胶黏剂较高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为0.0572kN/m,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

20、黏剂多微孔材料易剥离。0015 本发明得到的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采用发泡剂使乳液中形成微孔,采用稳泡剂调节微孔的数量及大小,通过适当速率的搅拌制备出适合不同应用条件的具有不同发泡倍率的材料。同时这种多微孔材料还具有类似于“吸盘”的多微孔结构,可吸附于包括玻璃等光滑表面在内的物体表面,材料表面可吸收油墨,附着牢度优异,在其表面打印,颜色艳丽,不晕染,材料双面均可打印。在基材上干燥涂布后,可独立成膜,双面均可粘贴,可低温粘合,剪切强度高,抗老化性能好,剥离后无残胶,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粘接强度逐渐提高。同时成膜工艺简单,可在室温条件下自成膜,既可覆于基材表面使用,也可单。

21、独使用。说 明 书CN 102925084 A3/5页60016 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可根据需要通过喷绘、打孔、覆膜、收卷、切割等方式进行后处理后应用于标签、海报、墙贴、多种装饰贴、橱窗广告耗材上的胶黏剂。通过在其表面打孔制成内视贴转移粘贴于车窗及房屋门窗的表面,还可用于清洁用具上处理灰尘、毛发、细小垃圾等,而利用其弹性和一定的抗震性,用作减震垫。具体实施方式0017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

22、.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制成,其中所述的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由30%50%的主单体,0.1%10%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去离子水组成;0018 其中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0019 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

23、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0020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按重量比由78%90%的丙烯酸树脂,2%4%的发泡剂,2%4%的稳泡剂,2%4%的增稠剂,1%2%的增塑剂,1%2%的交联剂和1%2%的异丙醇制成。其它原料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0021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列步骤实施:0022 一、按重量比称取30%50%的主单体,0.1%10%。

24、的功能单体,0.2%2%的引发剂,0.1%2%的乳化剂,0.1%2%的NaHCO3和40%70%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08%0.2%的引发剂,0.03%0.4%的乳化剂和20%3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20%30%的主单体,0.03%0.3%的乳化剂,8%1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功能单体混合后,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B;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0.2%的引发剂和3%6%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6%10%的去离子水与余下的主单体、乳化剂混合,预乳化2050min制成组分D;把余下的。

25、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0023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升温至7090,保温515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0020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2540min后,再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0024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70%95%的丙烯酸树脂,1%5%的发泡剂,1%5%的稳泡剂,1%5%的增稠剂,0.5%3%的增塑剂,0.5%3%的交联剂,0.5%3%的异丙醇和0%1%的填料加入反应釜中,以350045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说。

26、 明 书CN 102925084 A4/5页7机中分散12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0100干燥后转移到基材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0025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功能单体是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衣康酸(IT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引发剂为(NH)2S2O8或K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0026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为碱性增稠剂,增。

27、塑剂为DOP增塑剂或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填料为TiO2或CaCO3。0027 本实施方式中当主单体和功能单体为组合物时,各成分间为任意比。0028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步骤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50530r/min,升温至709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0029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不同的是步骤三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相同。0030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

28、下列步骤实施:0031 一、按重量比称取49%的主单体,0.8%的功能单体,0.3%的引发剂,0.5%的乳化剂,0.4%的NaHCO3和49%的去离子水,作为原料;然后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5%的(NH)2S2O8,0.35%的DSB乳化剂和25%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NaHCO3混合制成组分A;0032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30%的丙烯酸乙酯,0.1%的DSB乳化剂,10%的去离子水与全部的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后,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B;0033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0.1%的(NH)2S2O8和3%的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C;0034 按重量比从原料中量取出8%的去离子水和4。

29、%的丙烯酸丁酯与余下的丙烯酸乙酯、DSB乳化剂混合,预乳化30min制成组分D;0035 把余下的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成组分E;0036 二、将组分A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升温至80,保温10min后将搅拌速度调节为150r/min,并向反应釜中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B和组分C,保温30min后,再以30滴/min的速度滴加组分D和组分E进行核壳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0037 三、按重量比依次将步骤二制得的92%的丙烯酸树脂,2%的发泡剂,2%的稳泡剂,1%的增稠剂,1%的增塑剂,1%的交联剂和1%的异丙加入反应釜中,以4000r/min的搅拌速度在高速分散机。

30、中分散1h,然后涂布到离型纸上,在95干燥后转移到聚丙烯上,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0038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主单体是按重量比为45%丙烯酸乙酯(EA)和4%丙烯酸丁酯(BA),功能单体是按重量比为0.4%的丙烯酸(AA)和0.4%的丙烯酸羟乙酯(HEA),引发剂为(NH)2S2O8,乳化剂为DSB乳化剂;0039 步骤三所述的发泡剂为含硅含氨基(-NH2)的表面活性剂Z-6020,稳泡剂为含硅的表面活性剂Z-6040,增稠剂为TCK-35,增塑剂为TXIB增塑剂,交联剂为氮丙啶交联剂。0040 按照GB/T 2792-1998的方法测得本实施方式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说 明 书CN 102925084 A5/5页8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剥离力F=2.1062N,剥离强度=0.0572kN/m,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易剥离,剥离后无胶残留。0041 按照GB 7754-87的方法测得本实施方式制成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的剪切力F=120.02N,剪切强度=0.2394Mpa,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优良的剪切强度。显示出本发明多用途可再剥离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多微孔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说 明 书CN 10292508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