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5691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28164.8

申请日:

2003.06.17

公开号:

CN1565274A

公开日:

2005.01.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2.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23L2/38; A23L2/39

主分类号:

A23L2/38; A23L2/39

申请人:

沈在中;

发明人:

沈在中

地址:

430034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水仙里318号402-4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配方法。本发明属于人类生活需要,即A类技术领域。本发明由红景天、生晒参、灵芝、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组成;各组分间按重量百分比配置。其制配工艺步骤为:选料、浸泡、粉碎、回收乙醇、煎煮过滤、提取药液、分别浓缩成两种流浸膏、混合均匀搅拌、加入适量糊精再均匀搅拌、制成软材,制成颗粒状,干燥、过12目筛和分装。本发明构思新颖,设计合理,工艺规范,制作简便,原料易取,无污染,易于形成工业化批量生产。由本发明制成的植物茶口感纯正,无苦涩味,无毒,无副作用;具有抗缺氧、抗疲劳、增强记忆力,对人体具有调理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和养生功效。本发明制成的植物茶价格适宜,携带方便,消费者乐于接受;尤其适宜于记忆力衰退、大脑缺氧和大脑疲劳之类人群食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其特征在于它由红景天、生晒参、 灵芝、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组成;各组分之间按重量 百分比配置,其中红景天12%至18%、生晒参为7%至9%、灵芝为 10%至14%、龙眼肉为12%至18%、茯苓为12%至18%、胡桃仁为 8.5%至11.5%、百合为12%至18%和枸杞为8.5%至11.5%,总量控 制为1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性天然植物茶,其特征是,各组 分之间按下列重量百分比配置;红景天为15%、生晒参为8%、灵芝 为12%、龙眼肉为15%、茯苓为15%、胡桃仁为10%、百合为15% 和枸杞为10%。
3: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其工艺程序如下: A、选料,按重量百分比配料,取经鉴定合格药材红景天15%、 生晒参8%、灵芝12%、龙眼肉15%、茯苓15%、胡桃仁10%、百合 15%和枸杞10%,再经过清洗后备用; B、将上述红景天、生晒参和灵芝分别粉碎,以足量的浓度为60% 的乙醇为溶媒一起置于密封容器内,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药液,经回 收乙醇后,将提取药液在30°至50℃温度中浓缩成流浸膏; C、将上述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一起置于煎煮容 器内,加入水,水量为药量的8至10倍,浸泡2小时后,按两次提 取法制取药液,第一次将浸泡中的药材加热煎煮2小时后,滤出药液, 第二次在滤渣中加入5至6倍药量的水,再加热煮沸2小时后,过滤, 合并两次滤出药液,用分离机除去滤液中悬浮性杂质后,在30°至50 ℃低温下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稠膏的此重在80°至90℃温度中热测 为1.35±0.05; D、将上述制成的两种流浸膏混合均匀搅拌,再加入适量的糊精, 均匀搅拌,制成软材后,再用制粒机制成颗粒,干燥后过12目筛, 再按等量分装,即制成速溶性天然植物茶。

说明书


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人类生活需要技术领域,即A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药养生之道在中国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制备的饮品种类繁多,效果各异。尤其以食药两用的中药作原料制成的固体饮品最为普遍。但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以食药两用的中药制成饮品由于配置不太合适、剂量偏低和加工方法局限,致使饮品口感不纯、苦涩、养生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因此,大大地影响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不足、博采众长,将传统的名老中医临床有效之秘方和制药工艺挖掘出来,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潜心研究并经过实践验证,提供一种具有抗缺氧,抗疲劳和增强记忆力等养生效果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本发明所称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由红景天、生晒参、灵芝、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组成;各组分之间按重量百分比配置,其中红景天12%至18%、生晒参为7%至9%、灵芝为10%至14%、龙眼肉为12%至18%、茯苓为12%至18%、胡桃仁为8.5%至11.5%、百合为12%至18%和枸杞为8.5%至11.5%,总量控制为100%。

    本发明所称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其特征是,各组分之间按下列重量百分比配置:红景天为15%、生晒参为8%、灵芝为12%、龙眼肉为15%、茯苓为15%、胡桃仁为10%、百合为15%和枸杞为10%。

    本发明所称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程序如下:A、选料,取经鉴定合格的药材,按重量百分比配料,其中红景天为15%、生晒参为8%、灵芝为12%、龙眼肉为15%、茯苓为15%、胡桃仁为10%、百合为15%和枸杞为10%,再经过清洗后备用;B、将上述红景天、生晒参和灵芝分别粉碎,以足量的浓度为60%的乙醇为溶媒一起置于密封容器内,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药液,经回收乙醇后,将提取药液在30°至50℃温度中浓缩成流浸膏;C、将上述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一起置于煎煮容器内,加入水,水量为药量的8至10倍,浸泡2小时后,按两次提取法制取药液,第一次将浸泡中的药材加热煎煮2小时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滤渣中加入5至6倍药量的水,再加热煮沸2小时后,过滤,合并两次滤出药液,用分离机除去滤液中悬浮性杂质,之后,再将滤液在30°至50℃低温下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稠膏的此重在80°至90℃温度中热测为1.35±0.05;D、将上述制成的两种流浸膏混合均匀搅拌,再加入适量的糊精,均匀搅拌,制成软材后,再用制粒机制成颗粒,干燥后过12目筛,再按等量分装。

    本发明所涉及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的制备方法,构思新颖,设计合理,工艺规范,操作简便,药材易取,无环境污染,易于形成工业化批量生产;用本发明制成地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口感纯正,无苦涩味,无毒和无副作用,具有抗缺氧,抗疲劳,增强记忆力,对人体有着各种不同的调理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和养生功效;本发明制成的产品价格适宜,携带方便,消费者乐于接受,尤其适宜于记忆力衰退、大脑缺氧和大脑疲劳之类人群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首先,取经过鉴定合格药材,且按重量百分比配料:红景天15%、生晒参8%、灵芝12%、龙眼肉15%、茯苓15%、胡桃仁10%、百合15%和枸杞10%,再经过清洗后备用;其次,将上述红景天、生晒参和灵芝分别粉碎,以足量的浓度为60%的乙醇为溶媒一起置于密封容器内,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药液,经回收乙醇后,将提取药液在30°至50℃温度中浓缩成流浸膏;其三,将上述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一起置于煎煮容器内,加入水、水量为药量的8倍,浸泡2小时后,按两次提取法提取药液,第一次将浸泡中的药材加热煎煮2小时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滤渣中加入6倍药量的水,再加热煮沸2小时后,过滤,合并两次滤出药液,用DZY-50型碟片分离机除去滤液中悬浮性杂质后,将合并滤液在30°至50℃低温下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稠膏比重在80°至90℃温度中热测为1.35±0.05;其四,将上述制成的两种流浸膏混合,均匀搅拌状,再加入适量的糊精,均匀搅拌,制成软材后,再用制粒机制成颗粒状,干燥后过12目筛,备用;最后,将过目筛后的颗粒按等量等重分袋包装。每袋净重9克(其中含生原材料13克),每盒18袋,净重162克。

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备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溶型天然植物茶及其制配方法。本发明属于人类生活需要,即A类技术领域。本发明由红景天、生晒参、灵芝、龙眼肉、茯苓、胡桃仁、百合和枸杞组成;各组分间按重量百分比配置。其制配工艺步骤为:选料、浸泡、粉碎、回收乙醇、煎煮过滤、提取药液、分别浓缩成两种流浸膏、混合均匀搅拌、加入适量糊精再均匀搅拌、制成软材,制成颗粒状,干燥、过12目筛和分装。本发明构思新颖,设计合理,工艺规范,制作简便,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