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859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15CN103098598A*CN103098598A*(21)申请号 201310044012.X(22)申请日 2013.02.01A01C 11/02(2006.01)F16H 37/12(2006.01)F16H 57/028(2012.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王俊 胡金冰 王永维 韦真博程绍明(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代理人张法高(54) 发明名称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57) 摘要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包括传动部件、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左分插机构与右分插机构为对称结构,左分插机构通过左曲柄轴、左摇杆轴分别与传动部件齿轮轴的左端、变速箱体后左部铰链连接,右分插机构通过右曲柄轴、右摇杆轴分别与传动部件齿轮轴的右端、变速箱体后右部铰链连接,左曲柄轴的曲柄与右曲柄轴的曲柄在齿轮轴两端呈180布置。本发明使左分插机构的左秧爪和右分插机构的右秧爪实现了两行交错插秧功能,一期两行父本最终插秧效果呈“品字”或三角形,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一期两行间隔插秧的特定农艺要求,秧苗间距均匀,栽插质量好,生产率高,有效地减轻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劳动强度。(51)Int.C。
3、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8598 ACN 103098598 A1/1页21.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部件、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传动部件包括传动轴(1)、变速箱体(2)、主动齿轮(3)、齿轮轴(7),传动轴(1)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前部,主动齿轮(3)固定在传动轴(1)上,齿轮轴(7)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中部,主动齿轮(3)与齿轮轴(7)构成齿轮传动,左分插机构(5)的左曲柄轴(4)的后端固定在齿。
4、轮轴(7)的左端,左分插机构(5)的左摇杆轴(6)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后部,右分插机构(5)的右曲柄轴(4)的后端固定在齿轮轴(7)的右端,右分插机构(5)的右摇杆轴(6)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后部,所述的左分插机构(5)的左曲柄轴(4)的曲柄与右分插机构(5)的右曲柄轴(4)的曲柄呈180方向布置于齿轮轴(7)的左右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分插机构(5)和右分插机构(5)为对称结构,所述的右分插机构(5)包括曲柄轴(4)、栽植臂(8)、摇杆轴(6)、凸轮(9)、滚轮(10)、推秧杆(11)、钢板秧爪(。
5、12)、推秧拨叉(13)、缓冲垫(14)、开口螺母(15)、上盖(16)、推秧弹簧(17)、调压螺钉(18);钢板秧爪(12)固定于栽植臂(8)的前部;推秧杆(11)的中上部设有轴肩,推秧杆(11)的轴肩下面设有缓冲垫(14),开口螺母(15)固定于推秧杆(11)的上端,开口螺母(15)和推秧杆(11)的轴肩形成一个环形槽,推秧杆(11)安装于栽植臂(8)的前部内侧,推秧杆(11)与栽植臂(8)的前部内侧构成移动副;推秧拨叉(13)的中部通过铰链连接于栽植臂(8)的中部内侧,推秧拨叉(13)的前端伸入至开口螺母(15)和推秧杆(11)的轴肩形成的环形槽内;滚轮(10)通过铰链安装于推秧拨叉(1。
6、3)的后端;曲柄轴(4)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栽植臂(8)的中部;凸轮(9)固定在曲柄轴(4)上,凸轮(9)与滚轮(10)形成凸轮运动副;上盖(16)通过螺栓固定在栽植臂(8)上;推秧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推秧拨叉(13)上,推秧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16)中部的内螺纹孔中;调压螺钉(18)固定在上盖(16)中部的内螺纹孔中;摇杆轴(6)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栽植臂(8)的后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98598 A1/3页3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实现了两行交错插秧,满足杂交。
7、水稻制种父本一期两行间隔插秧的轨迹要求,减轻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劳动强度。背景技术0002 杂交水稻制种是将雄性不育系(母本)和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父本)通过人工栽培措施,实现异花授粉结实的大田生产过程,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是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而在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实践中,父本花期偏早,为实现整个授粉期间父母本同期抽穗开花,父本的播种、育秧、插秧都较母本早,一般要求父本应分2期分批栽插,栽插的农艺是一期两行父本的秧苗应间隔插秧,呈“品字”或三角形,株距是标准株距的两倍,相隔一定天数后将二期父本补插在一期秧苗之间。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栽插方式进行父本分期栽插,不仅劳动强度。
8、大,难以适实完成,且手工栽插后秧苗间距不均匀,垄行直线度、平行度差,导致栽植质量差,不利于秧苗后期生长及授粉;现有水稻插秧机的分插机构都是同步栽插秧苗,不能满足杂交水稻父本间隔栽植要求。为了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与制种质量,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实现杂交水稻父本秧苗间隔栽插的分插机构,以适应制种农时要求,提高父本秧苗栽插质量与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特定插秧要求,实现杂交水稻父本两行交错插秧,提供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能够实现父本两行间隔栽插,满足父本一期插秧农艺要求,减轻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劳动强度。0004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
9、取的技术方案是: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包括传动部件、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传动部件包括传动轴、变速箱体、主动齿轮、齿轮轴,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的前部,主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齿轮轴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的中部,主动齿轮与齿轮轴构成齿轮传动,左分插机构的左曲柄轴的后端固定在齿轮轴的左端,左分插机构的左摇杆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的后部,右分插机构的右曲柄轴的后端固定在齿轮轴的右端,右分插机构的右摇杆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的后部,所述的左分插机构的左曲柄轴的曲柄与右分插机构的右曲柄轴的曲柄呈180方向布置于齿轮轴的左右两端;所述的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为对称结。
10、构,所述的右分插机构包括曲柄轴、栽植臂、摇杆轴、凸轮、滚轮、推秧杆、钢板秧爪、推秧拨叉、缓冲垫、开口螺母、上盖、推秧弹簧、调压螺钉;钢板秧爪固定于栽植臂的前部;推秧杆的中上部设有轴肩,推秧杆的轴肩下面设有缓冲垫,开口螺母固定于推秧杆的上端,开口螺母和推秧杆的轴肩形成一个环形槽,推秧杆安装于栽植臂的前部内侧,推秧杆与栽植臂的前部内侧构成移动副;推秧拨叉的中部通过说 明 书CN 103098598 A2/3页4铰链连接于栽植臂的中部内侧,推秧拨叉的前端伸入至开口螺母和推秧杆的轴肩形成的环形槽内;滚轮通过铰链安装于推秧拨叉的后端;曲柄轴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栽植臂的中部;凸轮固定在曲柄轴上,凸轮与滚轮。
11、形成凸轮运动副;上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栽植臂上;推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推秧拨叉上,推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中部的内螺纹孔中;调压螺钉固定在上盖中部的内螺纹孔中;摇杆轴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栽植臂的后部。0005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左曲柄和右曲柄呈180方向布置于传动部件齿轮轴的左右两端,使左分插机构的左秧爪和右分插机构的右秧爪实现了两行交错插秧功能,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一期两行间隔插秧的特定农艺要求,秧苗间距均匀,栽插质量高;推秧拨叉的后端设有滚轮,滚轮与凸轮形成凸轮运动副,降低了运动摩擦、噪音及冲击力。附图说明000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7 图1是杂交水稻制种父本。
12、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机构装配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机构装配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分插机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秧爪尖部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传动轴1、变速箱体2、主动齿轮3、左曲柄轴4、右曲柄轴4、左分插机构5、右分插机构5、左摇杆轴6、右摇杆轴6、齿轮轴7、栽植臂8、凸轮9、滚轮10、推秧杆11、钢板秧爪12、推秧拨叉13、缓冲垫14、开口螺母15、上盖16、推秧弹簧17、调压螺钉18。具体实施方式000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9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的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包括传动部件、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
13、;传动部件包括传动轴1、变速箱体2、主动齿轮3、齿轮轴7,传动轴1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前部,主动齿轮3固定在传动轴1上,齿轮轴7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中部,主动齿轮3与齿轮轴7构成齿轮传动,左分插机构5的左曲柄轴4的后端固定在齿轮轴7的左端,左分插机构5的左摇杆轴6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后部,右分插机构5的右曲柄轴4的后端固定在齿轮轴7的右端,右分插机构5的右摇杆轴6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变速箱体2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分插机构5的左曲柄轴4的曲柄与右分插机构5的右曲柄轴4的曲柄呈180方向布置于齿轮轴7的左右两端;所述的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
14、左分插机构5和右分插机构5为对称结构,所述的右分插机构5包括曲柄轴4、栽植臂8、摇杆轴6、凸轮9、滚轮10、推秧杆11、钢板秧爪12、推秧拨叉13、缓冲垫14、开口螺母15、上盖16、推秧弹簧17、调压螺钉18;钢板秧爪12固定于栽植臂8的前部;推秧杆11的中上部设有轴肩,推秧杆11的轴肩下面设有缓冲垫14,开口螺母15固定于推秧杆11的上端,开口螺母15和推秧杆11的轴肩形成一个环形槽,推秧杆11安装于栽植臂8的前部内侧,推秧杆11与栽植臂8的前部内侧构成移动副;推秧拨叉13的中部通过铰链连接于栽植臂8的中部内侧,推秧拨叉13说 明 书CN 103098598 A3/3页5的前端伸入至开口螺。
15、母15和推秧杆11的轴肩形成的环形槽内;滚轮10通过铰链安装于推秧拨叉13的后端;曲柄轴4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栽植臂8的中部;凸轮9固定在曲柄轴4上,凸轮9与滚轮10形成凸轮运动副;上盖16通过螺栓固定在栽植臂8上;推秧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推秧拨叉13上,推秧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16中部的内螺纹孔中;调压螺钉18固定在上盖16中部的内螺纹孔中;摇杆轴6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栽植臂8的后部。0010 如图5所示,为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实施例中左秧爪和右秧爪尖部的运动轨迹,a为地平线,b为静轨迹即插秧机不行走时的轨迹,c为右分插机构中右秧爪尖部的动轨迹,d为左分插机构中左秧爪尖。
16、部的动轨迹,e为左分插机构中左秧爪尖部的动轨迹d的插秧点,f为右分插机构中右秧爪尖部的动轨迹c的插秧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左分插机构的左秧爪和右分插机构的右秧爪两行交错插秧的运动,一期两行父本最终插秧效果呈“品字”或三角形。001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由传动轴1带动变速箱体2内的主动齿轮3转动,主动齿轮3与齿轮轴7啮合形成与分插机构运动匹配的传动比,左分插机构5的左曲柄轴4的曲柄与右分插机构5的右曲柄轴4的曲柄呈180方向布置于齿轮轴7的左右两端,经齿轮轴7驱动在两端呈对称结构的左分插机构5和右分插机构5运动,同时,分插机构中的凸轮9与曲柄轴4固定连接,由曲柄轴4带动凸轮9转动使得。
17、推秧拨叉13压缩推秧弹簧17,从而牵动推秧杆11升降,在取秧前,推秧拨叉13经过凸轮9的上升段而抬起,将推秧杆11顶到最高点,同时压缩推秧弹簧17;在取秧到插秧前,推秧拨叉13处于凸轮9的保持段,推秧杆11保持在最高点位置;当达到插秧位置时,推秧拨叉13和凸轮9分离,凸轮9对推秧拨叉13的作用力消失,推秧拨叉13在推秧弹簧17的作用下把推秧杆11迅速推至底部,将秧苗插入土中,从而顺利完成了水稻秧苗的取秧、插秧动作。由于左曲柄轴4的曲柄和右曲柄轴4的曲柄呈180方向布置于齿轮轴7的左右两端,因此两者形成非同步转动,左右栽植臂的绝对运动为插秧机的前进运动和左右分插机构运动的合成运动,在此合成运动的影响下,左分插机构5中的左秧爪和右分插机构5中的右秧爪实现了两行交错插秧运动,一期两行父本最终插秧效果呈“品字”或三角形,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一期两行间隔插秧的特定轨迹要求,从而减轻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劳动强度。说 明 书CN 103098598 A1/4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8598 A2/4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8598 A3/4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8598 A4/4页9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8598 A。